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IV).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85663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IV).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IV).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IV).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IV)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1(本题2分)(题文)无论身处繁华的都市,还是偏远的乡村,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中学生参观湖南省博物馆 除夕之夜观看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某企业生产劳动防护产品 某市民就城市规划向政府提出建议A B C D 2(本题2分)朗读,是一种习惯,也是对于生命进行升华,以文学的汁液浸透生命的深度。央视大型情感文化类节日朗读者通过一片散文、一首诗,一封家信等,把观众带入故事的情景之中,从而震撼心灵,产生共鸣,让心灵受到感动和愉说。这表明(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人们在朗读活动中创造和发展文化朗读已经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文化对人的影响发生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中A B C D 3(本题2分)(题文)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它可以是祖上传下来的一本书,一幅字,也可以是长辈们的一句话。它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材料体现了家风作为一种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作为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个人发展对个人的影响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 能促进个人发展进而推动社会发展A B C D 4(本题2分)“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看,下列句子体现的道理与之相一致的是A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C 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D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5(本题2分)一台老式缝纫机、一张斑驳的老粮票,一把沉甸甸的铜制门锁这些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老物件,如今又重新唤起人们的关注。某地开展的“城市记忆老物件里捡拾难忘岁月”主题活动获得市民积极响应。老物件也具有大魅力,是因为老物件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老物件是对特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老物件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老物件是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A B C D 6(本题2分)著名作家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讲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普通人追求梦想的故事。近期,根据原著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播出后,再度引发共鸣,为广大观众喜爱。这告诉我们社会实践活动是文化创新的基础与源泉 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柏”是文化创新的根基优秀的文艺作品能转化成促进人的发展的物质力量 优秀的文艺作品能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A B C D 7(本题2分)xx3月,历时3个月的“徐悲鸿现代中国绘画的开拓者”艺术展在美国丹佛圆满闭幕。徐悲鸿的历史巨作田横五百士兵和愚公移山代表了时代的精神、描绘出中国人民为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斗争的决心,许多美国观众为之震撼。材料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优秀文化作品具有其特有的感染力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时代精神是文化创作的源泉和动力A B C D 8(本题2分)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举办冬季奥运会,我们既要弘扬奥运精神,又要让世界人民感知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交融。这体现出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文化创新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A B C D 9(本题2分)(题文)歌舞是中国戏曲的特色,歌舞本身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其著作戏曲考原中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戏”是“技”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戏曲的着重点是故事,而歌舞只是“技”,“技”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但“戏”中之“技”从来不能脱离剧情和人物而存在,当“戏”被忽视,“技”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更无法精进了。王国维先生的这一论述说明: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技与戏可单独存在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戏决定着技的发展戏是技存在和发展的前提,要丰富戏的内涵 要积极推动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既重戏也重技A B C D 10(本题2分)(题文)中国和西方国家对国际关系的理解对比中国西方国家讲究“将心比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合作共赢、计利当计天下利。信奉人性自私、权利制衡、利益博弈,宣扬文明冲突、历史终结论、“修昔底德陷阱”论对表中信息的正确认识是:中国对国际关系的理解传承了崇德向善的中华文化基因西方对国际关系的理解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经济政治根源中国对国际关系的理解体现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特征西方对国际关系的理解印证了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A B C D 11(本题2分)中华五千年文化,回文诗是中国文苑一朵奇葩,西晋以来历代诗家争相效仿,如后园(南齐王融):正读:斜峰绕径曲,耸石带山连。花余拂戏鸟,树密隐鸣蝉。逆读:蝉鸣隐峦树,鸟戏拂余花。连山带石耸,曲径绕峰斜。了解并阅读回文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崇尚自然、道法自然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古典诗词注重实用、整体性强A B C D 12(本题2分)2018年1月22日,纪录片创新中国在央视播出。该片聚焦我国在信息技术、中国制造、生命科学、航空航天与海洋探索等最前沿领域的科学突破和最新潮的科技热点探索,通过真实生动的故事,描绘出中国科技创新实践的宏伟与浩大,以小切口、全视野、大立意记录中国在创新驱动的战略下,逐步迈向“中国创造”的辉煌成就,鼓舞士气,提振信心,引起社会各界热议和赞誉。这说明:纪录片等现实主义作品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方向 人民真正需要的是健康有益的社会主义文化人民群众是否认同是检验文化创新的唯一标准 社会实践是人们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的源泉A B C D 13(本题2分)(题文)经济学家冯丹因认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下列正确表达了经济发展对文化影响的传导顺序的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A B C D 14(本题2分)当今,看似繁荣的国内儿童书市场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孩子们“如数家珍”的大多数童书都是外国书籍,如美国的贝贝熊、法国的不一样的卡梅拉等,“西餐”悄然成为孩子们“餐桌上的主菜”。这引发了很多有识之士的担忧。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这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依托深厚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发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文化应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自觉抵制“西餐”文化的传播开发反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本土原创童书,增强文化认同感A B C D 15(本题2分)2018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5周年纪念日”和“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为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某单位开展学雷锋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是进行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A B C D 16(本题2分)千百年来,蒙古马驰骋于风霜雨雪,不仅成为马背民族的交通工具和心爱伙伴,也积淀下民族文化的精神特征。蒙古马虽然没有国外名马那样的高大个头,但生命力强、耐力强、体魄健壮。我们干事创业就要像蒙古马那样,有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下列选项的表述与材料中“蒙古马精神”一致的是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浮生六十度春秋,无辱无荣尽自由力猛者乃一世英雄,智勇者乃万世英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A B C D 17(本题2分)“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黄大年把自己变成“科研疯子”,只愿“中国由大国变成强国”;李保国把自己变成农民,只想果农早日脱贫致富;南仁东仰望星空,脚踏实地,20年做一件事,只为打造世界最大单口径巨型射电望远镜;钟扬一生追寻高原种子,只求守护祖国植物基因宝库。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博大精深的特质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爱国主义鞭策着中华儿女自强不息 爱国主义贯穿中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A B C D 18(本题2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播出引起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通过该片,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该片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现代传媒极大的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 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A B C D 19(本题2分)“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这表明()绘画和诗歌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文化创新的源泉在于诗画艺术结合文学和艺术可以相互渗透、相互借鉴 中华文学形式多样、风格独特A B C D 20(本题2分)文言文注重典故、音律工整,行文简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宝藏。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用古诗词为“为什么要学古文”作出注解:看到美景时,我们可以感叹“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而不只会说“哇,真美”;遇到感情纠葛时,我们可以感叹“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古人心易变”,而不只会说“蓝瘦香菇”。这意在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其独特魅力而内化为国人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其博大精深而优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中华经典古文内在表情达意上有其特有功能而不可忽视中华经典古文因其源远流长而应在继承中不断推陈出新A B C D 21(本题2分)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地处华东的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处于内陆的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 中华文化寓于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之中 B 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寓于中华文化之中C 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中华文化 D 由中华文化演化出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22(本题2分)(题文)xx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这五项使命任务要求我们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坚决抵制和取缔落后文化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A B C D 23(本题2分)近些年来,在资本热潮冲击下,部分粗制滥造的影视剧产品借助工业化生产流程,通过高片酬、“捞快钱”的方式获得了不错的回报,导致影视剧高片酬陷入积重难返的境地。由此可见市场调节的自发性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影视剧制作要满足所有观众的审美需求工业化生产不利于影视产业健康发展强化对影视市场的监管迫在眉睫A B C D 24(本题2分)社会文化,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城市中的草根艺人用努力和汗水,为疲劳一整天的人们带来轻松和欢笑。虽谈不上高大上,也传递真善美。由此可见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享用着 草根文化就是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人的文化素养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 文化需求具有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A B C D 25(本题2分)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日:“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人者变,其色亦变。五人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这给我国的启示是反对文化建设的多元化取向,阻断不良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产品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社会文化建设,提高人们文化的辨别能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能量的熏陶A 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26(本题12分)2017年5月5日,中国上海,完全按照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成功进行首飞,几经反复,历经风雨,中国自主研制大型客机的梦想,终于开创性地成为现实!中国的大飞机实现了“一飞冲天”!C919的研制是非常复杂的系统集成工程,研制人员共规划了102项关键技术攻关,包括飞机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电传飞控系统控制律设计、主动控制技术等。不同的系统集成绝不是简单的拼接,如何关联,取决于飞机的整体设计方案。在C919完成首飞、实现量产后,还将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航空制造业是航空产业的根基,也是我国高端制造业的重要标志之一,有着相当广阔的市场空间,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名片。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简要说明C919首飞成功的意义。27(本题10分)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一部中国诗词史就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展示。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纯真质朴,到“梨花院落溶溶月”的浪漫情怀;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雄心壮志,到“心远地自偏”的隐士风流;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缠绵。诗词以最凝练的语言和优美的韵律,把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内化为我们的心灵认知,又外化为口耳间的美妙流传。春节期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邀请全国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的诗词爱好者共同参与,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该节目充分吸收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节目的宝贵经验,在娱乐综艺节目大举入侵之时,树立了一个新的风向标,唤醒了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对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圈粉无数。对于当下的古诗词热,有人提出“记诵是因循的步履,思考是创新的源泉”。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进行驳斥。28(本题12分)(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xx的春节,全景展示了一个充满年俗味、科技感和国际范的新年。除夕之夜,春晚舞台上中外群星共唱我爱你中国,多国领导人祝福中国。“欢乐春节”活动遍及140个国家和地区,受众近30亿人;全球2300余座城市数以亿计的人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参与具有中国特色的“集福送红包”等春节活动。在世界很多地方,春节正成为本土化节日。从丝路驼队到“一带一路”,从太平洋到大西洋,从非洲到欧洲,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机会和信心。承载着中国特色、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又反映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华文化,跨越时空,推动世界各国利相融、民相亲、心相通,为人类文明再添华章。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如此自信地走向世界。29(本题16分)教育部通知,从xx春季开始,在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中,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把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落实到学生教材当中去。史学专家根据大量史实研究发现:“14年抗战”的概念更科学,过去“八年抗战”的概念仅是指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的全国性抗战,只是十四年抗战中从局部抗战进入全面抗战的一个阶段。我们修正历史概念,不是记住仇恨,而是要呈现历史本来而目,客观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反映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特殊贡献和巨大牺牲,惊醒日本右翼、维护世界和平;是为了让中国人民铭记血泪史、屈辱史和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的斗争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爱国热情、凝聚民族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顽强奋斗、奋发图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传承性与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落实到学生教材当中”的必要性。参考答案1D【解析】项属于文化现象;项属于经济现象;项属于政治现象;正确选项为D。【点睛】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成为文化。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2B【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文化塑造人生。“通过一片散文、一首诗,一封家信等,把观众带入故事的情景之中,从而震撼心灵,产生共鸣,让心灵受到感动和愉悦”体现了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选B;错误,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错误,社会主义文化是人们精神世界的主流。【点睛】在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两个特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而往往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2)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指向性不同。潜移默化主要指向文化对人影响的无形性,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深远持久主要指向文化对人影响的长期性,人们所受到的影响一时难以抹去。(3)潜移默化一般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非强制的,而不是有形的或强制的;深远持久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长远性,但这种影响不是固定不变,而是相对稳定。3B【解析】选项错误,传统文化也有优秀与糟粕之分,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促进社会和个人发展。选项错误,“推动社会发展”的表述过于夸大家风的作用。题目中,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它可以是祖上传下来的一本书,一幅字,也可以是长辈们的一句话。它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这说明了家风作为一种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对个人的影响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故入选。选B。点睛:正确理解和把握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1)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但不能据此认为人们对文化的接受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的。人们对文化的接受有些是在消极被动、无目的的情况下发生的。但并不都是如此,特别是人们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文化学习、文化建设。在文化建设中,我们应当提高辨识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自觉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抵制落后和腐朽文化的侵蚀。(2)要明确文化之所以会对人们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主要在于文化从根本上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而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相对稳定性,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不会轻易发生改变,从而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4C【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体现了没有文化到年老时要后悔,即没有文化是不行的,所以我们要用优秀的文化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体现了文化塑造人生;“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体现了我们要学习伟大的诗篇,从中得到精神的洗礼,体现了文化塑造人生,C正确;A强调了求学要实事求是、B强调了勤奋、D强调了坚持,均不合题意。5D【解析】一定的文化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来表现,材料中通过老式缝纫机、老粮票等唤起人们对过往岁月的缅怀,体现了老物件是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对特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正确,选D;错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是传统建筑;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考点定位】文化的特征、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知识总结】正确理解文化的特点(1)从文化的实质来看,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具有意识形态文化和非意识形态文化之分。(2)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3)从文化与人类个体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的一种素养。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4)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一个时代的文化产品,往往是这个时代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6D【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著名作家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讲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普通人追求梦想的故事,这说明社会实践活动是文化创新的基础与源泉,适合题意;根据原著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播出后,再度引发共鸣,为广大观众喜爱。这告诉我们优秀的文艺作品能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适合题意;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是不科学的;不适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7A【解析】【详解】“徐悲鸿现代中国绘画的开拓者”艺术展在美国丹佛圆满闭幕,许多美国观众为之震撼,这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优秀文化作品具有其特有的感染力,故符合题意;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题干并未涉及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和动力。故本题答案为A。8C【解析】通过冬季奥委会让世界人民感知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交融。这体现出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在继承中发展。项与题意相符;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项说法错误;项在题中没有体现;正确选项为C。9D【解析】“戏”是“技”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戏曲的着重点是故事,而歌舞只是“技”,“技”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但“戏”中之“技”从来不能脱离剧情和人物而存在,当“戏”被忽视,“技”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更无法精进了。王国维先生的这一论述说明戏是技存在和发展的前提,要丰富戏的内涵,要积极推动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既重戏也重技,适合题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体现内容,是错误的;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10A【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的知识。我国历来崇德向善,秉承“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与我国坚持和平发展的外交关系的观点相一致,符合题意。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西方文化中“信奉人性自私、宣扬文明冲突”与其“权利制衡、利益博弈”政治经济观点相一致,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特征,也不体现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不符合题意。故选A。11B【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回文诗是中国文苑一朵奇葩,西晋以来历代诗家争相效仿,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符合题意。回文诗后园,描述了自然界的景象,说明古代诗人崇尚自然、道法自然,符合题意。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整体性和实用性的特点,错误。材料强调我国古典诗词,不符合题意。答案为B。12C【解析】纪录片创新中国通过真实生动的故事,描绘出中国科技创新实践的宏伟与浩大,以小切口、全视野、大立意记录中国在创新驱动的战略下,逐步迈向“中国创造”的辉煌成就,鼓舞士气,提振信心,引起社会各界热议和赞誉。这说明社会实践是人们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的源泉,人民真正需要的是健康有益的社会主义文化,项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方向,项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唯一标准,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点睛】如何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弘扬“一个原则”,即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三贴近”和“三创新”,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大力倡导“四种思想和精神”,即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让精神文化产品符合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的进步。13A【解析】【详解】经济与文化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经济的发展应在传导顺序的首位,即在首位;“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又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应放在第二位;排除法可知,A项传导顺序正确。本题选A。【点睛】“推理排序”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选择题最常用的方法是“首位判断法”或“尾项判断法”,即找出事件、现象关联中的第一位或最后一位。对于较复杂的排序选择题无法用“首位判断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时,通常采用“首尾两端结合判断法”进行解答。第一步,先看“首”,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第二步,看“尾”,即对剩余选项的“尾”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哪一个尾项正确。排序选择题的设计无论内容和形式怎样变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充分运用解题技巧,注意看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就能化繁为简,变难为易。14C【解析】【详解】材料强调的是要充分发掘本民族的文化,没体现要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故不符合题意;“西餐”文化中也有优秀的文化,不能一概抵制,故错误;材料表明,在国内儿童书市场,孩子们“如数家珍”的大多数童书都是外国书籍,这说明我们应依托深厚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发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文化,应该开发反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本土原创童书,增强文化认同感,故正确。故选C。15A【解析】【详解】开展学雷锋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符合题意;活动的开展与建设学习型社会无关,排除;大众传媒是进行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说法错误。本题选A。16C【解析】【详解】蒙古马生命力强、耐力强、体魄健壮。我们干事创业就要像蒙古马那样,有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的意思是:路程即使很近,但不走就不能到达。事情即使很小,但不做就不能成功。这体现了干事创业要像蒙古马那样吃苦耐劳、一往无前。项与题意相符;“浮生六十度春秋,无辱无荣尽自由”的意思是:自己过了六十年没有荣耀没有侮辱的日子,但就是拥有自由。这体现的是人生自由,与蒙古马精神无关。项与题意不符;“力猛者乃一世英雄,智勇者乃万世英雄”的意思是:力气过人的勇猛壮士是一世的英雄,智勇双全的人则是流传千古的英雄。这是蒙古民族崇尚智慧的高度概括和具体体现。项与题意不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思是: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这体现了做人做事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与蒙古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相符。项与题意相符;正确选项为C。【点睛】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民族精神是一种 社会意识,是一个民族对其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反映,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中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7D【解析】【详解】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质,说法错误;题干没有体现中国人民的团结精神,与题意无关;“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的精神,说明爱国主义鞭策着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爱国主义贯穿中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符合题意。本题选D。18B【解析】【详解】中华餐饮文化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说法错误;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是一定的,现代传媒并不能丰富和发展其内涵,排除;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让“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说明该记录片展示了中华餐饮文化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怀,符合题意;该记录片通过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的广泛传播也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符合题意。本题选B。19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材料表明诗与画的关系密切,作为文学的诗和作为艺术的画可以相互渗透、相互借鉴,也表明中华文学形式多样、风格独特,正确且符合题意;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20B【解析】【详解】材料中,文言文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宝藏,在看到美景和遇到感情纠葛时,用古诗词表达心情与用大白话表达心情,意境完全不同,这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其独特魅力而内化为国人文化基因,中华经典古文内在表情达意上有其特有功能而不可忽视,故正确;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没有优劣之分,故错误;材料没体现在继承中不断推陈出新,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21A【解析】【详解】中华文化和区域文化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所以中华文化寓于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之中,不是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寓于中华文化之中,所以A正确,B表述错误。C表述错误,中华文化是从区域文化中抽象出来的共性的一般的内涵,不是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中华文化。D表述错误,由于地理的、政治、经济、人口等因素的不同,才形成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不是由中华文化演化出来。22C【解析】【详解】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坚决抵制和取缔腐朽文化,说法错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说法错误;“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我们要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符合题意。本题选C。23B【解析】【详解】通过高片酬、“捞快钱”的方式获得了不错的回报,导致影视剧高片酬陷入积重难返的境地,说明市场调节的自发性是造成影视剧高片酬的重要原因,符合题意;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中“满足所有观众的审美需求”说法错误;工业化生产合理利用,有利于影视产业健康发展,说法错误;影视剧高片酬现象的出现,需要政府强化对影视市场的监管,符合题意。本题选B。24C【解析】【详解】符合题意,草根艺人创造文化,为人民带来轻松和欢笑,体现着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享用着。表述错误,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是面向大众的、反映人们利益与呼声的社会主义文化。表述错误,人们接受文化知识的熏陶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的过程。符合题意,社会文化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体现了文化需求具有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故选C。25D【解析】【详解】题干中墨子的话大意是:(丝)染了青颜料就变成青色,染了黄颜料就变成黄色,染料不同,丝的颜色也跟着变化。经过五次之后,就变为五种颜色了。所以染这件事是不可不谨慎的,不仅染丝如此,国家也有“染”。这给我国的启示是加强社会文化建设,提高人们文化的辨别能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能量的熏陶,符合题意;与题意无关;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说法错误。本题选D。26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触。在经济发展中,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C919完成首飞、实现量产后,将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0919拥有完全知识产权,首飞成功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文化创造力。文化是人创造的,又影响每一个人。C919首飞成功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919,首飞成功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推动文化创新,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27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必要的记诵有利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文化发展和创新。“记诵是因循的步履”,认为记诵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认了记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思考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从而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创新。但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思考才是创新的源泉”否定了实践的作用而夸大了思考的作用。28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中国经济政治实力的增强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和时代性,契合了世界人民的共同的价值追求我们借助文化节庆活动和现代科技,拓宽传播渠道,增强传播能力,提高了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9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没有文化继承就没有文化积累。把弘扬民族精神落实到教材当中,有利于学生积极继承中华民族精神,发扬爱国传统,提高政治认同。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把弘扬民族精神落实到教材当中,有利于学生从小形成对祖国的强烈认同感,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把弘扬民族精神落实到教材当中,有利于传道、授业、解惑,把中华民族精神传递给下一代,在群众中发扬光大。把弘扬民族精神落实到教材当中,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把弘扬民族精神落实到教材当中,有利于对全体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有助于警醒各国牢记历史、珍惜和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