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1-4-3 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下限时集训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71499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1-4-3 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下限时集训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1-4-3 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下限时集训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1-4-3 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下限时集训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3 河流地貌的发育(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东北三校联考)下图为某地区一河流某季节示意图(左图)和从甲地到乙地流水沉积物平均粒径的变化曲线图(右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信息显示出()A河道a处河床坡度比b处陡B甲位于乙地的下游C整条河流冬季有凌汛D丘陵山地的等温线向北凸出2近年来,甲处河流颗粒物粒径减小,可能是该区域()耕地面积扩大降水量有所减少植被覆盖率提高大力开发旅游业ABC D【解析】 第1题,由颗粒直径乙处大于甲处可知,河流从乙流向甲;b处为凹岸,受侵蚀,坡度陡;图示河流无法判断南、北半球,山地处等温线向低纬凸起;部分河段有凌汛现象。第2题,颗粒物直径减小说明水土流失减弱或河流挟带泥沙能力减弱;耕地面积扩大或是大力开发旅游资源都有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答案】 1.B2.B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据图回答34题。3对图中扇三角洲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一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小一定发育在河流出山口水体既可能是湖也可能是海A BC D4下列关于图中辫状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流量稳定 B河道较浅C河流不易改道 D主要由地下水补给【解析】 第3题,依据概念可知,说法不准确。第4题,图中显示辫状河流主要分布在冲积扇的底部,而此部位地势较低平,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故河道较浅。辫状河流的形成主要是河流多次改道的结果。【答案】 3.D4.B(2017黄冈模拟)下图为我国江南地区某河谷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关于该河谷地貌自然环境特征描述,可能正确的是()A由于整体构造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宽广的谷底形成阶地B每年3、4月是该河谷的洪水期C谷底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D丙处为红壤,土壤贫瘠6该河谷地区最适宜聚落布局的是()A甲地 B乙地C丙地 D丁地【解析】 第5题,甲、丁两处有大量的河流沉积物,说明最初为河流的谷底,现在甲、丁两处高于现代河谷100多米,说明该地经过了抬升作用;江南地区河流的汛期出现在夏季;谷底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凝结成雨;丙处有河流沉积物,土壤肥沃。第6题,丁地地形平坦开阔,且地势较高,不会受到河流洪水的威胁,因而最适宜聚落布局。【答案】 5.A6.D河中垂钓,钓点是关键,钓点宜选在饵料丰富且易于观察浮漂之地。某次中雨过后,江南某地的小军来到图示河段垂钓。此时,他发现河水已漫过人工堤坝,河中沙洲仍出露水面。据此完成79题。7有关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堤坝的东侧较西侧容易垮塌B河中沙洲主要受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C堤坝上游河段:东侧河水较西侧深D小军垂钓时:丁处河水较丙处污浊8本次垂钓,钓钩最适宜投放于()A甲处 B乙处C丙处 D丁处9图中堤坝较低矮,主要是考虑()A蓄洪 B灌溉C发电 D排水【解析】 第7题,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西侧水更深,堤坝更易垮塌;河中沙洲主要是泥沙沉积形成的;丁处为河流凹岸,受侵蚀强,水更污浊。第8题,丙处受沙洲阻挡,流水缓慢,更适合放置钓钩。第9题,堤坝低矮,主要是为了在洪水期及时将水排出,防止洪涝灾害。【答案】 7.D8.C9.D地形对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读图回答1011题。10关于图示地区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聚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呈团状B该类型聚落一般规模较大,人口较多C该聚落最典型的分布区在我国华北平原D该聚落沿河谷分布,因为河谷地形平坦11有关图示地区交通的说法,正确的是()A受地形影响较小,交通线路稠密B受地形的影响,交通线主要沿河谷分布C该地区交通线路呈网状分布D该地区交通线的选址应选择路程最短的【解析】 第10题,由图可知,该地区为山间谷地,聚落沿河流呈线状分布,但受地形影响,聚落规模较小。第11题,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公路沿河谷分布,线路密度小。【答案】 10.D11.B二、综合题(共56分)12(24分)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分析AB截面河谷深邃的原因。(2)分析CD截面所在河段成为“地上河”的原因。(3)若EF截面所在河段中沙洲逐渐向一岸偏移,指出其可能偏移的方向(E岸或F岸),并说明判断依据。【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受流水侵蚀严重,因而河谷较深。第(2)题,该段河流弯曲,水流变缓,泥沙淤积,河道变浅,为防止洪水,人们加高堤坝,久而久之形成“地上河”。第(3)题,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F岸泥沙不断堆积,因而向该岸偏移。【答案】 (1)位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流水侵蚀作用强。(2)河道弯曲,流速较缓,导致泥沙沉积;人为加高堤坝。(3)F岸。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水右偏,右(E)岸受到的侵蚀作用较强或答左(F)岸堆积。13(32分)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两处河谷形态差别很大,A处呈_,B处呈_。(2)C处典型的河流地貌是_,成因是_。(3)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推测河口三角洲面积的变化并说明原因。(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试分析该地区聚落沿河、沿海岸分布的原因。【解析】 第(1)题,A位于河流的上游,河流的下蚀作用强,河谷呈“V”型;B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河谷呈槽型。第(2)题,C处位于河流出山口处,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几十年来,该地区耕地增加,林地、草地面积减小,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重,导致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第(4)题,影响该地区聚落分布的原因主要与地形、土壤、水源和水运有关。【答案】 (1)“V”型槽型(2)冲积扇河水流出谷口,速度放慢,泥沙堆积形成(3)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与1949年相比,该地2012年耕地面积增加,林地、草地面积减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携带的泥沙增多,在河流入海口处,河流流速减缓和海水的顶托作用,使泥沙的沉积增多,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4)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