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II).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82237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II)(xx10)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史学家樊树志指出:“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A. 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统治B.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C. 宗法制维系了古代政治制度D. 分封制的作用弊大于利【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可知,由于受血缘亲疏的影响,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说明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统治。故答案为A项。材料不是分析宗法制与分封制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中的“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说明作者强调的是两者结合的消极影响,排除C项;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D项说法绝对,排除。【点睛】分封制的实行,使得西周国家政权逐渐趋向严密,克服了夏商时期的松散状态。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局域,有利于奴隶主统治秩序的稳定,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分封制本身存在缺陷,诸侯利用在自己的领地封国内享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权利,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从而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期逐渐瓦解。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代政治制度的突出表现是 君统宗法化王权专制化封国宗亲化中央集权化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西周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通过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具有至尊地位。说法正确,故答案为A项。西周实行分封制,最高统治者还没有实现国家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含有的B、C、D项。【点睛】本题作为组合式选择题,可以采用排除法解答。联系所学史实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最高统治者还没有实现国家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确立起中央集权制度。因此“中央集权化”说法错误,排除含有这一说法的选项,剩下的选项就是正确答案。3.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说:“周代王位是父子相承的,王统观念超于家属观念。到了秦汉时代,成为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这种现象说明了A. 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B. 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C. 构建中央政权有效控制地方D. 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答案】D【解析】【详解】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王族是分封的主要对象;秦汉实行郡县制,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注重血缘的贵族政治被官僚政治所取代。故答案为D项。A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分封制存在弊端,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不利于中央集权,排除B项;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4.公元前32年夏四月,天气异常,黄雾四塞终日。汉成帝为之惊心,询问大臣,大臣回答这是因为“阴盛侵阳”,上天示警所致,汉成帝悔过。由此可知,当时A. 儒家思想影响国家政治B. “天人感应”说影响朝政C. 西汉皇帝笃信道家思想D. 皇帝重用中朝削弱相权【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天气异常”被认为是“上天示警所致”,因而“汉成帝悔过”可以看出,是受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故答案为B项。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中的现象是受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排除C项;D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点睛】董仲舒新儒学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通过“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学说,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是指天和人类相通,天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使天感应;鼓吹“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是万物的主宰,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为君主专制寻找合法性和正当性的理由。根据天人感应学说,天是有意志的、能够监督皇帝作为的人格神,并能以祥瑞灾异进行奖惩,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权的过度膨胀。5.东汉时期,民间流传着:“州郡记,如霹雳,得诏书,但挂壁”的民谣,所反映的实质是A. 东汉中央集权加强B. 外戚宦官交替执政C. 士族门阀把持朝政D. 豪强地主势力强大【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州郡记,如霹雳,得诏书,但挂壁”是指如果传达的是州郡官员以及门阀大族的指令,必须以霹雳之势完成;而如果是皇帝的圣旨,则可以慢慢来完成,根本就不需要着急。因此材料信息反映的实质是豪强地主势力强大,因为州郡大多为豪强势力所把持。故答案为D项。材料反映的是东汉的中央集权遭到削弱,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外戚势力,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地方势力的强大,排除C项。6.唐中宗在位,不经两省而径自封拜官职,但他究竟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此即表示此项命令未经中书门下两省。上述材料反映了A. 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B. 官僚体制得到发展C. 君主专制权受到限制D. 中央机构已经健全【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唐中宗,不经两省而径自封拜官职,但他究竟心怯”,以及对于未经中书门下两省通过的命令称为“斜封墨敕”来看,说明当时重大决策的出台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制度,在此过程中君主专制权受到一定的限制。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央集权,排除A项;B、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反映的是这种较为稳定的决策机制限制了君权,均排除。7.宋太宗曾经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A. 派文官出任州郡长官B. 设三司使掌管财政C. 设中书门下分管行政D. 设枢密院分掌兵权【答案】A【解析】【详解】北宋初期为加强中央集权,防止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派文臣出任地方州郡长官。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均是中央官制的内容,对加强君主专制制度有促进作用,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排除B、C、D项。8.叶向高纶扉奏稿记载:“高皇帝罢中书省,以天下事委之六部,文皇乃有阁臣之设,亦仅持文墨议论耳,渐而票拟,渐而称辅臣,浸失初意。”由此表明,明朝内阁A. 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B. 在明成祖时期就开始参与国是C. 内阁取代六部成为丞相D. 皇权渐趋衰落大学士统率六部【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文皇乃有阁臣之设,亦仅持文墨议论耳,渐而票拟,渐而称辅臣,浸失初意”可以看出,明朝内阁在明成祖时期就开始参与国是。故答案为B项。内阁在明成祖时期形成,排除A项;C项不符合史实,明朝内阁不是法定机构,排除;内阁的形成是皇权加强的表现,排除D项。【点睛】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后,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明成祖在位时,殿阁大学士入值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9.后汉书等记载:“豪人之室,广起庐舍,高楼连阁,陂池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漆桑麻,闭门成市”。上述材料反映了东汉A. 社会稳定经济繁荣B. 豪强地主庄园自给自足C. 封建农民精耕细作D. 豪强地主庄园规模庞大【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东汉时期豪强地主的庄园实行了农、林、牧、渔多种经营,生产经营活动广泛,“闭门成市”反映在庄园内经济自给自足程度很高。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庄园经济,不是农民的小农经济,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反映的是豪强地主庄园的经济形态,排除。10.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中说:“尽管在一个以小农制经济为基本核心的社会经济的结构中,商品的国内市场极为有限,而又经常处在抑商政策等千方百计的打击、压迫、阻挠、干扰之下,而失去自由活动,但是仍然能找到一线出路”。唐宋时期商业获得发展的重要原因是A. 政府重农抑商加强B. 商业税收增加和官商分利C. 经济重心实现南移D. 海外贸易发展及工商皆本【答案】B【解析】【详解】唐宋时期的商业税收增加,政府从商业发展中也能获得较大利益,官商分利让政府官员觉得发展商业有利可图,因此唐宋时期商业获得发展。故答案为B项。政府重农抑商的加强不利于商业发展,排除A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与唐宋时期商业发展无关,排除C项;当时还没有主张工商皆本,排除D项。11.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元朝刘祁在归潜志一书中曾有“定窑花瓷瓯,颜色天下白”的赞誉。下图是宋代部分名窑分布示意图,出产白瓷的定窑位于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出产白瓷的定窑位于河北曲阳,应当是图示中的,故答案为B项。图示中为陕西耀州窑,为河南钧窑,为江西景德镇窑,均与题意不符,排除A、C、D项。12.史学家翦伯赞说:“即使在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统治半个中国的时期,在蒙古人、满洲人统治整个中国的时期,汉人仍然在中国史上起着主导作用。”历史上“汉人起主导作用”的根本原因是A.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汉族人口众多B. 少数民族社会发展落后,力量弱小C. 汉族具有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文化D. 汉族思想文化先进,军事力量强大【答案】C【解析】【详解】联系史实可知,中国历史上汉族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文化相对于其他少数民族来说,长期处于领先状态,从而即使在少数民族掌握政权的时候也能“在中国史上起着主导作用”。故答案为C项。材料所述也涉及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排除A项;B项说法绝对,排除;D项中的“军事力量强大”不符合史实,排除。13.明代国内商运得到空前发展,闽商李晋德编纂的客商一览醒迷等介绍商路、商业信息的书籍大量出现,这说明A. 商品经济发展区域贸易繁荣B. 明朝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C. 东南沿海成为全国经济中心D. 商人推动知识传播科技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明朝时期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材料中的“国内商运得到空前发展”和“介绍商路、商业信息的书籍大量出现”等信息,说明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区域贸易繁荣。故答案为A项。明朝政府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知识传播”和“科技发展”,排除D项。14.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凡一炉场,环而居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计一铁场之费,不止万金”。材料反映了广东冶铁业的突出特点是规模大 分工细 品种多 出现雇佣关系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司炉者二百余,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等信息可以看出,当时广东冶铁业的突出特点是规模大、分工细,说法正确,故答案为A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品种和雇佣关系,排除含有或的B、C、D项。【点睛】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常见解题方法有肯定法、排除法、求同存异法等。肯定法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排除法即找出一项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排除它,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肢放在一边不管,而将所剩余相异的题肢加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出正确答案。15.“若使天下,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材料体现的是A. 儒家思想B. 墨家思想C. 道家思想D. 法家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君臣父子皆能孝慈”属于墨家的“非攻”“兼爱”思想。墨家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故答案为B项。儒家主张“仁”“礼”,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C、D项。16.“印度早期佛教宣传出家之后就不再关心世俗之事,与家庭完全脱离关系,也不再关心国家大事,也不敬仰父母中国佛教僧人既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促成中国佛教僧人家国情怀的重要因素是A. 孔子提出的仁礼思想B. 孟子仁政主张C. 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D. 程朱理学观念【答案】D【解析】【详解】程朱理学推崇三纲五常等道德伦理,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中国佛教僧人既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说明中国佛教受理学思想影响较大。故答案为D项。孔子提出的“仁”“礼”思想提倡人与人融洽相处、维护等级秩序;孟子的“仁政”主张是对统治者的要求;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是为加强君权,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C项。17.明末以来,思想学术界出现了对理学的批判高潮,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之君子是以终日言性与天道,而不自知其堕于禅学也。孔门未有专用心于内之说也,今传于世者,皆外人之学,非孔子之真。”这说明顾炎武A. 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 提倡经世致用C. 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 抨击陆王心学【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孔门未有专用心于内之说也,今传于世者,皆外人之学,非孔子之真”等信息来看,顾炎武一方面对当时的儒学现象进行批判,另一方面认为空谈心性不是孔子的主张,并非真正的传统儒学,说明顾炎武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传统儒学。故答案为C项。李贽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顾炎武认为孔子之学应当继承,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顾炎武对理学的态度,没有涉及主张经世致用,排除B项;D项材料信息没有反映,排除。18.清代医家张志聪说过:“不明四书者不可以为儒,不明本论者不可以为医。”系统论述四诊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经典“本论”的是A. 黄帝内经B. 神农本草经C. 伤寒杂病论D. 本草纲目【答案】C【解析】【详解】系统论述四诊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经典“本论”的是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故答案为C项。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均是中医药学著作,不是中医临床医学著作。其他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排除A、B、D项。19.东汉崔瑗曾经说:“方不中矩,圆不中规。抑左扬右,望之若欹。兽跂鸟跱,志在飞移;狡兔暴骇,将奔未驰”。下列书法碑帖符合崔瑗看法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方不中矩,圆不中规狡兔暴骇,将奔未驰”来看,应当是崔瑗对草书作品的评价。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故答案为A项。B项是楷书作品,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C项是行书作品,行书兼有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D项是隶书作品,隶书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C、D项。20.元稹在唐故工部员外郎墓系铭并序中说:“至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尊矣”。材料中的指的是A. 屈原B. 陶潜C. 李白D. 杜甫【答案】D【解析】【详解】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是唐代文学家元稹为著名诗人杜甫撰写的墓志铭。该文高度评价杜甫现实主义诗风的历史作用,对杜甫及其现实主义传统作出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评价,由此奠定了杜甫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诗圣”地位。故答案为D项。屈原和陶潜不是唐朝人,李白属于浪漫主义风格,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C项。21.南朝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传移模写等绘画“六法”,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经典理论。宋代书画家承袭其思想,苏轼曾自谓:“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追求。”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A. 注重对客观景物的观察描绘B. 着重以山水花鸟为主要内容C. 注重利用画面表达主观意境D. 主张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追求”可以看出,中国山水画注重利用画面表达主观意境。故答案为C项。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画的特点,不是内容,排除B项;D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22.袁行霈主编的中华文明史中说:“明中叶以后,通俗文学依托日益兴盛的商品经济以及由此形成的新的社会观念,迅速在全社会广泛传播。其影响之大,使维护正统的社会舆论与各级政府都如临大敌,总是希望加以禁毁”。下列小说在明清时期最易被禁毁的是A. 三国演义B. 水浒传C. 儒林外史D. 红楼梦【答案】B【解析】【详解】水浒传宣扬“民众反抗政府”的主题,赞扬被压迫者的反抗精神,在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社会矛盾激烈的明清时期最易被禁毁,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均不涉及“民众反抗政府”的主题,相对于水浒传来说,被禁毁的可能性较小,排除A、C、D项。【点睛】水浒传生动地描绘了一百零八位好汉被逼上梁山、替天行道的英雄事迹,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主题,弘扬了人间正气。在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社会矛盾激烈的明清时期最易被禁毁。三国演义展现了战争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军事的复杂矛盾和斗争;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极其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活画面。这三部作品相对于水浒传来说,被禁毁的可能性较小。23.梭伦曾经说:“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在梭伦看来,政府应当A. 捍卫城邦的利益B. 兼顾不同公民的利益C. 维护商人的权益D. 抑制世袭贵族的势力【答案】B【解析】【详解】梭伦的观点是他要保证平民的荣誉同时也使贵族不遭受不当损失,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他是主张政府需要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故答案为B项。A、C项都只涉及材料的一个方面,说法不全面,均排除;D项说法本身错误,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24.佩里的西方文明史中提到:“雅典人就城邦的重大问题进行辩论和投票,如宣战、签约、使用公共基金等。最下层的鞋匠和富有的贵族同样享有在议会表态,投票和任职的权力。”上述情形最可能发生在A. 德拉孔立法时期B. 梭伦改革时期C. 克里斯提尼时期D. 伯里克利时期【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最下层的鞋匠和富有的贵族同样享有在议会表态,投票和任职的权力”来看,说明所有公民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商定城邦大事。这种情形最可能发生在被称为雅典民主“黄金时代”的伯里克利时期,故答案为D项。德拉孔立法动摇了寡头政治;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点睛】公元前6世纪的梭伦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的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公元前6世纪末的克里斯提尼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商定城邦重大事务。25.亚里士多德在工具论前分析篇中说“一个三段论推理的结论是从两个前提得到的,不多于两个前提。因为三个名词构成两个前提。”由此可见,亚里士多德A. 促使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B. 使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C. 提出归纳演绎法创立逻辑学D. 使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答案】C【解析】【详解】亚里士多德认为三段论是推理的最佳形式,所以他在工具论、前分析篇中详细探讨了三段论的各种有效形式,并对有效三段论的形式作出了严格而明确的规定。因此根据材料并联系所学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提出归纳演绎法,并创立了逻辑学。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人文主义,不能反映对古代西方人精神觉醒的促进作用,排除A项;苏格拉底使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排除B项;D项材料信息没有反映,排除。26.十二铜表法规定:“现行窃盗被捕,处笞刑后交被窃者处理;如为奴隶,处笞刑后投塔尔佩欧岩下摔死。”由此说明,十二铜表法A. 注重维护私有财产B. 重视维护平民利益C. 力图改善奴隶处境D. 重视法律诉讼程序【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反映的对于“窃盗”行为规定非常严厉的惩罚可以看出,十二铜表法注重维护私有财产。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从材料信息来看,对于奴隶惩罚更为严厉,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法律程序,排除D项。27.奥古斯都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种族和能力上完全不同的各色人等,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统治起来困难至极。”为解决上述问题,后来的罗马统治者A. 制定了十二铜表法B. 确立了阿奎利亚法C. 颁布卡拉卡拉敕令D. 编辑了查士丁尼法典【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因为公民包括了种族和能力上完全不同的各色人等,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统治起来困难至极”来看,解决这一问题的应当是颁布卡拉卡拉敕令。公元212年颁布的卡拉卡拉敕令将罗马公民权授予帝国全体自由民,故答案为C项。十二铜表法适用于罗马公民,排除A项;公元前287年,为了弥补十二铜表法对财产侵害问题上规定的不足,颁布阿奎利亚法,适用对象仍然是罗马公民,排除B项;编纂查士丁尼法典时这一问题早已解决,排除D项。【点睛】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由于国家版图的扩大,经济政治状况的发展变化,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所以被称为公民法。在公民法下,罗马公民受到法律的保护,并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随着罗马对外征服地区的扩大,罗马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公民法越来越不适应变化了的形势,不足以解决帝国境内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特别是被征服者由于得不到公民法的保护,对罗马统治表现出强烈不满,帝国的发展迫切需要一部适用于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在这种情况下,万民法应运而生,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28.“我因为受到上帝的意志而在我和教会的步骤和谐之后,我蒙受上帝的感应,立即把我的全部精神,用在那件大工作上面”,“我”的法律思想主要体现在A. 查士丁尼法典B.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C. 查士丁尼新敕D. 查士丁尼学说汇纂【答案】C【解析】【详解】公元565年法学家把查士丁尼皇帝在法典编完后陆续颁布的168条新敕令汇编成集,称为查士丁尼新敕,该书最能体现查士丁尼的法学思想。故答案为C项。查士丁尼法典是历代罗马皇帝所颁布的宪令,按年代顺序编排;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是一本罗马私法教科书,由皇帝钦定,本身具有法律效力;查士丁尼学说汇编搜集和节录的是已知公认的法学家的著作。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D项。29.法国文豪雨果评价拉伯雷(14951553):“他发现了人的三个核心:大脑,心脏和肠胃;每个核心对于伟大而和谐的人体机能都是庄严可敬的通过教育,使人的灵魂充满真理、知识和学问,才变成名副其实的巨人”。由此可见A. 拉伯雷否定天主教会神创论B. 拉伯雷追求知识弘扬人性C. 雨果认为求知是人类的本能D. 雨果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从雨果对拉伯雷的评价可以看出,拉伯雷主张“通过教育,使人的灵魂充满真理、知识和学问,才变成名副其实的巨人”,说明拉伯雷主张追求知识弘扬人性。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涉及拉伯雷的宗教观,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雨果对拉伯雷的评价,排除C项;雨果生活在启蒙运动之前,不可能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排除D项。30.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17401786年在位)在大力加强专制统治的同时,实行“开明君主制”,改进司法制度,放松新闻检查,禁止驱逐农民。深深影响他的思想家是A. 加尔文B. 霍布斯C. 洛克D. 伏尔泰【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反映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实行“开明专制”,“开明专制”是伏尔泰的思想主张,因此可以看出深深影响他的思想家是伏尔泰。故答案为D项。加尔文是宗教改革领袖,霍布斯主张社会契约和君主专制,洛克主张天赋人权和分权理论,均与题意不符,排除A、B、C项。【点睛】十八世纪的欧洲大陆诸国,君主专制制度日趋衰落。各国君主为了巩固其专制统治,接过了法国启蒙学者要求改革的旗帜,宣称要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他们利用伏尔泰希望有一个开明君主,在哲学家的辅助下,改革社会生活的主张,把自己装扮成“开明”的君主,高喊“开明专制”的口号,从而“开明专制”便成了当时欧洲各国专制政府的特征。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时期对外交通有陆路和海路。其中一条海路自广州出航,经越南、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等地以至印度、锡兰,再西至阿拉伯(大食国)。从南方海路上来通商的各国,只要不违犯唐法律,贸易往来,完全自由。中国商人到外国通商,也很发达。据阿拉伯人苏莱曼东游记说,唐时中国海船特别巨大,波斯湾风浪险恶,只有中国船能够航行无阻。阿拉伯东来货物,都要装在中国船里。当时中国船称雄海上,也就意味着中国对外通商的繁盛。中国输出的主要商品,除丝织物以外,瓷器也以世界最先进的资格受国际市场的欢迎。婆罗洲北部沙捞越(今马来西亚的东部)地方,发现唐朝人开设的铸铁厂,据当地考古学者的论证,铸铁技术自中国传入,对当时还在铜器时代的社会,起着推动作用。依据这些事例,唐朝高度发展的手工业产品和技术,通过商人曾对海外诸国作出了贡献。摘编自范文澜等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宋元时期,许多宋朝官员、士人群体、富商及身怀绝技者移居南洋各地,不但经营着各种生业,而且是市场上的主导人群。环中国海诸国既渴望中国丝绸、瓷器等商品,又依赖中国海商经营其物产,并在相当程度上通用宋元铸造的铜钱或交钞。北宋时期,神宗认识到“东南利国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元朝更是将海上事业视为“军国之所资”“国家大得济的勾当”,故政府带头经营,鼓励民间全力参与。本系闽南的地方海神妈祖于宣和五年被宋廷“敕授灵应夫人”,渐次传播到了环中国海各处,接受上至皇家,下至黎民百姓的顶礼膜拜。摘编自于逢春中国海洋文明的隆盛与衰落(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海外贸易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海外贸发达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海上事业兴盛的意义,比较唐朝和宋元海外贸易的相同点。【答案】(1)特点:水陆并举;伴随技术传播;双向往来。原因:唐朝国力强盛(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技术领先;开放政策;国际市场欢迎。(2)意义:给宋元王朝带来丰厚的外贸收入;推动中国与沿海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促成华人群体共同信仰的形成。相同点:国力强盛推动海外贸易繁荣;政府重视;国家财政收入增加;扩大中国影响力。【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唐朝海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和原因、宋元时期海上事业兴盛的意义,唐朝和宋元海外贸易的相同点,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1)唐朝海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唐朝时期对外交通有陆路和海路”“唐朝高度发展的手工业产品和技术,通过商人曾对海外诸国作出了贡献”“阿拉伯东来货物,都要装在中国船里”等信息分析归纳得出。唐朝海外贸发达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唐朝的国力、经济和技术、对外政策等方面来回答。(2)宋元时期海上事业兴盛的意义,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元朝更是将海上事业视为军国之所资国家大得济的勾当”“环中国海诸国既渴望中国丝绸、瓷器等商品,又依赖中国海商经营其物产,并在相当程度上通用宋元铸造的铜钱或交钞”“本系闽南的地方海神妈祖于宣和五年被宋廷敕授灵应夫人,渐次传播到了环中国海各处,接受上至皇家,下至黎民百姓的顶礼膜拜”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唐朝和宋元海外贸易的相同点,可以根据材料一分析概括出的内容,再根据材料二中的“故政府带头经营,鼓励民间全力参与”等信息分析比较得出。【点睛】本大题基本上属于概括类材料解析题。此类试题在解答时要根据材料,对材料内容划分层次,逐层分析,特别是一些关键词,把握每一层次的要点。然后对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确定哪些是题目要求回答的,再根据所问来回答。如回答“宋元时期海上事业兴盛的意义”,应当根据材料信息把有关内容划分为三个层次,然后对每一层次的信息进行概括归纳,最后以简洁的语言来回答。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的人文主义者认为自己找到了人生的真谛。在中国人看来,人生在世并非为了死后的来生,对于基督教所谓此生为来世的观点,他们大惑不解。中国人明确认为:人生的真谛在于享受淳朴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的欢乐和社会诸关系的和睦。摘编自林语堂中国人材料二古希腊人文主义更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种“重人”,不同于儒家人文主义所体现的那种日常伦理的实用理性,而是人作为一种宇宙存在物,能对宇宙之物进行一个理性的思考作为人文主义起点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德性是其共有的特征,然而细究其内在的关系可以发现它们有不同之处,儒家德性在于在日常生活中显现,并且要超越日常生活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希腊人文主义则是单一的个体进行理性的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刘汉芸“轴心时代”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文主义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人文主义和古希腊人文主义的不同点,分别指出他们所产生的积极影响。【答案】(1)特点:关注人的现实生活;注重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背景:小农经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传统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影响。(2)不同:异:儒家人文主义是在日常伦理中显现,追求现实幸福;追求天人合一。希腊人文主义重视个体的理性思考,注重知识教化。影响:中国:加强伦理道德修养;有利于社会和谐;有利于维护国家统治。古希腊:有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促进工商业发展;追求物质财富和个体幸福,有利于古希腊教育和文化的进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中国人文主义和古希腊人文主义的不同点及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1)中国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中国人明确认为:人生的真谛在于享受淳朴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的欢乐和社会诸关系的和睦”分析概括得出。中国人文主义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应当联系所学从中国的社会状况,如小农经济、中央集权、宗法观念和儒家思想的影响等方面来回答。(2)中国人文主义和古希腊人文主义的不同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儒家德性在于在日常生活中显现,并且要超越日常生活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希腊人文主义则是单一的个体进行理性的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分析得出。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应当根据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从中国人文主义对伦理道德、社会和谐和国家统治的影响;以及古希腊人文主义对于民主政治、工商业发展、价值观、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来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