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08079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2015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三事忠告二则张养浩治官如治家 治官如治家,古人尝有是训矣。盖一家之事,无缓急巨细,皆所当知;有所不知,则有所不治也。况牧民之长,百责所丛,若庠序,若传置,若仓廥,若囹圄,若沟洫,若桥障,凡所司者甚众也。相时度力,弊者葺之,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旧所无有者经营之。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堕矣。前辈谓:公家之务,一毫不尽其心,即为苟禄,获罪于天。禁家人侵渔 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中既不给,其势必当取于人,或营利以侵民,或因讼而纳贿,或名假贷,或托姻属,宴馈征逐,通室无禁,以致动相掣肘,威无所施。己虽日昌,民则日瘁,己虽日欢,民则日怨。由是而坐败辱者,盖骈首纚踵也。呜呼!使为妻妾而为之,则妻妾不能我救也;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使为朋友而为之,则朋友不能我救也。妻妾、子孙、朋友皆不能我救也,曷若廉勤乃职而自为之为愈也哉!盖自为虽阖门恒淡泊,而安荣及子孙;为人虽欢然如可乐,而祸患生几席也。二者之间,非真知深悟( ),未易( )言。有官君子,( )审择焉。 (选自三事忠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二者之间,非真知深悟( ),未易( )言。有官君子,( )审择焉。A之 与 而 B者 与 其C之 所 其 D者 所 而【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节选自欧阳修伶官传序)乙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周匝对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仇德源之力也。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庄宗皆许以为刺史。郭崇韬谏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因格其命。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注格:纠正,匡正。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绳索B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顾:看C又知音,能度曲 知:通晓D然当为我屈意行之 行:走路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B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 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C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D公言虽正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B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C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D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将庄宗兴衰境况对比后,得出“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B乙文中,庄宗不能理解和接受郭崇韬等人的进谏是其灭亡的重要原因。C甲乙两段文字的立足点是一致的,揭示了庄宗失败的原因在于人事。D甲文的语言议论性强,逻辑严密;而乙文则史学味浓,故事性强。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2)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新五代史一行传序欧阳修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缙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吾以谓自古忠臣义士多出于乱世,而怪当时可道者何少也!岂果无其人哉?虽曰干戈兴,学校废而礼义衰,风俗隳坏,至于如此;然自古天下未尝无人也。吾意必有洁身自负之士,嫉世远去而不可见者。自古材贤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吾又以谓必有负材能、修节义而沉沦于下,泯没而无闻者。求之传记,而乱世崩离,文字残缺,不可复得,然仅得者,四五人而已。处乎山林而群麋鹿,虽不足以为中道,然与其食人之禄,俛首而包羞,孰若无愧于心,放身而自得?吾得二人焉,曰郑遨、张荐明。势利不屈其心,去就不违其义。吾得一人焉,曰石昂。苟利于君,以忠获罪而何必自明;有至死而不言者,此古之义士也。吾得一人焉,曰程福赟。五代之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至于兄弟、夫妇,人伦之际,无不大坏,而天理几乎其灭矣。于此之时,能以孝弟自修于一乡而风行于天下者,犹或有之。然其事迹不著而无可纪次,独其名氏或因见于书者,吾亦不敢没。而其略可录者,吾得一人焉,曰李自伦。作一行传。【注】俛:同“俯”。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怪当时可道者何少也 怪:对感到奇怪B风俗隳坏 隳:毁坏C吾又以谓必有负材能、修节义而沉沦于下 负:辜负D处乎山林而群麋鹿 群:与为伍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以谓自古忠臣义士多出于乱世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嫉世远去而不可见者 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C泯没而无闻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吾得二人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行传是欧阳修著的史书新五代史中的一个合传,记载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人物。本文是这个合传的序。B序文的第一节是这篇序的主体,交代作传的缘由。作者先感叹五代之乱,又感叹忠臣义士之少,但坚信必有节义之士,尽管搜寻困难,但终有所获。文字迂回曲折,层层深入。C从第二节起,作者分别记载了在某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人物:有洁身自好、归隐山林的郑遨、张荐明,有坚守道义的石昂,有宁死不屈的程福赟,有恪守孝悌之道的李自伦。D欧阳修对于几个传主的叙述,方式富于变化,但有一个句式“吾得一(二)人焉”却四次反复使用,以反映搜求不易。叙述、评议和感喟交织在一起,回环往复,令人回味无穷,深得太史公笔法神理。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自 古 材 贤 有 韫 于 中 而 不 见 于 外 或 穷 居 陋 巷 委 身 草 莽 虽 颜 子 之 行 不 遇 仲 尼 而 名 不 彰 况 世 变 多 故 而 君 子 道 消 之 时 乎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不足以为中道,然与其食人之禄,俛首而包羞,孰若无愧于心,放身而自得? (2)势利不屈其心,去就不违其义。 一1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D项中的“行”应为“实行,执行”之义。2A 3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句中停顿的标志性词语有“周匝”“庄宗”“甚”,“赐”与“劳”对举。4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B项中“庄宗不能理解和接受郭崇韬等人的进谏”表述有误,语段中有“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之语,可知庄宗是理解的,但并未接受。5(1)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还是(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轨迹,都是由于人事呢?(2)从他称王开始,直到他当上皇帝,都常常亲自和那些伶人在朝堂上上演各种杂戏,那些戏子因此当权(或:得到重用)。【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各句的得分点如:(1)“岂欤”“抑”“本”“迹”,句意。(2)“至于”“杂戏于庭”(句式)“由”“用事”,句意。【参考译文】甲文当庄宗用绳子捆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放着梁王君臣的头颅,进宗庙,把箭交还先王,禀告报仇成功的消息的时候,他意气之盛,可以说是豪壮啊!等仇敌已灭,天下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叛乱的人四方响应,庄宗慌张东逃,还没等见到敌人,官兵们就离散了,只剩下君臣互相瞧着,不知投奔哪里是好,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这又是多么衰败啊!难道真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易吗!还是推究他成功或失败的原因,都在于人为的缘故呢?尚书说:“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好处。”忧患与勤劳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丧失性命,这是很自然的道理。乙文唐庄宗既喜好滑稽戏,又通晓音乐,还能谱曲,到现在,汾州、晋州一带,很多人能唱他唱的歌,称为“皇帝亲自制作”的歌到处都是。唐庄宗的小名叫亚子,当时有人叫他亚次。另外,他又给自己取了个艺名,叫李天下。从他做王,到做天子,他常常与伶人一道在庭院里演杂戏,伶人因此而当权,最终到了灭亡与梁在胡柳打了一仗,他的一个宠爱的伶人周匝被梁人抓获。后来他灭掉梁进入汴州,周匝拜于马前,唐庄宗得到他非常喜欢,赐给他黄金与布帛,犒劳他的辛苦。周匝回答说:“我身陷仇敌之中,能够不死而活着回来,是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的功劳啊。希望请求用两个州来报答这两个人。”唐庄宗都答应下来决定任用为刺史。郭崇韬劝谏说:“与陛下共同作战夺取天下的人,都是杰出的忠诚勇敢之人。现在大功刚刚告成,一个人都还来不及封赏,却首先任用伶人为刺史,这样恐怕会失去天下民心,是不行的。”于是任命没有得到执行。过了一年,伶人多次拿话在庄宗面前请求,庄宗对郭崇韬说:“我已经答应周匝了,你让我见到这三人时很惭愧。你的话虽然公正,但你应当为我委屈心意来执行这件事。”最终,任用陈俊为景州刺史,储德源为宪州刺史。二6C【解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C项,负:具有。 7B 8C【解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C项,程福赟不是宁死不屈,而是忠于君主,顾及大局,以忠获罪而至死不言。9自古材贤/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 10(1)虽然够不上符合中庸之道,然而与其享用着别人给的俸禄,低着头忍受着羞辱,如何比得上无愧于内心,放纵身心(不受拘束)而自得其乐呢?(2)权力和利益都不能让他的心灵屈服,担任官职或不担任官职都不违背他的道义。【解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中道:符合中庸之道;俛首:低着头;孰若:如何比得上;屈:使屈服;就:担任官职。【参考译文】唉!五代之乱达到顶点了,这就是传记上所说的“天地间的光明被封闭,高洁的雅士都去隐居”的时代吗!在这个时候,做臣子的杀害他的国君,做儿子的杀害他的父亲,而那些士大夫们却安享着国家的俸禄,占据着朝堂,十分满足不再有廉耻之色的人到处都是。我认为自古忠臣义士,多出于乱世,却奇怪这个时候可以称道的人何其少啊。难道果真没有这样的人吗?虽然说战乱兴起,学校教育被废弃,从而礼仪衰败,风俗毁坏,而到了这个地步,然而自古以来天下(大乱之时)未尝没有这样的忠臣义士啊。我想必有洁身自好的义士,因愤时疾世远离尘世而不能显露于世。自古贤才,有把自己的志向才能藏于内心而并不表现出来的,有的人困顿地生存于简陋的小巷,寄身于荒野草莽,他们即使有颜渊的品行,不遇到孔子这样的人名声也不会显扬。何况是世道多有变故而君子的高尚道德消沉的时候呢?我又认为必然还有怀抱才能、修炼节义,但沉沦在社会底层而默默无闻的人。我在传记中寻找这样的义士,却因乱世分崩离析,书上文字残缺,不能再找到了,找到的仅仅就是四五人罢了。生活在山林中和麋鹿为伍,虽然够不上符合中庸之道,然而与其享用着别人给的俸禄,低着头忍受着羞辱,如何比得上无愧于内心,放纵身心(不受拘束)而自得其乐呢?我找到了两个人,名叫郑邀、张荐明。权力和利益都不能让他的心灵屈服,担任官职或不担任官职都不违背他的道义。我找到了一人,名叫石昂。如果对君主有利,因为忠诚而获得罪名又何必为自己表白,有直至死亡也不说出来的人,这就是古代的义士啊。我找到了一人,名叫程福赟。五代时期社会混乱,国君不像国君,臣子不像臣子,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一直到兄弟间、夫妇间的人伦关系,没有不严重毁坏的,而伦理几乎灭绝了。就在这样的时刻,能够以孝悌之礼修身于一乡并且像风一样推行到天下的人,还是或许有的,但他们的所作所为不显著,也没有书籍记述编排,只有他们的姓名有的还能够在书中见到,我也不敢埋没他们。而大致可以写下来的人,我也找到了一个,他叫李自伦。 于是我写了一篇一行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