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27342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2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题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一 课内古诗文阅读(50分)1. 名句名篇默写(12分)(1) 杜牧的阿房宫赋中“ , ”两句,不仅勾勒出阿房宫占地之广,还表现了建筑高耸的气势。(2) 荀子的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是: , ”。(3) 荀子的劝学中,“ , ”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4) 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先,要以之为师,“生乎吾后, , 。”(5) 韩愈在师说中说明教师职责的句子是: , 。(6) 苏轼的赤壁赋中,写作者引吭高歌,吟唱诗经中咏月的诗句的骈句是:“ , ”。2. 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是(3分)A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端正 B 而绝江河:横渡C 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跟 D 术业有专攻:学习,研究3. 下列各项加点字活用方法相同的是(3分)A 上食埃土;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B顺流而东也;又肆其西封C 下饮黄泉;则群聚而笑之 D 惑而不从师;行比一乡4. 下列加点词全都有古今异义的是(3分)A 古之学者必有师;北冥有鱼 B白露横江;杯盘狼藉C 师不必贤于弟子;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D众人匹之;天之苍苍5. 下列“之”字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 郯子之徒;士大夫之族 B壬戌之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C 之二虫又何知;耳得之而为声 D作师说以贻之;填然鼓之6. 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是(3分)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句读之不知 B之二虫又何知 C 求人可使报秦者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7.下列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是(3分)A 句读:古人指文意休止和停顿的地方,文意已尽处称句,为尽而须停顿处为读,相当于现在的“逗”。B 晦朔:晦是阴历每月第一天,朔是阴历每月最后一天,因而“朝菌不知晦朔”的意思是,朝生暮死的菌不知道一个月的时间。C 六艺:有时指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儒家经典书目,有时指礼、乐、射、御、书、数(术)等技能。D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等于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8.翻译(11分)(1)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分) (2)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3分) (3)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3分) (4)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3分) 9.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9分)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夜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而出 B. 越国以鄙(边邑)远C. 行李(出使的人)之往来,共其乏困 D. 阙(使缺,损害)秦以利晋,唯君图之(2). “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B.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C.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 以为得之矣(3). 翻译正确的一组句子是( )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A. 您曾经对晋君有恩,把焦、瑕两座城池给了他,可晋君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些您是知道的啊 。 等到他在东边疆土扩大到郑国,就会再向西边扩展疆土。B. 您曾经对晋君有恩,他答应以焦、瑕两城作为酬谢,可是他早晨刚渡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 他已经在东边把郑国作为了它的边邑,势必会继续向西边扩展疆土。C. 您曾经对晋君有恩,把焦、瑕两座城池给了他,可晋君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 他已经在东边把郑国作为了它的边邑,势必会继续向西边扩展疆土。D. 您曾经对晋君有恩,他答应以焦、瑕作为酬劳,可是他早晨刚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 等到他在东边把疆土扩大到郑国,就会再向西边扩展疆土。二、课外古代诗文阅读(30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憙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熹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而暂时放过仇家。B赵熹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责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担任怀令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C赵熹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D赵熹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划。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秋尽东行且未回,茅斋寄在少城隈。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注:乾元二年杜甫入蜀投奔严武,后严武被召回京,杜甫送行后欲返少城时遇到叛乱,滞留梓州,作此诗。袁绍大宴宾客,宴会上郑玄受到袁绍礼遇。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秋尽东行且未回”一句交代了时间和作者行踪,“茅斋寄在少城隈”一句中“寄”字写出茅斋无人,自己身在家外的状态。B颔联中“陶潜菊”体现了作者渴望隐逸的心境和淡泊洒脱的品格,“袁绍杯”则表明自己被人重视,但却无用武之地。C颈联中“雪岭独看西日落”一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岭看西天日落,与首句中“东行且未回”照应,使诗歌内容更加紧密。D用语委婉含蓄是此诗的一大特点,全诗没有直接抒怀,而是通过叙写经历和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手法巧妙,耐人寻味。E本诗是一首以抒怀为主题的七言律诗,作者感时自叹,感事抒情,诗中多用典故,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格调。15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也不再望尘莫及了。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研究调查,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充耳不闻,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左支右绌,狼狈得很。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A. B. C. D.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工信部官网称,随着全球5G试验与商用步伐的加快,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将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的力度,探索开展5G试验的国际合作。Bxx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一个唱歌的美国诗人鲍勃迪伦,诺奖评委会虽然已经给出了颁奖的理由,可很多人还是有所质疑。C在网络社交中,一个笑中带泪的表情符,表意既是清晰的又是暧昧的,因为在不同语境中,它能被解读成苦笑、笑哭了或者是无可奈何等等都可以。D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将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等政策,提高天然林保护工程补助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标准。18.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B.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C.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D.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为了保护自己,变色龙经常换上与环境接近的颜色。人们对此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以为变色 ,就可以变成什么颜色。其实, 。蜥蜴类动物的皮肤变色 ,温度和光线是其决定因素,而且每种蜥蜴能变什么颜色也是固定的。20.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爆竹声中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是会带来空气、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发火灾,一旦引发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火灾不一定造成人身伤亡。 参考答案:一、课内古诗文1.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2. A整理3. C(A名状; 名动 B名动; 无活用 C名状 D名动;使动)4. C5. A(A指示代词,这些B的;到C这;代词,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D代词,李蟠;补足音节)6. C (A宾前 B宾前 C定后 D无句式 )7. B晦是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朔是阴历每月第一天。8.翻译(1) 向地位低的人学习就感到羞耻,向官位高的人学习就觉得是阿谀奉承。(2) 在水面上拍打,激起几千里浪花,乘着旋风环旋地飞向几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风离开。(3) 把宝鼎当做锅,把宝玉当做石头,把金子当成石头,把珍珠当成土块,丢得到处都是。(4) 苏轼容色改变,整理衣襟端坐,然后问客人道: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箫声如此悲凉呢?)9.(1)B 把.当做边邑 (2) A (3)D 二、课外古诗文(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10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首先回归文本,结合语境理解句意,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更始即位,舞阴(地名)大户人家李氏拥城不投降,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去招降他们。李氏不肯,说:“听说宛人赵氏有孤孙赵憙,以信义闻名,愿意向他投降。”然后依据表对话的词语“云”断开两处,再抓住句中的名词代词,明确句子结构,比如“降之”后面应断开,逐一进行分析即可。11B 【解析】B项,“然后再作考察”错。“考”是指拘捕拷问。“考”是通假字,拷问的意思。12C【解析】C项,“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错,从文中来看,只是把这些人“移置颍川、陈留”,并没有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13(1)皇上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的,再说说其他要求。”赵王没有再说话。(2)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能力。第(1)句中,“奉”,奉行;“枉”,违犯;“更”,再;“道”,说说;“它”,其他;“欲”,要求;“复”,再。第(2)句中,省略主语“蝗虫”;“界”,地域;“辄”,就;“岁屡”,连年;“歌”,歌颂。(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14.【参考答案】B D 解析:B.“篱边老却陶潜菊”一句中“陶潜菊”即菊花,篱笆边的“菊花”老去,无人照料,既写出了自己离家在外的真实情景,又抒发了自己隐居心情不复存在的忧伤。“陶潜菊”之典故有渴望隐逸之心境却无淡泊洒脱之品格。D.本诗用语委婉含蓄,尾联则是直接抒情,表达了常年客居在外,期盼开怀的情感。15.思念家乡的愁苦。诗歌前四句写秋景,暗示诗人身在家外,从“未回”、“寄”、“老却”等词反映出诗人思念家乡之情。怀才不遇的感叹。作者借用“袁绍杯”的典故,感叹自己遇到了严武,却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对亲友的怀念。“剑门犹阻北人来”一句点明剑门关兵事阻断朋友回来,表达了作者对北去友人的怀念及亲友南来的期盼。只身漂泊的孤独(长期客居在外的痛苦无奈)。颈联写作者雪岭独看落日,剑门阻隔无法通行,流露出漂泊的孤独、寂寞;尾联直抒胸臆,写出作者长期客居在外的痛苦无奈,以及对开怀喜悦心情的期盼。诗歌大意:秋天尽了,向东远行的我还没有回到少城,茅屋也无人看管,只能寄留在少城的那个角落里。家里篱笆边的菊花可能已经枯萎了,我在这里也是徒白遇到赏识我的严武。在雪岭,我独自一个人看西天的落日,剑门关兵事紧急,仍然阻隔北方的朋友归来。万里漂泊,常年客居他乡呀,什么时候我的心怀才能真正舒展开呢?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6.A【解析】“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精巧、绝妙。使用错误,不能用来形容大自然山水。“望尘莫及”远远望见前面人马带起的尘土,觉得自己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赶不上。比较的事物需是同类,使用错误。“博学审问”指要广博地学习,要详细地询问,指求学时的态度和应循的途径。“充耳不闻”指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也形容对某些事漠不关心。“左支右绌”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温文尔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一般指人。用于此处对象使用错误。17. D【解析】(A成分残缺,末句改为“探索开展5G试验的国际合作方式”;B语序不当,改为“虽然诺奖评委会”;C杂糅,“能”“都可以”去掉其一。)18.B【解析】A项“失陪”一词应是自己不能陪别人时的客套语,用错了对象。C项“寒舍”是称自己家的谦词,不能用于别人家。D项“千金”用于称对方的女儿,不能用于自己的孩子。19【答案】想变成什么颜色 事实并非如此 是需要外在条件的 【解析】语段的话题是“变色龙变颜色”,传统观点认为,变色是动物的主观愿望,科学证明,变色需要有外在条件。处,是人们的错误的看法,即变色龙变色不需要条件,根据下文“就可以变成什么颜色”可知,应填“想变成什么颜色”之类的内容。处,“其实”引出转折的内容,根据下文对上文“根深蒂固的看法”的否定,可填“事实并非如此”之类的内容。处,对下文“温度”“光线”进行总结,可填“是需要外在条件的”之类的内容。20【答案】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并不一定能避免火灾的发生 不是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解析】本题给出的文段主要介绍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问题,从给出的示例可以看出,“火灾不一定造成人身伤亡”是对语段中“一旦引发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这一推断的否定。分析语段的后文,还有两处结论说法太过绝对,比如“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 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从示例的语气和句式结构角度分析,处空格可以分别写成“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并不一定能避免火灾的发生”“ 不是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就能避免环境污染”。 【参考译文】赵憙字伯阳,是南阳宛郡人。年轻时有节操。堂兄被人杀害,没有儿子,赵憙十五岁,时常想着报仇。于是他带着兵器约好朋友,后来终于前去报仇。但仇人们全都生病了,没有人抵抗。赵憙认为趁别人生病报仇杀人,不是仁爱的人所应做的事,就暂且放他们离开了。他看着仇人们说:“你们如果病好了,就远远地躲开。”更始帝即位,舞阴(地名)大户人家李氏占据县城不投降,更始帝派柱天将军李宝去招降他们。李氏不肯投降,说:“听说宛县赵氏有个孤孙子赵憙,以信义闻名,我愿意向他投降。”更始帝于是召见赵憙,赵憙年纪不到二十岁,被引见后,随即被任命为郎中,代理偏将军事务,派他去舞阴,李氏就投降了。光武打败王寻、王邑时,赵憙受伤,有战功,回朝后被任命为中郎将,被封为勇功侯。邓奉在南阳造反,赵憙一向与邓奉交好,几次写信严厉斥责他,而造谣的人就说赵憙与邓奉合谋,皇帝怀疑这件事。等到邓奉失败,皇帝搜查到赵憙写给邓奉的书信,于是惊讶地说:“赵憙真是有道德的人啊。”后来赵憙被任命为怀令。大户人家李子春原先先做过琅琊相,强横而狡猾,百姓害怕他。赵憙刚到任,听说他的两个孙子杀了人没有被揭发,立即追查他们的恶行,逮捕拷问李子春,他的两个孙子都自杀了。京城里替李子春说情的有几十人,最终赵憙都没有听从。当时赵王刘良生病将死,(皇帝)亲自去看望赵王,问他想说什么。赵王说:“我平素和李子春交情深厚,现在他犯了罪,怀县县令赵憙想杀他,希望能留住他的性命。”皇上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的,再说说其他要求。”赵王没有再说话。这一年,赵憙升任平原太守,当时平原有很多盗贼,赵憙与各郡一起声讨追捕,杀了他们的大帅,余党受株连的有好几千人。赵憙上书说:“惩罚坏人应只限于他本人,可将这些人全部搬迁到京城附近的郡。”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将这些人都转移安置到颍川、陈留。于是赵憙提拔推荐有义行的人,诛杀铲除奸恶的人。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二十七年,拜任太尉,赐予关内侯的爵位。当时南单于降服,乌桓、鲜卑一起来朝拜,皇帝命令赵憙主管边塞事务,考虑作长远打算。建初五年,他患病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等到他病逝,皇帝亲自前往吊唁。享年八十四岁,谥号为正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