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模块考试试题 理.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05863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模块考试试题 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模块考试试题 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模块考试试题 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模块考试试题 理1、 选择题(35题每题2分共70分)1、青州市发挥文化底蕴丰厚的优势,大力发展当代书画产业,书画年成交额高达50多亿元,成功地将文化优势转变成了经济优势。这说明A.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C.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D.文化决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2、微电影再不爱就晚了,3天时间就获得500多万次的点击量。这个呼吁年轻人关爱父母的短片,触动了了人们孝老敬老的伦理情感,让不少年轻人看后潸然泪下,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这表明,优秀文化能够_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改变人生,创造人生A. B. C. D.3、一个经常阅读的人,他的视野就会比别人开阔,对人、对事自然产生深层次的看法,看问题更全面,心境也比常人豁亮,对生活持有乐观态度,浑身充满激情。上述材料说明( )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 B.优秀文化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C.文化能够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的生活 D.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4、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之际,介绍十三五规划制订过程的十三五之歌在网上迅速流行。歌曲采用说唱音乐的方式,让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变得通俗易懂,不但深受年轻人喜欢,连广场舞大妈也连连“点赞”,被称为红色主题的“网络神曲”。这表明( )贴近现实生活的文化作品更能唤起人们的共鸣 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文化并享用文化各民族文化逐步走向趋同,中华民族认同感增强 大众传媒的发展扩大了文化传播的途径 A、 B、 C、 D、5、跑步社会软件这一实兴科技产品的出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跑步这项最为平常的体育运动中,在许多城市兴起乐乐一股跑步文化热,整座城市也因此变得更有活力起来。由此可见,_在有力地推动着文化的发展。A.科学技术进步 B、教育方式变革 C、体育运动发展 D、思想运动发展6、“一条公益广告就好像是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事实上,公益广告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表明优秀的文化能培养健全的人格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顺其自然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文化能给我们指明正确的人生方向A B C D7、据专家预测:xx前,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将超过北美,2023年前将达到北美票房收入的2倍左右。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我国电影市场全面繁荣,可以A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B提高文化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C扩大就业规模,刺激内需市场 D抵御外来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8、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侨华人的传统节日。虽然在各地人们过中秋的形式不一样,但吃月饼、赏月等仍然是许多海外华人世代相传的中秋习俗。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A潜移默化的特点 B深远持久的特点 C自身传承的特点 D有形强制的特点9、xx是中国与希腊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第二个10年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希文化交流与文化产业合作年。值此之际,“希腊时光”摄影展在福州开幕,一张张具有希腊风情和文化照片,让参观者对这个国家心生向往。这说明( )各民族文化具有共性与普遍规律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交流推动了文化内容的创新 文化创新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A、 B、 C、 D、1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过去,人们推崇“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社会倡导“常回家看看”。这告诉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 )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B排除陋习,移风易俗C博采众长,求同存异 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11.xx天津第十三届全运会吉祥物正式亮相。吉祥物取名为“津娃”,取材于天津杨柳青年画,并与现代卡通形象进行了有机整合,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天津特色。这说明(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继承 文化创新需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文化创新源于人们对文化的继承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A. B.C.D.12、中外文化之间的不同,好比茶与咖啡,各有美好,和而不同。当“茶”与“咖啡”邂逅,勾勒出的是不同文明间各放异彩、和谐共存的美好图景。面对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我们应_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积极吸收所有外来文化 在文化交流中相互借鉴 增强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A. B、 C、 D、13.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存在着种类繁多的地方方言、风俗、建筑等。这些个特色的文化,体现出文化_的特点。A.多样性和公益性 B、继承性和批判性 C、民族性和区域性 D、先进性和时代性14、2016年01月26日,由中国文化部主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承办的xx“中拉文化交流年”活动在北京正式发布,借此机会,中国文化通过新媒体平台,将更丰富、更精彩的内容展示给拉美广大民众,也为各国文化交流与合作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平台。材料表明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中拉各国文化趋向同一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A B. C D.15、“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应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坚持A.兼收并蓄,全盘吸收的原则 B. 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用世界文化改造中国文化的原则 D.用中华文化引领世界文化的原则16、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进行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A.立足社会实践 B.扩大文化交流 C.进行文化传承 D.发展商业贸易17、“圣雄”甘地说:“我希望各地的文化之风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古为今用 B.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具有不兼容性C.既吸取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又保持本民族文化特色 D.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18、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法国等国家互办“文化年”活动,产生了积极影响。如果就“文化年”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进行评论,你认为下列关键词最为恰当的一组是A.相互借鉴相互尊重注重文化安全 B.和睦相处理解个性固守传统文化C.和平相处文化渗透提升文化软实力 D.加强交流尊重差异扩大文化影响力19、全球化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如果全世界都吃汉堡包,那将是人类的悲哀;如果全世界都看美国电影,那将是世界文化的毁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B.要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发展 D.经济全球化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20、 第十三届全运会将于xx9月在天津市举行。其中会徽由书法字“津”、“13”、“张开双臂的人形”和“海河”等元素构成,呈“火炬”造型,取名为“奔向未来”。吉祥物取名为“津娃”,取材于天津杨柳青年画,并与现代卡通形象进行了有机整合,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天津特色。全运会会徽和吉祥物的设计表明( )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民族性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在继承的过程中发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 B、 C、 D、21、以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大众传媒现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主要原因是A.具有反馈及时的特点 B.其信息都是真实的C.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D.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22、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对于中国人来说都是个重要的节日。无论富有还是贫穷,在外地的人总要千方百计回家中与家人团聚,下列不属于原因的是A.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 B.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C.庆祝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展示和集中表达 D.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23、习近平用典热销全国,其中习近平主席引用了礼记中庸中的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展望中法关系的未来。这告诉我们处理中法关系要平等交流,充分吸收对方文化 求同存异,两种文化相互包容增强自信,彰显文化优越地位 理解个性,互相尊重文化差异A B C D24、在世界文明史上,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中华文明独一无二,从未中断。这表明,中华文化具有_的基本特征。A源远流长 B.博大精深 C多元包容 D.亘古不变、25、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意义在于树立文化自信,排斥外来文化 弘扬中国精神,提升民族素养鉴定中国道路,增强道路自信 凝聚中国力量,提高综合国力A. B. C. D.26、国主义是千百年来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热爱和依恋之情,以及由此产生的实践与活爱动。爱国在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要求和内涵,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_爱国是抽象的,可以停留在观念上 实现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主题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爱国需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 B、 C、 D、2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_的内涵。A.爱国主义 B.自强不息C.勤劳勇敢 D.团结统一28、“以和为贵”是中华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这反映出中华文化具有A.地域性 B.阶级性C.包容性D.民族性29、雷锋纪念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等采用流动展览、报告会、专题讲座、在全国巡展等形式,宣传雷锋精神和铁人精神,对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做A目的是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 B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C能支撑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D极大地增强了我国国际竞争力30、“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代诗人王勃的这句名言体现的民族精神的内涵是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31、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汉字,哪个汉字最能代表xx的中国企业?经过半个月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征集和网友粉丝投票,“改”字以高票当选为xx中国企业xx汉字。下列关于汉字的认识,正确的是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汉字是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重要标志汉字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汉字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大众传媒A B C D32、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这是基于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A. B. C. D.33、xx热剧花千骨琅琊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由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聚拢起超高人气,印证了网络文学强大的“吸金力”。但在火热的表象背后,网络文学成盗版“重灾区”,一年有近百亿元被“盗”走,且侵权成本低、举证维权难,让行业人士苦不堪言。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人们的文化需求呈现出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这是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的表现应该完全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实行优胜劣汰 国家应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 A、 B、 C、 D、34、现在,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得信息和学习交流的重要渠道。但是,网络上也存有一些低级庸俗、落后、腐朽的东西。对此,青年学生应该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 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根据个人的好恶进行文化选择 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A. B. C. D.35、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 全民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A. B. C. D. 第卷(非选择题,共30分)二、材料分析题36、2016年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下图为G20杭州峰会会标,它用20根线条,描绘出一个桥形轮廓,同时辅以G20 xx CHINA和篆刻隶书“中国”印章。桥梁线条形似光纤、寓意着信息时代的互联互通。图案中G20的“O”体现了各国团结协作的精神。桥梁寓意着G20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之桥、国际合作之桥、面向未来的共赢之桥。结合峰会会标的设计,简要说明如何进行文化创新。(12分)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6年10月21日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人民大会堂进行。习近平总书记作了弘杨长征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材料二:北京时间2016年8月21日,中国女排经过四局对决最终战胜塞尔维亚队,夺得xx里约奥运会冠军。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改革开放刚刚起步,1981年,中国队在日本拿到世界杯冠军,随即开启五连冠辉煌之旅。但自1986年至xx年,17年未能成为世界冠军。可是女排从未放弃,中国女排在时隔20年重夺奥运冠军。中国女排队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无私奉献、永不言弃、团结一心、勇于拼搏的女排精神。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如何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弘扬以长征精神、女排精神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8分)政治理科答案1-5BADAA 6-10ABBCD 11-15CCCDB16-20ACDCD21-25DDDAD26-30BACBD31-35ABCCD36. G20峰会会标诠释了本次G20峰会的主题,说明文化创新要立足实践需求。会标将信息时代沟通互联文化融入传统的中国桥梁文化之中,启示我们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3会标利用英文字母设计更直观、简洁,说明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4会标传递出中国特色的合作共赢理念,启示我们在文化创新中要坚持正确的方向。37(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的作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思想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肩负文化使命,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2)长征精神、女排精神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民族精神是继承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弘扬民族精神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表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