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B.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088777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B.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B.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B.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B时间: 90 分钟 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某位古代思想家认为:“故有道之主,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是以誉广而名威,民治而国安。”这位思想家是A庄子 B墨子 C孟子 D韩非2有人这样描述中国画:“水墨浓湿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色骈凑,虽无色,胜于有色矣;无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该描述蕴含的思想源自先秦时期的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3陈寅恪认为宋朝“尚气节而羞势利”。他得出这一观点的依据是A商品经济蓬勃发展 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C理学的兴起与影响 D儒释道融合的开始416世纪到鸦片战争前夕,出现了一股“崇实”“务实”的社会思潮。以下属于这一“思潮”的言论是A“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B“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5书坊是古代出书、卖书合一的书店,诞生于唐末五代,北宋以后在大街小巷盛行。北宋时,人们在书坊中可能购买到武经总要 儒林外史 三经新义 四书集注A B C D61839年澳门新闻纸报道:“中国官府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只有林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林总督行事“相反”是指A反对鸦片走私 B抵抗外来侵略C编译西方书报 D宣扬中体西用7读下表,表中内容作为史料可以用于论证时间主要活动时间主要活动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1879年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1871年在“建威”“扬武”舰实习188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1877年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189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A晚清士人普遍推崇新式海军 B民族危机激发实业救国思潮C西学东渐推进新式学堂创办 D洋务运动诱导民族工业兴起81918年11月,李大钊演讲:“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据此推断,李大钊A反对胡适的改良主义 B赞美十月革命道路C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C倡导美国式的民主9.荀子说,人生下来就有物质欲望,物质欲望得不到满足,就有争夺,争夺就会使社会秩序紊乱。因此,荀子A认为社会有自身运行规律 B用性恶论来解释礼的起源C继承和发展孔子忠恕之说 D要求国君行仁政以致大同10.山涛是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竹林七贤”之一。他“性好老庄、每隐身自晦”,在入仕后多次上书晋武帝要“崇风尚教”以治民。这反映出当时A儒学名教的影响深远 B三教合一的趋势C无为而治的为官之道 D玄学的广泛传播 11.黄宗羲认为“明人讲学,袭语录之糟粕,不以六经为根底。束书而从事游谈,更滋流弊然拘执经术,不适于用”。这表明黄宗羲A反对理学的空谈心性 B主张以六经为行事的规则C反对理学的格物致知 D批评理学拘泥于儒家原典12.康有为说:“泰西立国之有本末,重学校,讲保民、养民、教民之道,(设)议院以通下情皆与吾经义相合,故其致强也有由。吾国兵、农、学校、皆不修与我经义相反,故宜其弱也。”康有为此说意在A借助旧形式来表达新思想 B为维新变法寻找理论依据C融合西方学说建立新儒学 D为维新运动培养理论人才13.在中国古代,每当社会进步、经济变迁加剧之时,总有人怀念三代的井田制度和力耕自足的生活境界。这种观念容易导致A安于现状、缺乏远见的社会意识 B抱残守缺、闭关自守的治国理念C盲目自大、拒谏爱谄的统治思想D固步自封、派系对立的学术观点 14.元世祖认为“国家当行汉法无疑也”;满清入主中原不久即“习汉书入汉俗,渐忘我满洲旧制”。这些现象A.推动了民族同化的进程 B.有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C.导致了华夏文化的转型 D.丰富了华夏文化的内容 15.1839年,林则徐根据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译了四洲志,向国人介绍系统的世界地理知识,之后,海国图志、瀛寰志略和海国四说等类似书籍先后问世。这表明当时近步知识分子已初具 A.世界意识 B.民主意识 C.科学意识 D.改革意识16.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有两派,一派只布新不除旧,一派在布新的同时也除旧。这“两派”分别是指 A.洋务派和保守派 B.维新派和革命派 C.洋务派和维新派 D.保皇派和洋务派17.1895年以后,一般中国人自有的事物与名称,多加以“国”的冠称,如“国权”“国地”“国民”等,1900年以后出现的带“国”字的新名词更多。这表明当时中国 A.国家主权逐步丧失 B.国民政治素养得以提升 C.国际地位日益突出 D.国家民族观念日渐觉醒18.下图是1908年1月光绪索要购书的名单。这表明 A.政治改革成为社会焦点 B.清朝宪政改革稳步推进 C.世界政治模式趋向同一 D.政治改革已成时代潮流 19“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与洋务派相比,维新派相当重视意识形态重构为变革寻找合理性。”为此,维新派A维护中体,强化西用 B引入西学,强调进化C排斥太后,依赖皇帝 D托古改制,重建儒学20.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在积极提倡新文学的同时,又致力于研究中国文学史,使被正统主义者视为邪僻的古代文学作品得到了应有的历史地位。这反映出 A.新文化运动否定传统的特征 B.古典文化全面复兴的现实 C.新知识分子全盘欧化的趋向 D.新旧文化并行发展的现状 21“彼西洋者自其自由平等以观之人意,申其言,上下之势不相悬隔,君不甚尊,民不甚贱,一体者则彼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这一主张可能出自A李鸿章 B严复 C孙中山 D胡适22有学者指出,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可见,两者的本质差异体现在是否A批判封建专制的思想 B反映新生产关系的发展C继承和吸收传统文化 D对未来社会有制度构想23有学者认为,到1920年,中国完成了“从传统的中国基础向完全西化的进一步转变”,中国已名副其实是现代世界的一部分了。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当时中国A批判封建文化促进了思想觉醒 B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民主化C外国势力渗入密切了中外联系 D民族工业发展加速了工业化24下表是对1850年至1899年中国翻译西方著作的统计。作为史料,它可印证当时中国类别数量比重自然科学与应用技术39970.4%社会科学与史地哲等11319.9%A社会科学有较高学术水平 B近代化水平处于较浅层面C科学技术尚未应用于社会 D资产阶级主导了社会变革姓名 班级 考号 龙台中学xx春中期考试高二历史答题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 11 12答案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二、非选择题(52分)25.(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黄帝形象的每次弘扬,都与当时社会形势密切相关。黄帝是秦国崇奉的上帝之一,后加上了神仙家的涂饰;庄子等论道之人又加了一层“道”的涂饰;儒家将其推为古代帝王。汉代史学家司马迁采集众多与黄帝相关的文献和传说资料,排除方士对黄帝的神仙化宣扬,尊崇为封建帝王的理想样板,供奉为华夏的始祖,黄帝的历史形象塑造成型。魏晋南北朝时期,孝文帝带头将拓跋氏改为元,标榜鲜卑族是黄帝的子孙。魏收在魏书姓氏志将北朝各族,包括新改成汉姓的部落姓氏与华夏旧有的诸姓氏,统统归纳成为一体,于是北方各族都成为黄帝的后裔。至此,历史学家的使命基本完成。( 摘编自李凭黄帝历史形象的塑造)材料二:20世纪初,以寻根方式重现黄帝伟大形象,是革命派进行启蒙教育与社会动员的宣传工作重点之一。1903年,刘师培发表黄帝纪元论,力主以黄帝纪元取代清朝正朔,“用以唤醒国人的民族自觉”。同时,江苏杂志刊登了“中国民族始祖黄帝像”,且附上赞辞:“帝作五兵,挥斥百族,时维我祖,我膺是服,亿兆孙子,皇祖贰兹,我疆我里,誓死复之”。还公开改用黄帝纪年。同时,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较早刊登黄帝画像,并纵情高呼黄帝为“始祖公公”,更使黄帝广泛地深入人心。1905年,宋教仁创刊二十世纪之支那(民报的前身),刊登黄帝画像并配题词。1908年,东京同盟会总部在武装起义迭遭挫折之余,仍然遥祭黄帝以鼓舞党人斗志。(摘编自章开沅黄帝与辛亥革命)(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西汉和魏晋时期黄帝的历史形象,并分别说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9分)(2) 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一,指出晚清革命派塑造的皇帝形象与古代的不同之处,并对革命派塑造皇帝形象的活动予以评价。(11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材料一 17世纪中叶以后,一批开明的思想家开始对圣经和天主教神甫的著作表示怀疑,甚至对希腊罗马古典文明的优越性也提出异议。在这个新旧思想交替的时期,恰好传来了中国文化的信息,使一些学者加强了摆脱传统观念的信心和依据。孟德斯鸠承认中国的专制君主比较有节制,承认传教士和伏尔泰交口称赞的皇帝提倡耕织、兴修水利、实行科举考试、设置谏官具有限制暴政的作用。伏尔泰对中国政治几乎完全持推崇态度。他提倡以农为本,宣称只有农业能够增加财富、贬低货币和商业资本的作用,盛赞中国君主以农为本重视农业的政策与措施,建议法王也效法中国皇帝举行春耕“籍田”的仪式。材料二 大约从18世纪中后期开始,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兰克(17951886)认为中国人是永远静止的人民,因而他对英国以强权打开中国抱着一种欣赏与喝彩的态度。其他德国文化人也几乎都小觑中国,蔑视儒学,“孔夫子”在德文中竟然常被人们有意与“糊涂虫”谐音混用。英国散文家汤姆斯德昆西(17851859)在他的作品一个服鸦片的英国人的自述中则带着更加厌恶的口吻描述中国。他说:“我经常想,如果被迫离开英国而住到中国去,生活在中国的社会和景物里,我一定会发疯。”材料一、二均摘编自张海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欧洲学者对中国文化的基本观点,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9分)(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18世纪中后期开始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0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问题:(13分)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阅读下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 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将上述人物分为A、B、C、D四类。(2分)(2) 概述这四类人物所代表的派别对学习西方的态度主张。(8分)(3)结合上述人物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谈谈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外国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3分)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 11 12答案DACCDCCBBAAB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ABACDABDBDAB25.(1)历史形象:先秦时期,黄帝形象是神仙偶像与古代帝王;(1分)西汉时期,黄帝形象是封建帝王样板与华夏的始祖;(1分)魏晋时期,黄帝形象是各族的共同祖先。(1分)历史背景:先秦,社会大变革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专制集权逐渐成长;(2分)西汉,统一的封建帝国形成,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与强化,儒家思想的影响;(2分)魏晋,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局面,孝文帝改革的推动。(2分)(2)不同之处:革命派将黄帝塑造成为汉民族的始祖,排除满清;借用黄帝,宣传反满革命。(4分)评价:促进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动员和凝聚了革命力量,为革命发展准备了条件;促进了民族的觉醒,但表现出狭隘民族主义的倾向。(7分)26【答案】(1)“欧洲中国观”:欧洲文化界认为古代中国对各种宗教采取容忍态度,崇尚自然,而非敬神;推行开明君主专制、实行科举考试、设置谏官有利于限制暴政;提倡耕织、兴修水利、以农为本,有利于增加财富。(3分)背景:欧洲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天主教会推行精神独裁;新航路开辟后商业资本盛行,新兴资产阶级狂热追求货币;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倡导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中西文化的交流不断加强,相通之处增多。(6分)(2)变化:从褒奖、欣赏、推崇到贬低、蔑视、嘲笑。(2分,答出三点即可)原因:欧洲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思想解放运动使“欧洲文化优越论”得以发展;工业革命极大解放了生产力,使欧洲实现崛起;近代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广泛建立;明清时期的中国在诸多方面逐渐落后于世界,在被列强侵略后,国际地位一落千丈。(8分)27.【答案】(1)A类:;B类:;C类:;D类:。(2)林则徐、魏源代表的是地主阶级抵抗派,面对外国的侵略,主张了解世界,学习西方,巩固封建统治。曾国藩、李鸿章代表的是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科技,引进先进军事科技器物,达到富国自强的目的。康有为、梁启超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改造中国政体。陈独秀、李大钊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以“民主”和“科学”为大旗,主张在思想文化变革中国。(3)提示:结合中国国情,以开放心态对待,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不断丰富中国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