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节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教案2).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172422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节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教案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节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教案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节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教案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节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教案2)【考试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自主学习】考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基础梳理】1. 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针对国内外敌对势力,为了集中全国的、,战胜敌人。2. 含义:这些措施兼有“”和“”两种特点,被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3. 内容(1)实行余粮收集制:国家实行对粮食的,不许私人买卖。(2)推行工业国有化:先后把企业收归国有,国家集中管理。(3)取消自由贸易:对粮食和主要消费品的供应实行严格的。(4)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1550周岁有者都必须参加劳动。4. 评价(1)积极:集中了国家的财力、物力,取得的胜利。(2)消极: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引发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思维提升】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是什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这些政策是在战争年代为了保证战时物资供应而实行的应急措施,它所规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取消商品贸易和货币流通、实行义务劳动制,与马克思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非常接近,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因此被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学法指导】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归纳为“一适应”、“两非常” 考点二新经济政策【基础梳理】新经济政策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推行“”政策,出现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标志1921年,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内容(1)农业:以代替余粮收集制。(2)工业: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和资本家开发矿产、森林、油田等。(3)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实行评价(1)促进了,巩固了工农联盟,从根本上巩固了新生政权。(2)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索,是俄国向过渡的正确道路【重点突破阐释一】如何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同(1)前提条件都掌握了国家政权和主要经济命脉;(2)主观目的都是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巩固政权;(3)政策内容都涉及农业、工业、商业和分配方面;(4)结果都起到了巩固新政权的作用异含义在特殊战争环境下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临时性非常措施(主要在经济领域),将全国纳入战争轨道相对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言,进行的全面调整是对其经济体制进行的全面改革,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发展商品生产,这是其基本杠杆方式直接过渡,即直接和彻底地摧毁旧经济体制而代之以新的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即在一定时期内“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而是活跃发展它,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逐步地进行改造生产资料所有制绝对的、彻底的公有制多种所有制并存,即保证公有制为主体,允许私有经济存在,发展国家调节下的商品货币分配原则平均主义分配物质利益原则,实行工资级别等多种分配形式经济运行机制绝对计划调节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作用和实践效果战胜国内外敌人,但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并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重点突破阐释二】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作用(1)特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2)作用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在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为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从实践上说明采用什么方式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建立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模式,必须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适应。考点三斯大林模式【基础梳理】斯大林模式工业化(1)1925年,苏联提出了“”方针。(2)优先发展,采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到1937年,工业产值位居欧洲,世界第二农业集体化(1)1927年,苏联提出“”的方针。(2)到1937年90%农户加入集体农庄评价(1)积极:苏联迅速完成了工业化,为后来的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2)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发展缓慢;牺牲农民的利益,农民的积极性不高;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性;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重点突破阐释】如何全面评价斯大林模式?1. 形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完成,使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绝对支配地位。2. 评价(1)积极影响: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苏联在短期内成为一个军事强国。迅速实现苏联的工业化,建立起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使作为落后农业国的俄国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化国家。苏联不但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取得了胜利,成为联合国发起国之一,而且成为“冷战”时期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2)消极后果畸形的产业结构。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使农业、轻工业和第三产业长期得不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难以真正提高。畸形的经济增长方式。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率,追求高速度,以牺牲环境、质量、效益为代价,国家缺乏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前景。畸形的社会系统。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以及由此产生的高度集中的政治、文化体制,极大地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全社会的创造性。3.“斯大林模式”的经验及教训(1)经验促进了苏联经济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使苏联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模式”的创立是取决于当时苏联极为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可行方式,在苏联迅速赶上和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产生过积极的影响。(2)教训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本国国情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农、轻、重按适当比例平衡发展。制定政策必须考虑人民的利益,注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通史贯通】十月革命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俄(联)经济政策的变化、影响及启示1. 变化及影响(1)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将银行、铁路、大工业收归国有,一切实行工人监督;在农村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为经济的恢复和建设奠定了基础。(2)十月革命胜利后,为击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新政权,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军事胜利,但也对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不利的影响。(3)为解决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使苏俄工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1925年,苏联制定工业化方针,1927年实行农业集体化,此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4)1928年实行计划经济,实施两个五年计划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严重问题:如农、轻、重比例失调,成品单调,质量不高;农民积极性受挫,农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2. 启示(1)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要从实际国情出发保证农、轻、重平衡发展,才能使社会主义建设稳步、高速地发展。【中外通史贯通】如何比较世界历史上三大经济发展模式?模式西方模式(英国)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工业化道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农业制度资本主义大农场集体化农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