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 (V).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03688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 (V).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 (V).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 (V).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 (V)一、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秦始皇曾采用战国时期阴阳家的终始五德说该学说认为,各个相袭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等五德的顺序进行统治,周而复始秦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这实际上反映出,秦代采用终始五德说旨在()A宣扬以德治国B辩护政治法统C推动经济交流D加强民族融合2六朝商人诗只及富商,无视中小商人的存在;心羡商人财富,以欣赏的笔触述商人寻花问柳唐代商人诗既写富商,也写中小商人,对中小商人,则重在同情此现象表明当时()A抑制商业政策趋于严密B豪门世族地位日益攀升C政府放松对商业的控制D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3“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辩浊清。久奈世儒横臆说,竞搜物理外人情,”这首诗反映了()A老子的“无为而治”B荀子的“天行有常”C朱熹的“格物致知”D王阳明的“心外无理”417世纪晚期的传教士估计,仅上海就有20万织布工人和60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广东等地的丝织、陶瓷业还主动灵活地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缎”、“粤纱”等此史料印证了()A沿海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分工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C海外贸易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D东南沿海自然经济开始瓦解5如图是中国18721911年按经营方式分类的厂矿及共资本总公统计结合所学判断,出现图中所示现象的原因是()A政府统一货币且实行关税自主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C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D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蓬勃开展6近代中国某思想家提出:“春秋张三世之义也治天下者有三世:一曰多君为政之世,二曰一君为政之世,三曰民为政之世大地之事事物物,皆由简而进于繁既有民政,而旋复退而为君政,此于公理不顺”这一思想家应是()A魏源B张之洞C康有为D陈独秀7在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罗斯福新政一度消失如:1955年的初中世界历史教科书侧重讲述经济危机,至于罗斯福政府如何想办法应对危机,并无任何文字表述这主要因为改革开放前()A“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B计划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影响C闭关锁国,社会发展缓慢D中国对世界历史的研究落后81986年8月,邓小平在视察天津港时高兴地说:“人还是这些人,地还是这块地,一改革,效率就上来了这无非是给了你们权,你们有了权,有了钱,情况就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变化”实际上是基于港口管理体制突破了()A“以政代企,政企不分”的模式B“政企分开,简政放权”的模式C“自主经营,简政放权”的模式D“政企分开,自负盈亏”的模式9明朝末年,西班牙占据菲律宾后,马尼拉(属菲律宾)一度成为“海上丝绸之即的重要中转站,中国的丝织品、瓷器等商品经此中转后远销世界形成这种贸易格局的背景是()A自由贸易的盛行B新航路的开辟C工业革命的开展D世界市场的形成10在“相互封锁、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和损人利己的社会风气中,欧洲的经济不可能获得充分发展”1945年以后,莫内、斯佩克和哈尔斯坦等“新一代欧洲人”决心创造能免蹈覆辙的新的经济结构创造“新的经济结构”主要是指()A国家干预经济机制B布雷顿森林体系C国际自由贸易体制D欧洲一体化11下表(数据来源:杨国昌著当代世界经济棍论)所反映现象的合理推论是()美国进出口贸路情况表(单位:亿美元)+为顺差,为逆差年代1950196019701973与日本的贸易+2.4+2.015.919.4与西欧国家的贸易+2.0+10.75.817.8A促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休系B强化了美国对西欧和日本的同盟关系C经济多极化有力地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D加速欧共体变成经济兼政治性质的组织12在哥伦布发现“世界是圆的”500多年后,美国作家弗里德曼乘飞机沿哥伦布的航线来到了印度,却发现“世界是平的”“世界是平的”揭示着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深刻而又令人激动的一个变化:以高科技的发展为动力,在地球各处勇往直前,世界也因此从一个球体变得平坦这一变化主要是指()A世界的多极化B经济的区域化C经济的体系化D经济的全球化二、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题第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其余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道德家们将中国声消苗绘为一个大家庭,他们的家庭价值观念延伸到社会领域像朝廷一样,中国的家庭也是等级森严、父权至上和专断独裁的父亲是一家之主,并且将家庭的领导地位传给长子国家将对祖先的崇敬作为儒家礼教的内容加以推广,子女的孝道是家庭价值的基石中国家庭的社会,据推测,已扩展成一个父系血缘群体,如宗族在家庭内部,儒家的道德标准是妇女要服从男子的权威中国的父母们重男轻女,女孩被家庭看作社会和经济的负担明清两朝,加在女性身上的父权权威大概比中国任何时期都要严厉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材料二:在14世纪末24世纪初,近代学校的创办实际上表明政府已经取代家庭承担教育的责任因此,当国家干涉家庭关系时,家族社会的政治支撑也就土崩瓦解了在晚清和早期共和时代的新法典中,已承认个人不可剥夺的权利、男女平等、妇女的财产继承权等外国商品的涌入和1895年以后外国人在中国设厂生产方面享有特权,给国内手工业和农业经济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被剥夺饭碗的手工业者和农民离开家乡进城谋生,同时也摆脱了家族和家庭对他们的控制,旧的家庭关系瓦解了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家庭关系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试析为什么明清两朝“加在女性身上的父权权威大概比中国任何时期都要严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晚清家族社会土崩瓦解的主要因素(3)近代家族关系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现代化模式的什么特点?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19291946年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黄宗羲是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他从中国历代赋税制度(主要针对农业)改革历程中总结出的一条历史规律。以清华大学的秦晖为代表的一批现代学者把这一规律称为“黄宗羲定律”。现代有学者把“黄宗羲定律”用公式表示,即:两税法=租庸调+杂派王安石免役钱法=两税法+杂派=租庸调+杂派+杂派一条鞭法=王安石税法+杂派=两税法+杂派+杂派=祖庸调+杂派+杂派+杂派倪元璐税法=一条鞭法+杂派=王安石税法+杂派+杂派=两税法+杂派+杂派+杂派=租庸调+杂派+杂派+杂派十杂派会式:bn=a+nx (bn为经过n次改制之后的新税额,a为原始说额,x为杂派,n为改制次数)(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定律”反映的问题,试析共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税制改革的认识?xx年山东省菏泽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秦始皇曾采用战国时期阴阳家的终始五德说该学说认为,各个相袭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等五德的顺序进行统治,周而复始秦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这实际上反映出,秦代采用终始五德说旨在()A宣扬以德治国B辩护政治法统C推动经济交流D加强民族融合【考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材料中秦始皇相信阴阳家的终始五德说并采用,说明以此证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解答】材料反映了秦朝使用五德的顺序来进行统治,这象征着王朝的传承有着合法性,故本题选B;五德不是以德治国,秦朝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故A错误;C和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CD故选B2六朝商人诗只及富商,无视中小商人的存在;心羡商人财富,以欣赏的笔触述商人寻花问柳唐代商人诗既写富商,也写中小商人,对中小商人,则重在同情此现象表明当时()A抑制商业政策趋于严密B豪门世族地位日益攀升C政府放松对商业的控制D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考点】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分析】本题考查隋唐时期商业的发展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由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特别是隋朝时开凿的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唐代还出现了柜坊和飞钱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中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地中海沿岸出现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柜坊和飞钱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它们的出现又促进了商业的便利与发展【解答】A出现于明清时期,故A错误;B无法从题中得出,故B错误;C不符合题中的“重在同情”,故C错误;材料反映了商人在诗歌中受到了描写、羡慕,这说明了商人地位的提高,故D正确故选D3“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辩浊清。久奈世儒横臆说,竞搜物理外人情,”这首诗反映了()A老子的“无为而治”B荀子的“天行有常”C朱熹的“格物致知”D王阳明的“心外无理”【考点】宋明理学【分析】本题考点是宋明理学,意在考查王阳明的心学理论【解答】题干所给诗中主张从本性人心来探索生死真正的奥秘,并且否定了世间儒生只考虑事物的道理逻辑分析,完全忽视人的七情六欲和本心的做法,材料反映了反对向外寻求天理,而需从内心出发,这符合心学的内容,故D项正确老子的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故A错误;荀子的“天行有常”认为自然界有一定的规律,这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朱熹的“格物致知”主张通过格物的手段来认知天理,强调向外寻求天理,在题中遭到了批判,故C错误;故选D417世纪晚期的传教士估计,仅上海就有20万织布工人和60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广东等地的丝织、陶瓷业还主动灵活地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缎”、“粤纱”等此史料印证了()A沿海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分工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C海外贸易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D东南沿海自然经济开始瓦解【考点】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明末清初资本主义的萌芽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在江南一些丝织业发达的城市如苏州等,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清朝时有了缓慢发展,范围扩大,部门增多,手工工场的规模扩大但始终在萌芽状态中徘徊,整个生产始终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其力量远不足以分解封建生产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解答】材料反映了明清之际中国海外贸易的发展,带来了生产的区域化,如上海的织布、纺纱,广东的丝织、陶瓷业,故A正确;B指的是国内贸易,故B错误;C中的国内市场扩大从题中无法体现,故C错误;D出现于鸦片战争后,故D错误故选A5如图是中国18721911年按经营方式分类的厂矿及共资本总公统计结合所学判断,出现图中所示现象的原因是()A政府统一货币且实行关税自主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C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D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蓬勃开展【考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分析】本题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一个极其艰难的发展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他毗邻鸦片战争的烽火与甲午战争的硝烟,在中华民族中兴办起民族产业,虽然由于经济的短缺问题与社会大的背景与形式问题的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但仍然对中国近代化企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这一创举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另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还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铺设着道路【解答】清政府不可能统一货币且实行关税自主,故A错误;材料反映了此阶段商办企业的迅速发展,即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其原因有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符合题中的时间,故B正确;CD出现于1911年之后,故CD错误故选B6近代中国某思想家提出:“春秋张三世之义也治天下者有三世:一曰多君为政之世,二曰一君为政之世,三曰民为政之世大地之事事物物,皆由简而进于繁既有民政,而旋复退而为君政,此于公理不顺”这一思想家应是()A魏源B张之洞C康有为D陈独秀【考点】维新思想【分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维新思想主要存在于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介于清末洋务运动和民国初年民主共和思想之间,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领袖人物发端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维新思想,在甲午战争后蓬勃发展,并掀起了一场变法维新政治运动,但在清末民初,转向保守而渐趋沉默【解答】AB属于地主阶级,没有提出民主思想,故AB错误;材料反映了民主思想,该思想家对专制统治进行了批判,倡导思想解放,故C正确;D与新文化运动相关,故D错误故选C7在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罗斯福新政一度消失如:1955年的初中世界历史教科书侧重讲述经济危机,至于罗斯福政府如何想办法应对危机,并无任何文字表述这主要因为改革开放前()A“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B计划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影响C闭关锁国,社会发展缓慢D中国对世界历史的研究落后【考点】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分析】本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结合总结我国大跃进的挫折和失误,借鉴苏联建设的成败得失,深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了以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关系为核心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理论以及积极利用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理论【解答】A片面化,它仅涉及到了外交方面,故A错误;B涉及到了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比较全面,故B正确;当时中国并没有闭关锁国,我国与部分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故C错误;D不是主要原因,故D错误故选B81986年8月,邓小平在视察天津港时高兴地说:“人还是这些人,地还是这块地,一改革,效率就上来了这无非是给了你们权,你们有了权,有了钱,情况就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变化”实际上是基于港口管理体制突破了()A“以政代企,政企不分”的模式B“政企分开,简政放权”的模式C“自主经营,简政放权”的模式D“政企分开,自负盈亏”的模式【考点】经济体制改革【分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的调整和改造在中国,大规模的经济体制改革起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其基本目标是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城市,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国有企业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在宏观调控方面,对计划、财政、税收、金融、物价、劳动和社会保障等体制进行系列配套改革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解答】材料反映了80年代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A属于计划经济下的产物,符合城市改革所改变的内容,故A正确;BCD属于城市改革的内容,不符合题目要求,故BCD错误故选A9明朝末年,西班牙占据菲律宾后,马尼拉(属菲律宾)一度成为“海上丝绸之即的重要中转站,中国的丝织品、瓷器等商品经此中转后远销世界形成这种贸易格局的背景是()A自由贸易的盛行B新航路的开辟C工业革命的开展D世界市场的形成【考点】新航路的开辟【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新航路的开辟,是指欧洲从15世纪开始,为了筹集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所需的货币和资本的原始积累需要,加之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亚洲和欧洲的路上通道,从而使得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对外寻找的通往中国和印度的运动,而历经迪亚士,麦哲伦,哥伦布,达伽马等人的探索后,最终找到了通往亚洲的通道新航路开辟运动影响重大,他改变了各州间基本封闭的状况,为后来欧洲的掠夺和三角贸易打下了基础,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生产资料和市场但另一方面,他也给美洲和亚洲等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所以如何看待新航路运动,要从两方面对待【解答】A出现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故A错误;明末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经济联系加强,故B正确;C出现于18世纪中后期,故C错误;D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D错误故选B10在“相互封锁、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和损人利己的社会风气中,欧洲的经济不可能获得充分发展”1945年以后,莫内、斯佩克和哈尔斯坦等“新一代欧洲人”决心创造能免蹈覆辙的新的经济结构创造“新的经济结构”主要是指()A国家干预经济机制B布雷顿森林体系C国际自由贸易体制D欧洲一体化【考点】欧洲一体化【分析】本题考查了欧洲一体化欧洲一体化,从广义上说,是指迄今欧洲各国为实现和平、消除战争和发展经济而提出的欧洲联合、欧洲统一的思想及其进行的实践运动;从狭义上讲,是指二战结束以来,由于经济重建的需要和冷战爆发的原因,西欧部分国家在美国支持下,从建立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开始到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欧共体和欧盟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使西欧经济上不断趋向联合,而以各国部分让渡国家主权,建立某些部门中的超国家机构为标志,带动着欧洲社会与政治逐步地、有条件地走上联合之路【解答】A项属于国家经济政策,不符合题意;BC项不仅仅涵盖了欧洲,故错误;注意题中“相互封锁、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和损人利己的社会风气中,欧洲的经济不可能获得充分发展”“决心创造能免蹈覆辙的新的经济结构”强调欧洲经济的自由贸易化,故本题选D故选D11下表(数据来源:杨国昌著当代世界经济棍论)所反映现象的合理推论是()美国进出口贸路情况表(单位:亿美元)+为顺差,为逆差年代1950196019701973与日本的贸易+2.4+2.015.919.4与西欧国家的贸易+2.0+10.75.817.8A促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休系B强化了美国对西欧和日本的同盟关系C经济多极化有力地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D加速欧共体变成经济兼政治性质的组织【考点】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分析】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解答】材料反映了美国受到了日本和西欧的冲击,日本和西欧的发展说明了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故C正确;A中的国际贸易体系、B中的同盟关系、D中的欧共体变成经济兼政治性质的组织,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故ABD错误故选C12在哥伦布发现“世界是圆的”500多年后,美国作家弗里德曼乘飞机沿哥伦布的航线来到了印度,却发现“世界是平的”“世界是平的”揭示着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深刻而又令人激动的一个变化:以高科技的发展为动力,在地球各处勇往直前,世界也因此从一个球体变得平坦这一变化主要是指()A世界的多极化B经济的区域化C经济的体系化D经济的全球化【考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分析】本题考查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解答】从材料中“在地球各处勇往直前,世界也因此从一个球体变得平坦”可得出是经济全球化趋势,故D正确;ABC从题中无法得出故选D二、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题第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其余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道德家们将中国声消苗绘为一个大家庭,他们的家庭价值观念延伸到社会领域像朝廷一样,中国的家庭也是等级森严、父权至上和专断独裁的父亲是一家之主,并且将家庭的领导地位传给长子国家将对祖先的崇敬作为儒家礼教的内容加以推广,子女的孝道是家庭价值的基石中国家庭的社会,据推测,已扩展成一个父系血缘群体,如宗族在家庭内部,儒家的道德标准是妇女要服从男子的权威中国的父母们重男轻女,女孩被家庭看作社会和经济的负担明清两朝,加在女性身上的父权权威大概比中国任何时期都要严厉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材料二:在14世纪末24世纪初,近代学校的创办实际上表明政府已经取代家庭承担教育的责任因此,当国家干涉家庭关系时,家族社会的政治支撑也就土崩瓦解了在晚清和早期共和时代的新法典中,已承认个人不可剥夺的权利、男女平等、妇女的财产继承权等外国商品的涌入和1895年以后外国人在中国设厂生产方面享有特权,给国内手工业和农业经济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被剥夺饭碗的手工业者和农民离开家乡进城谋生,同时也摆脱了家族和家庭对他们的控制,旧的家庭关系瓦解了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家庭关系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试析为什么明清两朝“加在女性身上的父权权威大概比中国任何时期都要严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晚清家族社会土崩瓦解的主要因素(3)近代家族关系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现代化模式的什么特点?【考点】材料解析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宋明理学;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曲折发展;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家庭关系考查中国古代家庭关系的基本特征及其原因、晚清家族社会土崩瓦解的主要因素、中国现代化模式的特点涉及的知识有宗法制、宋明理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影响、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以及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解答】(1)第一小问从“中国的家庭也是等级森严、父权至上和专断独裁的”、“子女的孝道是家庭价值的基石”、“已扩展成一个父系血缘群体,如宗族”、“中国的父母们重男轻女”可总结出特征第二小问的原因,学生要结合明清时期的政治、思想加强相关知识去思考(2)本小问的因素,从材料二中可得出答案:近代学校的创办、家庭社会的司法基础瓦解、外国经济的入侵瓦解了旧的家庭社会的经济支柱此外,学生还要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西方外来民主思想的传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的倡导等方面来回答(3)因为晚清家族社会的土崩瓦解与西方列强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它体现了中国的现代化不是内部自然发生的,深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影响故答案为:(1)受宗法制影响,宗族观念浓厚;等级森严、父权至上;深受儒家伦理道德影响,重视孝道;重男轻女原因:封建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影响到家庭价值观念;理学处于统治地位,对女性的要求更加严格(2)因素:近代学校的创办,导致家族社会的政治支撑的瓦解;家庭社会的司法基础瓦解;外国经济的入侵瓦解了旧的家庭社会的经济支柱;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民主进步思想的传播等(3)特色:与家族关系变化类似,中国的现代化不是内部自然发生的,深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影响(或:是在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压力下进行的)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19291946年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考点】阐述见解题;新民主主义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分析】本题以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与抗战胜利后国内形势图为切入点,考查中共在主要区域、根据地势力、革命领导权等方面的变化及其原因涉及的知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解答】本题重在判断出从两幅图中得到的变化注意限定时间“19291946年”,依据两幅图可知,19291946年中共控制下的主要区域、根据地势力、革命领导权发生了变化,即中共控制下的主要区域由中国南部地区转移到北部地区;中共领导下的根据地得到极大的发展,区域和面积得以扩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由在农村寻求突破到捍卫解放区的领导权然后对信息进行说明,说明时可从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即可故答案为:示例一信息:中共控制下的主要区域由中国南部地区转移到北部地区说明:红军长征胜利,中共实现了战略转移;抗战时期八路军主要在华北开辟了大片抗日根据地示例二信息:中共领导下的根据地得到极大的发展,区域和面积得以扩大说明:在抗日战争中,依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深入敌后,建立和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共力量得以壮大示例三信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由在农村寻求突破到捍卫解放区的领导权说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敌人在中心城市力量强大,农村力量相对薄弱;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企图依靠美帝国主义支持来发动内战以消灭人民革命力量,抢夺胜利果实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黄宗羲是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他从中国历代赋税制度(主要针对农业)改革历程中总结出的一条历史规律。以清华大学的秦晖为代表的一批现代学者把这一规律称为“黄宗羲定律”。现代有学者把“黄宗羲定律”用公式表示,即:两税法=租庸调+杂派王安石免役钱法=两税法+杂派=租庸调+杂派+杂派一条鞭法=王安石税法+杂派=两税法+杂派+杂派=祖庸调+杂派+杂派+杂派倪元璐税法=一条鞭法+杂派=王安石税法+杂派+杂派=两税法+杂派+杂派+杂派=租庸调+杂派+杂派+杂派十杂派会式:bn=a+nx (bn为经过n次改制之后的新税额,a为原始说额,x为杂派,n为改制次数)(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定律”反映的问题,试析共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税制改革的认识?【考点】阐述见解题;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分析】本题考查黄宗羲定律考查“黄宗羲定律”反映的问题及其原因、对中国古代税制改革的认识【解答】(1)第一小问的问题,依据材料中的公式可以看出赋税日益加重,人民负担加深第二小问的原因,结合所学可从政治、经济方面来回答即可,即君主专制的加强、国家的腐败、土地兼并的严重影响到国家的收入(2)本小问的认识,从上述改革中可知,中国古代税制改革逐渐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因此要减少赋税此外,国家还要加强自身的廉政建设,减少政策的随意性和腐朽性,注意减轻人民负担,缓和社会矛盾故答案为:(1)问题:“黄宗羲定律”反映了税制改革中征税名目越来越多,农民承受的负担越来越重原因:中国古代是专制主义国家,决策具有随意性,缺少民主和监督;王朝衰落吏治腐败;土地兼并加剧危及国家收入(2)认识:历代税制改革虽能在短期内取得一定成效,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加强法制建设整顿吏治;改革一定要注意减轻人民负担,缓和社会矛盾xx年8月19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