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98011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1. 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是能够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生命系统B. 所有生物个体都具备由功能相关的器官组成的系统层次C. 蛋白质和核酸等大分子可算作系统,也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D. 生态系统是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在生命系统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A正确;B、植物没有系统这个层次,B错误;C、蛋白质和核酸等大分子是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因为它们单独存在无生命特征,只有构成细胞后才发挥作用,C错误;D、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称为生物群落,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D错误故选:A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生态系统的概念2.对下列生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酵母菌 乳酸菌 硝化细菌 衣藻 金鱼藻 烟草花叶病毒A. 都是原核生物,且都能发生突变B. 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C. 都是异养生物,且都能进行有氧呼吸D. 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的分类判断:(1)病毒(含噬菌体):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2)原核生物:有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其中蓝藻包括蓝球藻、颤藻、念珠藻、发菜等。关于判断细菌:带“菌”字的生物中,“菌”字前有“杆”“球”“弧”“螺旋”等表示形态的字的都是细菌,如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霍乱弧菌等都是细菌。(3)真核生物:有衣藻、水绵等绿藻;海带、紫菜等褐藻;草履虫、变形虫等原生动物;酵母菌、霉菌(如青霉、根霉、曲霉等)、“菇”类食用菌等真菌;植物、动物。(4)带“菌”字的不一定是原核生物,如酵母菌、霉菌都是真核生物,带“藻”字的也不一定是原核生物,蓝藻以外的藻类如绿藻、褐藻、红藻都是真核生物。【详解】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烟草花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硝化细菌可以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属于生产者,B错误;硝化细菌可以进行化能合成作用,为自养生物,C错误;硝化细菌、衣藻、金鱼藻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D正确。3. 下列没有涉及到细胞间信息交流过程的是( )A. 花粉与柱头相结合B. 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C. 高等植物细胞间依靠胞间连丝相互交换某些物质D. 甲状腺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结合垂体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细胞膜的功能是:作为细胞的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细胞具有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解:A、花粉与柱头结合,是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结合,存在细胞间的信息交流,A错误;B、抗原与抗体结合是两种物质结合,不涉及细胞,因此无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正确;C、高等植物细胞间依靠胞间连丝相互交换某些物质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C错误;D、垂体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作为一种信息分子,要由甲状腺细胞表面的糖蛋白识别并与之结合才能发挥作用,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D错误故选:B考点:细胞膜的功能4.将某植物细胞各部分结构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后,取其中三种细胞器测定它们有机物的含量如下表所示。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蛋白质(%)脂质(%)核酸(%)细胞器甲6720微量细胞器乙59400细胞器丙61039A. 细胞器甲可能是线粒体、叶绿体或核糖体B. 细胞器乙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说明其具有膜结构,肯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C. 细胞器丙中进行的生理过程产生水,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于羧基和氨基D. 蓝藻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有甲和丙【答案】C【解析】细胞器甲属于具膜结构的细胞器,不可能是核糖体,A项错误;乙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说明是具膜结构的细胞器,但不一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例如溶酶体、液泡等,B项错误;丙是核糖体,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过程中产生水,C项正确;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丙核糖体,蓝藻不含甲,D项错误。【考点定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5.下列有关植物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ATP、ADP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一株植物在一段较长时间内,有氧呼吸产生的ATP多于光反应产生的ATPB. 植物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大量ATP的阶段既消耗水,又产生水C. 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都有ATP与ADP的转化D. 光照增强,叶绿体基质中ADP含量升高【答案】C【解析】【分析】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其中光反应阶段产生ATP,暗反应阶段消耗ATP;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可以产生ATP,其中第三阶段产生的ATP最多。【详解】植物有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来自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因此一株植物在一段较长时间内,有氧呼吸产生的ATP少于光反应产生的ATP,A错误;植物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大量ATP的阶段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该阶段不消耗水,但是产生水,B错误;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都有ATP与ADP的转化,C正确;光照增强,光反应产生的ATP增多,则叶绿体基质中ADP含量降低,D错误。6. 如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增大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B. B点后,升高温度,酶活性增加,曲线将呈现c所示变化C. 酶量增加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D. 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答案】D【解析】题干中提出“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因此如果增大pH,酶的活性会下降,A、B点位置都会下移,A错误;曲线b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如果升高温度,酶活性将会下降,反应速率应在B点后下降,B错误;曲线b在B点时反应速率不再增加,这是受酶的数量的限制,因此如果在B点增加酶量增加,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C错误;图中可以看出,在曲线AB段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呈正相关,因此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但是在B点时反应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的限制因素为酶的数量,D正确。【考点定位】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名师点睛】分析图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干中提出“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此时的酶活性最强,改变温度或PH都会降低酶的活性,使曲线下降。图中可以看出,在曲线AB段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呈正相关,因此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但是在B点时反应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的限制因素为酶的数量。7. 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细胞核内RNA能够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B. 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主要场所C. 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大于外膜D. 高尔基体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有关【答案】C【解析】信使RNA可以传递遗传信息,表达是在核糖体上完成,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场所,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含量高于外膜,所以C选项正确。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形成有关,所以D选项错误。8.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衰老是同步进行的B. 人的早期胚胎有尾,尾部细胞随着发育逐渐凋亡C. 细胞癌变是细胞高度分化的结果D. 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凋亡的产物【答案】B【解析】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衰老不是同步的,细胞癌变是细胞由于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地完成细胞分化,而变成了不受有机物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的过程。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色素沉积引起的。9.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杂种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 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A. B. C. D. 【答案】D【解析】两对相对性状的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不符合;杂种产生配子种类的比例为1:1:1:1,符合;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1:1:1,符合;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1:2:2:4:1:2:1:2:1,不符合;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1:1:1:1,符合。故选:D。10.已知某闭花受粉植物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红花对白花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高茎红花与矮茎白花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株都能成活,F2植株开花时,拔掉所有的白花植株,假定剩余的每株F2自交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性符合遗传的基本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白花植株的比例为A. 1/4B. 1/6C. 1/8D. 1/16【答案】B【解析】假设红花显性基因为R,白花隐性为r, F1全为红花Rr, F1自交,所得F2红花的基因型为1/3RR,2/3Rr,去掉白花,F2红花自交出现白花的比例为2/31/4=1/611. 以下是来自于同一生物体(二倍体)内,处于四个不同状态的细胞分裂图示。下列有关叙述中, 正确的是( )A. 该生物的正常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B. 图与图所示细胞中染色单体数相等C. 图、图所示过程都是产生体细胞的分裂D. 由图分析,该生物有可能是雄性个体【答案】D【解析】图细胞所含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因此该生物的正常体细胞含4条染色体,A错误;图中着丝点分裂,没有染色单体;图所示细胞中含8条染色单体,B错误;图、图都是减数分裂,所示过程都是产生生殖细胞的分裂,C错误;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因此该生物可能是雄性个体或雌性个体,D正确【考点定位】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名师点睛】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12.下列遗传系谱图中,6不携带致病基因,甲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用A或a表示,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用B或b表示,分析正确的是()A. 2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B. 5的基因型为BbXAXA的可能性是1/4C. n为患两种遗传病女孩的概率为1/32D. 通过遗传咨询可确定n是否患有遗传病【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7、8号可推测出3、4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Y和BbXAXa,同时推出2的基因型为bbXAXA或bbXAXa,故A错误;根据2、9,可知5的基因型是BbXAXa,故B错误;8的基因型为bbXAXa(1/2)或bbXAXA(1/2),9的基因型为(1/2)BbXaY或(1/2)BBXaY利用逐对分析法分析:(1)甲病:8和9后代患该病的概率是1/4,正常的概率是3/4;(2)乙病:8和9后代患该病的概率是1/4,正常的概率是3/4所以n为患两种遗传病女孩的概率为1/41/41/2=1/32,故C正确;通过遗传咨询不能确定n是否患有遗传病,只能推算n患有遗传病的概率,故D错误。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13. 有关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甲乙表示DNA转录 共有5种碱基 甲乙中的A表示同一种核苷酸 共有4个密码子 甲乙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甲乙表示DNA转录形成RNA的过程,正确;共有5种碱基,即A、T、G、C、U,正确;甲乙中的A表示同一种碱基,但由于五碳糖的不同,所以是两种不同的核苷酸,错误;RNA中只有6个碱基,所以只有2个密码子,错误;由于DNA分子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所以甲乙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正确。故选:B。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核酸的种类及化学组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4. 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基因型为Dd的豌豆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会产生雌雄两种配子,其数量比接近1: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将基因型Aabb的玉米花粉授到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雌穗上,所结籽粒胚乳的基因型可为AaBb、AAbb、aaBb、aabb染色体中DNA的脱氧核苷酸数量、种类和排列顺序三者中有一个发生改变就会引起染色体变异A. 有两种说法对B. 四种说法都不对C. 至少有一种说法对D. 有一种说法不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错误,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型Dd的豌豆进行减数分裂产生D、d两种配子的比例是11,但雌雄两种配子的数量比不是11,一般情况下,高等植物的雄配子比雌配子数量多;错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的或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称之为非等位基因,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才能表现为自由组合,而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进行自由组合;错误,因为胚乳是由一个精子和两个极核受精发育而来,所以应为三倍体(3N);Aabb的玉米植株产生Ab、ab的花粉,aaBb的玉米植株产生aB、ab的卵细胞和极核,胚乳的基因型为AaaBBb、Aaabbb、aaaBBb、aaabbb;错误,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的数量、种类和序列的改变,称之为基因突变;故选B。考点:遗传变异。点评:本题设计巧妙,考查了遗传变异的相关知识,提升了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15.将、两个植株杂交,得到,将再作进一步处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由到过程一定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 由到的育种过程中,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变异C. 若的基因型为AaBbdd,则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D. 由到过程可能发生突变和重组,突变和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表示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表示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表示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表示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详解】由到的过程表示诱变育种,该过程进行的是有丝分裂,而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由到的育种过程表示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B正确;若的基因型为AaBbdd,则的基因型也为AaBbdd,因此其中自交产生的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21/2=1/4,C正确;由到过程表示花药离体培养,该过程进行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因此该过程可以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进而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正确。16.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对自然选择作用原理的研究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行的B. 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种群产生不定向的变异,因而造成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 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是导致新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D. 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形成【答案】B【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项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种群产生不定向的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造成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项错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是导致新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C项正确;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项正确。【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就是牢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并以此作答。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隔离包括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17.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体液是指人体内的液体,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人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考点:内环境点评:内环境的概念和意义是重点内容,考查很多,所以要求学生必需熟练掌握。18.分析下面有关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乙图中的D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B. 人体O2浓度最高的是甲图中的BC. 人体发生过敏反应时,甲图中的A增加导致组织水肿D. 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乙图中B所处的营养级【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甲图表示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则A表示组织液,B表示淋巴,C表示血浆,D表示细胞内液;乙图表示碳循环,则A表示生产者,B表示分解者,C表示消费者,D表示二氧化碳库。【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乙图中A表示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A错误;人体O2浓度最高的是肺泡周围毛细血管里的血浆,即甲图中的C,B错误;甲图中A表示组织液,人体发生过敏反应时,组织液增多将引起组织水肿,C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乙图中B表示分解者,而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不存在分解者,D错误。19.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 )A. 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B. 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C. 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D. 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海水浓度高,机体丢失大量水分,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引起下丘脑水平衡调节中枢发出指令,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考点:本题考查生命活动的调节,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20.下图为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的示意图,表示有关激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处于寒冷环境中,的分泌均增加B. 可以看作反射弧的效应器的有肾上腺、皮肤等C. 可以控制的合成,也可调节的分泌D. 是由垂体产生的一种调节水平衡的激素【答案】D【解析】【分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骨骼立毛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增加(产热增加),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散热减少)体温维持恒定;体内水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据图分析,图中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激素,是肾上腺素,是抗利尿激素。【详解】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增加,以增加产热量,根据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可知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也会增加,A正确;据图分析可知,可以看作反射弧的效应器的有肾上腺、皮肤、骨骼肌,B正确;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以促进垂体前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会反过来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C正确;是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产生的一种调节水平衡的激素,D错误。21. 以下关于人体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激素是信息分子,成分都是有机物B. 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的许多代谢活动C. 激素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D. 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可以释放激素【答案】B【解析】人体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对机体生命活动有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作为信息分子,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A项正确,B项错误;激素通过体液的运输,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C项正确;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可以释放激素,如下丘脑的某些神经分泌细胞能够分泌抗利尿激素,D项正确。【考点定位】人体激素及其调节22.垂体被称为“乐队的指挥”,因为它不仅产生生长素和催乳素,也能调节和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引起()水盐调节紊乱 体温调节紊乱 血糖浓度逐渐降低 生长发育停止 性腺发育停止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垂体分泌的激素种类、本质及其作用:垂体腺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糖蛋白促进甲状腺的增生与分泌促肾上腺激素39肽促进肾上腺皮质增生与糖皮质类固醇的分泌促性腺激素糖蛋白促进性腺生长、生殖细胞生成和分泌性激素生长激素蛋白质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催乳素蛋白质促进成熟的乳腺分泌乳汁神经垂体抗利尿激素9肽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催产素9肽促进妊娠末期子宫收缩【详解】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因此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引起抗利尿激素释放受阻,导致水盐调节紊乱,正确;垂体能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在体温调节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因此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导致体温调节紊乱,正确;垂体与血糖平衡调节关系不大,因此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不会导致血糖浓度逐渐降低,错误;垂体能合成和分泌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发育,因此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导致生长发育停止,正确;垂体能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促进性腺合成和分泌性激素,而性激素促进性腺发育,因此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导致性腺发育停止,正确。综上所述,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引起中的变化,故选C。23. 下列有关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 )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DNA和RNA分布时,盐酸的作用是对该细胞进行解离经健那绿(Janus green B)染液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依然保持生活状态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同样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中将母本去雄的目的是防止自花授粉斯他林和贝利斯首次发现了动物激素促胰液素A. B. C. D. 【答案】C【解析】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DNA和RNA分布时,盐酸的作用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错误;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所以用该染液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依然保持生活状态,正确;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不能用来观察有丝分裂,错误;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若用碘液鉴定,两组实验现象相同,所以不能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错误;豌豆是两性花,自然情况下,进行自花传粉,所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中将母本去雄的目的是防止自花授粉,正确;促胰液素是斯他林和贝利斯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正确;答案是C。【考点定位】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酶的特性;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孟德尔遗传实验【名师点睛】知识拓展:1、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分布:对于植物叶片,上表皮叶绿体分布较多,便于吸收光照进行光合作用。线粒体在细胞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代谢旺盛的部位,线粒体较多。2、叶绿体在细胞内可随细胞质的流动而流动,同时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叶绿体在弱光下以最大面积朝向光源;强光下则以侧面或顶面朝向光源。实验观察时可适当调整光照强度和方向以便于观察。24.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模式,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 甲模式中,若靶腺为甲状腺,下丘脑调节甲状腺的分泌方式称为神经调节B. 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可通过图中乙模式调节C. 血糖浓度升高,可以通过丙模式调节胰岛素的分泌量D. 动物的生命活动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答案】A【解析】据图分析可知,甲模式体现了下丘脑间接调节内分泌腺的活动,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A错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直接分泌,可通过图中乙模式调节,B正确;血糖浓度升高,直接由胰岛来调节,通过丙模式调节胰岛素的分泌量,C正确;动物的生命活动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D正确。【考点定位】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名师点睛】弄清题目中图形的含义:1、甲表示激素的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促某某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某某激素作用于相关的腺体,例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如果外界条件寒冷或者甲状腺激素含量低等情况下,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2、乙表示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储存在垂体中,例如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调节,体内水少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增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尿量减少。3、丙表示相关的腺体直接受神经中枢的调节,例如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促使胰岛细胞分泌相关的激素。25. 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 刺激图中的肌肉,电流表的指针将偏转2次B. 刺激M点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现象C. 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D. 刺激N点电流表指针只发生1次偏转【答案】C【解析】肌肉可作为感受器,刺激感受器,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A正确。反射需有完整的反射弧,刺激M点引起的肌肉收缩不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故不属于反射现象;B正确。兴奋在突触后膜处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C错误。刺激N点,兴奋不能传至M点,电流表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D正确。【考点定位】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名师点睛】学生对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理解不清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1)在神经纤维上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2)在神经元之间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表只发生一次偏转。26. 下列各选项与所给模型不相符的是A. 若X表示人体排出的尿量,则可能代表抗利尿激素B. 若X表示B细胞的增殖、分化,则可能代表淋巴因子C. 若X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可能代表甲状腺激素D. 若X表示血糖含量,则可能代表胰岛素【答案】A【解析】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使尿量减少,A项错误;淋巴因子可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若X表示B细胞的增殖、分化,则可能代表淋巴因子, B项正确;甲状腺激素可通过反馈作用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若X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可能是甲状腺激素,C项正确;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若X代表血糖含量,可能代表胰岛素,D项正确【考点定位】水盐调节、免疫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血糖调节【名师点睛】本题通过模型进行考查,解题关键是把握水盐调节、免疫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血糖调节过程中存在的促进与抑制关系。27.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 抗原都是外来异物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 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 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A. B. C. D.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解题要点是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识记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类型、原理及实例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错误机体内损伤的细胞结构以及人体内部癌变的细胞都可以是抗原,错误少量抗体分布在乳汁中,正确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正确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引起免疫缺陷病,错误移入的器官对于病人来说是非己的成分,相当于抗原,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正确答案选C点睛:本题易错点:1.关于溶菌酶的作用:溶菌酶并非只在第二道防线中发挥作用。如唾液、泪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溶菌酶则属于第二道防线,但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一定属于非特异性免疫。2.抗体的分布:体液免疫反应的抗体分布在体液中(血浆,淋巴和组织液),而过敏反应中的抗体主要分布在皮肤,黏膜和细胞表面3.对免疫失调病的分析判断:参照图28.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赤霉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B. 生长素与棉花的落花落果无关C. 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D. 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赤霉素和生长素协同的促进细胞伸长,乙烯可以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与细胞分裂素是拮抗的关系。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表现,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考点:本题考查了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了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29.下列有关生长素生理作用(如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若某植物幼苗表现出向光性,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f,)B. 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根向地性、茎背地性,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小于fC. 某些除草剂除草的原理是使杂草中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处于大于h的状态下D. 若某植物产生了顶端优势,其顶芽生长素浓度为g,则侧芽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h【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生长素在尖端产生,由于单侧光的作用,通过横向运输使背光侧多于向光侧,又由于茎对生长素不敏感,因此背光侧生长比向光侧生长得快,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f,由题图可知,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应为(f,2f),A错误;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受重力影响,生长素产生横向运输,由远地侧运向近地侧,使近地侧浓度大于远地侧,近地侧的生长速度快于背地侧,对照图可知远地侧生长素的浓度应为小于f,B正确; 除草剂除草的原理是生长素在浓度高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杀死植物,故除草时应使杂草的生长素浓度处于大于h状态下,C正确; 顶端优势产生时,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此时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h,D正确;答案是A。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30.下列有关种群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应该用样方法,动物应该用标志重捕法B. 年龄组成直接决定了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老年个体多,种群数量将减少C.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直接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内的数量D. 同一地点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在不同季节不会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A错误;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错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直接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内的数量,C正确;同一地点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在不同季节因环境条件的不同有可能会发生变化,D错误。【点睛】种群的特征主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分析一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间接判定出该种群的发展趋势。31.下列有关调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一组是()内容方法实验要点A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实际调查法要选择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B种群密度调查样方法随机选取不同大小的样方,统计种群密度平均值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抽样检测计数取样之前试管要轻轻震荡D研究土壤小动物丰富度取样器取样法采集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中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要从群体中选取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A项正确;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要随机选取大小相同的样方,统计种群密度平均值,B项错误;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取样之前试管要轻轻震荡,让酵母菌在试管中分布均匀,减小误差,C项正确;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所以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中固定,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课本上的调查类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的能力。32.如图表示为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阴影部分表示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a为“J”型曲线,b为“S”型曲线阴影部分的个体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K值为环境容纳量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可知,a曲线为理想条件下的“J”型增长曲线,b曲线为自然环境下的“S”型曲线,故正确;阴影部分表示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即环境阻力,故正确;K值为自然环境中种群的最大数量,即环境容纳量,故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3.如图所示为下面3组生物: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农作物与杂草;C狐与兔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 判断AC 3组生物对应的曲线:A-,B-,C-。B. 若3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 。C. 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少,然后趋于稳定。D. a或b的变化曲线代表的是种群水平上的研究;a和b之间关系的变化则是在群落水平上的研究。【答案】A【解析】据图分析, 图中两种生物一种增多(减少),另一种也随着增多(减少),属于捕食关系;图中两种生物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属于竞争关系。图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一致,属于互利共生的关系;甲图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图,A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A-,B农作物与杂草属于竞争关系,B-,C农作物与杂草为捕食关系;C-,A正确;图两种生物属于互利共生的关系;b死亡,对a不利,B错误;若狐死亡,兔的发展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少,C正确。a或b的变化曲线属于种群数量的变化,属于种群水平上的研究,a和b之间属于两个种群,是在群落水平上的研究,D种群。【考点定位】种间关系34.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 裸岩上发生的群落演替历程短B. 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生物多样性降低C. 人类活动可能会使演替偏离其自然方向D. 群落演替的过程是低等生物演变成多种高等生物的过程【答案】C【解析】裸岩上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历程长,A错误;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生物多样性升高,B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正确;群落演替过程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D错误。【点睛】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35.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植物都是生产者 动物都是消费者 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分解者: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硝化细菌不是分解者,错误;生产者:能利用光能或者化学能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如大部分植物和一些光合细菌;属于自养型; 正确;菟丝子是植物,但不是生产者, 错误;消费者:利用他人有机物合成自身有机物的个体,大部分的动物等;有些动物是分解者,如蚯蚓错误; 异养型生物还可以是分解者,错误。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的种类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识记常见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的种类36.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 草原群落有水平结构没有垂直结构C. 农田生态系统退化成荒地时,营养结构复杂程度随之降低D. 雪松种子常落在母株附近而形成集群,这种分布属于种群空间特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项错误;草原群落中具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具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B项错误;因为农田中人们不断地除草、杀虫,物种数量很少,而变成荒地后,不存在以上的操作,所以生物种类增加,营养结构复杂程度随之增加,C项错误;雪松种子常落在母株附近而形成集群,这种分布属于种群空间特征的集群分布,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37.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及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 物理信息只能来源于无机环境B. 孔雀开屏和蜜蜂舞蹈均属于行为信息C. 信息在食物链中的传递是单向的D. 信息只能在同种生物之间进行传递【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信息及信息传递特征。物理信息既能来源于无机环境,也能来自生物,A错;孔雀开屏和蜜蜂舞蹈均属于行为信息,B正确;信息在食物链中的传递是双向的,C错;信息既能在同种生物之间进行传递,也可在不同生物之间传递,甚至可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传递,D错。故本题B。38.几百年来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流行的“桑基鱼塘”是将低洼稻田挖深作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下列有关“桑基鱼塘”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B. 该生态系统是生态农业的雏形C. 该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得到了较好的保护D. 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需要人的干预【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农业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详解】该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A正确;生态农业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可见,该生态系统是生态农业的雏形,B正确;“桑基鱼塘”没有体现对物种多样性的保护,C错误;人工生态系统需要人的干预,D正确。39. 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 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 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度有差异D. 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的种群密度会下降【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越复杂,信息交流越频繁,生态系统就越稳定,A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防治稻田害虫,可以改变能量的流动方向,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精耕稻田受人为干预,演替速度慢且始终为稻田;弃耕稻田受人为干预,演替速度较快,且在环境条件适宜时,能演替到森林阶段,C正确。卷叶螟的数量减少,拟水狼蛛摄食褐飞虱增多,褐飞虱的种群密度将下降,D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动物激素调节、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40.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常常趋向于稳态生态系统稳态是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实现的在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总是朝着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当生态系统达到最稳定状态时,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和消除外来干扰,保持自身的稳定保持生物圈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是人类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A. 只有两项B. 只有三项C. 只有四项D. 全部正确【答案】D【解析】【分析】考点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通过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所以它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常常趋向于稳态,正确。生态系统稳态是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实现的,当外界因素影响超过自我调节能力时,稳态会被破坏,正确。在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总是朝着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使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正确。当生态系统达到最稳定状态时,由于自我调节作用,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和消除外来干扰,保持自身的稳定,正确。人类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态系统的稳定,所以保持生物圈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是人类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正确选D【点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具有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41.下图甲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该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图乙表示某绿色植物的细胞代谢状况;图丙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将植物栽培在密闭玻璃温室中,用红外线测量仪测得室内的CO2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请分析回答:(1)图甲中的a点表示_,c点时,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非细胞器结构有_。(2)图乙所示的该植物细胞代谢情况,是图甲中_(a、b、c、d哪一点对应的光照强度)。(3)在光照强度大于_klx时,植物才会表现出生长现象。(4)若图甲曲线表示该植物在25时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并且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那么在原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提高到30,理论上分析c点将_(左移、右移、不变)。(5)由图丙可推知,密闭玻璃温室中氧气浓度最大的是_点,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是_,j点与e点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将_(增加、减少、不变)。【答案】 (1). 细胞呼吸强度(或呼吸作用) (2). 细胞质基质 (3). d (4). 2 (5). 右移 (6). h (7). f和h (8). 减少【解析】【分析】分析图甲:a点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时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c点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d点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分析图乙:图乙表示某绿色植物的细胞代谢状况,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二氧化碳来自线粒体和外界环境,说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分析图丙:图丙表示密闭玻璃室内的CO2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其中ef段表示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fh段表示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f点和h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hj段表示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甲中a点时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a点可表示呼吸作用强度;c点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叶肉细胞同时进行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此时能产生ATP的场所有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因此C点时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非细胞器有细胞质基质。(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乙表示植物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对应图甲中的d点。(3)据图甲分析,当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时,即光照强度大于2klx时,植物才会表现出生长现象。(4)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甲中c点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根据题意分析,当温度由25提高到30时,呼吸作用增强,而光合作用减弱,要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只有增大光照强度,因而c点将右移。(5)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丙中f点和h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从f点到h点,容器内二氧化碳持续减少,说明光合作用大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