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 专题10 短文三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098271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 专题10 短文三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 专题10 短文三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 专题10 短文三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10 短文三篇 1作家作品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重要的_作家。在16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1572年在他父亲死后才开始撰写_。帕斯卡尔(16231662),法国17世纪最具天才的_。他在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两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几何学上的帕斯卡尔六边形定理、帕斯卡尔三角形,物理学上的帕斯卡尔定理等均是他的贡献。他还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制作了水银气压计。他同时还是概率论的创立人之一。1670年,_一书在法国首版,它与蒙田随笔集培根人生论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罗伯特富尔格姆,美国当代_。在他的经历中,他当过干活的牛仔、民歌手、IBM公司推销员、专业画家、教区牧师、酒吧调酒师、绘画教师。他和他的妻子住在西雅图的一座船屋里。2文体知识随笔:亦称杂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3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赋予( ) 贱物( ) 短暂( ) 不堪( ) 丰盈( ) 推衍( ) 平衡( ) 脆弱( ) 起码( ) 苇草( ) 特殊( ) 惋惜( ) 杯皿( ) 清晰( ) 弥补( ) 赋予( ) 毯子( )4判断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运用得正误,并说明理由。(1)与会者在发言中提出,要准确领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涵,推动相关国家共同建设“一带一路”。(2)很多东西没有必要刻意去淡忘,随着时光的流失,会自己走出我们的世界,只能留下点滴的印痕。(3)终于走出了雾霾的侵扰,天空慢慢转晴,风和日丽的春天又回到你我身边。(4)记忆深处,有着对过往的留恋,有着对逝去年华的叹息,也有着对无法好好把握稍纵即逝的岁月的自责。(5)孩子教育,培养的是个性、创造性,赋予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使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和思维能力较好的学生每天都有进步。(6)8月22日,2014年南京青奥会羽毛球项目决赛中,江苏威克多队的何冰娇、石宇奇分别夺得女单和男单金牌,香港选手吴芷柔获得混双金牌。VICTOR球员囊括本次青奥会羽毛球全部三项冠军!5找出下列句子的错误之处并修改。(1)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而定的。病因:_请修改:_(2)读了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使我明白了思想之于人类的重要性。病因:_请修改:_1. 人文主义 随笔集 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 帕斯卡尔思想录 作家、哲学家3. f jin zn kn yng yn hng cu m wi sh wn mn x m f tn 5. (1)搭配不当,“乐趣的大小”与“关心”搭配不当,属两面对一面。(请修改:)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2)成分残缺,没有主语,“使”淹没了主语。(请修改:)读了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明白了思想之于人类的重要性。1热爱生命一文中,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和“哲人”的习气有什么不同?“哲人”认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我”却认为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2热爱生命一文中,作者在第一段阐释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和态度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在哪些地方?其作用是什么?运用了对比手法。一共有三处对比:令人不快的“坏日子”与风和日丽的“好日子”进行对比。两种不同“度日”态度和方法进行对比:“坏日子”要“消磨”“回避”,“要飞快地度”; “好日子”要“慢慢赏玩”“细细品尝”。那些“哲人”和“我”对生命的不同看法进行对比:他们“打发”“消磨”“回避”“无视”它,认为生命是“苦事”“贱物”;我却认为生命是“值得称颂”“富有乐趣”,是“自然的厚赐”“是优越无比的”。对比的作用:使说理更透彻,态度更鲜明,使读者印象更深刻。3热爱生命一文中,为什么说热爱生命的最好方式是热爱生活?生命活动表现为日常的生活,热爱生命的最好方式是热爱生活。作者认为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是优越无比的,是值得称颂、富有乐趣的。人们一般都害怕死亡,作者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原因是“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因此,要不害怕死亡,就要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同时,“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所以我们要更加讲究生活,专注于生活,热爱生活。4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一文中,作者为什么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作者把思想看作人之所以为人及人超出其他万物的标志。因为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人有着绝对的优势,它的优势表现在精神上,在他的思想上,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质,可以通向无限,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所以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5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一文中,“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这句话该如何理解?运用比喻,说明了相对于宇宙而言,人是渺小的,但作为有思想的生命,人又是伟大的。也就是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6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一文中,作者以“苇草”为喻要论证什么?其目的是什么?形象地写出人的渺小、脆弱,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击。这种论证方式是为了衬托出思想的力量:思想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从而得出“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的观点。7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一文中,如何理解“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句话?这句话概括了人的本质。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说明人生命的脆弱。人没有大地和海洋那么广阔,没有岩石那么坚硬,也没有海龟、老树那么长的寿命,与自然界的很多东西相比,人在物质上是脆弱的、易折的,就像“苇草”。第二,说明人又是伟大的。人与自然万物不同,因为人能思想,“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从这个角度来说,“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我们显然是更高级的生命,拥有更高级的智慧。8阅读信条一文,品味下面的句子,说一说句子有什么深刻含意。句子含意智慧并不在高等学府的大山顶上,倒是出自主日学校里孩子们玩的沙堆中这句话运用了借代和对比的修辞手法,意思是人生的信条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 并不需要下多么大的力气专门去学习,在我们小的时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我们就学习到了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做人的道理,虽是简单的道理,却是做人处世的道德准则。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学一些东西,想一些东西,逗逗乐,画画画儿,唱唱歌儿,跳跳舞,玩玩游戏,外加每天干点活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上能过上这种平衡的生活是多么可贵。学一些东西,想一些东西来丰富自己的生活,让自己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波澜起伏的,我们应过一种属于自己的生活。要承认奇迹。别忘了聚苯乙烯培养皿里的那粒小不点的种子:它的根往下生,茎叶往上长,没有人真正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为什么,而我们大家也都差不多是这么回事生命本身很神秘。有很多东西我们没有办法说清楚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可是,事实就是这样。也许我们还没有办法探究出它为什么这样,可是它已经是这样了。那么对于这个规律,我们就要承认它、尊重它再就是记住迪克们和琼们的识字课本,以及你从那上面学到的头一个字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字一个大大的“看”字常识是最重要的。没有常识就不能够生存、生活,就不能够进行学习与发展。人生从孩子开始,也就是从常识开始。“看”既是观察,也是学习。多看、多学,进而深思,想清楚认清事理。9信条一文中,作者列出这些最基本的信条有什么意义?人们常说,真理是朴素的。又说,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用最简明的语言表达最复杂的道理。对于应该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使一般人难以把握、望而生畏。作者却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且讲得机智、幽默,充满温情,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正如文章中所说,这些信条“贴近真实,清晰明了并且坚实可靠”,便于大家信心十足地去实践,并获得成功。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就说过,他之所以能得奖,原因就在于他实践了幼儿园中学到的那些基本的信条。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赋予(y)谛听(d)消磨(m)投奔(bn)B窥视(ku)囊括(ku)褒贬(bo)竣工(jn)C推衍(yn)短暂(zn)透辟(p)桎梏(g)D讣告(p)耕种(gng)释读(sh)频繁(pn)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称颂恩赐宛惜垂暮之年B糊途寄托坚辛公平游戏C饱满光荫脆弱坚实可靠D赋予苦恼畜牲一无所知3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成语是我国首部裸眼3D儿童舞台剧安徒生密码在全国各大剧场上映,最为经典和浪漫的童话世界场景及演员精彩的表演,让观众都_。刚刚过去的一年,我省大部分地区风调雨顺,_,较之往年是气候最为温顺的一年。古人讲“自古逢秋悲寂寥”,秋的萧瑟与悲凉,成了古代文人_的情感基调。与古人相比,近现代大师眼中的秋天则清新亮丽多了。A目不转睛冬温夏清一以贯之B目不交睫冬温夏清一脉相承C目不交睫冬暖夏凉一以贯之D目不转睛冬暖夏凉一脉相承4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他在佛学研究方面造诣极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撰写出极有价值的学术论著。B不管敌人如何神机妙算,还是被我军将领提前识破。C想到还有那么多的山区农民依然过着筚路蓝缕的艰难生活,我们怎能不对那些用公款大吃大喝的蛀虫义愤填膺?D五月的香格里拉,野花遍地,满眼缤纷,真是秀色可餐。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尽管许多梦想没有实现,但我曾真诚地向往过,为此努力过,付出过心血,自己对这样的经历来说,始终是宝贵的。B4月初在伦敦召开的G20财长会议能否形成协调一致的行动方案,被认为是决定近期全球金融市场向好的方向发展的重要因素。C“反垄断法”这部法律的通过,对电信、铁路、电力、民航、金融等行业的垄断行为,起到了很大的遏制作用。D目前,少数政府网站成为花架子的现象较为普遍,主要原因是不少地方政府赶时髦,仓促间“跟风上网”,而网络管理人员的建设没有跟上。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正的。_。历史无情,岁月不饶人。老人是去日苦长,来日苦短,_。不过,正如老年是从青年过来的,_,如果有足够年龄可称得上老年的话。这个道理很简单,或长或短,任何一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人人不断拥有时间,人人又不断丧失时间人人不断丧失时间,人人又不断拥有时间年轻人的时间经得起透支和挥霍,当然比老年人富得多年轻人的时间当然比老年人富得多,经得起透支和挥霍青年的未来必然是老年老年的过去必然是青年ABCD7下列文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之本质在于死(热爱生命)。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有限的,总是要死亡的,这是人人所不能避免的。从而说明人要及时行乐。B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对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作者把“努力好好地思想”作为道德的原则,说明作者对思想的高度重视。C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人无法填充时间和空间,在空间无限大的宇宙面前,人显得微不足道。但人有思想,思想是没有边界、不受限制的,它可以以整个宇宙作为思考的对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囊括了宇宙。D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热爱生命)。我们对生活的认识和态度正确,生活的乐趣就大,如课文中的“我”。对生活的认识和态度不正确,生活的乐趣就小,甚至没有,如课文中的“哲人”“糊涂人”。8从“高”“明”“正”三个字中任选一个填入下文方框中,然后仿照画线的语句另造句子。要求:句式协调,文意贯通。在中国人的词汇中,有许多美好的称誉,往往是“清”字打头:廉洁的风气叫清风,正直的官员称清官,文章儒雅是清文,友谊纯洁是清交。也有不少的称谓是 字当先:_(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生命的暗示欧阳斌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又一列火车隆隆驰过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吗?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么?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须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么?是因为它那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那么人呢?仅仅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丽、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遗弃么?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最充分地展示出黑暗、龌龊、卑鄙、虚伪一面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展示出光明、纯洁、崇高、真诚一面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在这样两极之间交错延伸的。在它延伸的每一个区段里,似乎总是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渺小的存在,当物欲、情欲、利欲在蝼蚁般的人群中横行恣虐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伟大的结晶,当它在强暴、苦难、灾害中显示出牺牲的悲壮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的和伟大的混血儿,由此我们也就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拜和蔑视,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小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片刻。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只要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因为失去的一切,又可能在新的层次上复得。当然,在极少数的时候,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的生命。那时,死亡反而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反而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它本来的刻度。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他们的生命价值何在?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留下一个默默无闻的死;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死。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这一切绝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生命价值的客观性和历史性,使不绝于耳的喧嚣显得极其微不足道。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扰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倘若能真正将其置之度外,烦恼就真正超脱了。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回答。却没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给出最完美的答案。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也就更难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这正是一些人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之根源。更悲惨的结局则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是南辕北辙。所谓天才,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生命,这神秘而美丽、不可捉摸而异常珍贵的存在,你究竟隐逸着多少暗示?而哲人的终生存在,就是捕捉这样一些暗示么?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本文以“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开篇,以“生命的暗示”为主题,用抒情的笔调揭示了生命中充满了辩证的哲理,激励人们要努力去探索生命的意义。B“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的和伟大的混血儿”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当生命在强暴、苦难、灾害中显示出牺牲的悲壮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它是一种伟大的结晶。C第段中最后一句话“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有效转化”呼应了本段中的“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这句话,进一步阐明了生命的价值。D第段围绕“珍惜生命”这一中心,告诉人们:任何时候,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充满希望,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E第段,作者用设问句提出生命究竟有多少暗示的问题,肯定生命中含有许许多多的暗示,指出必须由哲人去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且由哲人给予正确的回答。2从文中看,作者围绕“生命的暗示”提出了哪些看法?3阅读文章,回答下面两个问题。(1)第段画线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第段画线句子“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它本来的刻度”的含意是什么?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把这句话的意思准确地写出来。(不超过18字)(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1作者为什么要把人比喻成苇草?2为什么说“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 3为什么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4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明自己的观点?这样有什么表达效果?请就修辞手法、写作技巧写一段赏析文字。(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数字时代的网络美育秦凤珍 何志钧随着网络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文化深刻影响和形塑着社会文化,美育也不例外。加强网络美育、优化网络生态环境也因此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网络美育的紧迫性并不意味美育在网络传播时代只能深陷困境,无所作为。相反,网络美育不但是紧迫的, 而且是可能的。在网络空间,现实社会道德与审美标准的统一性和确立性会变得模糊,因此容易导致审美的多元化和杂语化,但是网际交往同样需要适合自身的游戏规则,需要形成和确立新的具有统括性的网络审美标准,以规范网络空间秩序,优化网络生态环境,培育抵御网络犯罪的“抗体”,推进网络空间的综合治理。网络美育较之传统美育更符合以人为本的现代性文化精神。网络美育立足于全新的网络环境,本身就有着传统美育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与传统美育在教育目的上的高度划一的、抽象化的“完人”神话不同,网络美育并不苛求每个人都做那种模式化的“完人”,与传统美育对人的单一主体性的培育和对单一的审美模型的维护不同, 网络美育充分正视了生活方式与审美实践的多元化,它要培育的是人的多元主体性,促进和维护的是人的审美生成的多种可能性,互动是美育的灵魂,与传统美育居高临下,单向辐射的高台教化不同,网络美育始终体现着相互交往,及时对话的民主精神,与传统美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实名身份不同,网络美育具有匿名性,这淡化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身份区分,使得这种充满新鲜气息,散发着勃勃生机的网络美育是网络社会的精神希望。传统的审美教育方式是实时实地化的情境教育。网络审美教育不再像以往那样仅仅局限在物理时空中,也不再像以往那样主要局限在“熟人”世界中,因此网络美育更具包容性,更要求人们养成宽容的胸怀,具备开放视野、当代意识和平等理念,从而以宽容的心态尊重人们各自的文化趣味和审美选择。网络信息真有全球性、多元性、开放性、交互性、海量性的优势,它规模大、覆盖面广、更新快,由于网民是按照自己的兴趣上网搜索信息,进行交流的,因此网络美育信息更能深刻地影响青少年的心灵,其潜移默化的熏陶、引导效能是传统美育不可比拟的。网络交往的匿名性、间接性、实时性,使青少年更易于依照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兴趣点高度放松地进行网际交往,网络超乎想象地拉近了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在网络中有共同审美兴趣的人很容易聚到一起,推心置腹,深入交流。这样,美育工作者也就可以在网络空间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进行审美教育和文化利导。在网络环境中,网络美育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从现时空趋向超时空。1关于“网络美育”,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网络美育能净化网络生态环境、增强网民审美意识、培养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B网络美育需要通过确立网络审美标准来规范网络秩序、优化网络环境、抵御网络犯罪。C传统美育追求教育目的高度划一以培养抽象化“完人”,网络美育更注重发展人的个性。D正在实施的网络美育是网络社会的精神希望,其民主精神是传统审美教育所欠缺的。2对网络美育的特点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网络美育仅是一种虚拟教育,不同于传统审美教育方式的实时实地化的情境教育。B影响的深刻性、沟通的互动性、教育的多维性,是网络美育与传统美育的主要区别。C网络美育是把“双刃剑”,应依据这个特点来设计与众不同的审美教育方式。D网络交往的匿名性、间接性、实时性,既是网络美育的优良条件,又给实施带来难度。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随着网络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文化深刻影响和形塑着数字文化,这是网络美育的大气候。B当前网络美育形势不容乐观。加强网络美育、优化网络生态环境也因此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C数字时代的网络美育有益于青少年的审美教育和文化利导,网络美育信息能深入青少年的心灵。D网络美育的最终目标,是以宽容的心态尊重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各自的文化趣味和审美选择。1C【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A项,奔应读“bn”;B项,褒应读“bo”;D项,讣应读“f”。2D【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字形的能力。A.宛惜惋惜;B.糊途糊涂、坚辛艰辛;C.光荫光阴。3D 4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秀色可餐”既可形容人,也可形容景物。A项,“见仁见智”指对同一事物或问题人们各有各的见解;B项,“神机妙算”形容预见性强,计谋十分高明;C项,“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辛。5C【解析】A项,主客倒置,不合逻辑,改为“这样的经历对自己来说,始终是宝贵的”。B项,两面对一面,照应不当。D项,前后矛盾,“少数”和“普遍”矛盾。6B【解析】注意从语句的前后语境和句子的侧重点考虑。第一个横线处要填的是,因为“拥有”是“丧失”的前提,第二个横线处应填,第句不符合逻辑关系。第三个横线处要填入的语句是,为了与前面的语句保持照应。故答案选B项。7A【解析】“从而说明人要及时行乐”理解有误,这句话是为了要引出下文谈珍惜生命。8高 示例:高尚的作风叫高风,高明的见解称高见,品行优秀为高士,技能突出叫高手。明 光明的道路叫明途,锐利的眼光称明眼,见识高超为明鉴,心地坦荡为明人。正 刚正的气节叫正气,正确的道理称正理,言谈合理为正论,质量可靠是正品。【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及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仿写句子要做到“内容一致”和“结构修辞和句式一致”。后面的句子要对所选字进行很好的解释。(一)1AC【解析】B项,只谈到了生命伟大的一面,漏掉了渺小的一面;D项,“任何时候”太绝对,且前后不存在因果关系;E项,用的是反问,作者在这里激励人们要像哲人那样努力去探索生命的意义。2秋虫昼夜而鸣暗示生命要显示其存在和价值;生命交织着痛苦与欢乐,应当有正确的苦乐观;生命的存在既有渺小的时候,也有伟大的时候,应当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评价他人;生命是宝贵的,应当珍惜,但在必要时应不惜牺牲生命以维护它的神圣,应有正确的生死观。 3(1)引领下文,由秋虫及人,引发对生命意识与价值的思考;运用排比,增强语势。(2)历史是检验生命价值的唯一标准。【解析】(1)观察画线句子的特点,概括其内容,结合它所在的位置不难得出它引领下文的作用;排比的运用增强了气势。(2)画线句子运用比喻,将生命的价值比作刻度,将历史比作天平,化深奥为生动,即历史是检验生命价值的唯一标准。注意字数限制。(二)1目的是为了突出“思想”的重要性。没有思想,人是脆弱的苇草;有了思想,人就成了高贵、有尊严的人。【解析】这道题要找出人和苇草的相似和不同之处,从文本内容看,相似的地方是人和苇草一样脆弱,不同的地方是人是有思想的。正因为人有了思想所以才高贵,这样就突出了思想的重要性。2因为人知道自己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解析】此类题目在解答时要把句子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来分析。而本题中的句子下文的内容就是答案,即“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3人像一根苇草一样脆弱,但人高于苇草甚至整个宇宙的地方在于人有思想。如果没有思想,人就跟一块顽石或者一头畜牲一样。因此人的尊严就在于思想。【解析】原文说“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由此可知,此题的答案应到上文去找。总结上文的内容就会发现,作者把人比作苇草,但人比苇草高贵的地方就在于人有思想,由此就可以总结出题目的答案了。4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人比喻成会思想的苇草,形象地指出人与其他事物的最大区别。作者又运用对比的手法,拿宇宙与人对比,显示出人在时间、空间上的渺小,但由于人有思想,可以囊括整个宇宙,有力地证明了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这样让人意识到思想对人的重要意义,促使人们认真思考自己应该怎样生活。【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考生首先需要分析出文本使用了哪些手法,然后选取其中一种结合文本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所选文段突出的手法就是比喻和对比,考生可选取其中一种加以分析。(三)1D 2B【解析】A项,“网络美育仅是一种虚拟教育”表述错误,因为网络美育的教育对象是实实在在的人,“人”不是虚拟的,网络美育是以人为本的网络审美教育,既有虚拟的一面,又有真实的一面。C项,表述超出了文本的内容,原文并没有这方面的信息。D项,表述不是网络美育的特点。3C【解析】A项,“社会文化深刻影响和形塑着数字文化”与原文内容相反。B项,不符合原文内容,“当前网络美育形势不容乐观”表述不正确,原文主要论述数字时代的网络美育的可能性和特点,网络美育目前还只是设想,并未付诸实践。D项,表述错误,原文无“最终目标”“尤其是青少年”的信息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