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 .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05029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框体味文化基础巩固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北京冬奥组委面向全球征集2022年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设计方案李克强总理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出席第五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某县举办老年人书画展丹霞地貌A.B.C.D.答案B解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符合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故答案选B项。属于政治现象,属于纯粹“自然”的东西,均不符合题意。2马克思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在他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想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从文化的本质来看,这从一个侧面说明()A.人类的文化比动物的文化要高明B.文化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C.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D.文化是人类预先设计的精神产品答案C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说明人与蜜蜂的不同之处在于,人可以创造文化且可以用这种文化指导实践,即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故答案选C项。3甲骨文象形字“马”就像一匹有马鬃、四条腿的马,“月”像一弯月亮的形状,“龟”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鱼”像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这启示我们()A.文化是自然产生的B.文化就是语言、文字C.文化只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D.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答案D解析甲骨文象形字说明,文化源于生活,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故答案选D项。A项观点错误,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B、C两项缩小了文化的外延,均应排除。4一卷书香,一杯茶香,茶和书安静地交汇,构成了一幅温馨的图画,给人以从容淡定之感。这说明人的文化素养()A.是与生俱来的B.要通过对生活的体验来培养C.是由人的价值观念决定的D.取决于人们的生活方式答案B解析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逐步培养出来的,B项入选,A项排除;C项中“决定”表述错误;D项中“取决于”表述错误。5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之所以要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因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能够直接转化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A.B.C.D.答案B解析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以推动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故符合题意,答案选B项。观点错误,文化只有在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中才能转化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与题意不符。6原始部落有图腾崇拜,现代社会有信息高速公路。人们出生前有胎教,出生后有咿呀学语,成长过程中又常听音乐,常看电视节目和书刊。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都市文化、乡镇文化、村落文化,还有不再翻新的网络文化等。我们的生活就是一个文化的大观园。上述材料说明()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我们的生活就像一个文化“万花筒”文化现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A.B.C.D.答案A7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各种纯粹“自然”的景观,也包括人创造的全部精神产品不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A.B.C.D.答案B解析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观点错误。文化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和具有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观点错误。8汉字大体来源于两个系统:一是刻画系统,二是图画系统。原始文字以图画系统为主,刻画系统为辅。这些原始文字属于表意字范畴,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或者是生活当中的事件,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材料说明()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A.B.C.D.答案D9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总结。这主要表明()A.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B.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C.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D.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答案C解析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总结,体现了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文化的形式、实质和普遍性,因此A、B、D三项不符合题意。10近年来,随着一些农民工歌手的走红,农民工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比如云南农民工歌手自创歌曲200多首、40余位农民工“组团”拍电影、深圳12人“民工街舞团”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他们的文化素养较高、视野开阔、易于融入城市,他们的生活追求正在由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拓展。材料体现了文化的哪些特点?答案(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农民工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文化。(2)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农民工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无论农民工是唱歌、写歌还是拍电影、跳街舞,都离不开物质载体。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可以从文化与实践的关系、文化素养的形成、物质载体与精神产品的关系三个角度分析。能力提升1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以艺术的形式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A.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B.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C.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D.庐山图属于文化答案C解析注意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庐山的自然美,是纯粹“自然”的东西,不属于文化。2洪应明编著的菜根谭有云:“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从文化角度看,君子能“近之而不染”,是因为()A.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深刻B.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C.文化素养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D.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答案C解析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君子能“近之而不染”,就是因为他们能主动参与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文化知识教育。3某著名作家在谈及有关“文化”的话题时说:“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电梯门打开,他是谦逊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把别人挤开?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这说明()文化是人的一种素养,文化由人创造文化是可以通过人的社会行为体现出来的文化是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培养出来的文化是在个人成长中自发形成的A.B.C.D.答案A解析“他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说明文化是人的一种素养,文化由人创造,符合题意。“电梯门打开,他是谦逊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把别人挤开?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说明文化是可以通过人的社会行为体现出来的,符合题意。4右面漫画的文化寓意是()A.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B.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C.文化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D.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答案C解析漫画形象地说明了“十三五”规划支持高端设备制造业的发展,这表明文化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故答案选C项。5某著名作家指出,文学要在这个时代无可替代地存在下去,展现它的精神力量,就不应片面地追求更大的发行量,而主要应以它的精神品质、精神标高征服人心、启迪读者。这是因为()文学艺术追求不应该考虑经济效益文化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A.B.C.D.答案D解析“应以它的精神品质、精神标高征服人心、启迪读者”,实际就是要求发挥文化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正确指出了文化具有这种积极作用的原因,故答案选D项。6材料一近年来,一些城市提炼出自己的城市精神,如北京市将市民精神提炼为“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安徽省蚌埠市将市民精神提炼为“禹风厚德、孕沙成珠、务实开放、创业争先”;上海市将市民精神提炼为“海纳百川、追求卓越”这些城市精神既富有时代特色,又展示了城市自身的文化内涵。材料二某市认为,城市的发展最终还是以文化论输赢,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文化竞争力,要把文化建设作为做大做强城市的强大推动力。只有繁荣的经济而没有昌盛的文化,只有物质的丰富而没有文化的全面发展,就称不上全面小康。材料一、材料二分别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答案(1)首先,文化生活无处不在;其次,不同地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生活。在材料一中,各城市的城市精神既有共同点又有各自特色就说明了这一点。(2)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能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材料二强调文化建设的作用就说明了这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