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II).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04727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II)一单项选择题:1. 松江府志(松江府,今上海苏州河以南地区)记载明人诗云:“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课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材料能够反映的信息是明朝( )A. 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B. 棉纺织业纺和织出现分离C. 江南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 黄道婆推广了棉纺织技术【答案】B【解析】从材料内容来看,平川地区织布需要在市场上买纱,这说明该地区纺和织分离,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货币问题;C选项与材料叙述内容无关;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2. 下列各项内容对南北朝时期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有( )A. B. C. D. 【答案】C【解析】曲辕犁出现于唐代,晚于南北朝时期,不会对南北朝时期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故项错误,排除ABD。曹魏时期,马钧改进翻车并应用于灌溉,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故项正确。西汉时期出现播种工具耧车,提高了播种效率,对南北朝时期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故项正确。故选组合,选C。3. 据宋史地理志记载统计的宋代各地贡绢州数量列表如下,这一现象说明( )A. 政府征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 B. 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C. 我国经济重心尚未完成南移 D. 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答案】D4. 洪武五年,琉球遣使“入朝”,明朝中央政府赐予大统历及文绮、陶器、铁器等,后“以陶器七万、铁器千就其国市马”。中央政府特地“赐闽中舟工三十六户,以便贡使往来”。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 与琉球的贸易带有朝贡贸易的某些特点 B. 政府利用“商帮”推动贸易发展C. 此类贸易有益于市镇经济繁荣 D. “闭关锁国”政策导致贸易萎缩【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琉球遗使入朝,明朝赐予大统历及文绮、陶器、铁器等”、“赐闽中舟工三十六户,以便贡使往来”可知,材料体现的是琉球贸易被纳入朝贡贸易体制,故A项正确;商帮、市镇经济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C两项错误;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是在清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琉球遗使入朝,明朝赐予大统历及文绮、陶器、铁器等”、“赐闽中舟工三十六户,以便贡使往来”的分析理解,材料反映的是朝贡贸易的特点。5. 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少数无关紧要的例外,凡是今天得到利用的动植物都是由史前时期世界各地区的人们驯化出来的。它们从各自发源地向外的传播一直缓慢地进行到1500年;这时,它们开始由横跨地球的人们在各大陆中间来回移植。”材料表明( )A. 地理大发现开启了物种间的流动 B. 1500年以来,动植物的迁移趋缓C. 近代以来,全球生态平衡被打破 D. 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物种的交流【答案】D【解析】1500年前物种交流缓慢,1500年后出现跨越地球的物种移植,充分肯定了新航路开辟的作用,故年后出现跨越地球的物种移植,充分肯定了新航路开辟的作用,故D项正确。AB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所反映的是物种的交流,并没有反映出对全球生态平衡的影响,故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所反映的是物种的交流,并没有反映出对全球生态平衡的影响,故C项错误。6. 下表是荷兰每磅中国武夷茶售价变化,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商业革命的不断发展 B. 茶叶在荷兰遭遇滞销C. 世界性市场初步形成 D. 东西方贸易日益萎缩【答案】A【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由于商业革命的不断发展,欧洲商人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起商业联系,商品种类日益增多,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导致运往欧洲的茶叶大幅增加,从而价格下降,故A项错误;B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世界性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排除C项;东西方贸易萎缩,运往欧洲的中国茶叶日益减少,茶叶价格将逐步上升,排除D项。7. “1777年时,英国国民收入总额中,农林业占45%,工矿业占24%;1850年时,农林业下降到20.3%,工矿业则上升到34.3%与此同时,工业、商业、金融、证券等资本主义化产业资本则从20.8%上升到48.9%。”这主要表明( )A. 机器工业使英国的经济结构发生急剧变化 B. 英国发展国民经济非常注意全面性C. 工厂化使英国的生产日益趋向社会化 D. 产业资本比商业资本更能带来商业利益【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由材料可以看出,工业革命刚开始时,工矿业所占比例还比较低,但 19 世纪中期工矿业和资本主义化产业资本所占比重急剧上升, 说明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英国的经济结构,英国已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故选 A 项;BC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8. 下表为德国劳动力比重变化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德国农业经济渐趋衰退 B. 德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C. 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答案】D【解析】表中所反映的时间正值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农业人口比重的下降、工业和服务业人口比重的上升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例经济结构比例产生变化的结果,故D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德国农业经济不可能出现衰退,故A项错误;德国完成统一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在19世纪70年代,据此可排除C、D。9. 下图是18701900年的美、欧、亚三大洲铁路长度变化示意图。结合数据分析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欧洲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铁路事业的发展C. 铁路的发展是形成世界市场的先决条件 D. 商品输出成为欧美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答案】B【解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是在新航路开辟后,而材料所对应的时间已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从图表可以得出,自1870-1900年,欧美亚三洲铁路里程大幅增加,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集中的欧美两洲;其次,根据所学史实,此时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应用以及钢铁工业技术的革新加快了铁路事业的发展,这些都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铁路事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并未体现铁路发展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故C项错误。此时资本输出规模不断扩大,并逐步成为主要的对外扩张手段,故D项错误。故选B。本题缺示意图,但网上可查,故有解析。10. “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材料旨在强调( )A. 洋务官员思想的落后性 B. 洋务官员的主观随意性C. 洋务运动的客观进步性 D. 近代工业化道路偶然性【答案】C【解析】据材料“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这体现了洋务运动的客观进步性,故C项正确;洋务官员“中体西用”思想在当时并不落后,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洋务官员的主观随意性,故B项错误;材料也不是论述近代工业化道路偶然性或必然性问题,故D项错误。故选C。11. 1843年至1855年,中国出口的茶由1300万斤增加到8400万斤,丝的出口由1000多包增加到5600多包出口额的迅速增长( )A. 提高了农业与手工业经济发展水平 B. 更加强化了小农经济形式C. 显现了近代经济被迫卷入世界市场 D. 使得中国成为亚洲贸易中心【答案】C【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农业生产转而种桑养茶,说明国的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日益加深,故选C;由与列强的经济侵略,中国传统的农业和和手工业走向萧条,小农经济走向瓦解,排除AD;材料没有反映中国成为亚洲贸易中心,排除D。12. 20世纪50年代,土地、劳动力、资金的集中为科学实验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推广良种、密植等,麻城县就出现了个别的“状元田”、“丰产田”。人们对此异常惊喜,相信经济建设可以创造奇迹。这说明( )A. 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高 B. 农业的变革与发展催生了跃进思想C. 经济建设出现重大失误 D. 科学实验的成就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土地、劳动力、资金的集中导致了所谓个别的“状元田”、“丰产田”的出现,反映了农业体制变化催生了大跃进,故B项正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造成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降低,故A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农业的发展情况,没有体现出经济建设中失误,故C项排除;D项是对材料的曲解,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材料“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个别的“状元田”、“丰产田”“相信经济建设可以创造奇迹”体现出1958年,在农业生产中出现“高指标”“浮夸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13. 1961年3月,安徽省委决定试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田间管理责任制,到秋末,施行的生产队在全省占比85.4%。中共中央农村工作组的调查报告说:“责任田是目前经济困难地区增产粮食的最好办法。”这说明( )A. 安徽最早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 决策层尝试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C. 农民土地的小私有属性并未改变 D. 责任田措施基本克服了平均主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从中央的决策来看是对包产到户这一方式的最大肯定,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材料知识介绍了安徽的这一情况,并未举出其他地方的情况,无法比较;C选项说法错误,这时仍然是土地公有制;D选项材料无法体现。14.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A. 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B. 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C. 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 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的识记能力。材料讲的是毛泽东和邓小平采取不同方式来发展农业经济,毛泽东采取的公有制,而邓小平在公有制下,扩大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所以答案选B。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5. 下表是中国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表(单位:百分比)。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中国工业化水平逐步提高 B. 西方列强加强对华资本输出C. 中国在国际市场份额中居优势 D.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趋于平衡【答案】A【解析】结合图表可知中国的轻工业品进口呈下降趋势,出口在上升,在重工业基础薄弱的基础上,进口和出口都在增加,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外国列强,排除B项;一战后中国仍然是轻工业发展所占的百分比高于重工业,“协调发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趋于平衡”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16. 1983年,国务院发布的城乡集市贸易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把城乡集市贸易管好搞活,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第二十九条规定:“城乡集市农副产品的价格, 在国家政策、 法律允许范围内,由买卖双方议定。”这说明当时(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B对市场调节的作用有了一定认识C城乡集市贸易扰乱了正常经济秩序 D国家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答案】B【解析】从材料“1983年”“国家把城乡集市贸易管好搞活”“在国家政策、 法律允许范围内,由买卖双方议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市场调节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故A项排除;C项错误,城乡集市贸易促进了正常经济秩序的建立;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故D项排除。17. 1982年,上海文汇报公开刊登了旧中国租界的由来一文。其后,登载了痛哉!租地章程,这两篇文章从旧中国租界的形成谈起,借古讽今,映射建立经济特区。这表明建立经济特区( )A. 影响我国的经济安全 B. 未得到中央政府大力支持C. 对国家主权形成威胁 D. 面临艰难的思想解放过程【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特区的建立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不会影响我国经济安全和对主权造成威胁,故AC项错误;1980年经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四个经济特区就已经建立,说明这个活动得到了中央的支持,故B项错误;材料中文章的发表显示了当时人们对建立经济特区的担忧,进一步凸显了改革开放初期面临艰难的思想解放过程,故D项正确。点睛:题眼是“从旧中国租界的形成谈起,映射建立特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人们对经济特区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即人们思想解放的过程。18. 近代北京民风保守,19世纪末人力车引入之初,人们不愿接受。据记载:“当时人都不肯雇佣,妇女尤以坐人力车为羞耻”,但不久人们发现人力车轻便、快捷、价廉,远过于通行骡车,“风气大变,坐车人日见增加。人力车厂也随之各处林立,营业甚为发达”。这说明( )A. 中国应用工业革命成果速度快 B. 近代北京的交通日益发达便利C. 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 D. 民众生活受政治局势影响巨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交通工具进步带来的相关影响,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由材料中“近代北京民风保守,19世纪末人力车引入之初,人们不愿接受”到“不久人们发现人力车轻便、快捷、价廉,远过于通行骡车”进而出现“风气大变,坐车人日见增加。人力车厂也随之各处林立”等,可知交通工具的进步冲击了传统观念,C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A项“速度快”的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不符合材料总体主旨,排除;D项题干信息没有提及,排除。故选C。考点:近代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交通工具的进步影响及认识19. 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1929至1932年间,美国和欧洲的工业生产跌幅超过35;德国失业率高达30;马来西亚的橡胶价格下跌84;阿根廷羊毛价格重挫72;从1931年开始,所有拉丁美洲国家都靠举债为生。以上现象表明( )A. 资本主义开始走向衰亡 B. 经济大危机波及范围广C. 经济大危机加深了各国的社会矛盾 D. 经济大危机加剧了国际关系紧张【答案】B【解析】从材料“美国和欧洲的工业生产跌幅超过35”“马来西亚的橡胶价格下跌”“所有拉丁美洲国家都靠举债为生”中可以看出,经济大危机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这说明了经济危机的波及范围比较广,故B项正确;A项错误,错在“开始走向衰亡”;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经济危机对各国社会矛盾和国际关系的影响,故排除CD项。20. 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凡遵守法规的企业在其产品上贴“蓝鹰”标记,以示守法和致于复兴。此规定颁布几周之内,250万雇主签署了这个法规,全国近90%的企业参加了“蓝鹰”运动。“蓝鹰”运动( )A. 消除了企业间的盲目竞争 B. 有利于企业的合法规范经营C. 是企业国有化的调整过程 D. 加强了社会保障体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遵守法规进行生产的企业在其产品上贴“蓝鹰”标记,以示政府对企业守法的表扬,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规范生产争相参加“蓝鹰”运动,这就促进企业进行合法规范经营,有利于工业复兴,B项正确。全国工业复兴法的规定可以减少企业间的盲目竞争,但无法彻底“消除”,A项说法太过绝对,排除。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生产资料私有制,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蓝鹰”运动旨在规范企业生产、复兴工业,与社会保障体系无关,排除D。21. 1932年大约有2万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建成的3个大型钢铁厂都是美国人和德国人帮助建造的斯大林拖拉机厂的设备全部来自美国并由美国的工厂联合建造、拆装再组装这表明苏联( )A. 经济建设严重缺乏技术人才 B. 试图调整斯大林模式C. 直接运用了工业革命的成果 D. 抓住了经济建设的机遇【答案】D【解析】材料没有体现苏联严重缺乏技术人才的信息,排除A;根据材料“1932年”斯大林模式尚未形成,故B项错误;由材料“苏联建成的3个大型钢铁厂都是美国人和德国人帮助建造的斯大林拖拉机厂的设备全部来自美国并由美国的工厂联合建造拆装再组装”,可见苏联并非直接运用了工业革命的成果,排除C。根据材料“1932年”可知,西方正爆发经济危机,大批工人失业,而苏联正值社会主义高速发展的阶段,所以才会出现“2万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美国和德国帮助建造”的现象,故D项正确。22. 1970年苏联氢弹之父萨哈罗夫说:“苏联就像一辆巨大的卡车,驾驶员用一只脚使劲往下踩加速器,同时另一只脚踩刹车”。这里的“踩刹车”意指苏联( )A. 工业经济停滞不前 B. 突破了斯大林模式C. 致力于发展核武器 D. 仍坚持传统的体制【答案】D【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70年”,当时苏联处于勃列涅夫统治时期,虽然有所改革,但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故排除B,选D。勃列涅夫统治前期苏联经济尤其工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排除A。C不符合材料的信息,排除。23. 英国于xx6月23日就脱离欧盟举行全民公投,计票结果显示“脱欧”一方支持率为519%,英国最终决定退出欧盟,英国“脱欧”说明了( )A. 国际间力量对比的严重失衡 B. 欧盟内部成员国间存在利益冲突C. 经济区域化与全球化的冲突 D. 各国政治经济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答案】B【解析】英国脱欧体现的是英国与欧盟这个经济区域化集团之间的关系,不是国际间力量对比的严重失衡,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英国脱欧符合英国国家利益,B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CD两项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24. 汤森路透公司最新数据显示,xx已公布的中国参与的全球并购交易总金额达2619亿美元,同比增长24.4%,创下历史新高;其中能源和电力行业是并购交易中的热门行业,交易总额达465亿美元,在各行业中居首。下列观点最符合材料原意的是( )A. 发达国家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B.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C.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D.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积极主动迎接挑战,谋求发展【答案】D【解析】从材料“xx已公布的中国参与的全球并购交易总金额创下历史新高”“能源和电力行业是并购交易中的热门行业在各行业中居首”说明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不断抓住机会,谋求发展,故D项正确;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是发展中国家要在全球化过程中不断发展,不是BC项,故BC项排除。点睛:材料“xx已公布的中国参与的全球并购交易总金额创下历史新高”“能源和电力行业是并购交易中的热门行业在各行业中居首”是解题的关键信息,材料体现出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的不断创新与发展;这样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二、非选择题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开放海禁,上海以棉、布贸易为基础形成了内河航运、长江航运及沿海的北洋、南洋航运和国际航运等五条航线。十八世纪后,上海棉布又大量转销欧美,外国人称之为“南京布”。鸦片战争前夕,每年平均从广州出口海外的“南京布”就数达一百二十万匹王守稼明清时期上海地区资本主义萌芽及其历史命运材料二 上海附近的嘉定县,“往昔匹夫匹妇,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自洋布盛行,土布日贱,仅得往日之半耳。”摘自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材料三 直到1895年为止,上海几乎仍旧是个纯粹经商的城市,因此人口从未超过50万,尽管1843年至1895年间由于外国人创办的经商机构的结果,人口增加了一倍,但是如果跟1895年以后伴随着市内现代工业发展而造成的人口激增相比,那么早期的增长就显得微不足道了。【美】墨菲现代中国的钥匙材料四 整个20世纪90年代,国内各地区的对外开放沿着两个主要方向展开:中国政府于1990年4月作出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战略决策。1993年,国务院又决定对芜湖、九江、武汉、岳阳、重庆五市也实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这样,长江流域的产业密集带,在浦东这一龙头的带动下,有可能迅速腾飞。1993年, 国务院还决定开放合肥、南昌、长沙、太原、西安等11个省会城市,同时又把沿边省份的4个省会城市哈尔滨、长春、呼和浩特和石家庄作为开放城市,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对外开放格局。整理自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等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前,上海地区得以经济发达的原因。(2)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上海地区的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3)据材料四,概括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的两个方向。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初步形成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答案】(1)原因:清政府开放海禁;便捷的地理位置;交通运输业发达;商品经济繁荣。 (2)经济现象:洋货盛行,土布收益减少;人口激增。原因:列强对华倾销商品,抢占市场;鸦片战争后,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外国经商机构的创办;城市内民族工业的发展。(3)两个方向: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开放内地、沿边城市(省会城市)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解析】本题以上海地区的发展为切入口来考查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从鸦片战争前后上海经济的发展的不同状况、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等方面来分析。(1)从材料“清政府开放海禁”“形成了内河航运、长江航运及沿海的北洋、南洋航运和国际航运等五条航线”“上海棉布又大量转销欧美”中可以概括出答案。(2)从材料“自洋布盛行,土布日贱,仅得往日之半耳”“1895年以后伴随着市内现代工业发展而造成的人口激增”中可以看出上海地区的经济现象。从材料“洋布盛行”“外国人创办的经商机构”“市内现代工业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第二小问的答案。(3)从材料“中国政府于1990年4月作出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战略决策”“国务院还决定开放合肥、南昌、长沙、太原、西安等11个省会城市,同时又把沿边省份的4个省会城市哈尔滨、长春、呼和浩特和石家庄作为开放城市”中可以看出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的两个方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重农思想和粮食安全观念始终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反映了古人的粮食安全观。李悝鼓励人民“尽地力之教”来增加产量,还指出“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并为了保证物价的平稳,推行“善平籴”政策。贾谊在论积贮疏中认为粮食储备是“天下之大命也”。由此形成了对粮食生产尤为关注的良好传统,故粮食生产和粮食储存量可以保证国家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最低的生活需求,但灾荒年份难以满足粮食需求,导致饥荒的发生和蔓延。摘编自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材料二 美国1933年农业调整法规定,联邦政府的农产品信贷公司给参加农产品计划的农场主提供为期10个月的短期贷款,到期时如果粮食市场价格高于贷款额,农民可将粮食出售然后偿还贷款及利息;如果粮食市场价格低于贷款额,农民则不必归还贷款,而是将粮食交给农产品信贷公司。并且,对按政府计划减少播种面积的农民提供补贴。在19745万公顷的广袤耕地之上,美国农业形成了产业发展商品化、生产分工专门化、生产方式高新技术化等特点,成为现代化大农业的样板。纵观美国农业百余年来的发展历程,政府的各种扶持政策显然起到了关键作用。摘编自美国是如何炼成“粮食帝国”的(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和美国维护粮食安全举措的相似之处。(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和美国农业政策效果的差异并分析原因。【答案】(1)相似:政府干预和扶持;建立粮食收购与储备制度;稳定粮价;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差异:中国古代农业政策的实际效果有限,饥荒和社会动乱不断;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粮食满足需求并大量出口。原因:中国古代是小农经济,精耕细作,单纯增加粮食储备;美国是集约化、高新技术化的现代农业,粮食生产和储备与市场有效结合。【解析】(1)根据材料一“食为政首”、材料二“联邦政府的农产品信贷公司给参加农产品计划的农场主提供为期10个月的短期贷款”,中美都有政府干预的存在;根据材料一“李悝鼓励人民尽地力之教来增加产量”、材料二“政府的各种扶持政策显然起到了关键作用”,政府鼓励、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根据材料一“为了保证物价的平稳,推行善平籴政策”、材料二“如果粮食市场价格高于贷款额如果粮食市场价格低于贷款额”,中美都注重粮食价格的稳定;根据材料一“粮食储备是天下之大命也”、材料二“粮食市场价格低于贷款额,农民则不必归还贷款,而是将粮食交给农产品信贷公司”,中美都注重粮食的收购、存储。(2)第一小问差异,根据材料一“灾荒年份难以满足粮食需求,导致饥荒的发生和蔓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不能很好解决粮食问题,饥荒动乱时有发生;根据材料二“1933年农业调整法”,结合所学,美国成功摆脱了经济危机,并成为粮食出口大国;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所学,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状态下,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抵御灾害能力较弱,增产有限;根据材料二“美国农业形成了产业发展商品化、生产分工专门化、生产方式高新技术化等特点”,美国农业已经走上集约化、高新技术化的道路,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强。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明清时期汉口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明代中期至汉口开埠,它是传统商业市镇的兴起与鼎盛时期;二是汉口开埠至张之洞督鄂,它是早期现代化的萌动时期;三是张之洞督鄂至清朝灭亡,它是早期现代化的发展时期。这三个阶段的历史各有其不同的特点,不论是从城市史的角度,还是从早期现代化的角度,都值得加以总结。摘编自明清时期汉口的发展历程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商品经济发展和早期现代化的角度,以汉口在明清时期三个重要发展阶段中的任何一个阶段为例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论述。【答案】示例一:第一阶段。主题:明清时期是汉口传统商业市镇的兴起与鼎盛时期。论述:汉口是长江中游最大的市镇;是当时最著名的四大商业名镇之一;是当时内陆特大型的市镇和全国性的商品市场;是粮食、食盐等大额贸易的转运站等。这些反映出明清时期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和城镇商业的繁荣。示例二:第二阶段。主题:洋务运动时期是汉口早期现代化的萌动时期。论述: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筹办了芦汉铁路、电报局、电话局等;汉阳铁厂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大规模的钢铁工业,也是亚洲首创的最大的钢铁厂。这些迈出了中国现代化的第一步,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示例三:第三阶段。主题:辛亥革命时期是汉口早期现代化的发展时期。论述: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开端;成立了湖北军政府;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这些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重大成果,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