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历史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14245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历史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历史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历史参考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答案】D【解析】郑武公、庄公为了对周王发泄不满情绪,派人收割了周王室的粮食,这显然体现了郑国对王室权威的挑战,故选D项。材料只能说明周郑之间有争论,郑国藐视周天子,这不等于其他诸侯国也是,所以材料反映不出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故排除A项。这不属于诸侯之间的争霸,而是王室与诸侯国之间的纷争,故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开始出现”这一信息,故排除C项。2.【答案】A【解析】荀子给儒家的“礼”赋予“法”的内容,说明荀子认同部分法家的思想,韩非批判继承老子的思想,说明韩非子也认同道家部分思想,这说明百家争鸣中有共鸣之处,故选A项。荀子给儒家的“礼”赋予“法”的内容,并不能认为儒学汇集了各家思想精华,信息不充分,故排除B项。材料说明一些学派在吸收其他学派思想,这些学习别人的学派并不完全认同所学习学派的思想观点,这说明仍旧存在争鸣局面,故排除C项。材料不能得出主张基本一致,故排除D项。3.【答案】B【解析】“蔡侯纸”出现于东汉,故排除A项。明代的火器制作工匠创造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故排除C项。使用铜活字印制的最大的一部书,是清代编订的古今图书集成,故排除D项。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吏征渔户税”,可得出官府有征税行为,征税就是一种管理方式,故选。材料看不出草市成为地方商业中心,故排除。根据材料“水市、烟村、渔户、虾蟹”等,可知官府征税征收的是渔户税,市场上虾蟹很多,村里船多,综合上述信息,此诗描写了江南农村一个交易虾蟹为主的草市,故选。“亥日”指的是某一日的市集,不代表草市没有时间限制,故排除。5.【答案】B【解析】唐代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故选B项。6.【答案】C【解析】朱熹亲自编写教材,而小学阶段属于普及型教育,“立教、明伦、修身、稽古”体现教学重点是伦理,故选C项。材料并没有强调实学,故排除A项。材料看不出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故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全面发展,故排除D项。7.【答案】C【解析】从永乐到正统,内阁从参与商议机密到具有了起草批复的专职,说明内阁的职权扩大,体现出内阁对国策的影响力增强,故选C项。内阁有批复权不等于有最终决策权,实际上内阁始终都是皇帝的助手,并无决策权,故排除A项。材料表明内阁助理国政的职权扩大,最终受益的是皇帝,不等于皇帝权力受到内阁的制约,故排除B项。朱元璋废除宰相后,就没有设置宰相了,故内阁成为君相斗争的工具表述有误,排除D项。8.【答案】B【解析】根据数据表, 1853年福州口岸茶叶出口量约为1052.6万镑,1856年出口量约为1121万镑,增长69万镑,这说明茶叶种植的商品化率提升,故选B项。即使是占比最多的年份1956年,福州占茶叶出口总量比率也仅在30%左右,不能说明逐渐成为茶叶的外贸中心,故排除A项。统计数据看不出中国的关税贸易主权遭到破坏,故排除C项。中国茶叶销往不同区域,不等于中国基本控制了世界茶叶贸易,故排除D项。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材图片,目前选考对教材的边角料十分重视,每年都有一些试题。旅顺大屠杀,发生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故选B项。10.【答案】D【解析】中国在西周时期就有分封,维新派宣传分封,不等于传播西学,故排除A项。担当指的是承担任务和责任,材料看不出这一点,故排除B项。主张分封与民主关系不大,故排除C项。面对外国瓜分中国,维新派主张中国自主分封,认为这是“救元元存中国”的方法,体现出维新派的爱国救亡意识,故选D项。11.【答案】B【解析】在清末的中国,留学生敢于公开在报纸上征婚,说明观念很开放,故排除A项。以前是“父母之命”,现在敢于征婚,说明该青年掌握婚姻的主导权,故选B项。征婚不一定就等于婚俗简化,故排除C项。“对女方的要求则只字未提,只提出女同志”,说明该青年尊重女方,但不等于当时中国男女的社会地位基本平等,故排除D项。12.【答案】B【解析】根据“各种新闻报道和传闻的流通;北洋政府统治区的城市”,可知当时尚未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属于国民革命时期,故选B项。湖北新军是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军队,当时北洋军阀统治尚未建立,故排除A项。红军和解放军成立时,北洋军阀统治已经被推翻了,故排除C项和D项。1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土地价格相差悬殊;贵地收税多,贱地收税少”,可得出孙中山主张依据土地价格来收税,故要选。国家征税不等于土地国有,故排除。材料看不出“耕者有其田”,不涉及土地所有权,故排除。上海城区的土地与农场的土地价格相差悬殊,但却纳同样的税,孙中山认为要消除这种不合理现象,说明孙中山认为这是不公平的,故选。14.【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白崇禧运用的战略战术多样化,同时结合不同区域运用,故可以体现徐州会战运用的战略战术比较灵活,选C项。依据教材,中共在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并非是与国民党一起制定的,而且全面抗战路线主张依靠人民群众和全民族的力量共同抗战,材料看不出这一点,故排除A项。在徐州会战之前的太原会战中,就已经有国共合作抗战了,故排除B项。这只是一个咨询,并不能得出领导核心地位,故排除D项。15.【答案】D【解析】结合教材知识判断,材料所示会议是万隆会议,是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的,依据浙江省教研室颁布的地图册,位于处。16.【答案】D【解析】根据图片可知这次会议是十四届三中全会,该会议提出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故选D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故排除A和B。中共十四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故排除C项。17.【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雅典公民的等级可以上升,这说明公民的等级存在流动性,故选D项。“劳工级上升至骑士级”属于政治等级的上升,不一定是职业变动,而且材料也无法得出经常发生轮换,故排除A项。政治等级的流动,始于梭伦改革时期的财产等级制,当时已经不是家世决定公民政治地位了,故排除B项。“谨以此献给诸神”是指当时人们信仰神,不等于神权与城邦政治高度结合,故排除C项。18.【答案】B【解析】相对于中世纪的禁欲主义而言,文艺复兴肯定人的价值和欲望,属于“礼崩乐坏”,有伤社会风化,故选B项。文艺复兴局限在社会上层,并不是社会的主流思想,故排除A项。文艺复兴反对的是神权,不等于反对信仰上帝,故排除C项。依据教材知识,文艺复兴的成果主要集中于文化艺术方面,故排除D项。19.【答案】C【解析】根据生活年代和教材知识,可知这位国王应是光荣革命中英国从荷兰迎入的国王。根据权利法案,威廉的行政权并没有被剥夺,故错误,符合题意。詹姆士二世恢复天主教活动,迫害新教徒,是议会从荷兰引进国王的重要原因,故错误,符合题意。2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历史逻辑,并非死记硬背。结合教材知识,牛顿在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基础上,得出了惯性定律和加速度定律,后来这些定律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发表,同时,该书还同时发表了万有引力定律,而海王星的发现依据的正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故在前。爱因斯坦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提出狭义相对论,继承和发展了牛顿力学,故在前。“引力红移”是在广义相对论中提出的,而广义相对论是对狭义相对论的发展,故在前。综合可知,排序为。21.【答案】A【解析】依据教材P113页,哲学通讯是伏尔泰的著作,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领袖,故选A项。卢梭是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思想家(P115),故排除B。伏尔泰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故排除C项。孟德斯鸠是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人,故排除D。22.【答案】A【解析】依据必修二教材知识,瓦特并不是最早发明蒸汽机的人,瓦特发明的是万能蒸汽机,它推动人类文明跨入蒸汽时代,为机器提供了巨大动力,故选A项,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技紧密结合,当时尚未紧密结合,故排除B项。工业革命在瓦特发明万能蒸汽机之前早已经开始了,故排除D项。23.【答案】B【解析】19世纪20年代正处于工业革命蓬勃开展的时期,工业革命的弊端也暴露出来,法国人傅立叶属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他的设想说明他已经关注到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问题,故选B项。当时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结束,世界连接为一体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排除A项。大工厂制早在18世纪后半叶就已经建立的,而且傅立叶推广的是他的“法郎吉”合作社,并不是大工厂制,故排除C项。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国际无产阶级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当时马克思主义尚未诞生,故排除D项。24.【答案】A【解析】该条约的签字国包括荷兰和法国,而这两个国家不属于东欧国家,因此不是友好互助条约(1955年)的签字国,故排除C项。根据材料,该条约的签署有保护欧洲和平和安全的意图,而巴黎条约(1951年)成立的是欧洲煤钢共同体,该组织主要职能是经济方面的,故排除B项。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中荷兰、法国、英国等国均为签署国,不可能纷纷批评,而且该条约也不是为了维护安全和和平而签署的,而是欧洲一体化的条约,故排除D项。英、法、荷都是北约创始国,北大西洋公约属于政治军事集团,符合材料所说的“安全、和平”等信息,而且北约被美国控制,北约成立后,推动了欧洲的对峙,所以它比较冒险,并不是为欧洲安全而设计的,故选A项。 25.【答案】D【解析】图中的人物代表墨西哥经济,他的头顶戴着一顶硕大的美国帽子,这形象地说明在金融危机中,墨西哥经济受到美国“罩着”,所以仍能站立,这说明墨西哥经济受到美国保护,墨西哥经济有着美国的鲜明痕迹,也说明北美自由贸易区对墨西哥也有一定的好处,故选D项。材料看不出美国是最大受益国,只能看出美国对墨西哥的影响,故排除A项。材料看不出相对于美国,墨西哥在经济上的优势,故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由于区域集团化墨西哥的经济才受到损害,故排除C项。26.【答案】B【解析】日本学者的研究是围绕史料本身展开的,属于对材料的批判性认识,这对研究八柱国的史事提供了重要视角,故选B项。材料并没有指出日本学者前岛的认识是正确的,依据材料可知前岛的认识只是一种推理,故不能得出文献通考和资治通鉴的记载就更加客观,事实上,时代较后的文献并不一定比当时形成的文献客观,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谈及日本学者与中国学者的学术交流,故排除C项。目前历史研究主要还是以传世文献为主的,不能说传世文献史料很难复原历史真实,此题中至少在八柱国有没有这一问题上,上述传世文献都是承认有的,这就属于复原历史真实,故排除D项。27.【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均田令中规定有20%的土地是永业田,当家贫时,缺乏丧葬费时,可以买卖,故选项。均田令规定80%的土地是口分田,口分田是随人的,人死则收回,这有利于官府掌握土地,意在限制土地兼并,故选项。材料看不出均田制对官僚地主有利,故排除。根据“唐律疏议又云”,可得出均田制对永业田的买卖是有规定的,是不能随便买卖的,所以不能得出永业田不受官府的控制,排除。28.【答案】D【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一战、二战、德国分裂等选考知识点,考生要依据浙江省教研室编写的地图册和教材地图册,增加历史空间意识。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公告是指波茨坦公告,波茨坦位于柏林附近,故D项正确。区域属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领土,该区域由美英法三国分区占领,故排除A项。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交出但泽城由波兰管理,不属于但泽,故排除B项。是阿尔萨斯和洛林,1919年凡尔赛和约签署后,归还法国,在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的协议签署时,该地还是属于法国的,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的协议签署于德国慕尼黑,故排除C项。29.【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今门户(澎湖)已破”,可得出取澎湖采用的是“战”的方式,根据材料“下诏招降”,可得出取台湾本岛采取的是“抚”的方式,故选C项。材料表明康熙收复了台湾,不能得出台湾开始归属中央政权,事实上,台湾在元代就归属中央政权了,康熙收复台湾说明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排除A项。康熙帝是在平定“三藩之乱”后解决台湾问题的,故排除B项。据材料“情愿在海上贸易捕鱼者,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可得出对出海的目的和船只大小有限制,故排除D项。30.【答案】D【解析】根据“米开朗基罗的壁画作品大洪水”和绘画的画面,可得出这是创世纪,创世纪依托的是神创论,故并没有否定神创论,故排除。创世纪属于宗教题材,根据材料“自然灾难中的人际互助关系”,可得出绘画表现了人性光辉,故选。现实主义绘画是在工业革命后出现的,而此时是文艺复兴时期,故排除。根据材料“其中比例和线条让人联想到古罗马的雕像”,可得出绘画表达了画家对古典审美情趣的认同,故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31.(1)背景: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2分)意义:满足了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西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3分)(2)过程: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中英双方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开始进行磋商;中英签署联合声明;全国人大起草并通过基本法;1997年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3分,任意答出3点即可)相同点:都是我国不可分割的地方行政区,享有一定自治权;与中央的关系都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2分)32.(1)特点:强调政府的积极作为;培养民众的自我保障意识。(2分,或答“注重发挥个人的作用”)作用:有助于早日摆脱经济危机;(1分)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1分)有利于保持整个社会的竞争力。(1分)(任意答出2点即可)(2)历史背景:统制经济实践的失败;经济学家的理论构想;经济改革的实践;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的盛行。(3分,任意答出3点即可)原因: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用收入调节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3分)33.(1)创作风格:借古讽今。(或答“用历史故事来批判现实”,2分)贡献:首次用昆腔写作传奇戏曲(或答“将昆腔推上戏曲舞台”,2分)(2)思想:京剧要表达爱国思想,要鼓舞民族自信心,要注重教化功能。(4分,任意答出2点给4分)成因:近代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本质暴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2分,每点1分)34.(1)特征:军事(或“暴力”)和经济手段并用;以革命、进步的旗号进行;重点打击英国。(4分,任意答出2点即可)表现:第一个计划是指远征埃及;第三个计划是指颁布“大陆封锁令”。(2分)(2)选择阐释 内容:由建立欧洲大陆同盟到追求世界霸权。(2分)外交行动:英国调整了与法国、俄国的关系,分别在1904年和1907年与法国、俄国签订了协约,组建了协约国军事集团。(2分)选择阐释 规定了五国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和各国航空母舰总吨位限额。(2分)背景:美国希望扩大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因此需要限制日本扩张;英美日等国希望限制海军军备竞赛。(如答“平息中国人民的反帝怒潮”不给分,答“华盛顿会议召开,四国条约签署”可给1分)(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