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17548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情志是中国古代诗学范畴的概念,是诗歌的内在本质要素。史传文学的“志”体现在以一字寓褒贬的春秋笔法中,在叙事中蕴含着事理,抒发史官的政治抱负。“情”表现为史官在书写历史时“发愤著史”,融入自己的心灵感悟,饱含深情。用诗学范畴的“情志”来研究史传文学,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史传艺术本质的认识。先秦时期,史官掌管祭祀、占卜、记事、典册等一系列国家大事。这些人知识渊博、地位崇高,不仅担负记录历史的责任,还要向君王谏言、献策,有时还会陷入政治斗争的旋涡中。史官个人的荣辱成败与国家兴亡是分不开的,他们同其他臣子一样肩负励精图治的使命。这也就是史官要在史传中表现“志”的原因。史官在记史时抒发意志,因为他们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还是历史的参与者。孔子慨叹:“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史记孔子世家)如果是秉笔直书,只是客观记录历史,孔子何以想到后世“罪”他?深层原因还是他在春秋中融入了自己信奉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标准。这种价值观念并不是作者个人狭隘的主观取向,而是认识历史的一种参照系统。史传在对事件和人物做点评时,往往会追加一个点评的主体。这样就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品评区分开来,不会混为一体,不至于影响史实的客观真实性。对事件的看法借“君子”“仲尼”等之口表达,实质上是借他人之口抒心中所想。这样的叙事技巧,既保持了历史的客观真实性,凸显了史学家的公正,也在字里行间暗含了作为一个当局者的态度史官并不是看客,而是切身为国家兴衰存亡忧心忡忡的正义保卫者。钱钟书言“史蕴诗心”,史传亦是史官的心灵史。这一点在司马迁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尽管一直秉持据事直书的信念,但在司马迁看来,史传不仅是对历史的整理和记录,也是对现实的态度,是体现价值观的一种途径。他以诗性叙述,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展示了历史强大的生命力。例如史记刺客列传中饱含深情地刻画了刺客这样一类人物,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高渐离,一个个有血有肉、肝胆相照,淋漓尽致地诠释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价值观、人生观。历史记录的本质是对人类文明痕迹的捕捉,史官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要与历史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他的使命就是饱含着深情把已经逝去的人物写出生命,把已经发生的事件写得生动,最终呈现出鲜活的人物、鲜活的历史,让跳动的生命气息绵延不绝。史传作者的“情”不同于抒情诗人的“情”。诗人多聚焦于一时一刻的客观世界和主观意志;史官有更加广阔的胸襟,不仅关注当代,也关注过去的人和事,在动态的社会和人生中表情达意。诗歌的情是静中显情;史传的情是动中传情。诗歌字里行间传递着诗人的情感;史传则是表面上有意避之,实则处处传情。(摘编自魏玮史传文学的“情志”)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书中都蕴含着“情志”:在叙事中蕴含着事理,抒发史官的政治抱负;写史书时融入史官的心灵感悟。B.史传往往借某个主体对事件和人物进行点评,这样就区分了历史事件和人物品评,而不至于影响史实的客观真实性。C.司马迁认为,史传不是对历史的整理和记录,而是对现实的态度,是体现价值观的一种途径,他践行了自己的理念。D.史传作者的“情”与抒情诗人的“情”不同,诗歌字里行间传递着诗人的情感,史传则是有意避开情感。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把属于古诗学概念的“情志”引入史学研究中,目的是深化对史传艺术本质的认识。B.文章主体部分从记史言志和作史缘情两个角度进行阐述,后一角度与诗学进行了对比。C.文章引用史记中孔子的言论,论证史官在记史时抒发意志,是历史的参与者的观点。D.文章列举史记中的刺客这一类性格鲜明的人物,论述司马迁秉笔直书的治史观念。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官个人的荣辱成败与国家兴亡紧密相连,他们有一种使命感,因此在史传中表现“志”。B.春秋中融入了孔子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标准,主观内容较多,只能作为历史的参考。C.史官在史书中表达自己作为当局者的态度,这是史官心忧国家,对国家兴亡的一种责任。D.饱含深情地写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写出鲜活的人物、鲜活的历史,这是史官的伟大之处。(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许阳白天的周庄太喧闹,太嘈杂,成了一条拥挤的商业街。就像一个大家闺秀,养在深闺人未识时是那样的贞淑娴静,一旦嫁为了商人妇,便失去了往日的风韵。所以,陈逸飞无不伤感地说,是他害了周庄。黑夜,容易使人寻觅到细雨江南的灵气。到了夜晚,游客们走得差不多了,一家家的店铺都打烊了,周庄洗尽了风尘,褪尽了铅华,才恢复了她天然无雕饰的纯真素颜与本来模样。夜晚的周庄,才是真正的周庄。吮吸着湿润的空气,独自一个人走在周庄的街道上。夜色渐浓,月华如水,在古镇的老屋和石板上肆意倾泻。远处的房子,只能看见黯黯的轮廓,近处的老屋,则如一幅明暗色彩比照的水墨画,被磨得滑滑的石板也泛着幽幽的光。四周静静的,只有自己脚踏石板的声音清脆地传向远方。说是街道,其实宽些的就是小河垂柳依依的堤岸,偶有一两条迟归的小船缓缓驶过,摇碎一片片波光潋影;窄些的是小镇的胡同,两侧房屋几乎伸手可触,“头顶一线天,脚踏青石板”是何等的传神与精辟啊!身处暮色里的周庄,会突然很想回到那不谙世事的孩童时代,一边走一边用手里的树枝划过苍老的墙壁,哼着歌谣,听从远处人家传来的几声犬吠。周庄的灯笼亮起来了。挂成一排的大红灯笼,使夜晚的周庄诗意朦胧。青瓦白墙,一旦配上这串串灯笼,古朴典雅便立刻从骨子里显露而出。灯光辉映着脚下潺潺的流水,盈盈水波又摇荡着夜泊的小船,千年古镇已经从熙熙攘攘中真正回归。豪华恢宏的沈厅安静了,精致典雅的张厅也关上了古老的大门,唯有门前的大红灯笼,在不倦地诉说着江南巨富和世家官宦们曾经的显赫与非凡。吹着细细的晚风,我长时间在双桥边踱步,又在桥上静坐。双桥,这是陈逸飞的双桥。在陈逸飞的笔下,双桥古朴、空灵,你可以感觉得到,她的每一条石缝间都镌刻着几个世纪的古风和遗韵。一幅故乡的回忆,人们才格外注意到了中国还有周庄这样美丽的地方。要是徐志摩能来这里,会不会又有“再别双桥”的另一番韵味与感慨呢?小小的周庄,算上双桥在内竟然有十四座桥。不必说那被称为“升官发财桥”的富安桥,也不必再说那已更名为外婆桥的梯云桥,无论哪座桥,看到了桥一定会看到树,看到了树也就看到了头顶的明月与星空。周庄的夜,是美丽的夜,由小桥流水、青瓦白墙与柔柔的月光、红红的灯笼构成。这是一幅出自王摩诘的画卷,这是一种庄禅的意境。周庄的夜,是醉人的夜,就像一位银发的老人,在宁静中释放着积淀经年的安详与悠闲;又像一个恬静的少女,在清风里展现着她的婉丽与娇柔。站在石拱高高的报恩桥上,与周庄拉开一段距离,回望着周庄的座座老屋、点点灯火,思绪在不觉间已经穿越了几多流水的往事,几重渺远的时空。夜深了,降下阵阵凉意,夜凉如水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静静地走过一个个老屋,穿过一座座小桥,还是忍不住地回头。我知道,与临走时说还会再来的三毛一样,自己是扔不下身后的那一片风景的。好吧,那就回去,做一个小桥当枕、水面为床的甜甜的梦。(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一篇哲理色彩较浓的散文,它描写的是周庄的夜景,探讨的却是关于珍惜时光、善待生命这一命题。B.除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文中还使用了拟人、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来展示周庄夜景之美,使文章富有艺术感染力。C.文章结尾表达了作者对周庄之夜的留恋以及因宁静、和谐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而只有在梦中追寻的遗憾之情。D.周庄的夜在宁静中释放着积淀经年的安详与悠闲,作者对这种宁谧的美充满了喜爱,而对充满喧闹和嘈杂的白天的周庄则带有一丝反感。5.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简析它们的表达效果。(6分)(1)唯有门前的大红灯笼,在不倦地诉说着江南巨富和世家官宦们曾经的显赫与非凡。 (2)这是一幅出自王摩诘的画卷,这是一种庄禅的意境。 6.周庄吸引着无数人前往游览,却也因商业开发“失去了往日的风韵”。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圆梦正当时,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国外媒体评价,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业化地吸引人才回国。“现在,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邓稼先纵观历史,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赴外求学、归国兴邦。今天,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吸引大量海归人才归来的,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然而,在全球竞争中发展成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强国,仍需下更大决心、更大力气。 一份面向全国 200 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编制过死、编制偏紧”是人才管理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从人才发展上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布局不优、效率不高等困境,破解这些“瓶颈”,唯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附图:(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材料二:新东方海威时代与全球化智库(CCG)共同发布了xx 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六成企业在招聘时仍更倾向于使用海归人才,而 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优待(如更核心的岗位,较高起薪等)。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是,身处海外的留学生在回归本土职场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些许不利因素。报告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的招聘岗位数量、招聘时间、招聘渠道对海归求职较为不利。同时,海归人才在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对国内就业形势不了解,错过企业招聘季以及缺乏明确职业规划等问题。超过 50%的海归认为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回国就业的第一不利因素,同时 47.3%和 32.4%的受访人员认为回国时间错过校招季以及岗位海投效率低这两大因素导致了海归回国就业难度增大。(选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材料三:日前,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一事,引发热烈关注。在舆论场上,以耄耋之龄回归故土的杨振宁更是备受关注。已近百岁之龄的杨振宁,估计已不会如年轻时那般埋头扎根于科研一线,或许正如他本人所述,“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是文化的归属感让他对故土恋恋不舍。抑或是科学上的引路精神让他回来发挥“余热”,为后来者指引前路,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杨振宁选择加入中国国籍,是他对晚年道路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国家的道路选择是交叉的。得益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创造的开放环境,对世界潮流的融入,杨振宁的归来方才有了现实的可能;而杨振宁等一批海外科学家的归来,又会给中国科研带来从项目到建制与世界接轨的机会。对于中国来说,迎来杨振宁桑榆晚年的同时,也不可否认,错过了杨振宁最辉煌的科研生涯。由此,未来的方向也当因之厘清:让更多科学家们愿意留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出最精尖的科研成果,不仅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更是因为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选自光明网,有删改)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则材料都认为在当下我国的“海归”热潮中,一方面海外留学人员踊跃回归祖国,另一方面在人才回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B.第一则材料是一篇新闻报道,客观地介绍了海外留学人才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积极回国创业,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C.第二则材料是调查报告,反映了海归人才在回国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为他们在国内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议、指明方向。D.第三则材料是新闻评论,该评论认为杨振宁回归中国国籍这一事件彰显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吸引力。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吸收海归人才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源自我们在人才管理中“编制过死、编制偏紧”的体制,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坚定不移的深化改革。B.海外科技人才的大量回归,有助于我们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科技成果,有助于中国科研从项目到建制与国际接轨。C.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在耄耋之龄转为中国公民,虽然已经不能在科研上为祖国作出贡献,但他们为更多的海外精英作出了积极示范。D.当前,无论是回国创业还是入职国内企业,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可以很好地把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当前出现“海归”热潮的主要原因。(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王敬弘,琅邪临沂人也。与高祖讳同,故称字。曾祖暠,晋骠骑将军。祖胡之,司州刺史。父茂之,晋陵太守。敬弘少有清尚,起家本国左常侍,卫军参军。性恬静,乐山水,为天门太守。敬弘妻,桓玄姊也。敬弘之郡,玄时为荆州,遣信要令过。敬弘至巴陵,谓人曰:“灵宝见要,正当欲与其姊集聚耳,我不能为桓氏赘婿。”乃遣别船送妻往江陵。妻在桓氏,弥年不迎。山郡无事,恣其游适,累日不回,意甚好之。玄辅政及篡位,屡召不下。高祖受命,补宣训卫尉,加散骑常侍。永初三年,转吏部尚书,常侍如故。敬弘每被除召,即便祗奉,既到宜退,旋复解官,高祖嘉其志,不苟违也。复除庐陵王师,加散骑常侍,自陈无德,不可师范令王,固让不拜,又除秘书监,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本州中正,又不就。太祖即位,又以为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领江夏王师。元嘉三年,为尚书仆射。关署文案,初不省读。尝豫听讼,上问以疑狱,敬弘不对。上变色,问左右:“何故不以讯牒副仆射?”敬弘曰:“臣乃得讯牒读之,政自不解。”上甚不悦。六年,迁尚书令,敬弘固让,表求还东,上不能夺。改授侍中、特进、左光禄大夫,给亲信二十人。让侍中、特进,求减亲信之半,不许。及东归,车驾幸冶亭饯送。二十四年,薨于余杭之舍亭山,时年八十八。追赠本官。顺帝升明二年,谥为文贞公。敬弘形状短小,而坐起端方,桓玄谓之“弹棋八势”。所居舍亭山,林涧环周,备登临之美,时人谓之王东山。太祖尝问为政得失,敬弘对曰:“天下有道,庶人不议”。上高其言。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太祖嘉而许之。敬弘见儿孙岁中不过一再相见,见辄克日。恢之尝请假还东定省,敬弘克日见之,至日辄不果,假日将尽,恢之乞求奉辞,敬弘呼前,既至阁,复不见。恢之于阁外拜辞,流涕而去。(节选自宋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注】高祖,南朝宋的开国之君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史称宋武帝(宋高祖)。桓玄,字敬道,一名灵宝,大司马桓温之子,东晋将领、权臣,大亨元年逼晋安帝禅位于己。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使/汝处于不竞之地/B.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C.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D.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讳”,名讳。封建时代对于帝王梅相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王敬弘因与高祖刘裕名字相重,故只称字。B.“赘婿”,指就婚、定居于女家的男子。以女之父母为父母,所生子女从母姓,承嗣母方宗祧。秦汉时赘婿地位等于奴婢,后世有所改变。C. 东山,指代隐居地。东山在今浙江上虞,是东晋宰相谢安出仕前隐居的地方。这里称王敬弘为“王东山”,是赞其有宰相之才。D. “受命”,受命于天。古代统治阶级为巩固统治地位,宣扬“君权神授”论,称他们做皇帝是顺从天意,接受天命。这里指刘裕接受禅让。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敬弘少有清尚,不慕权贵。王敬弘的夫人是权臣桓玄的姐姐,王敬弘却不愿亲近桓玄。桓玄辅政及篡位时多次征召他他都拒绝了。B.王敬弘为政长于清淡,短于操作。皇上曾经问他为政得失,他回答让皇上推崇不已;皇上问以疑狱,他却连审讯记录都没有看。C.王敬弘淡泊官场,一生多次辞官。他性恬静,乐山水,好隐居,仅在宋朝,他就有多次辞官回家的纪录。有事朝廷一再封以高官,他却屡屡推辞。D.王敬弘为父慈爱,但国事为重。他一年之中会多次与儿孙们相聚。但为了勉励回家探望的王恢之以国事为重,他直至儿子假期将尽也忍住没见儿子。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妻在桓氏,弥年不迎。山郡无事,恣其游适,累日不回,意甚好之。 (2) 六年,迁尚书令,敬弘固让,表求还东,上不能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浣溪沙洞庭张孝祥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注)这首词是张孝祥在公元1168年,由知潭州(今湖南长沙)调知荆南(今湖北江陵)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傍晚沿湘江入洞庭湖所作。 缬:有花纹的纺织品。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行尽潇湘到洞庭”,词人的前一段路程以“行尽潇湘”一笔带过,语言简练之至。“到洞庭”三字则有引出下文的作用。B.“楚天阔处数峰青”一句,写洞庭湖全景恰到好处。不写湖之大如何,只说四围广阔,远处峰青,则规模可见,气象可想。C.“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D.“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这两句写词人停船后泛览湖景所见,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却显示出另一番情趣。15整首词在写景方面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分析。(要求至少答出两种)(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1小题,6分)16.(1)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婉不已的句子是“ , ”。(2)出师表中,诸葛亮表露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与南阳时的心态的句子是“ , ”。(3)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壮词以寄之中,写士兵欢欣鼓舞地饱食将军们分给的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歌的两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 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 )。谁来担此重任?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 。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 。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 ,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显然,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B.显然,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C.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D.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司空见惯 责无旁贷 迫不及待 一目了然B.不可或缺 义不容辞 迫在眉睫 一览无余C.司空见惯 义不容辞 迫不及待 一览无余D.不可或缺 责无旁贷 迫在眉睫 一目了然19.文中加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B.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 “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C.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D.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20.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6分)我国目前有52项世界遗产,这是国际社会对中国自然和文化资源的认可。世界遗产不是一地一国的遺产,是属于全人类的,所以,保护世界遺产要有大格局,绝对不能追求商业利益,不能让自然和历史的馈赠在我们手中消失;只要我们把世界遺产保护放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坐标上,就定能够保护好我国的世界遗产。(1)即使是世界遗产,也应该属于一地一国,然后才属于全人类。(2) (3) 21.下面是疫苗从研发到投入市场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5分)四、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不久前,哈佛大学著名科学家梅尔顿主动撤回了xx发表在著名科技学术期刊细胞上的一篇文章随着研究的展开,他发现自己原有的结论可能是错的。这一举动在国内科技界引发了一场讨论。细胞是一份深受关注并具有较高学术声誉的期刊,刊登过许多重大的生命科学研究进展。与自然和科学一样,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之一。许多学者终其一生难以在细胞上发表一篇文章。读了上述材料,你对梅尔顿的做法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呢?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武威六中xxxx高三一轮复习过关考试(三)语文参考答案1.B选项A,“史书”扩大范围,“都”表述绝对化;选项C,“不是而是”错,原文为“不仅是也是”;选项D,“有意避开情感”错,原文为“史传则是表面上有意避之,实则处处传情”。故答案选B。2.D选项D,“论述司马迁秉笔直书的治史观念”错,应是论述司马迁史蕴诗心,在史书中体现价值观的观点。故答案选D。3.B选项B,“主观内容较多,只能作为历史的参考”错,孔子在春秋中表达的价值观念不是作者个人狭隘的主观取向,而是认识历史的一种参照系统。故答案选B。答案:4.D A项,本文不是一篇哲理性散文,而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文章没有探讨珍惜时光、善待生命这一命题。B项,文中未使用排比手法。C项,作者并没有说宁静、和谐的生活无法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结尾表达的是对周庄夜景的喜爱与留恋。5.(1)“唯有”突出了“大红灯笼”的独特性以及它对周庄繁华历史的见证。(2)“庄禅的意境”说明周庄的夜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如质朴宁静、与世无争等。 6.周庄是个美丽的地方,却因为过度的商业开发而变得喧闹、嘈杂,失去了本来的宁静与美丽。(3分)这提醒我们:对周庄以及其他人文景点的开发,应该以保护为主,保护其原有的外在景观、人文环境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合理开发。(3分) 7.C A项,第三则材料没有指出“海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B项,由材料一第三段可知,“海归”回国并非只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而且还怀揣“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D项,由材料三第二段可知,不是体现“文化吸引力”,而是体现文化归属感。故选C。8.B A项,由材料二可知,吸收海外人才过程中的问题也有留学生自己对国内形势不了解等原因。C项,“虽然已经不能在科研上为祖国做出贡献”不当,由材料三可知,老科学家在科研上还可以起引领和示范作用。D项,由材料二可知,并非所有的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故选B。9.国家政策引导扶持海外人才回国创业。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与世界潮流接轨的强烈愿望。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从而因造出的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海外人才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10B 句中“敬弘”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朝请”作“奉”的宾语,不要断开;“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结构对称,不要断开; “汝处于不竞之地”是“使”的宾语,不要断开。11C 题中C项,称王敬弘为“王东山”,是说他好隐居。 12.B 题中B项,“他却连审讯记录都没有看”错,原文说的是审讯记录他看不懂。13.(1)妻子住在娘家,王敬弘整整一年也没有去接她。郡里无事,便尽情游山玩水,往往一连数日不归,心里非常高兴。(弥:整整;恣:尽情;累日:一连数日;)(2)元嘉六年,升任尚书令,敬弘坚决辞谢,上表皇上请求回到东部,皇上难以改变他的想法。(迁:升任;让:辞谢;表:上表;夺:改变。) 14. D “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错误。这两句话的观察角度,一为远视一为近观,发生了变化。故选D。15.动静结合。全词既有对“楚天”“峰青”“旗梢”“晚波”等的静态描写,也有对“白鱼”的动态描写。比喻、对比。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也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想象。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接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意境。 “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由山及水,由远及近,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意境。“白鱼双尾玉刀明”,写出鱼跃出水面的动态,以动衬静。16.(1)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17.C 承接上文,主语应为“外卖”,强调“外卖”需要食安“守门员”,排除A项、B项。D项,“不仅而且”不合逻辑,且繁复。综合C项正确。18.D 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通常形容必不可少的因素或是部分。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修饰“行业”,用“不可或缺”。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结合语境“政府及主管部门”分析,用“责无旁贷”。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结合“及时定制”等内容分析,用“迫在眉睫”。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结合“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内容分析,用“一目了然”。综合D项正确。19.B 语病有二:其一,“伴随”与“使得”的前后使用,导致主语残缺,排除A项;其二,“问题”与“关注”搭配不当,排除C项、D项。故选B。20. 即使是保护世界遗产要有大格局,也可以追求商业利益,但不要过分即使把世界遗产保护放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坐标上,也未必就一定能够保护好我国的世界遗产。21.疫苗研发包括实验室研制、临床前研究、三期临床研究三步。疫苗研制成功后,进入生产环节,在28冷藏保存的条件下流通,最后给消费者使用,并作应用研究,以观察上市疫苗的保护效力和安全性。22. 参考立意: 1.主动撤稿是科学家的自我否定和修正,是科学的态度。自我否定与修正才是科学发展的常态;2.有错就改,善莫大焉;3.坚持真理,淡泊名利;4.勇于探索,不断超越。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参考译文:王敬弘,是琅玡临沂人。因为他和高祖的名相同,所以以字称呼。曾祖王廙,担任晋骠骑将军。祖父王胡之,担任司州刺史。父亲王茂之,是晋陵太守。敬弘年轻时就有高尚的节操,始任本国左常侍、卫军参军。敬弘性情恬淡宁静,喜欢游览山水。任天门太守。王敬弘的妻子是桓玄的姐姐。敬弘到郡县去时,其时桓玄镇荆州,桓玄送信给敬弘请他到府上拜访。王敬弘到了巴陵,对人说:“桓玄邀请我,只是要和他姐姐相聚罢了,我不做桓家的入赘女婿。”于是他派另一条船将妻子送到江陵。妻子住在娘家,王敬弘整整一年也没有去接她。郡里无事,便尽情游山玩水,往往一连数日不归,心情非常高兴。桓玄辅佐国政及后来篡位屡次征召他,他都不答应。高祖登基,敬弘补任宣训卫尉,担任散骑常侍。永初三年,王敬弘转任吏部尚书,常侍之职不变。敬弘每次被征召,即使敬奉高祖,已经到了应该退下来的时候,他就立即解去官职,高祖赞赏他的志趣,不随意违背他的请求。又被任命为庐陵王的老师,担任散骑常侍,他自称无德才不配做庐陵王的老师,坚决辞谢不接受。又被任命为秘书监、金紫光禄大夫,担任散骑常侍、本州中正,又未接受。太祖即位,又让他任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统率江夏王的军队。元嘉三年,任尚书仆射。刚开始不懂关署文案。有次参加判案,皇上问他一件疑案,敬弘回答不出来。皇上变了脸色,问有关人员:“为什么不将案卷交给仆射?”敬弘说:“臣已拿到案卷读了,却弄不明白。”皇上非常不高兴。元嘉六年,调任尚书令,敬弘坚决辞谢,上表皇上请求回到东部,皇上难以改变他的想法。改而任命他为侍中、特进、左光禄大夫,分给他随从二十人。敬弘辞去侍中、特进,并请求减去一半随从,未被允许。等到敬弘回东部时,皇上亲自到冶亭为他饯行。二十四年,敬弘死于余杭舍亭山,时年八十八岁。朝廷追赠他原先的官职。顺帝升明二年,追授谥号为文贞公。王敬弘身材矮小,但举止姿态方正端庄,桓玄称之为“弹棋八势”。他所住的舍亭山,溪流环绕,极具登山临水的美景,当时人都称他王东山。高祖曾向他请教朝廷政事得失成败的关键,敬弘答道:“天下有道,普通老百姓不会议论政事。”高祖极其推崇他的话。敬弘的儿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替他请求任奉朝请,并写信给恢之说:“秘书郎名额有限因而有竞争,奉朝请则没有名额限制,所以没有竞争。我想让你处在没有争斗的地方。”高祖赞赏并答应了他。敬弘一年见儿孙不超过一两次,见一次也总是一天时间。恢之曾经请假回来看望他,敬弘限定一天见他,但是到了那一天没能实现,而恢之到家那天假期快结束了,恢之请求回朝廷,敬弘喊他,恢之已到了门口,敬弘又不见他了。恢之在门口跪拜辞别,流泪而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