2019-2020年高三历史新课第一章第三节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第四节夏、商、西周的文化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173082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新课第一章第三节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第四节夏、商、西周的文化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新课第一章第三节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第四节夏、商、西周的文化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新课第一章第三节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第四节夏、商、西周的文化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新课第一章第三节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第四节夏、商、西周的文化人教版一. 本周教学内容:高三新课:第一章 第三节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第四节 夏、商、西周的文化二. 重点、难点1. 重点: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情况2. 难点:夏、商、西周的文化情况 第三节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在原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有了巨大进步。人类经济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大为增加,表现为经济门类增加,生产技术提高,社会生活进步。(一)农业、畜牧业1. 夏、商、西周农业的发展。 农业发展的原因:第一,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这既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也说明农业生产对王朝统治的重要性。第二,农业生产主要采取集体耕作方式,这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量的增加。 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可以从三个方面说明:第一,农作物品种增多。到西周时期,农作物品种已有“五谷”之说。在甲骨文和诗经中有所记载。第二,耕作技术的提高。工具主要使用情况和肥料使用情况。商和西周时期,奴隶和庶民集体耕作,使用的农具,绝大部分是木、石和骨、蚌所制,仅有极少量青铜农具。人们已懂得施用粪肥、草木灰和绿肥等。总而言之,农业是三代的主要经济部门,是王朝统治的经济基础。2. 商朝的畜牧业。商朝的畜牧业占有重要地位,饲养的家畜很多。有些牲畜除食用外,还用于拉车和祭祀。(二)青铜制造为代表的手工业 1. 青铜制造业青铜铸造是商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由此夏、商、周三代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夏朝青铜器目前发现尚少,商周是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商朝青铜铸造生产规模大,作坊集中在王都,产品供国王和贵族使用。西周青铜铸造业进一步发展,产品趋向生活化,日用器具数量增多,有些动物形状的器皿栩栩如生。 三代之所以称“青铜时代”的主要依据,表现为:第一,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第二,生产数量大,品种多,价值高。商代青铜器仅殷墟一地出土的就已达数千件。西周时期的数量比商代更多。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以礼器为主,礼器中包括酒器、蒸煮器、盛食器、洗濯器等等。除礼器以外,还有大量兵器、生产工具等。西周青铜器在以上品种基础上,有大量的手工工具、生活用具、车马器等。这些青铜器,器形多样,造型美观,纹饰精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夏代和商代中期的青铜器铭文稀少,从商代晚期,铭文字数渐多,西周青铜器上常有宏篇巨制的铭文。这些铭文不仅是研究三代历史的珍贵资料,也具有相当的书法艺术价值。总之,青铜器成为上古华夏文明的典型代表。2. 玉器加工、纺织业、陶瓷业及漆的使用商周玉器加工和纺织业有很大发展。商代玉器雕刻精美,数量多,仅安阳妇好墓就出土玉器七百多件。商周的陶瓷业也有发展。商和西周遗址里出现了原始瓷器,这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我国是世界上用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原始社会河姆渡遗址,就出土过红漆碗。商周漆器制造已达到较高水平。周朝漆工艺大量用于车的制造,车身、车篷都用漆来装饰。(三)商业交通和城市1. 夏朝交通运输有一定规模,交通工具种类很多,古书上说“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等等。商朝重视商业和交通运输业。商民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商朝都城已成为繁荣的商业都市,有“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之称。西周交通比商朝发达,从都城镐京到全国有几条宽广的大道,路面平坦。商周时,道路沿途设有旅舍,并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交通的发展促进和反映了商业的发展,也促进和反映了奴隶制王权的加强,增进了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2. 夏、商、西周的都城,主要表明它是全国的政治、交通中心,也是早期国家机器发展、王权加强的表现。夏、商、西周的都城是全国政治、交通中心,都城有城门供居民出入,城内有整齐宽广的街道。3. 夏、商、西周经济发展的特点(1)农业是夏、商、西周的主要经济部门。(2)以青铜制造业为代表的手工业高度发达,在世界上独树一帜。(3)重视交通和城市的建设,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统一,使夏、商、西周成为古代世界上经济繁荣的奴隶制大国。(4)三代经济发展有明显的继承关系,这种没有中断的发展是世界其他文明古国所不能比的。 第四节 夏、商、西周的文化夏、商、西周三代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古代精神文明的进步。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为后世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奠定了基础。(一)甲骨文和金文1. 甲骨文的发现。我国的汉字至今还是世界上广泛使用的唯一古老文字。它大约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早期,到商朝的甲骨文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一种古文字,清朝末年在河南殷墟发现。从19世纪末至今,殷墟已出土甲骨十五万片以上。这些甲骨文是商朝占卜的记录。商朝人迷信鬼神,不论祭祀、战争还是渔猎、农事等,都要向鬼神问卜,所得结果刻写在甲骨上,成为甲骨文。2. 甲骨文与甲骨文的史料价值。甲骨文已经具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构字规律,与今天汉字基本相同。它的大量出现,说明商朝时我国中原地区已有相当高的文明。众多的甲骨文,为研究商代历史和古文字留下丰富资料。正是由于文字的产生,历代的文明才能通过文字的载体而世代流传。中国的历史从未中断过,悠久文明连绵不断,都和文字有着密切关系。3. 金文与金文的史料价值。金文在时间上几乎与甲骨文同时,却在文字结构上因为刻写材料不同与甲骨文又有较大区别。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称为“钟鼎文”“铭文”。商朝的青铜器上文字很少,西周青铜器有长篇铭文出现,记录周代贵族分封、祭祀、战争等重大政治活动。(二)科学与技术1. 天文:夏、商、周时期,人们对天文、星象有一定认识。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千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和农事等内容。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的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续至今的最长的纪日方法。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甲乙丙丁等十干和子丑寅卯等十二支相配,共60组,用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干支后来用于纪年,一直沿用至今。商朝甲骨文中有闰年、冬至日等用法。商朝人把一年分为12个月,并设有闰月。商朝还有大月、小月之分,大月30天,小月29天。至今,我国农历还沿用这种方法。 夏朝的有关史料和商朝的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的记录。这些成就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2. 医学商和西周时期,已有较丰富的医药学知识。甲骨文中所见的疾病有数十种,包括眼、耳、口腔、肠胃等各种分科。商代遗址中还出土了石砭镰等医疗用具。 3. 生物学、地理学商周时期,生物学和地理学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知识。甲骨文中有许多动植物名称 周易一书首先提出了“地理”的名称。我们说三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后来我国科技成就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打下了重要基础,首先在于三代特别是商王朝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古国之一,其次在于一系列科技成就,如青铜铸造、天文历法等,在当时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而且,这些科技成就,为日后我国科学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至于教材中干支知识和“商朝历法成就”的一段小字,可适当加以说明。“河北藁城出土的商代石砭镰”及小字“周人重视保护环境”,供学生阅读、观察、思考,可不作介绍。三代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是青铜业的发展。三代青铜业的发展,无论是对三代社会的发展,还是对三代科技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对此,可联系商代代表性青铜器适当进行说明。(三)史学和哲学由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阶级斗争的推动,促进了这一时期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哲学思想的发展。1.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是夏、商、周时代一些历史文献和传说资料的汇编,其中还包括更古时代的史事记录。2.周易周易是我国最古的一部占卜用书。书中讲述了许多阴阳矛盾的关系,反映了古人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对以后我国哲学发展有很大启发。书中的某些观点,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对形成中华民族精神和个人修养的规范,有积极意义。周易也含有若干迷信的内容。 (六)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关于雕塑艺术,教材以商代青铜器上出现的平雕、浮雕技术和西周青铜铭文为例,说明了工艺的精湛。关于青铜铸造艺术,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像为代表,肯定它是青铜艺术的杰作。商代雕塑艺术的发展,实与青铜铸造业的发达有关。冶铸青铜,为雕刻提供了锐利的青铜工具;铸造铜器必先造范,有利于造型艺术的发展;做器物模型,须先雕刻,从而为雕刻艺术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殷代青铜冶铸业的发达推动了雕刻艺术的发展。夏、商、西周文化发展的原因(1)夏、商、周三代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发展。(2)劳动有了进一步的分工,于是出现了一些专门从事科学及艺术工作的人。综述夏、商、西周三代文化成就及其对后世影响(1)甲骨文与金文的出现,不仅为研究三代古史和古文字留下了丰富的资料,而且推动了后世文化的进步。(2)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天文历法成就的取得以及医药学、生物学和地理学的发展,为后来我国科技成就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打下了重要的基础。(3)史学的萌芽,铜器铭文与“上古之书”的记载,给后世留下了可供研究的历史资料。(4)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周易提出“阴阳”说,包含着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对以后哲学发展有很大启发。(5)商周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达到高峰,不仅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同时给后来的雕刻、铸造艺术带来了很大影响,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夏、商、周三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三代的科学技术成就主要有 天文、历法方面: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和农事等内容;商朝的“干支纪日法”是世界上延续至今的最长的纪日方法;商朝还有关于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和新星的纪录。 医学方面:商周的医药学知识丰富,能治疗多种疾病,有医学分科,还有石砭镰等专门的医疗工具。 生物学方面:甲骨文中记载了许多动植物的名称。 地理学方面:“地理”名称在周易中首先提出;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已有初步认识。除此之外,青铜制造业的发展是三代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对三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三代在天文、历法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与三代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因为农业生产与季节和天象有密切关系,需要进行天象观察和制定历法,三代的天文历法知识就在农业生产的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发展起来,又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模拟试题】一. 选择题1. 夏朝农业生产使用的主要工具不包括( )A. 蚌制工具 B. 木制工具 C. 石制工具 D. 铜制工具2. 商朝的主要生产部门是( )A. 手工业 B. 畜牧业 C. 农业 D. 青铜器制造业3. 2000年11月9日,我国科学家正式公布的夏商周年表使我国历史纪年推前了1200多年,那么,我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是在(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4. 我们了解和研究夏朝的社会状况,不能借助于下列哪一项( )A. 史记B. 夏朝古遗址和墓碑的考古发掘 C. 夏朝当时的文字材料D. 当时的青铜兵器、玉器等器物5. 我国最早建立邮驿传递制度是在( )A. 夏朝时 B. 商周时 C. 西周时 D. 东周时6. 在汉语中,“鼎”可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应追溯到( )A. 商周时期 B. 春秋时期C. 战国时期 D. 秦汉时期7. 下列各项在商朝以前已经出现的是( ) 铜器 历法 刑法 甲骨文A. B. C. D. 8. 下列关于殷墟甲骨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全部书写在龟甲上B. 造字有异于“六书”构字规律C. 是研究商、周历史的珍贵资料D. 是占卜活动的记录9. 商朝历法的最大成就是( )A. 创立了干支纪日法B. 分月记载当月的物候、天象、气象、农事等C. 把一年分为12个月,并设有闰月D. 有大月、小月之分10. 以下关于尚书的叙述,正确的是( ) 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 是古代一些历史文献和传说资料的汇编 首先提出了“地理”的名称 相传是由孔子编订整理过的A. B. C. D. 二. 非选择题1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夏夏良耜(“夏夏”指比较锋利,耕地疾速)。 诗经周颂良耜材料2 其搏(锋利的金属制造的农具)斯赵(“赵”指扒地、除草的意思),以薅茶蓼(“茶蓼”指杂草等)。材料3 (周王室需要一些手工业品)周王室和诸侯公室都拥有各种手工业作坊,有众多的具有专门技艺的工匠,号称为“百工”。这些作坊和工匠都由官府管理,所谓“工商食官”,就是指此而言。 十院校中国古代史编写组编中国古代史上册材料4 (周朝)商业由奴隶主国家垄断,在较大的都邑中都出现了市场。有管理市场的“质人”。交易的商品除了比较珍贵的“宝货”和兵器、牛马、丝帛等各种物资外,还有奴隶。 十院校中国古代史编写组编中国古代史上册材料5 氓(“氓”指自由民)之蚩蚩(“蚩”指憨厚的样子),抱布贸丝。 诗经卫风氓回答:(1)根据材料1、材料2、材料3分析西周农业、手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原因。(2)依据材料,概括西周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原因。 (3)分析西周社会经济的特点。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1. D 2. C 3. A 4. C 5. B 6. A 7. B 8. D 9. A 10. C 二. 非选择题11.(1)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金属农具和比较锋利的农具的应用和推广。手工业:a.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王室、诸侯公室的广泛需要。b. 周王朝对手工业的重视。c. 政府加强对手工业的管理。(2)商业发展的特点:a. 商业主要由官府垄断,官府派人管理市场。b. 商品贸易场所较多。 c. 市场上商品品种繁多,除“宝货”、丝帛、牛马外,还有兵器、奴隶。 d. 除官府垄断商业外,也出现了民间的贸易活动。原因:a.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b. 重视商业活动。(3)西周社会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农业是主要的生产部门;商业作为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补充;手工业、商业在经济活动中占主导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