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三节 大气环境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学案 湘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086854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三节 大气环境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学案 湘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三节 大气环境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学案 湘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三节 大气环境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学案 湘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一、考点突破1. 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2. 掌握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成因及特征;3. 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及移动规律。二、重难点提示重点:(1)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成因及特征;(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难点:1. 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2.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及特征。一、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1. 单圈环流在地表性质均一,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极地与赤道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下图所示。2. 三圈环流及其形成在地表性质均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下图所示:3.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成因及特征全球气压带气压带分布成因气流影响气候赤道低气压带(1个)0附近终年受热多,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热力因素)上升高温多雨(多对流雨)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南北纬30附近高空聚集的空气在重力作用下下沉(动力因素)下沉炎热干燥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南北纬60附近近地面冷暖气流交汇上升(动力因素)上升温和多雨极地高气压带(2个)南北纬90附近终年寒冷,气流冷却收缩下沉(热力因素)下沉寒冷干燥【误区点拨】地球上的七个气压带的形成原因不相同。地球上共有七个气压带,按其形成原因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包括赤道低气压带和南北两极的极地高气压带;二是动力原因形成的,包括南北半球的两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两个副极地低气压带。全球风带风带分布成因气流影响气候信风带(2个)南北纬0-30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的气流向右(向左)偏转北半球东北风,南半球东南风炎热干燥盛行西风带(2个)南北纬30-60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气流向右(向左)偏转北半球西南风,南半球西北风温暖湿润极地东风带(2个)南北纬60-90极地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气流向右(向左)偏转北半球东北风,南半球东南风寒冷干燥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1. 原因: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节气太阳直射点气压带风带位置夏至日(图A)北回归线向北移动5-10个纬度春秋分(图B)赤道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冬至日(图C)南回归线向南移动510个纬度2. 移动规律: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与之相反。即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随堂练习】由于受热不均而形成的气压带有( )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A. B. C. D. 答案:C思路分析:赤道低气压带纬度最低,受热最多,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极地高气压带由于纬度高,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即都是在热力作用下形成的,故正确。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空气受重力作用堆积下沉形成的,副极地低气压带是暖轻空气爬升到冷重空气之上形成的,即都是在动力作用下形成的。例题1 (武汉质检)下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甲、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读图完成下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乙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B. 甲、乙中有一支为中纬西风带C. 甲、乙可能同属一个风带D. 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度移动思路分析:丙处为下沉气流,则丙处可能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或极地高气压带。若为极地高气压带,则甲、乙均为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C正确,A错误;由于不能确定丙是副热带高压,所以也不能确定甲、乙中有一支为中纬西风带,故B错;夏季气压带向高纬移动,D错误。答案:C例题2 (茂名二模)下图为“不同季节部分纬度范围内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1)甲图到乙图的变化过程,时间跨度约为( )A. 三个月B. 六个月C. 九个月D. 一年(2)甲、乙、丙、丁四图所反映的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中,与我国台风多发季节相对应的是( )A. 甲图与丙图 B. 乙图和丙图 C. 丙图与丁图 D. 甲图与丁图思路分析:(1)甲位于北半球,气压带位于30N以北,即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移动,可知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乙位于南半球,气压带位于30S以南,即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移动,可知,此时为南半球的夏季;丙图中,赤道低气压带移动到赤道以南,应为南半球的夏季;丁图中,赤道穿过赤道低气压带,故为春秋季节。甲图到乙图的变化为北半球夏季到冬季的变化,故时间跨度为六个月。(2)我国台风多发季节为夏秋季节,故与甲图和丁图相对应。答案:(1)B (2)D【综合拓展】影响降水的各种因素(1)空气的上升与下降:上升气流多雨、下降气流少雨。(2)风向:从海上吹来,多雨;从陆地上吹来,少雨。(3)地形:暖湿气流的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4)地表状况:水库、湖泊和森林有增湿作用。(5)人类活动:兴修水利、人工造林可增加降水。【技巧突破】巧记各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特征从降水形成的原因分析,总结出一般规律,再去记忆各气压带、风带的特点,既容易理解又容易记忆。降水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是:气温下降,使水汽达到饱和凝结;有充足的水汽。依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总结出以下规律:降水较多:气流上升(气温降低,水汽容易凝结)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风从低纬向高纬吹(气温降低,水汽容易凝结)西风带降水较少:气流下沉(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极地东风带、信风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