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 (III).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13301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 (I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 (I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 (I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 (III)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名言“人,诗意的栖居”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和向往的时候,我们回顾中国传统的居住文化和人文情怀,这种追求诗性、寻求心灵轻盈与静谧,乃至回归明净无瑕精神家园的思想与之异曲同工。其实,中国传统文化比西方文化更早地追求着以诗性和精神家园为目标的人居理想。强调诗性、追求精神居所和理想家园的情怀,使中国传统的人居环境思想能超然于现实而达到心灵与自然的静默和融合。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对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诗性智慧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如诗经硕鼠从“逝将去汝,适彼乐土”到“乐国”“乐郊”,提出了建立“乐土”“乐国”“乐郊”的美好理想。人人平等、幸福,再也不会过哀伤悲叹的日子,是早期的“乌托邦”思想的萌芽,有似后世的桃花源记所期待的蓝图。从人居环境的角度来讲,中国古代文人山水诗、山水画所表达出来的诗意情怀,就足以反映中国人几千年不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山水田园诗以描写山水田园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为主,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图景,以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以实现心灵的皈依。东晋陶渊明的作品,经典地表达了古代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理想。他的田园诗,是其人格精神的外化,他写景物重在写意,只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恬淡朴素的物境的融合,呈露出浑然天成的大境界。因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所以,著名的桃花源记便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自给自足”“路不拾遗”的“世外桃源”之境,成为中国古人追求自然本性的社会梦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画是同源的,经常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宋代欧阳修提到:“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明代画论专家李贽也有这样的评价:“画不徒写形,正要形神在;诗不在画外,正写画中态。”究竟什么样的画最能表达“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宋代山水画论专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的一段话给我们很好的启迪,他说:“世人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凡画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很明显,可居、可游的画境,是笃爱山水的人们实现自身理想和满足自身精神欲望的理想境界。宋代著名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大大小小几百个村落形态,多为可居可游之境,充分表达出理想居住之境的引人入胜和优美宜人。古代众多的山水画和村居图中表达的居住胜境充分表达了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摘自刘沛林诗意栖居:中国传统人居思想及其现代启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追求诗性、寻求心灵轻盈与静谧,乃至回归明净无瑕精神家园的思想是与中国传统的居住文化和人文情怀异曲同工的。B诗经硕鼠中表现的“乐土”“乐国”“乐郊”的美好理想,人人平等、幸福,正是后世的桃花源记所期待的理想生活蓝图。C陶渊明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恬淡朴素的物境相融合的田园诗,经典地表达了古代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理想。D山水画若能表达“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画家需要在画中展现山水的可行,梅花的可望,房屋的可居,村落的可游。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从海德格尔的名言写起,引出了中国传统文化较早地追求着以诗性和精神家园为目标的人居理想这一观点。B文章第二段以诗经硕鼠为例,指出中国传统居住文化智慧深刻影响着中国人几千年不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C文章第三段从山水田园诗表达出来的诗意情怀的角度,具体论述了古代中国人对“诗意栖居”的理想的追求。D文章第四段是从山水画可居可游的画境引人入胜和优美宜人的角度来充分表达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没有诗经硕鼠桃花源记千里江山图等成功的诗画作品,就不容易证明中国人几千年来拥有不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B明代李贽的评价“诗不在画外,正写画中态”,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诗画是同源的观点提供了佐证,同时也直接证明了山水画能够表达“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C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所描绘的可居可游之境,与古代众多村居图的居住胜境一样,都表达了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D“诗意栖居”自古及今都是中国人追求的一种人居理想,人们会借助山水田园诗、山水画来表达对能超于现实而达到心灵与自然的静默和融合的理想。(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周海亮冬子小时候,家里穷。不仅他家穷,全村都穷。不是吃不到米闻不到肉的那种穷,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那种穷。贫穷与饥饿贯穿了冬子的童年,即使现在想起,冬子的记忆深处,仍然是望不到尽头的饥饿。冬子九岁那年,村里有亲戚嫁女,娘带冬子去吃喜宴。临行前娘嘱咐冬子说,饭桌上一定要放开了吃,吃慢了,东西就没了。又说,千万别动桌上那条鱼,否则会被别人笑话。冬子问为什么,娘说那是条假鱼。鱼是木头雕刻而成,上面浇了汤汁,撒了葱花,盛在盘子里,端上桌,与真鱼别无二致。娘还说木鱼是栓叔的手艺,栓叔一晚上就能将一截木疙瘩变成一条活灵活现的鲤鱼。娘带冬子来到亲戚家门口,再次嘱咐冬子不仅要吃得快,还要尽量多吃。吃饱了,咱家晚上那顿就省了。她说。六个菜,一个汤,满桌人吃得像猪。普通的蔬菜,加几片肉,味道就完全变了。冬子听了娘的,快吃,使劲吃,却总是吃不饱。那条鱼摆在桌子中间,假如娘事先不说,冬子绝不会当它是一条木鱼。鱼浇了汤汁,撒了葱花和香菜,那是一条红烧口味的木头鲤鱼。亲戚家虽穷,但厨艺高超,据说能把一条鱼烹成七八种不同的味道。木鱼也能。不过仅仅是味道的样子。满桌人心照不宣。他们的筷子和汤匙伸向不同的盘子和汤碗,却绝没人去碰那条鱼。桌上很快只剩残羹冷炙,唯有那条鱼,仍然闪烁出诱人的光泽,散发出美妙的酱香。满桌人仍不散去,他们蘸着盘子里剩下的汤汤水水,啃着手里的黑面馒头,那也是平常时日难得的吃食。冬子有将筷子伸向木鱼的冲动。冲动那样强烈,有那么几个瞬间,他几乎无法自控。他强迫自己不去看那条鱼,可是鱼却顽强地游进他的眼睛,挠着他的喉咙。终于冬子做出令他和他的家人从此蒙羞的举动他动了那条鱼。他甚至夹起撒在木鱼上的葱花,他甚至将那些葱花,直接填进嘴巴。他挨了娘的一顿巴掌。他受到村人的讥笑。以后很多年,他在村里都抬不起头。他不仅仅是动了一条木鱼,更是动了乡村的规矩,动了主人的尊严。一条木鱼,没有人动,它便是一条色香味俱全的真正的鱼,便是富足和希望;动了,它便成为一个木头疙瘩,成为欺骗,成为乡间岁月的颓败与贫穷。那条木鱼挂在冬子的胸前,顶在冬子的头上,刻在冬子的脑门上,挤在冬子的心里,很多年挥之不去。后来冬子进城,吃了很多苦,终于成为一家水产公司的老总。这些年他几乎吃遍世界上所有的鱼,但童年里的那条木鱼,仍然时常游进他的心里,即使在梦里,也香气四溢,令人垂涎。然后让他在醒来以后,充满羞愧。常跟娘说起这件事,娘说,是那时太穷了。冬子说,或许是。娘说,是你太无礼了。冬子说,或许是。不过一个孩子动了一条木鱼,有什么大不了呢?冬子觉得一条木鱼,绝不该让他背负这么多年的沉重。一次冬子去民俗博物馆,突然觉得那里面似乎缺少一条可以摆上餐桌的木鱼。他想为博物馆捐赠一条,馆长当然乐意。为这事冬子专程回了一趟乡下,他找到亲戚,问那条木鱼还在不在,亲戚找了很久,终从一堆破铜烂铁里翻出来。木鱼上布满虫眼,却依然活灵活现。一条木头雕刻而成的鱼远比一条河水里的真正的鱼,有着更为长久和顽强的生命。冬子带木鱼返回城里,突然改变了主意。他找一位匠人雕刻了一条鱼。他把新雕的木鱼送到博物馆,将真正的老木鱼拿回家,刷干净,加了底座,摆上桌子。他想或许一件老物件能让他与乡村之间、与逝去的乡间岁月之间多出一点点联系,而之前,他一直试图远离乡村、试图彻底抹去那些贫穷并且羞愧的童年记忆。他想这一切或许是因他这么多年终又回到乡下,终又再一次见到那条多年不见却一直留在脑海、压在心头的木鱼。生日那天,冬子调好汤汁,切好葱花,然后将那条木鱼,恭恭敬敬地端上餐桌。冬子对儿子说,吃鱼。(选自小说月刊xx第12期)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写村民嫁女,在喜宴上摆一道红烧木鱼,只看不吃,不仅表现了当地的风俗习惯,更表现了当时生活的贫困。B.段“六个菜,一个汤,满桌人吃得像猪”,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在喜宴上人们狼吞虎咽的情形。C.段“冬子有将筷子伸向木鱼的冲动”,主要是因为栓叔高超的手艺,使木鱼像一条色香味俱全的真正的鱼。D.小说的结构简洁中见精细,叙述风格沉稳老练,语言质朴冷静,却张力十足,不造作矫情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5.小说以“木鱼”为标题有何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6.请结合文意,联系生活,谈谈你对小说最后两段内涵的理解。(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相关数据显示,xx中国游戏用户规模达到5.83亿人,过去5年,手游用户数从9000万增长至5.54亿,而青少年成为游戏主力用户之一。记者调研发现,目前,受成瘾性电子游戏影响的群体呈现出低龄化、边缘化两大特征。低龄化00后甚至05后被称为数字化原住民,一些经营者在设计、运营成瘾性电子游戏时倾向于针对低龄群体。江苏省电子竞技运动协会副会长孙紫阳说,业余玩家尤其是低龄玩家往往比专业选手更容易对游戏成瘾,因为缺乏辨别力,游戏的设计能持续给他们以精神刺激,获得巨大快感。边缘化成瘾的青少年存在一些共性,如现实世界社交面窄、少有其他获取娱乐的途径等。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副院长、精神科主任医师陈振宇介绍,临床发现游戏上瘾的孩子社交能力差,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存在感,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农村、县城留守儿童成为重灾群体的原因。成瘾性电子游戏对青少年的巨大杀伤力有两大主因,一是复合成瘾难以断根,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产生长期持续的负面影响;二是游戏构建的虚拟世界,以粗暴甚至错误的规则冲击误导了未成年人三观,埋下严重社会隐患。(摘编自低龄化边缘化:成瘾性电子游戏正摧毁我们的新生代xx6月6日 新华网)材料二:从6月19日开始,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并且通知世界各国将这个病症纳入医疗体系。要认定为游戏成瘾,需要满足下列条件:首先要表现出对游戏的自控力不足,其次是将游戏的优先级放在其他兴趣与日常活动之前,最后需要至少十二个月才能确诊。WHO称,对于游戏是否成瘾,相关行为要持续至少12个月才能确诊,如果症状严重,观察期也可缩短。部分国家此前已承认游戏成瘾是重大的公共卫生议题,许多国家都有治疗游戏成瘾的戒瘾机构。(摘编自环球网科技 xx6月19日)材料三:如今好玩的网络游戏多如牛毛,少数青少年游戏成瘾,精神颓萎、身体羸弱、学业荒废,甚至诱发盗窃、暴力等行为。因而,如何防止游戏参与者从“着迷”走向“沉迷”,是亟待破解的公共卫生课题。正如工厂不能只顾盈利而肆意排污,游戏开发运营商有责任规制游戏的“副作用”,不能一切向钱看。日前,不少游戏开发商采用实名认证等措施,推出防沉迷系统;有的游戏公司还上线“数字契约”功能,引导家长和孩子订立使用契约这些主动作为,展现出建构行业伦理的积极态度。业界也逐步认识到,应当努力从“娱乐游戏”向有益于技能成长的“功能游戏”转型。然而,市场如马,脱缰则野。治理游戏市场乱象,必须善用法律与制度。除了事后下线封禁涉黄涉暴的网络游戏,能否加强源头评估与管控,将可能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游戏“拒之网外”?可否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用户,建立游戏分级制度?强化监管、创新手段,既是引导游戏产业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共建清朗网络空间的必然要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不少研究表明,青少年走上网游成瘾之路,与其成长环境息息相关。有的家庭亲情冷漠或过度约束,激起“青春叛逆”,无形中将孩子推向网络游戏;有的家长自己就是“游戏迷”,为孩子树立起反面榜样。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游戏上瘾,要么粗暴地拔掉电源、没收终端,要么简单地将孩子送到“网瘾戒除学校”。然而,事实证明,类似做法效果十分有限。数字时代为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也潜藏着风险和挑战。面向未来,进一步增强“反成瘾”的自觉、共同维护“数字健康”,我们才能更好地拥抱数字生活、追求美好生活。(摘编自姜赟美好生活需要“数字健康”xx06月20日人民日报)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相对于专业选手,低龄群体由于缺乏辨识能力,往往更容易受游戏的连续性刺激的影响而上瘾。B.对于某人游戏是否成瘾,WHO认为相关行为的表现要持续至少12个月,否则不能诊断为“游戏成瘾”。C.游戏成瘾给少数青少年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因而,如何防止参与者游戏成瘾成了一个亟待破解的公共卫生课题。D.游戏产业要健康发展,开发商就必须有责任意识,有行业伦理,能积极创新,同时还要接受外界的监管。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卫组织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势必会引起很多争议,但其判断的标准为卫生专业人员提供了诊断参考依据。B.那些家庭关怀缺失、少有其他获取娱乐的途径等青少年,比较容易成为沉溺于网游的玩家。C.材料一和材料三的内容表述各有侧重,但都论及游戏成瘾的成因、危害及破解措施。D.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游戏成瘾有别于我们平时认识中的“网瘾”,着迷甚至沉迷不能轻易地论定为到了精神疾病的程度。9. 如何防止青少年游戏成瘾?请结合材料简要谈谈你的看法或建议。(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刘廷让,字光义,其先涿州范阳人。少有膂力,周祖镇邺,以隶帐下。从世宗征淮南,以功领雷州刺史。乾德二年春,诏领兵赴潞州,以备并寇。冬,兴师伐蜀,为四川行营前军兵马副都部署,率禁兵步骑万人、诸州兵万人,由归州进讨。入其境,连破松木、三会、巫山等砦,获蜀将南光海等五千余人,擒战棹都指挥使袁德宏等千二百人,夺战舰二百余艘。又获水军三千人,因度南岸,斩三千余级。初,夔州有锁江为浮梁,上设敌棚三重,夹江列炮具。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遂进克万、施、开、忠四州,峡中郡县悉下。明年正月,次遂州,州将陈俞率吏民来降。尽出府库金帛以给将士。蜀平,王全斌等皆坐纵部下掠夺子女玉帛及纳贿赂左降,惟廷让秋毫无犯。及全师雄等作乱,郡县相应,寇盗蜂起。廷让又与曹彬破之,以功改领镇安军节度,从征太原。雍熙三年,曹彬败于岐沟关,诸将失律,多坐黜免。既而契丹扰边,时议遣将,无惬上意者。时廷让与宋偓、张永德并罢节镇在环列,帝欲令击契丹自效,乃遣分守边郡,以廷让知雄州,又徙瀛州兵马都部署。是冬,契丹数万骑来侵,廷让与战君子馆。时天大寒,兵士弓弩皆不能彀,契丹围廷让数重。廷让先分精兵属李继隆为后殿,缓急为援。至是,继隆退保乐寿,廷让一军皆没,死者数万人,仅以数骑获免。初,廷让诣阙待罪,太宗知为李继隆所误,不之责。四年,复命代张永德知雄州兼兵马部署。是秋以疾闻,帝遣内医诊视,因上言求归京师,不俟报,乃离屯所。帝怒,下御史按问,狱具。廷让既黜,怏怏不食,行至华州卒,年五十九。帝录其旧勋,赠太师。 (选自宋史列传第十八,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 B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C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D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雍熙”是年号,年号,即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有些皇帝会因祥瑞或重大事故等立号改元。 B“行营”又叫“移营”,指行军打仗时的军营,也指统帅出征时办公的营帐或房屋。C“待罪”有两个意思:古代官吏任职的谦称,意谓不胜其职而将获罪;等待处分。文中意思是前者。 D“太师”,官名,西周置,是辅弼国君的大臣,多为大官的加衔,并无实际的职权。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廷让少年时体力就特别好,后来成了周祖的麾下,跟随世宗攻打淮南,因为战功任雷州刺史。B刘廷让讨伐后蜀,战功卓著。在伐蜀过程中,他率领禁兵中的步兵、骑兵一万人,加上其他州的士卒一万人,从归州入后蜀,势如破竹,抓获后蜀大将。C刘廷让参加过很多次战斗,在攻打夔州时,虽然敌人守备森严,但刘廷让最终也攻占了夔州。D刘廷让深得皇上的信任,他在与契丹的战斗中失败,几乎全军覆没,但因为受到的宠信,最终没有受到任何责罚。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蜀平,王全斌等皆坐纵部下掠夺子女玉帛及纳贿赂左降,惟廷让秋毫无犯。(2)是秋以疾闻,帝遣内医诊视,因上言求归京师,不俟报,乃离屯所。(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郡斋即事范仲淹三出专城鬓似丝,斋中萧洒胜禅师。近疏歌酒缘多病,不负云山赖有诗。半雨黄花秋赏健,一江明月夜归迟。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注】此诗作于宋仁宗景祐三年,范仲淹知饶州时,当时范仲淹已48岁。范仲淹因直言敢谏,先后被贬谪睦、苏、饶三州。专城,指出任州郡地方长官。14. 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使用比喻手法,“如丝”写出了诗人在经历仕途坎坷和人生失意后容颜上的变化。B.首联次句拿“禅师”来正面衬托自己,突出了诗人的“潇洒”;同时,该句又领起下文,中间两联是对“潇洒”的具体描述。C.颔联“近疏歌酒缘多病”一句与杜甫的“潦倒新停浊酒杯”在所写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方面具有相似性。 D. 颈联写诗人赏菊、对月。“健”“迟”两字用得极为精妙,“健”字写出在雨中赏菊时兴致之高,“迟”字写出诗人观赏江月的流连忘返。15.诗歌尾联“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在抒情上有何特点?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l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的句子是“ , ”。(2)杜牧的阿房宫赋用“ , ”。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3)杜甫的阁夜中表达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的诗句是“ , ”。第II卷 表达题(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中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的材料气质,达到永存文字的理想。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镌刻困难、端正严肃、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早有所区别。( )但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先秦的金文,甚至更久远的甲骨文,它们一些基本特点,包括书写方式、表达内容,以及实际功用和精神赋予,都被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唯一的书写形式。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石文”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其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前行,聪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用的样式。 B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C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D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亘古不灭 朴素无华 息息相关 扬长避短B亘古不灭 朴素无华 休戚相关 相得益彰C亘古不变 质朴无华 息息相关 扬长避短 D亘古不变 质朴无华 休戚相关 相得益彰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B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C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抗衡的书写形式。D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使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抗衡的书写形式。20张大明和李小天是好朋友,张大明因为做生意资金周转困难,向李小天借钱一万元,下面是张大明写给李小天的借条,其中有五处不对的地方,请找出并加以修改。(5分)借 条借款人:张大明(身份证号) 出借人:李小天(身份证号) 因用于生意周转,于xx3月21日向出借人小天借款十万元,今还欠款五千元。剩余欠款将于xx归还。如不能按时归还,愿付违约金(每天壹佰元)并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借款人:张大明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 分)对名利趋之若鹜,斤斤计较,表现的是境界的缺失。材料:责任 理想 斗志 无所作为 挑肥拣瘦 不思进取 退避三舍 推三阻四 怨天尤人 事业 任务 困难四、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下面是关于素养的一些关键词:国家认同、责任担当、人文情怀、国际理解、理性思维、自我管理、批判质疑、健全人格、审美情趣在你看来,哪些素养对于现代中学生最为重要?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表达你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铜陵市第一中学高二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C(A“正是”错误,应是“有似”;B“中国传统的居住文化和人文情怀”错误,应是“人,诗意的栖居”;D“山水的可行,梅花的可望,房屋的可居,村落的可游”错误,应是“世人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凡画至此,皆入妙品。”)2B(文章第二段以诗经硕鼠为例是为了论证“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对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诗性智慧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3B(“直接证明”错误)4. C 5. 标题本身独特有悬念,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木鱼”是全文的线索,整个故事都是围绕着“木鱼”展开的。以小见大,“木鱼”是一个特殊时代的印记,展现出物质匮乏对主人公幼小心灵造成的创伤,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考。6. 凝刻于木鱼上的贫穷并且羞愧的童年记忆曾让冬子难以释怀,长大后,冬子的内心产生了质疑和反思,“觉得一条木鱼,绝不该让他背负这么多年的沉重”,因此,冬子恭敬地把木鱼端上桌,对儿子说,吃鱼这一结尾表现了冬子能够正视往事,放下思想包袱的内心释然。木鱼不仅是贫穷和羞愧的印记,同时也是冬子与乡村之间、与逝去的乡间岁月之间的联系。因此,冬子恭敬地把木鱼端上桌,对儿子说,吃鱼这一结尾体现了冬子对故乡和过往的眷念,也还有让子女铭记贫穷苦难,珍惜现有生活的教育意义。7. B(B项,结合文本内容“WHO称,对于游戏是否成瘾,相关行为要持续至少12个月才能确诊,如果症状严重,观察期也可缩短”分析可知,“否则不能诊断为游戏成瘾”表述不准确。)8. C(材料一没有涉及破解措施。材料三没有涉及成瘾原因) 9. (1)游戏开发商要有责任,有良知,规制游戏的“副作用”。(2)青少年本身也要加强自控力,提升辨识能力,培养多元的爱好。(3)政府部门加强法治监管,整顿游戏市场乱象。(4)家庭关爱充分,家庭教育恰当,父母做好榜样。(5)公共卫生医疗部门也可根据世卫组织的新规定,加强这方面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工作。10D。11C(应是后者)12D(没有受到责罚是因为皇上认为这次的失败责任在李继隆。)13(1)后蜀平定后,王全斌等人都因为放纵部下掠夺子女、财务以及收受贿赂而被定罪降职,只有刘延让秋毫无犯。(2)当年秋天上报患病,皇帝派遣宫廷医官诊治,因而上言请求返回京城,没有等到答许,就离开了驻地。【参考译文】刘廷让,字光义,祖先是涿州范阳人。刘廷让年轻时有体力,周祖镇守邺城,把他隶属于部下。随从世宗伐淮南,因为功劳担任雷州刺史。乾德二年春天,皇帝下令刘廷让率领军队奔赴潞州,以防备并州的敌寇。冬天,发兵征伐后蜀,任西川行营前军兵马副都部署,率领禁军步兵骑兵一万人、各州兵一万人,从归州进军讨伐,进入对方境内,连续攻破松木、三会、巫山等营寨。擒获蜀将南光海等五千多人,俘虏战棹都指挥使袁德宏等一千二百人。夺得战舰二百余艘,又俘获水军三千人,趁势渡过南岸,斩首三千余人。当初,夔州有浮桥封锁长江,岸上设有三道栅栏,江两岸排列着炮具。等到刘廷让的军队到达那里,距长江封锁三十里,下船从陆路前进,首先夺下这座桥,然后又牵船而上,攻占了夔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于是攻克了万、施、开、忠四洲,峡中的郡县全部被攻下。第二年的正月,达到遂州,遂州将领陈愈率领官吏百姓归降,拿出官库中全部的金帛来供应将士,后蜀评定后,王全斌等人都因为放纵部下掠夺子女、财物以及收受贿赂而被定罪降职,只有刘廷让秋毫无犯。等到全师雄等叛乱,各州县与之呼应,贼寇纷纷起事。刘廷让又和曹彬打败了他们,因为功劳改任镇安军节度使,随从皇上征讨太原。雍熙三年,曹彬在岐沟关战败,各位将领也都失利,多数被贬黜罢免。接着契丹侵扰边境,当时商议派遣将领,没有能让皇上满意的。那时,刘廷让与宋偓、张永德都被免去了节度使在禁军任职,皇帝想让他们攻打契丹来赎罪,就派他们分头守卫边境州县,任命刘廷让为雄州知州,又调任瀛洲兵马都部署。当年冬天,契丹数万骑兵前来侵犯,刘廷让与他们在君子馆交战。当时,天气严寒,士兵的弓弩都不能拉满,契丹军队把刘廷让层层包围,刘廷让先分出精兵隶属李继隆作为殿后,有紧急情况进行援救。这时,李继隆退兵保守乐寿,刘廷让全军覆没,战死的有数万人,刘廷让仅仅率领几个骑兵得以幸免。起初,刘廷让来到朝廷等待处罚,太宗知道是被李继隆所耽误,没有责罚他。四年,又任命他接替张永德为雄州知州兼兵马部署。当年秋天上报患病,皇帝派遣宫廷医官诊治,因而上言请求返回京城,没有得到答许,就离开了驻地。皇帝发怒,交给御史审问,定案下狱。刘廷让被贬黜后,心中不快不肯吃饭,走到华州去世,年五十九岁。皇帝追念他往日的功劳,赠官太师。14C (本诗直陈其事,杜诗是想借酒浇愁却因病断酒,更见愁苦)15前一句直抒胸臆,后一句借典抒情,使用塞翁失马的典故,以塞翁自比。共同抒发了诗人不以升沉荣辱萦怀的旷达胸襟和虽遭贬谪却乐享山水并陶醉其中的愉悦之情。16 (1)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3)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17 D18 C(亘古不灭:从古到今,永不绝灭。形容永久的生命力。亘古不变:从古至今永远也不会改变。引申义;空间和时间上延续不断。朴素无华:俭朴、不浮华。质朴无华:朴实而毫不虚夸。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休戚相关: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休:喜悦。戚:悲伤。扬长避短:发扬长处,回避短处。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19B(A项,缺少谓语;C项,缺少谓语,“唯一”语序不当;D项,主语残缺。)20(1)“小天”改为“李小天”(2)“十万元”“五千元”后加人民币(3)“还”改为“仍”(4)还款日期年应为具体日期(5)“借款人:张大明”下方添加立借条的具体日期21对事业不思进取,无所作为,表现的是理想的坍塌。 对任务挑肥拣瘦,推三阻四,表现的是责任的缺席。对困难退避三舍,怨天尤人,表现的是斗志的消磨。22 根据题目要求,至少重点论述两个关键词,且关键词应从题面中的指定词汇中选择。两个(三个)关键词,必须形成“有机的关联”。例如:“理性思维+审美情趣”=理性的与感性的(情感的)互补。二者的兼容、结合,使人生既有理性精神以处事,又有情趣以体验世界人生的温暖与幸福。“理性思维+批判质疑”=科学精神。“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大格局的中学生。如果不符合上述两种情形,考生认为其所选择的关键词之间形成并列关系,那就必须在 更宽阔的背景下说明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即作为现代中学生最重要的素养,它们之间的结构性关联是什么。“有机的关联”,意味着不能选好两个关键词,然后各说各的,搞成“两家人”。重点以此为标准,确定一类文。主题讨论的背景是“现代中学生素养”,不可泛泛而谈“人的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