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 专题04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大题精做.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62958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 专题04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大题精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年高考历史 专题04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大题精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年高考历史 专题04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大题精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04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2018年天津卷)2015年,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希腊联军在希波战争中取得胜利。其间,以雅典为首组建了提落同盟,雅典国力进一步增强,这引起原有霸主斯巴达及其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敌视。在伯利克里时期,双方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战争爆发。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认为,“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后人把这一现象称为“修昔底德陷阱”。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1)概括材料中“修昔底德陷阱”的基本含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雅典强大的原因。材料二 如果德国认为更大的物质权力优势、更广阔的领土范围、神圣不可侵犯的边疆以及海上的绝对优势,是实现思想和道德上之领导地位必需的前提那么英国一定会认为,德国肯定将力图削弱任何竞争对手的实力其最终目的则是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英)艾尔克劳关于英国与法德两国关系现状的备忘录(1907年)(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英国为何担忧德国“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说明英国应对的举措及其结果。材料三 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美国人民应该感谢上帝,他让美国人感受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从而使美国的安全依赖于他们的团结,以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道义和政治领导责任。(美)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1947年)(3)指出材料三反映了美国怎样的心态,并分析其原因。比较材料二、三所涉及的对抗,其方式有何不同?(4)综上,你认为大国应如何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答案】(1)新兴大国的崛起,引起原有霸主的恐惧,双方矛盾加剧,引发战争。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奴隶制工商业经济的发达:希波战争使国力进一步强盛。(2)德国完成统一,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后来居上,要求重新瓜分供界,大力发展军力,组建三国同盟。英国扩军备战,调整大国关系,形成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3)视苏联为对手,谋求领导世界。二战后美苏同盟基础消失: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对立,国家利益冲突;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英德竞争最终走向战争,美苏对抗选择冷战。(4)答案示例:“修昔底德陷阱”论是后人的引申,传统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除了对抗,还可合作,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防止战略误判。【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大战与世界战争格局的演变。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及知识运用的能力。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一中“雅典国力进一步增强,这引起原有霸主斯巴达及其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敌视”等信息分析归纳。第二小问,可从雅典民主政治、经济、军事发展等角度分析归纳。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分析即可;第二小问,可从美苏同盟基础消失、意识形态对立、国家利益冲突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三小问,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二的最终结果是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材料三是冷战,据此回答即可。第(4)问,属于开放性设问,可从国际合作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角度分析。2(2015年天津卷)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做一些比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时期古代中国古代罗马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秦国商鞅变法(前356年)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前451年)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罗马统一意大利(前270年左右)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前202年公元184年)罗马强盛时期(前201年公元192年)公元3世纪汉末混乱,三国鼎立(182280年)西晋统一王朝(280316年)罗马“三世纪危机”(192284年)罗马帝国中兴(284336年)公元4世纪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东晋南迁(317420年)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年)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公元56世纪南北朝对峙(420589年)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依据材料,概括至各个时期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历史特征。(2)比较至时期两国历史发展的特征,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再比较其历史轨迹及变化节奏,你又有哪些发现?在此基础上,你有何进一步的理论认识?(3)第时期中国和欧洲的历史走向有何不同?试从制度层面分析中国出现这一走向的主要原因。【答案】(1)特征:两者都制定了法律。两者都实现了国家统一。两者都进入了强盛时期。两者都出现了混乱,分裂或危机,但都走向了统一或中兴。两者都有其他民族大规模迁入,走向分裂。(2)现象:两者虽相距遥远,但各个时期历史特征非常相似。发展:两者历史都呈现了政治统一和分散交替而行的轨迹,变化节奏也非常相似。认识:人类历史发展是有共同性的。(3)不同: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西罗马灭亡,欧洲走向分散。主要原因: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第(2)问,“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和罗马各个时期历史特征非常相似。两者历史都呈现了政治统一和分散交替而行的轨迹,变化节奏非常相似。“认识”结合上述问题可知,古代中国和罗马各时期的相似性表明人类历史发展是有共同性。第(3)问,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中国最终从分裂走向了统一,而西罗马最终灭亡,欧洲走向分散。中国出现这一走向的主要原因要从制度层面进行分析,注意不要偏题。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为中国最终统一提供了制度保障。【名师点睛】本题通过表格的形式对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各个时期进行对比,命题形式较新颖,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问题设置有梯度,从现象到理论、从特点到原因,体现了从易到难的特点。学生在做此类试题时要注意紧扣材料,但注意不要照抄材料,在结合材料的基础上联系所学知识得出答案。3(2018年安徽马鞍山高三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公元前227年,罗马建立第一个行省,之后,随着罗马海外征服的范围不断扩大,行省数目大为增加,行省制成为罗马统治海外领地的重要制度。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后,行省制度趋于完善。长期的战争以及行省需要重兵驻扎,从而为军阀的出现提供了条件。行省制的发展,破坏了罗马城邦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即与氏族血缘关系有联系的具有闭塞性质的罗马公民集体,最终导致罗马城邦走向崩溃。古代中国的县,出现在春秋时期。至战国时期,秦对外扩张活动不断加剧,县的数目也越来越多。郡大概到春秋末期才出现,秦国郡辖县制度的形成,大概要到战国末期。秦帝国建立后,废除分封制,确立郡县制为帝国的地方行政制度。摘编自易宁秦汉郡县制、罗马行省制与古代中西文明的特点材料二 汉帝国,氏族血缘关系残余被较为彻底地铲除,但罗马帝国仍存城邦时期血缘关系的残余。罗马与秦汉的专制政体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秦汉郡县的机构庞大,尽管秦汉郡县机构复杂,人员众多,但管理层次则是相当分明的,罗马行省机构则远不及秦汉帝国那样复杂。罗马行省之下为城市,由于城市具有自治或半自治的性质,所以罗马行省机构设置简单;官吏人数不多。行省主要负责税收、司法和治安等方面事务,远不及秦汉郡县管辖得那样广泛。尽管随着罗马帝国的发展,中央政府对行省控制不断加强,但罗马行省始终没有形成层次分明的管理机构。摘编自易宁秦汉郡县制、罗马行省制与古代中西文明的特点(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马实行行省制的影响。(2)依据材料一、二并给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郡县制和罗马帝国行省制建立的相同之处,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及产生的主要原因。【答案】(1)影响:巩固了对外扩张的成果;破坏了旧的城邦体制;冲击了氏族血缘关系;为军阀的出现提供了条件。(2)相同:形成都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都是向帝国发展及扩张的产物;都促进了君主专制政体的建立。不同:前者机构复杂,职能广泛,管理层次分明;较为彻底地铲除氏族血缘关系残余。后者机构设置简单,职能有限,管理层次不够分明;存在氏族血缘关系残余。原因:秦汉帝国建立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大一统基础之上;罗马帝国通过武力征服,缺乏统一的基础。【名师点睛】比较类设问的特点及答题技巧1题型特点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现象或者人物观点等放在一起,归纳其相同点或不同点。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角度。(1)相同型:呈现形式主要有“比较和在上的相同点(或相似点)”“指出和在方面的相同点(或相似点)”“比较和在上的共同点”等。(2)不同型:呈现形式主要有“概括和的不同特点”“指出和在方面的不同点”“ 和相比,在方面发生的新变化”“ 和相比,有哪些发展或进步”“分析变化的主要不同或的主要差异”等。(3)求异同型:呈现形式主要有“比较和的异同点”“对和进行比较”“分析和有哪些相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等。(1)设问已设立了比较点,按照要求比较。(2)没有明确比较点的设问,要依据材料的叙述角度、设问的指向等确定比较点。具体如下:历史事件类的比较,涉及背景的比较可从时代、原因、条件、目的等方面分析;涉及过程的比较可从阶级、人物、组织、纲领、措施等方面分析;涉及结果的比较可从结局、性质、功绩、局限性、影响等方面分析。历史现象类的比较,可从背景、性质、方式、特点、积极作用、历史局限性等方面思考。历史人物类的比较,可从人物所处的时代、所属阶级(阶层)、主要功绩、历史地位、影响(意义)、评价等方面思考。政治、经济制度类的比较,可从实施的时代背景、目的、性质、内容、结果、影响及地位等角度思考。4(2018年江苏扬州高三检测)某学生学习“罗马法体系”一课后,产生了疑问:古罗马的奴隶是否确如书上所说,被“排斥在法律对象之外,不具有任何权利”?为此,他查找了资料,并撰写了如下读书笔记:奴隶指在罗马社会中不具有自由人身份的人,在法律上被视为物;奴隶的身份可能因出生、受到刑事处罚或在战争中被俘所致;奴隶可以被解放而成为自由人。1奴隶的释放问题是罗马法中重要的一部分。十二铜表法中就有相关的条文。2表明当时即已存在释奴现象。共和末期至帝制前期,随着罗马版图的扩大,释放奴隶的现象更加普遍。帝国大法官小普林尼的书信中就有释放一大批奴隶的记录。3历史学家指出,“在罗马法中很普遍的一个观点是:虽然奴隶制度是一种合法的社会制度,但它是和本性相矛盾的”,有古罗马大法学家就认为:“从民法的观点来看,奴隶是什么也算不得的。但是根据自然法来看便不是这个样子。从后者的观点来看,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4由此看来,资料1罗马法词典2十二铜表法第五表第八条、第十一条3小普林尼关于释放奴隶的书信三封4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问题:(1)上述“资料来源”中,哪些为一手史料,哪些为二手史料?(2)在笔记的第一段中,哪些是对事实的陈述?哪些是该学生的评价?(3)请你帮助这名学生解释罗马帝国释奴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答案】(1)一手史料:2、3;二手史料:1、4。(2)陈述:、;评价:、。(3)从社会层面来说,伴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大量战俘沦为罗马奴隶,奴隶在人口中的比例剧增,引发了释奴的现实需求;从法学层面来说,作为罗马法学思想基础的自然法思想,肯定包括奴隶在内的所有人都是自由平等的,为释放奴隶提供了理论依据。步骤一:分析设问,明确答题限定。答题方向限制性条件答题依据解释原因罗马帝国释奴现象普遍存在该学生的笔记材料及所学知识步骤二:分析材料,得出关键信息。材料内容概括关键信息笔记第一自然段中的“奴隶的释放问题是罗马法中重要的一部分”和笔记第二自然段中的“根据自然法来看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自然法思想成为释奴依据笔记第二自然段中的“随着罗马版图的扩大,释放奴隶的现象更加普遍”罗马帝国扩张,奴隶增多,引发释奴需求步骤三:根据题目要求,迁移课本知识,联系万民法的形成原因和自然法的本质内涵例证,注意表述术语化。5(2018年河南南阳高三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如果说,罗马法能有所创制,那是因为罗马共和国以及之后的帝国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多种族”的大国。法规应该设立起来以作为分属于各个种族的个体之间的社会纽带,并使得原先在属于相同种族的各个小城邦的范围之内盛行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也能在帝国范围内得以奉行。体制上各类灵活的机制使新的规章得以形成、受到检验并获得确认,它属于“再试验再犯错”这一漫长的过程,最终选择出了受所有人真正理解的规章,并可有效地避免冲突及改善社会的合作状态。法菲利普内莫罗马法与帝国的遗产材料二 历史上各个王朝都有一整套典章制度但人们如果稍稍翻阅一下史书不能不对一种现象感到困惑不解:正史中可以用舆服志礼仪志等大量篇幅来记载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帽子,穿什么衣服,衣服用什么料子、什么颜色、多大尺寸、用什么装饰;仪仗队有多少人,排什么队伍,手里拿什么东西,每件东西什么尺寸这一类近于无聊的内容,甚至连演滑稽戏一样的“禅让”也要照录那三劝三让的表文和诏书,可是真要查什么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制度,却往往非常简略,或者前后矛盾,语焉不详,有的竟毫无踪影可见。其实这倒并不是史官们的疏忽,而是由于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制度基本上都存在着两个系统:由皇帝和官员们制定的正式制度,由吏们执行着的实际制度。前者是官方的、法定的、成文的,见于记载,却不一定起实际作用;后者是实际通用的、得到法律认可的,不成文的习惯做法,但从来未被正式记载,却真正得到了执行。葛剑雄统一与分裂(1)依据材料一,概述古代罗马规章产生的社会背景。(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成文规章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3)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成文规章对罗马和中国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答案】(1)罗马的扩张;多民族的融合;罗马法基本原则获得认可。(2)特点:注重礼仪,忽视实务;流于形式;难成体系。成因:封建专制制度下重视等级、权威观念;儒家正统思想文化的束缚。(3)罗马:稳定社会秩序;强化司法精神。中国:强化君主专制;阻碍经济发展;固化等级观念。第(2)问,第一小问,从“大量篇幅来记载”“却往往非常简略”“实际通用的、得到法律认可的,不成文的习惯做法,但从来未被正式记载,却真正得到了执行”等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可从政治制度、统治思想等角度回答。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前的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曲伸,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中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十二铜表法是当时罗马社会政治斗争,特别是平民与氏族贵族斗争的产物。它集中了过去的习惯法,并结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编纂而成。它是罗马法发展的基础。摘编自郭守兰等西方法文化史纲材料二 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民法大全材料三 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然而在涉及与王侯有关的叛国罪时,如果需要提供证词,且为情势所迫,则所有人都无一例外地应接受拷问。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民法大全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十二铜表法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影响。(2)材料二的规定保护哪一阶级的利益?据此指出罗马法制定及颁布的根本目的。(3)材料三体现了罗马法中的哪些法律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对欧洲近代化产生的影响。【答案】(1)历史条件:平民和贵族的矛盾斗争,罗马习惯法的传统,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任意解释,有利于维护平民的利益;形成了成文法,为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根本目的:以法律维护奴隶制度,维系帝国统治。(3)法律原则:注重证据的原则;合理而有节制地使用拷问。影响:近代,资产阶级根据罗马法中的思想,制定出保障自己利益的法律;他们还发展了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作为反对封建制度和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第(3)问,据材料三中的“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等信息及罗马法的深远影响概括回答。7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一种特殊政治制度。监察的对象是整个官僚体系,即政府内部官僚或行政主体。完整的监察权包括“纠察”和“言谏”两部分,既要厉行对群臣的监察,维护中央的权威,又要重视谏言机制,以广耳目。监察官位卑而权重,以下察上,以卑督尊,是中国古代监察法的通行做法。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监察官的选任,注重品德和能力,尤重实践经历。监察系统直接受命于皇帝,垂直管理,并保持监察官的独立性。摘编自何海锋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启示与悖论材料二 历朝历代,虽然监察立法越来越多,监察程序也日益严密,但是权力失控却依然存在,尤其是在统治集团昏庸无道的情况下,监察制度往往成为具文,丧失了监察作为官僚政治自我调节的作用,最终往往导致政权灭亡。一方面是越来越重的治权之权,一方面却是周而复始的权力失控,这不能说不是一个悖论。而这一悖论却深深根植于监察制度赖以生存的权力结构中。摘编自何海锋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启示与悖论材料三 雅典的官员监督机制主要发挥民众监督的作用。民众监督是建立在直接民主制的基础之上。无论是任职资格审查、信任投票,账目审计和告发程序,都是在公民直接行使主权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上进行的。前三种程序已经制度化,每年都会在固定的时间内按部就班地进行,运行机制较为成熟。信任投票和账目审计往往与告发程序联合,实现对官员的有效监控。摘编自张春梅古典时期雅典的官员监督机制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2)据材料二,请说明“悖论”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悖论”出现的政治根源。(3)据材料三,指出雅典的监督机制与中国古代的监督机制有何不同。综上所述,就制度创新而言,东西方社会对人类文明的共同贡献是什么?【答案】(1)特点:监察对象是整个官僚体系;具有纠察与言谏双重职能;监察官地位不高但权力很大(位卑而权重);监察官选任注重素质全面;行使权力具有相对独立性。(2)悖论:依靠权力集中来制约权力,却导致权力的失控。政治根源: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不同:(雅典)利用民主制,由民众监督;(中国)设立专门机构,由官员监督。共同贡献:对政治监察体制和制度的探索,为后世政治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第(2)问,第一小问,“悖论”根据材料二文字“一方面是越来越重的治权之权,一方面却是周而复始的权力失控”概括作答即可;第二小问,“政治根源”根据所学知识概括作答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不同”根据材料三文字“雅典的官员监督机制主要发挥民众监督的作用”“民众监督是建立在直接民主制的基础之上”和材料一文字“监察官位卑而权重,以下察上,以卑督尊”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作答即可;第二小问,“共同贡献”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作答即可。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立法方面,早在西周,周公就提出了明德慎罚等主张,经过两汉儒家对于刑德的论证,至唐代,唐律疏议开篇即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明太祖在大明律中更是宣告“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值得指出的是,隋唐将“不孝”列为十恶重罪之一,此项规定一直延续至晚清。同时历代对于鳏寡孤独、废疾犯法当刑者,法律都制定了“减刑”“宽宥”以恤刑的规定,清朝还实行存留养亲制度。张晋藩中华民族的法律传统与史鉴价值材料二 罗马共和国时期刑法的罪名,多有处死“以祭谷神、奉献于神”的规定。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进入帝国时期,出现了大量包括宗教犯罪在内的新罪名。执法官根据社会地位确定刑罚的差别,同一种犯罪一般有两种刑罚,一种针对体面者,一种针对下层百姓。罗马私法发达、公法相对滞后的状况深刻影响了罗马刑法发展进程,罗马刑法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在整个古代罗马法制史中,犯罪与刑罚始终散见于大量的单行法律之中,且二者之间对应的随意性相当大。郭静罗马刑法的发展进程及其影响材料三 古代史家所探究的关于古代文明的诸多问题,都和现实世界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联他们对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以及提出问题的一些方式往往也是对当代现实的一种有意识或者下意识回应与思考。黄洋古代文明研究的现代意义(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和罗马法的特征。(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律制度产生背景的不同之处及其共同历史价值。(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研究古代法律的现实意义。【答案】(1)中古法律:援礼入法,德主刑辅;将人伦纲常内容法律化;刑罚内容彰显人道主义关怀。罗马法:法制理念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按社会地位确定刑罚;重私法轻公法。(2)背景的不同:政治环境不同:中国长期为君主专制的大统帝国,法律为专制统治服务;古罗马较长时期处于共和国阶段,平民力量强大。经济基础不同:中国以农业为立国之本,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古罗马商品经济,繁荣、对外贸易活跃。思想文化力量不同:中国儒家思想为正统,具有人本主义传统;古代罗马宗教思想影响政治生活。共同历史价值:对东西方法制建设产生着深远影响,是人类法制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3)现实意义:借鉴古代法律的成果,完善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的稳定。【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和中国古代法律。第(2)问,第一小问,应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迁移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相关知识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此项规定一直延续至晚清”和材料二“深刻影响了罗马刑法发展进程”可得出对东西方法制建设产生着深远影响,是人类法制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名师点睛】罗马法的基本特征(1)从地位上看罗马法是罗马政治制度的核心,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是西方政治文明的起源之一。(2)从形式上看体现出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而不断演变的特点。(3)从内容上看维护了罗马公民和自由民的社会地位,调整了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度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具有时代性的特征;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涉及政治、经济、思想等许多领域。(4)从作用上看是维系帝国和巩固统治的强有力工具,对后世影响深远。(5)从局限性上看体现出帝国统治者的意志和要求,对于被统治者而言,不可能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实质是维护少数奴隶主利益的工具,属于奴隶制法律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