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V).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6114323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V).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V).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V).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V)一、古代诗文阅读(48分)(一)课内文言文知识积累(每小题2分,共8分)1.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B道芷阳间行 间:从小路 C不如因善遇之 遇:对待 D秦时与臣游 游:游玩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为击破沛公军 吾属今为之虏矣 B臣愿得谒之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C今急而求子 朝济而夕设版焉 D具告以事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3.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 A范增数目项王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B太子迟之 越国以鄙远C供其乏困 皆白衣冠而送之 D阙秦以利晋 若入,前为寿 4. 下面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燕国见陵之耻除矣A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敢以烦执事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4分,选择题每题2分) 古弼,代人也。少忠谨,善骑射。初为猎郎,以敏正称。明元嘉其直而有用,赐名曰笔。后改名弼,言其有辅佐才也。 太武即位,以功拜立节将军,赐爵灵寿侯。 上谷人上书,言苑囿过度,人无田业,宜减太半,以赐贫者。弼入欲陈奏,遇帝与给事中刘树棋,志不听事。弼侍坐良久,不获申闻。乃起,于帝前捽树头,掣下床,以手搏其耳,以拳殴其背,曰:“朝廷不理,实尔之罪!”帝失容,放棋曰:“不听奏事,过在朕。树何罪?置之!”弼具状以闻。帝奇弼公直,皆可其奏,以与百姓。弼曰:“为臣逞志于君前者,非无罪也。”乃诣公车,免冠徒跣,自劾请罪。帝招之,谓曰:“卿其冠履。吾闻筑社,蹇蹶而筑之,端冕而事之,神与之福。然则卿有何罪?自今以后,苟利社稷,益国便人者,虽复造次,卿则为之,无所顾也。” 注徒跣:赤脚。 蹇蹶:磕磕绊绊。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明元嘉其直而有用 有用:有能力 B.言苑囿过度 过度:指占地过多 C.帝失容,放棋 失容:大惊失色 D.为臣逞志于君前者 逞志:满足心愿6.下列全说明古弼“公直”的一组是( ) 弼入欲陈奏 捽树头,掣下床,以手搏其耳,以拳殴其背 弼具状以闻 免冠徒跣,自劾请罪 虽复造次,卿则为之,无所顾也 A. B. C. D.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段突出了古弼以国家人民利益为重,不顾个人安危的品德。 B.古弼见到上谷人的上书,便急于将这种情况反映给皇帝,但并未取得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 C.皇帝与人下棋,正在兴头上,古弼不惜扰皇帝的雅兴,也要将关系到人民利益的事情办好。 D.古弼奏事不留情面,但太武帝能体会到他的苦心,接受了合理的建议。8、文言文翻译(8分)(1)帝奇弼公直,皆可其奏,以与百姓。(4分)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分) (三)课外古诗阅读(8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9.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试作简要分析。(4分)答: 10.结合全诗分析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4分答: (四)古诗文名篇名句默写11. 补写出下列名篇句句中的空缺部分(18分,每空1分)(1)诗经关雎中表达诗人对文静美好的女子日夜思念却求爱而不得的复杂心境的诗句是 , 。(2)归园田居表现作者屋室洁净、生活清闲的两句是 , 。(3)陶渊明饮酒(其五)一诗中,不仅道出了此诗的主旨,也道出了诗人一生追求的立身宗旨的诗句是 , 。(4) 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情形的诗句是 , 。(5)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 。(6)己亥杂诗中以落花喻自己身世,即使沉沦,也要为护花发挥一定的作用的诗句是 , 。(7)人切勿患得患失,而应乐观旷达,就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那样 , 。(8) 诗经氓中,以桑叶的肥沃、润泽来比喻女子容颜靓丽的诗句是 , 。(9) 诗经中有两句诗描写姑娘思念情人,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诗是 , 。二、叙事写人散文阅读(共12分) 蔡元培:引领时代风气的大先生 1916年,蔡元培是应教育总长范源濂的电报回国的。这位他当年的旧部言辞恳切:“国事渐平,教育宜急。现以首都最高学府尤赖大贤主宰”当时的北大还是老样子,是个“臭虫窝”、“大染缸”。对于北大这种状态,几任校长都无能为力。或许是“国事渐平,教育宜急”打动了蔡元培,这与他这么多年来教育救国的奋斗历程不谋而合。 1917年1月4日,蔡元培踏入北大。从此,北大这一潭死水掀起大波澜。蔡元培开始了他一生最为辉煌和伟大的教育改革。先生在此,北大重生。他广延积学与热心的教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术为天责的前提下,他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随后,陈独秀来了,胡适来了,梁漱溟来了一时间,北京大学集合了当时最优秀的学术头脑。 蔡元培留学德国,发现德国的大学管理十分民主,而且,他发现学校不会因为校长的去留而出现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大的波动,因为学校是由教授来管理的,校长和各学科长由教授会公选出来。 早在1912年,蔡元培起草颁布的大学令中就提出教授治校的相关内容,如第十六条提出:“大学设评议会,以各科学长及各科教授互选若干人为会员,大学校长可随时召集评议会,自为议长。” 蔡元培来到北大当校长时,北大仍没有评议会,因为当时的教育部始终不允许成立。这次蔡元培据理力争,得到当局的同意在北大的第一年,蔡元培就制定了北京大学评议会规则,组建了大学评议会,作为学校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以让更多的教授议决立法方面的事。随后,北大评议会决定在北大各学科(系)设立教授会,规划各学科的工作。 从此,旧北大官僚衙门般的管理体制被教授治校的体制取代。经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的洗礼,北京大学脱胎换骨。蔡元培被誉为引领时代风气的“大先生”。 蔡元培成功地革新了北大,他的办学理念深得高等教育界的认同和效仿。蔡元培之后的北大校长蒋梦麟,在任期间始终奉行蔡先生的办学理念和主张。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抗战后期筹划复校时重温蔡元培的经验,刻意模仿。 直至今日,蔡元培改革北大的往事仍被反复提起,后人渴望予以复制甚至超越,但人们往往失望地发现,有很多无法复制的东西,比如先生的人格魅力。 他是一位谦谦君子,但仍时有金刚怒目的一面,1922年10月,北大发生了“讲义风潮”,蔡元培的校长室外聚集了几百名学生,起哄呐喊,要求废除收取讲义费的决定。蔡元培对学生破坏纪律十分生气,他向学生吼道,“我跟你们决斗”,直到逼得学生慢慢散去。 更多时候,先生是个“老好人”,冯友兰、罗家伦在回忆文章中多次提到聆听先生的教诲时如沐春风的感觉蔡元培经常写介绍信,哪怕只有一面之缘,只要有一技之长无不相助,其提携后辈之心让人为之动容。 在混乱的民国时代,争名逐利、爱财弄权是时代的底色蔡元培是开国功臣,是教育总长,是北大校长,是中央研究院院长,足可谓位高权重,但大先生蔡元培竟没有自己的房子。 从绍兴山阴县笔飞弄走出来,求学、入仕、从教、革命、游学,到回到教育,蔡元培怀着救治病中之家国的热切,努力培养大写的人,为时代营造风气。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相关链接:蔡元培改革北大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教育领域。孙中山先生也从北大改革中受到巨大启发,认识到思想学术带动社会政治变革的内在规律,于是他后来大力改组国民党,采取切实举措,为国民党注入了新的活力可见,北大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改革影响到中国社会层面的变化。(摘自我们怎样才能更靠近蔡元培) 在北大改革中,祖父遵循“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他主张,“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迭自然淘汰之运命,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任他们自由发展”。为了扭转北大的学术风气,祖父凭借其渊博的学识,融合中西文化的眼界,以兼容并包的用人方针,使北大聚拢了一批学有专长的教授。(摘自蔡磊珂我是祖父的追随者)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在北大改革中,蔡元培主张的开放、包容,没有任何限制,听任各种学派自由发展。B蔡元培努力改革学校的管理方式。他起草大学令提出设立大学评议会;任职北大时,不顾教育部反对,组建了大学评议会。C蔡元培治理北大,具有国际化的视野。他借鉴德国民主管理大学的经验,由教授管理学校,大学评议会规划各学科的工作。D他是一位谦谦君子,但在处理特殊情况时,也有自己的底线。他面对不守纪律的学生,毫不退缩,最终使“讲义风潮”平息。13、文中说“先生在此,北大重生”,请简要概括蔡元培是如何使北大获得“重生”的。(4分) 14、蔡元培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三、写景散文阅读(共12分)黄山听雨下午,车轮掠过千枝万枝秋色,每一枝上都悬着黄山的雨云。仿佛只要按一下喇叭,雨点就会噼噼叭叭掉下来。比之山下,黄山要秋得早一些。又因触目皆是石破天惊的境界,黄山的秋雨,就格外像千年的老蛇那样冷峻。这个季节,游山的人很多。客店已满,我们一行三人只好投宿到眉毛峰下的一户农家。那是丛林中一栋简陋的小楼。我们还没有走进小楼。大雨就滂沱而至。游山的兴致,被它淋成一壶欲热还凉的花雕。雨下着,树枝变成了雨箭,很古风地飘荡着;雨下着,岚雾搓成的雨绳,很悠久地恍惚。雨中孵出的暮霭,像我的肺叶一张一合。黄山七十二峰,七十二座美丽得叫人想哭的自然博物馆,在今晚,已不能让我参观它隐秘又恢宏的构筑了。黄山最好看的,是松、石、云,如今松在雨中,石在云中,云在暮中。层层叠叠的黄昏,封锁了所有的山道。那么,今夜,我在黄山就只能听雨了。今年夏天,我已游过庐山,九华山。我想,来到黄山,游兴一定能推到极致。谁知天半朱霞已成妄想。顺着雨绳,我怎能攀摘黄山的翠微?那时我曾有好一阵子生气呢。在这个浅薄的年头,不说那些高官巨贾,政客名伶,就连那些星相邪卜,趋炎附势之流到处都有青眼相迎。难道黄山也生了一双势利眼,只肯用连山寒雨,来搪塞一个落拓的诗人?很快,我明白到,这么想是错的。正因为我的落拓,我的在庐山三叠泉洗过的耳,在九华山的归城寺里被梵钟撞得更为清纯的襟抱,黄山才迎我以雨。人之上升的历史中,雨是永远的动力。而诗人之于雨,并不仅仅是生物的适应。至今我尚能感到,落在唐诗宋词中的雨,是何其地撩人情怀。“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李商隐,深沉彻骨;“寒雨连江夜入吴”的王昌龄,冷峻有加。“一蓑烟雨任平生”,活脱脱的苏东坡情性;“细雨骑驴过剑门”,书剑飘零的陆放翁自况。大凡血气十足的诗人,没有几个不落拓的,唯其落拓,才能让生命在雨中开放出超凡拔俗的花朵来。所以说,今夜的黄山雨,是为我下的。为了好好儿度过这个雨夜,我询问小楼的主人有没有酒。他翻箱倒柜找出半瓶大曲。三人共享,少是少了点儿,但总比没有强。雪中饮酒是为了驱寒,雨中饮酒是为了驱散寂寞。而今夜我并不寂寞,窗外的每一枝松,每一尊石,都是等了我千年的酒友。雨是越下越浓了。夜太深,我见不到楼下的谷中桃花溪崩冰喷雪的流姿,更看不到楼后的山上百丈泉瘦蛟腾舞的威仪。但是,我有满耳敲金戛玉的声音,这些涵养灵气的乡音,把万物融为一体,使我无穷遐思的辐射频带,瞬间穿透了永恒。我端起杯来,一口饮尽黄山的七十二峰雨声。并细细品味:哪是鳌鱼峰的粗犷,哪是莲花峰的婀娜,哪是仙人峰的飘逸,哪是耕云峰的深洁。 五光十色的黄山雨声啊,醉了我的十丈青肠。一杯复一杯,小饮着酒而豪饮着雨。今夜里,黄山给了我锦绣之胸,青灯外满掌的黑暗,也被我拍成比轩辕帝还要古老的浩然。酒尽了,兴犹未尽。主人又煮了一壶非常新鲜的雨季送来。用它来泡黄山云雾茶,一杯芬芳的江南便在我眼前袅袅升起。啜饮它,佐以泉鸣飞瀑。我携之既久的孤独,顿时被暖成挂在历史树上的一枚果实。虽然它是酸的,毕竟那么浑圆。酒也酒过,茶也茶过,雨声愈不见稍歇。同行的朋友说:这时候如果雨声停了,出一轮明月多好,我则希望这雨永远落下去。获瞻霁月固然是清丽的享受,但得到雨声滋养,我的精神领域中,更能长出一片比黄山还要峭拔的风景。15、对全文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A、文章首尾呼应,以游览黄山为线索,表现了黄山的冷峻的境界,给作者以人生的启示。B、黄山听雨,使落拓诗人与古人相通,对黄山美景有了更深刻的观照。C、雨中饮茶饮酒,既是助兴,同时也丰富了作者听雨时的感受。D、文章写黄山听雨,却花较多笔墨去写古代的落拓文人,严重偏离了主题。E、本文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相结合,描摹了作者在雨中所见、所闻、所感,心灵在雨的滋养下更为强健。16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理出作者对于黄山之雨的情感变化过程。(3分)17同行的朋友希望雨停,我则希望雨永远落下去,如果是你,会有怎样的希望呢?试结合自身的人生经历,谈谈对人生风雨的态度。(5分) 第卷 表达题(共78分)四、语言文字积累(共18分,选择题每题2分)18、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A譬(p)如咳嗽(s)执拗(o)戊戌(w x)变法B秩(zh)序蹒(pn)跚横亘(n) 婆娑(p su)起舞C贿赂(lu)炽(zh)热大篆(zhun)叱咤(ch ch)风云D解剖(p) 翌(y)年尸骸(hi) 嘉言懿行(y xn)19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褴褛嘻笑气烘烘振振有词B漫朔忸怩追悼会炯乎不同C长廊惺忪葡萄藤不同凡响D觊觎胆怯俱乐部风云变换20.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2分 )A.在航空博物馆里,在歼敌机前人流不绝如缕,孩子们非常兴奋,很多白发老人也和孩子们一样惊奇,纷纷用相机拍下这难忘的画面。B.莫言小时候生活在山东农村,他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现在他虽然生活在城市了,可是情随事迁,家乡的一切仍让他魂牵梦萦。C.刘和珍等人是在耸人听闻的“三一八”惨案中遇害的。D.特别关注和特别文摘中的文章短小精悍,却蕴含着很深的哲理,很多文章都给人以启发,让人百读不厌。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分 ) A. 史铁生是中国作家中少数甚至唯一坚持写实写作的人,几乎全部建立在自己的生活经历、生存体验上,他对哲学的思考带来了精神空间的高度开阔。 B. 由旭日阳刚演唱的春天里抒发了农民工的理想,这些农民工在陌生的城市里虽然劳累辛苦,但他们甘愿把汗水献给这座城市。 C. 作者有意识地同时又十分成功的借鉴了电影艺术所持有的“蒙太奇”和“画外音”手法,画面组合相当成功。 D. 有媒体人士表示,众多网友对“给力”的热捧,反映了受众对语言的新期待。亲切、通俗易懂的语辞,甚至包括网络流行语,都是被今天的受众喜闻乐见的。2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近体诗是对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一定的格律。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也是一部散文著作。它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和外交辞令,如崤之战。C.楚辞是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再创造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新诗体。“楚辞体”又叫“骚体”,由屈原离骚而得名。D.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他的田园诗被誉为“中国田园诗的基石”,其中归园田居饮酒等最具代表性。23、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字。(4分) 本报讯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在主持召开食安委第五次全体会议时指出,食品安全是餐桌上的民生、餐桌上的经济。强化市场监管,食品应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目前食品监管领域仍存在职能交叉或职责不清的问题,既有重复监管,也有监管“盲点”。要建立监管的长效机制,必须整合部门监管职能,进一步统筹监管力量,该整合的要整合。加强监管并不是替代企业成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而是要确保“环环有监管、守土必有责”,做到“无缝对接”。 24.在下面文段空白处适当的关联词,使整个文段语意连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4分)一个人 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 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 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做人做事是一门艺术, 是一门学问。很多人 之所以一辈子都碌碌无为,那是因为他活了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该怎样去做人做事。六、写作(60分)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人生旅途,记忆林林总总,但,什么样的记忆,才会深深地铭在心底,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它也许是个人的失与得,也许是家庭的悲与喜,也许是国家的屈辱与荣光,也许是人类的迂回与进步请以“永不褪色的记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