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7.1 社会主义建设道理的初期探索教案1 人民版必修2.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64274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7.1 社会主义建设道理的初期探索教案1 人民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7.1 社会主义建设道理的初期探索教案1 人民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7.1 社会主义建设道理的初期探索教案1 人民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标依据(1)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2)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是必修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的第一节。这一专题向我们介绍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领导建立起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通常被称斯大林模式,该模式曾经取得重大成就,但它存在明显的缺陷和弊端;针对该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收效甚微,戈尔巴乔夫改革后期,逐渐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直至苏联解体。因此,从内容上分析充分说明了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从结构上分析这一节是基础和起始,有着重要的地位。学情分析 高一文三学生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他们勇于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发表自己一些不成熟的历史观点,但缺乏深层次的理性认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并不深刻,学习方法也比较单一。通过初中的学习后,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已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艺术班学生基础较差,一些很常识性的问题并不知道。运用历史学专业术语能力较差,往往出现白话作答的现象。学生的阅读量严重不足,阅读史料感悟能力和提取有效信心能力较差,多加强做题训练和基础知识的练习。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简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归纳该政策的特点。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归纳新经济政策的特点,说明新经济政策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过程与方法:列表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阅读列宁论粮食税等历史文献,学习用历史材料说明历史问题的方法。联系中国目前改革开放的现实,认识新经济政策给我们的启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简述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权克服种种严峻困难巩固新政权的事实,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通过了解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出有益探索的事实,坚定求真、务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教学难点:如何评价新经济政策教法与学法自主学习法、疑难点拨、史料教学教学资源教学活动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批注 一、情境导入 1918年,一位瘦弱的老农坐在俄国街道一个偏僻的角落里,面前摆着两个装满农产品的袋子,显然是在兜售自产的农产品,类似于“摆地摊”。老农似乎有所顾虑,经常四处张望。 设问:同学们能找出上述场景中的不正常之处吗? 2、 新授(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主义的国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为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但是新生政权建立初期,国内形势并不容乐观。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和以下材料分析当时俄国处境。 材料一:1918年夏天,苏维埃已被战火包围,红旗只在1/4的国土上飘扬,全国3/5的人口在反革命势力控制之下,即使在苏维埃政权管辖的地区,反革命恐怖和破坏活动也十分猖獗,8月30日,恐怖分子刺杀了彼得格勒肃反委员会主席乌里茨基。同一天在莫斯科又谋刺列宁,列宁身受重伤。 材料二:俄国的经济情况极为糟糕,重要的粮食、燃料和原料产地均被敌人夺走,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以至城市人口每两天才领到1/8磅面包。 设问: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怎样的形势?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明确1. 政治和军事上 :外国干涉军和国内武装叛乱的联合进攻,3/4国土被敌人占领;2.经济上: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困难;-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机 那么在接下来的的三年国内战争期间,苏俄人民是怎样战胜国内外敌人的?出示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 炮火包围着我们, 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 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 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苏俄革命诗人杰米扬.别德内依明确:军事上组建红军抗击敌人;经济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外交上与德军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一战。下面我们重点了解一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 内容 学生结合课本自主梳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农业、工业、贸易、产品分配、劳动方面) 学生梳理完毕后展示。3. 评价 结合下列材料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材料一 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 列宁论粮食税 材料二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进行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材料三 而工人因生活条件的恶化也日益不满。1921年春,在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发生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更为严重的是,2月28日发生了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他们抛出了“贸易自由”“拥护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苏维埃”。参加叛乱的水兵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的情绪反映了农民是何等的不满。评价:1.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财力、物力,保障事上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2.1921发生经济政治危机,对国家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并非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材料出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后造成的影响,引出新经济政策的学习(2) 新经济政策1. 背景 运用结构图的形式分析新经济政策的背景2. 列表比较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 3. 评价学生结合课本和已学知识评价新经济政策1)积极方面 a 实践: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到1925年,苏俄的国民经济基本恢复。起到了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形势的作用。b 理论:是列宁对俄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2)消极方面 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加之领导人对这种政策的必要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以致后来过早地终止了新经济政策的执行。3、 课堂小结四、课外延展 苏俄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给我们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启示:社会主义模式不可能固定不变;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艰难和曲折的;改革是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创设情境,引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史论结合,提高学生理解史料的能力。自学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资料的出示有利于丰富课堂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 列表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纵向比较,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新经济政策的进步性。史论结合,提高学生理解史料的能力。当堂检测有效练习1(2013德州模拟)“的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 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实行国有化,另一个特征是强行征用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处最合适的应是()A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苏俄新经济政策C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D中国人民公社化运动2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A余粮收集制B企业国有政策C粮食税D劳动义务制3“乃是人类第一次以国家调节市场的尝试。”材料中省略号部分所指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罗斯福新政作业布置练习册本课习题板书设计7.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 背景:内忧外患2. 内容:3. 影响2、 新经济政策1. 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引发经济和政治危机2. 内容3. 评价:消极 积极教学反思 要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法,重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说一说身边的历史,我觉得这样才真正体现课改的要求;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不但使学生对本知识点加深了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