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29)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172211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29)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29)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29)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29)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含解析)说明:标“”题难度稍大,意在提醒学生慎思慎做,教师可对这些题目进行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孙中山认为:“井田之法既板滞而不可复用,则唯有师其意而已。”这种思想体现在他的什么主张中()A民生主义B民权主义C民族主义 D三大政策2(xx东城检测)以下是某学生对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与实践的归纳,其中观点正确的有()理论创立:三民主义革命实践:辛亥革命挫折: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理论发展:新文化运动再实践:国民大革命A BC D3(xx大连模拟)“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这样回答他()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B“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4(xx潮州二模)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三个阶段。毛泽东在第一阶段的杰出理论贡献在于()A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B创造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提出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D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采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5(xx保定调研)毛泽东认为“中国的秘密在农村”。为此,他在20世纪20年代进行的探索是()A参加中共“一大”B领导南昌起义C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D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62011年2月3日,新中国缔造者毛泽东故乡湖南韶山异常热闹,近12万名游客涌到这里,祈福新年,祝福祖国。有游客称带孩子大年初一来韶山,就是要让孩子接受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了解毛主席,了解历史。下列著作,可以反映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程。其先后顺序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新民主主义论 论十大关系A BC D7(xx莆田一模)1956年底,毛泽东说:“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它与国家市场成双成对。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合作工厂做的衣服裤腿一长一短,扣子没眼,质量差。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作对这叫新经济政策。我怀疑俄国新经济政策结束得早了,只搞了两年退却就转为进攻,到现在社会物资还不充足。”这表明毛泽东认为()A私营经济能保留竞争机制,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B俄国新经济政策体现不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需要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D发展自由市场、限制国家市场才有益于国计民生8中国在改革开放中,经历三次思想解放,人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中共十四大召开C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中共十五大召开9(xx太原模拟)据邓小平年谱记载:“819”事件的第二天,邓小平同江泽民、李鹏等领导人进行了一场谈话:现在世界发生大转折,就是个机遇;老祖宗不能丢,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为此,邓小平和党中央的行动是()A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 B决定拨乱反正C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南方谈话和召开十四大10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加拿大客人时说,“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并得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在计划经济时代,此语一出,石破天惊!这些言论()A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B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C是在世纪之交,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关键时期提出的D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发展11(xx青岛模拟)2010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出席中外记者招待会时说,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并提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这则材料最能表明()A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B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C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D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的政治动向12(xx广州测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中共十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下列有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时提出的B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C首次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D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民主义就是针对着当时中国所面临急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提出了革命主张在三民主义这一革命纲领的指导下,孙中山和一批批爱国志士进行了多次武装起义,并最终成功领导了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辛亥革命。复兴之路解说词材料二毛泽东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具体问题,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观点七大把它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复兴之路解说词材料三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这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日报社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分别是什么?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辛亥革命是怎样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胜利道路、革命的两个步骤及革命发展前景的基本主张。(6分)(3)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党的哪一次重要会议为起点逐步开创的?邓小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怎样的贡献?(4分)14(xx江门调研)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摘自戊戌变法)材料二孙中山手书材料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变法活动实践后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6分)(2)材料二图1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分别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8分)(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4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2分)答 案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九)1选A“井田之法”即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它属于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根据“既板滞而不可复用,则唯有师其意而已”可知,孙中山先生要实行土地国有制度,以实现“平均地权”,A项正确。B、C、D三项显然错误,可以排除。2选B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三民主义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宣传西方的民主、科学,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错误。由此可知B项正确。3选D1923年前后,一再失败的孙中山找不到前行的方向,陷入迷茫之中。正是通过与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接触,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才实现了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4选A本题考察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贡献。国民革命时期是1924年到1927年,该阶段毛泽东主要理论贡献是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分析了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A项正确。B项属于土地革命时期的理论贡献,C项属于抗日战争时期的贡献,D项属于解放战争时期。5选C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A项与农村关系不大,B项与毛泽东无关,D项时间不符。6选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创作于大革命时期(19241927);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于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新民主主义论写于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论十大关系写于新中国成立后。7选A1956年底三大改造已经完成,毛泽东在这里本质上是在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的可能性,认可私营经济存在的合理性。8选B冲破“个人崇拜”的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是中共十四大,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答案为B。9选D材料中的“819”事件发生于1991年,A、B、C三项发生在1978年,故可排除。从材料看,邓小平认为必须搞清楚社会主义的本质,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此后召开的中共十四大以南方谈话为指导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0选D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及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进行评价分析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时间“1979年”排除A、C两项;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指的是邓小平“南方谈话”,排除B项。11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从材料中“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党时刻关心和关注民生问题可以看出,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故选C。12选C邓小平理论首次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故C项符合题意。13解析:本题围绕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选取材料,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第(1)问据所学知识回答三民主义内容和辛亥革命的意义。第(2)问要依据材料二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具体问题”来作答。第(3)问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后一问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问题:民族独立;民主共和;人民的生活。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或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步骤: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前景:建立社会主义国家。(3)起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贡献:提出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方向。(其他言之成理也可)14解析:第(1)问考查戊戌变法的背景与影响,依据材料可分析其原因,根据所学回答意义。第(2)问考查孙中山三民主义对民主革命的指导意义,分别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3)问考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直接根据所学回答即可。第(4)问从上述理论的认识论与方法论角度进行概括。答案:(1)历史背景: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面临被瓜分的命运。积极影响:激发了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2)世界潮流:民主共和(资本主义发展)。重要思想:三民主义(或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历史作用:三民主义推动辛亥革命(或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大革命(或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3)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核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4)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