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VI).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29622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V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V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V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VI)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54分)1平衡有多种类型,如化学平衡、溶解平衡、电离平衡。下列不存在平衡的是(不考虑水的电离平衡)()A 稀醋酸水溶液中B 氢氧化钙悬浊液中C 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的混合物中D 稀氯化钠水溶液中2常温下,已知:CH4(g)+2O2(g)=CO2(g)+2H2O(1)H=-980kJ/mol 2H2(g)+O2(g)=2H2O(1) H=-560kJ/mol现有CH4和H2组成的混合气体共0.4mol,使其在O2中完全燃烧,恢复至常温共放出252kJ的热量,则CH4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 1:1 B 1:2 C 2:3 D 3:23某温度下,有pH相同的H2SO4溶液和Al2(SO4)3溶液,在H2SO4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为10a molL1,在Al2(SO4)3溶液中由水电离的H浓度为10bmolL1,则此温度下的Kw为( )A 11014 B 1102a C 110(7a) D 110(ab)4在一定条件下,Na2S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S2H2OHSOH,在溶液中加入少量CuSO4固体,HS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稀释溶液,水解平衡常数增大B Ksp(CuS)c(HA)c(H2A)c(A2)该溶液中显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作出上述判断的依据是_(用文字解释)。2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Zn.Cu、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进行了探究,其中甲同学利用下图I装置进行探究,乙同学经过查阅资料后设计了图II装置进行探究(盐桥内含有某种电解质的饱和溶液,起到连通电路的作用)。(1)实验表明,图I中两个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锌电极上有气泡产生,说明反应中有一部分化学能转化为_能;铜电极上有气泡产生,说明反应中有一部分化学能转化为_能。(2)图II中的X、Y是ZnSO4溶液及稀硫酸中的一种,实验过程中只有正极上产生气泡,则X是_,正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3)当图I装置的溶液质量增加63g时,生成的氢气共有_L(标准状况);当图II中锌电极质量减少65g时,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为_NA。1D【解析】A项,存在醋酸的电离平衡;B项,存在氢氧化钙固体的溶解平衡;C项,存在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的化学平衡;D项,氯化钠是强电解质,不存在平衡。2A【解析】分析: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和混合物计算的方法确定CH4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详解:假设混合气中CH4为xmol,H2为ymol,根据题干得:x+y=0.4mol,根据CH4(g)+2O2(g)=CO2(g)+2H2O(1)H=-980kJ/mol和2H2(g)+O2(g)=2H2O(1) H=-560kJ/mol得:980x+280y=252KJ,联立解得:x=0.2mol,y=0.2mol,所以CH4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A选项正确,其余选项错误,正确答案A。3D【解析】硫酸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水(H)c水(OH)10amolL1,Al2(SO4)3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水(H)10bmolL1,H2SO4溶液和Al2(SO4)3溶液的pH相同,所以硫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10-bmol/L,以此解答。4 C【解析】A.加入CuSO4固体,c(HS)变小,说明Cu2与S2生成了CuS沉淀,平衡左移,温度不变,所以水解平衡常数不变,故A错误;B.水解仅仅占总S2的少部分,即c(S2)远大于c(OH),而且Cu(OH)2和CuS不同类,无法得出该结论,故B错误;C.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增大,故C正确;D.Mg(OH)2溶解度较小,可能平衡右移导致HS浓度增大,故D错误;答案选C。5A【解析】A、烧瓶内气体的质量一直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说明达平衡状态,选项A错误;B、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加深,说明二氧化氮的浓度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选项B正确;C、烧瓶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选项C正确;D、N2O4的消耗速率与NO2的消耗速率之比为1:2,可知NO2的生成速率与NO2消耗速率相等,反应达平衡状态,选项D正确;答案选A。6B【解析】分析:A、氯水显酸性和强氧化性;B、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C、pH=12的溶液显碱性;D、CuS难溶于水。7B【解析】A.平衡常数K为温度的函数,只要温度改变,平衡才会发生移动,A错误;B.HS为弱酸根离子,部分发生电离, B正确;C. 由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的溶液,该溶液可为酸性、可为碱性;酸性环境中,ClO与H+反应生成次氯酸,碱性环境中,Fe3+与OH-生成氢氧化铁沉淀,C错误;D. Al3+水解显酸性,CO32水解显碱性,混合后相互促进水解,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D错误;答案选B。8B【解析】某些反应如离子反应可以瞬间完成,其活化能接近于零或等于零,A项错误;导电性的强弱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和所带电荷数有关,与是否为强电解质无关,如硫酸钡是强电解质,但难溶于水,几乎不导电,B项正确;燃烧热是指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C项错误;H (aq)OH(aq)=H2O(l) H57.3 kJmol1表示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的中和热,D项错误。9B【解析】A、N2+3H22NH3,将氨液化分离,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氮气和氢气的转化率变大,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选项A不选;B、对H2(g)+I2(g)2HI(g)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相等,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气体颜色变深是因为体积减小,I2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选项B选;C、新制氯水久置后,颜色变浅,是因为反应达到的平衡中,Cl2+H2OHCl+HClO,次氯酸见光分解,平衡正向进行,氯气含量减小,颜色变浅,和平衡移动有关,选项C不选;D、由平衡CaSO4(s)Ca2+(aq)+SO42-(aq)可知,加入Na2CO3溶液后,CO32-与Ca2+结合生成CaCO3沉淀,Ca2+浓度减少,使CaSO4的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发生:CaSO4(s)+CO32-(aq)=CaCO3(s)+SO42-(aq),然后再加盐酸,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从而除去硫酸钙,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选项D不选。答案选B。10D【解析】A、A是固体物质,浓度为常数,向该容器中加入少量 A,反应速率不变,选项A错误;B、恒容条件下向容器中充入 He 气,反应体系的总压强增大,但反应物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选项B错误;C、某些放热反应也需加热才能发生,选项C错误;D、将粉末状 A 代替块状 A,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增大了,反应速率增大,选项D正确。答案选D。11D【解析】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为吸热反应,则选项B、C中表现的反应热曲线错误,因为两图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由题意知:反应的速率(v1)小于反应的速率(v2),则反应的活化能较小,则选项A错误、选项D正确,答案选D。12D【解析】因为正常计算的话,氢离子的浓度会变成10-8mol/L也就是变成了碱性,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水本身也会电离,故酸稀释后只能无限接近中性,而不会变成碱性。答案选D。13B14C【解析】A、反应产生黄色沉淀,证明碘化钾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碘化银和硝酸钾,不符合,选项A不选;B、两个电极为石墨电极不能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无法形成原电池,无法证明2Ag+2I-=2Ag+I2能否自发进行,不符合,选项B不选;C、左边银电极上碘离子失电子产生碘单质,右边银离子在电极上得电子析出银,能证明2Ag+2I-=2Ag+I2能否自发进行,符合,选项C选;D、碘化银连接电源的正极氢氧根离子失电子产生氧气,银电极连接电源负极银离子得电子产生银单质,证明电解硝酸银产生银、氧气和硝酸,无法证明2Ag+2I-=2Ag+I2能否自发进行,不符合,选项D不选。答案选C。15D【解析】A、pH2与pH1的硝酸中c(H+)分别为0.01molL1和0.1 molL1,因此c(H+)之比为110,选项A不正确;B、Na2CO3溶液中CO32要水解,使其浓度减小,所以c(Na+)与c(CO32 )之比应大于21,选项B不正确;C、醋酸属于弱酸,存在电离平衡,因此若将0.2mol/L醋酸稀释到0.1mol/L,溶液中的c(H+)应大于原来的十分之一,即0.2mol/L与0.1mol/L醋酸中c(H+)之比应小于101,选项C不正确;D、pH=7的硫酸铵与氨水混合溶液中,c(H+)= c(OH-),且根据电荷守恒有c(H+)+ c(NH4+)= c(OH-)+2c(SO42-),则c(NH4+)=2c(SO42-),c(NH4+)与c(SO42-)之比为21,选项D正确。答案选D。16D【解析】根据较强的酸制备较弱的酸可知,酸性强弱顺序是HFHNO2HCN,所以根据电离平衡常数可知,HF、HNO2、HCN三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分别是、,答案选D。17B【解析】HClO的电离常数小于H2CO3的第一级电离常数(Ka1)大于H2CO3的第二级电离常数(Ka2),说明酸性H2CO3HClOHCO3-。氯气和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为了提高氯水中HClO的浓度,加入的物质应该和盐酸反应而和次氯酸不反应,根据强酸制取弱酸分析解答。18.C【解析】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除以反应物的浓度幂之积;Fe3+水解显酸性,在碱性条件下Fe3+和Fe2+以氢氧化物沉淀形式存在;碘单质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碘离子和碘酸根离子;银离子与碘离子能生成碘化银沉淀;四氯化碳可以从水溶液中把碘单质萃取出来,以此解答。1913 丙甲乙 25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检验滴定管是否漏水 b 滴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时,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浅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解析】(1)甲为0.1molL-1的NaOH溶液,则c(OH-)10-1molL-1,c(H)Kwc(OH-)=10-1410-1mol/L=110-13molL-1,pH=13。(2)等浓度的c(H)和c(OH-)对水的电离的抑制程度相同,而盐类的水解能促进水的电离平衡,故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的大小关系为:丙甲乙;(3)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氯化亚铁溶液呈酸性,都应该用酸式滴定管盛装,a、c均错误,b正确;由方程式可知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滴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时,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浅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滴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时,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浅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20 5CO(g)+ I2O5(s)=5CO2(g)+ I2(s) DH=1377kJ mol-1 60% 1024 d 碱性 SO2 【解析】(1)反应(1/2)+5/2得到:5CO(g)+ I2O5(s)=5CO2(g)+ I2(s) DH=1377kJ mol-1。(2)由上b点的CO2为40.6=2.4mol,说明反应的CO也是2.4mol,转化率为2.44=60%。由上c点的CO2为40.8=3.2mol,CO为0.8mol。所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3.25/0.85=1024。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转化率下降,选项a错误。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选项b错误。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选项c错误。移走二氧化碳,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转化率升高,选项d正确。(3) 若氨水与SO2恰好生成正盐,则此时溶液为(NH4)2SO3的溶液,其中NH4+的水解常数为:110-141.810-5=5.5610-10。SO32-的水解常数为: 110-146.310-8=1.5910-7。由上说明亚硫酸根离子的水解应该远大于铵根离子的水解,所以溶液显碱性。注意:因为亚硫酸根离子的水解常数远大于铵根离子的水解常数,所以即使溶液中的铵根离子浓度大约是亚硫酸根离子浓度的2倍,也不应该溶液显碱性。因为溶液显碱性,所以通入二氧化硫才能使溶液显中性。21 饱和H2S溶液中电离产生的S2-很少,因此没有沉淀。加入氨水后,促进H2S电离,S2-离子浓度增大,有沉淀产生 Al2O3 c(NH4+) c(SO42-) c(H+) c(OH-) 碱性 因为c(H2A)c(A2)可说明HA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解析】(1)H2S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饱和H2S溶液中电离产生的S2很少,因此没有沉淀。加入氨水后,促进H2S的电离,S2离子浓度增大,从而产生沉淀;(2)因为AlCl3是挥发性酸所形成的铝盐,加热促进AlCl3水解,以致完全得到Al(OH)3,HCl则挥发掉:AlCl3+3H2OAl(OH)3+3HCl,高温下,可使Al(OH)3分解,2Al(OH)3Al2O3+3H2O,固体产物为Al2O3;(3)硫酸铵是强酸弱碱盐,铵根离子水解而使溶液呈酸性,即c(H+)c(OH-),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H4+)+c(H+)=2c(SO42-)+c(OH-),则c(NH4+)c(SO42-),铵根离子水解较微弱,所以c(SO42-)c(H+),则该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NH4+)c(SO42-)c(H+)c(OH-);(3)NaHA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AA2+H+)和水解平衡(HA+H2O OH+ H2A),因c(H2A)c(A2),水解大于电离,故0.1molL1的NaHA溶液呈碱性。22 热 电 ZnSO4溶液 2H+2e-=H2 22.4 2【解析】(1)图I中两个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锌电极上有气泡产生,锌与稀硫酸反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说明反应中有一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锌失去的电子经过导线转移到铜片表面,铜电极上有气泡产生,说明反应中有一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答案为:热;电;(2)锌失去的电子经过导线转移到铜片表面,溶液中的氢离子在铜片得到电子,放出氢气,则锌浸在ZnSO4溶液中,铜浸在稀硫酸中;铜片上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故答案为:ZnSO4溶液;2H+2e-=H2;(3)当图I装置的溶液质量增加63g时,溶解的锌为65g,生成的氢气为2g,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体积为2g2g/mol22.4L/mol =22.4L;当图II中锌电极质量减少65g(1molZn)时,电路中转移2mol电子,电子数为2NA,故答案为:22.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