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新高三物理起点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71713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新高三物理起点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届新高三物理起点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9届新高三物理起点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新高三物理起点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照射到金属表面上的光足够强,金属就一定会发出光电子B. 是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C. 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不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变短D. 一个处于量子数n=4能级的氢原子,最多可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答案】C【解析】A、光照射金属表面,不一定发生光电效应,发生光电效应,需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故A错误;B、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是故B错误;C、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只取决于原子核本身,与温度无关,故C正确;D、根据=6知,一群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辐射出六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D错误。故选:C。2. 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n1n2=21,原线圈中接有定值电阻R,副线圈中并联有两个阻值也为R的定值电阻,如图所示。原线圈接有电压为U的交流电源,则副线圈的输出电压为 ( )A. U2 B. U3 C. 2U3 D. U4【答案】B【解析】设原线圈中电流为I,则根据电流之比等于线圈匝数的反比可知,副线圈中电流为2I;则可知原线圈R两端的电压UR=IR;副线圈的输出电压U2=IR;根据变压器电压之比与线圈匝数关系可知:U1:U2=2:1; 根据电路规律可知,U=UR+U1;联立以上各式解得:U2=U/3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名师点睛】根据电压之比等于线圈匝数之比,而电流之比等于线圈匝数的反比可分别用U2表示变压器输入电压和原线圈中R两端的电压,再根据R与原线圈串联,根据串联电路规律即可求得输出电压。3. 如图所示,含有H11、H12、H24e的带电粒子束从小孔O1处射入速度选择器,沿直线O1O2运动的粒子在小孔O2处射出后垂直进入偏转磁场,最终打在P1、P2两点. 则 ()A. 粒子在偏转磁场中运动的时间都相等B. 打在P1点的粒子是H24eC. 打在P2点的粒子是H12和H24eD. O2P2的长度是O2P1长度的4倍【答案】C【解析】A、粒子运动的周期:T=2r/v=2m/qB2,三种粒子的比荷不相同,所以粒子在偏转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不相等,故A错误;B、带电粒子在沿直线通过速度选择器时,电场力与洛伦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qvB1=qE,所以:v=E/B1,可知从粒子速度选择器射出的粒子具有相等的速度;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所以:qvB2=mv2r,r=mvqB2=mq.vB2,可知粒子的比荷越大,则运动的半径越小,所以打在P1点的粒子是H11,打在P2点的粒子是H12和H24e,故B错误、C正确;D、由题中的数据可得,H11的比荷是H12和H24e的比荷的2倍,所以H11的轨道的半径是H12和H24e的半径的1/2,即O2P2的长度是O2P1长度的2倍,故D错误;故选:C。【名师点睛】带电粒子在速度选择器中运动时,根据平衡条件即可得出粒子的速度与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的关系;根据粒子运动的周期公式和三种粒子的比荷关系可计算出三种粒子运动的周期关系;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可列出方程得出粒子运动半径,由此结论即可得出粒子打在板上的位置;根据三种粒子的比荷关系,和前述半径结论即可得出O2P2和O2P1的关系。4. 如图所示,紫铜做的圆盘水平放置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圆盘圆心处固定一个摇柄,边缘和圆心处各与一个黄铜电刷紧贴,用导线将电刷与电流表连接起来形成回路。转动摇柄,使圆盘以角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回路中不会产生感应电流B. 回路中会产生电流大小不变、方向变化的感应电流C. 回路中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周期性变化,周期为2D. 回路中电流方向不变,从b导线流进电流表【答案】D【解析】铜盘转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BL2/2,B、L、不变,E不变,电流:I=E/R=BL2/2R,电流大小恒定不变,由右手定则可知,回路中电流方向不变,从b导线流进电流表,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名师点睛】圆盘转动可等效看成无数轴向导体切割磁感线,有效切割长度为铜盘的半径L,根据感应电动势公式分析电动势情况,由欧姆定律分析电流情况;根据右手定则分析感应电流方向。5. 质量为m2 kg的物块静止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O处,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5,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物块由静止开始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物块回到出发点O处,取水平向右为速度的正方向,如图a所示,物块运动过程中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规律如图b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则不正确的是 ()A. 物块经过4 s时间离出发点最远B. 第3s内物体的位移为2.5mC. 在3.5 s 至4.5 s的过程,物块受到的水平拉力不变D. 4.5 s时刻水平力F的大小为16 N【答案】C【解析】A、由v-t图像可知,0-4s,物块向右运动,4s以后,物块向左运动,所以,物块经过4 s时间离出发点最远,A正确;B、第3秒内,物块速度从2m/s均匀增加到3m/s,位移为x=2+321m=2.5m ,B正确;C、物块在3s4s内的加速度:a1=v1/t1=-3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1-mg=ma1,解得:F1=4N;物块在4s5s内的加速度:a2=v2/t2=3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2+mg=ma2,解得:F2=-16N,C错误、D正确。本题选择错误答案,故选:C。 6. 1772年,法籍意大利数学家拉格朗日在论文三体问题指出:两个质量相差悬殊的天体(如太阳和地球)所在同一平面上有5个特殊点,如图中的L1、L2、L3、L4、L5所示,人们称为拉格朗日点若飞行器位于这些点上,会在太阳与地球共同引力作用下,可以几乎不消耗燃料而保持与地球同步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北京时间2011年8月25日23时27分, “嫦娥二号”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从月球轨道出发,受控准确进入距离地球约150万公里远的拉格朗日L2点的环绕轨道。若发射一颗卫星定位于拉格朗日L2点,进行深空探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卫星绕太阳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向心加速度B. 该卫星绕太阳运动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等C. 该卫星在L2处所受太阳和地球引力的合力比在L1处小D. 该卫星在L1点处于受到地球和太阳的引力的大小相等【答案】B【解析】A、据题意知,卫星与地球同步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则卫星绕太阳运动周期和地球公转周期相等,公转半径大于地球的公转半径,根据向心加速度a=42T2r,该卫星绕太阳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故A错误、B正确;C、由题可知,卫星在L1点与L2点的周期与角速度是相等的,根据向心力的公式:F=m2r,在L1点处的半径小,所以在L1点处的合力小,C错误;D、该卫星在L1处所受的合力为地球和太阳对它引力的合力,合力提供向心力,不为零,地球和太阳的引力的大小不相等,D错误。故选:B。7. 如图,放在斜劈上的物块受到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F作用,沿斜面向下匀速运动,斜劈保持静止.在物体未离开斜面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B. 地面对斜劈的弹力大于斜劈和物块的重力之和C. 若突然增大F,斜劈有可能滑动D. 若突然将F反向,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有可能不变【答案】BDB、不论F增大,还是反向,由于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摩擦力大小、方向均不变,则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大小与方向均不变,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8. 如图甲所示,用水平向右的恒力F 作用在某物体上,物体可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突然将F改为与水平方向成60o向上且大小不变(如图乙所示),发现物体可继续匀速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3B. 使物体在该地面上匀速运动的最小拉力为F/2C. 使物体在该地面上匀速运动的最小拉力为3F/2D. 若突然改用与水平方向成45o 向上的同样大小的F作用(如图丙),物体将加速运动【答案】ACD【解析】A、用水平推力F即可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知摩擦力f=F=mg 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角的斜向上的拉力F去拉物体,则有:Fcos60=f f=(mg-Fsin60) 联立解得:33,A正确;B、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角的斜向上的拉力F1去拉物体,则有:F1cos=fFN+F1sin=mgf=FN联立得: F1=mg2(32cos+12sin)=mg2sin(600+)当等于30时,F1有最小值3F/2,B错误、C正确;D、改用与水平方向成45o 向上的同样大小的F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cos450f=maf=(mgFsin450)联立得:a=636g0,则物体将加速运动,D正确。故选:ACD。9. 如图所示,三个小球A、B、C的质量分别为2m、m、m,A与B、C间通过铰链用轻杆连接,杆长为L,B、C置于水平地面上,用一轻质弹簧连接,弹簧处于原长现A由静止释放下降到最低点,两轻杆间夹角由60变为120,A、B、C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运动,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忽略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则此下降过程中 ( )A. A的动能达到最大前,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大于2mgB. A的动能最大时,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等于2mgC. 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A的加速度为零D. 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为(31)mgL【答案】BD【解析】A、A的动能最大时,设B和C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大小均为F,此时整体在竖直方向受力平衡,可得2F=4mg,所以F=2mg;在A的动能达到最大前一直是加速下降,处于失重情况,所以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小于2mg,故A错误、B正确;C、A的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此时仍有向下的速度,弹簧要继续伸长,所以弹簧的弹性势能不是最大。当A达到最低点时动能为零,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此时A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故C错误;D、A下落的最大高度为:h=Lsin60Lsin30= 312L,根据功能关系可知,小球A减小的机械能全部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即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为EP=2mgh=(31)mgL,D正确。故选:BD。【名师点睛】A的动能最大时合力为零,根据平衡条件求解地面对B的支持力;分析A的动能达到最大前A的加速度方向,根据超重、失重现象分析A的动能达到最大前,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大小;根据功能关系分析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10. 如图所示,ABC为表面光滑的斜劈,D为AC中点,质量为2m、带正电量为q的小滑块沿AB面由A点静止释放,滑到斜面底端B点时速度为vo 。现在空间加一与ABC平行的匀强电场,滑块仍从A点由静止释放,若沿AB面滑下,滑到斜面底端B点时速度为2vo;若沿AC面滑下,滑到斜面底端C点时速度为3vo,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场方向与BC垂直B. 滑块滑到D时机械能增加了mvo2/2C. B点电势是C点电势2倍D. 场强的大小为7mg/2q【答案】BD【解析】A、无电场时由A到B:mgh=12mv02有电场时由A到B:mgh+qUAB=12m(2v0)2有电场时由A到C:mgh+qUAC=12m(3v0)2由可得:UAB=UAC/2,则D点与B点电势相等,DB是一条等势线,电场方向与BD垂直,A错误;B、由上式可得,qUAB=12mv02,滑块滑到D时电场力做的功与滑到B时电场力做的功相等,qUAD=12mv02,机械能增加了12mv02,B错误;C、UAB=UAC/2,由于零势面没有确定,无法说明B点电势是C点电势2倍,C错误; D、过A做BD的垂线AE,AE=37AB,h=32a,电场强度E= UABAE=7mg2q,D正确。故选:BD。二、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1题6分,第12题8分,共14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的答题处。11. 如图所示,质量不同的两个物体A和B,用跨过定滑轮的细绳相连开始时B放在水平桌面上,A离地面有一定的高度,从静止开始释放让它们运动,在运动过程中B始终碰不到滑轮,A着地后不反弹不计绳子、滑轮、轴间摩擦及绳子和滑轮的质量,用此装置可测出B物体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1)在本实验中需要用到米尺,还需要一件测量工具是_;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_(写出各物理量的名称并用字母表示)。 (2)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为=_ 【答案】 (1). 天平 (2). A物体的质量mA,A物体开始运动时离地的高度h,B物体的质量mB,B物体滑动的总路程s (3). mAhmAsh+mBs【解析】试题分析:本实验中根据题意可知在A落地前根据动能定理有mAghmBgh=12(mA+mB)v2,A落地后对B有mBg(sh)=12mBv2,联立可得,B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mAh(mA+mB)smAh,由此式可看出,需要测量A距地面的高度h、B在桌面上滑行的总距离s、A、B的质量mA、mB,所以要用到天平和刻度尺;考点:测定“动摩擦因数”实验12. 某兴趣小组利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测定一干电池的内阻r和一待测电阻的阻值Rx,已知电池的电动势约为6V,电池内阻和待测电阻的阻值都约为10,且不超过10,可供选用的实验器材有:A电流表A1(量程0600mA,内阻不计);B电流表A2(量程03A,内阻不计);C电压表V1(量程06V,内阻很大);D滑动变阻器R1(阻值020);E滑动变阻器R2(阻值0200);开关S一个,导线若干条实验过程如下:(1)在连接电阻前,先选择适合的器材,电流表应选用_,滑动变阻器选用_(填所选器材前的字母序号)(2)按图甲正确连接好电路后,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闭合开关,逐次调小其接入电路的阻值,测出多组U和I的值,并记录相应的数据以U为纵轴,I为横轴,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图线(3)断开开关S,将Rx改在B,C之间,A与B用导线直接连接,其他部分保持不变,重复步骤(2),得到另一条UI图线,其斜率的绝对值为k截距为_ v.(4)根据上面实验数据结合图乙可得,电池的内阻r =_,可用k和r表示待测电阻的关系式为Rx =_【答案】 (1). A (2). E (3). 6.0 (4). 10 (5). k-r【解析】(1)电源提供电压为6V,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应选择电压表C,电路中最大电流为I=ERX+r=620A=0.03A,故应选电流表A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第13题9分,第14题9分,第15题12分,第16题12分,共42分。把解答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13. 如图,一小球(可视为质点)从斜面底端正上方H=5m高处,以vo=10m/s的速度水平向右抛出,斜面的倾角为37o,取g10 m/s2,求小球平抛的时间和刚要落到斜面上的速度? 【答案】0.5s 55m/s【解析】小球落到斜面上如右图所示。竖直位移h=gt2/2 水平位移x=vo t H= h+ x tan37o 解得t=0.5s vy=gt v=vy2+v02 v=55m/s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tan=vy/vo=0.514. 图甲中有一质量为M的长木板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在木板中点放置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木板受到随时间t变化水平拉力F作用时,用传感器测出其加速度a,得到乙图的aF图。取g10 m/s2,求:(1)m+M=?(2)滑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多少?【答案】(1)m+M=3kg (2)0.2【解析】试题分析:从图乙中可知当加速度F6N时,两者发生相对运动,当F6N时两者相对静止,当F=6N时,对整体可得F=(M+m)a,即M+m=6,当F6N时对木板分析受到拉力和m给的摩擦力,故有a=FmgM=1MFmgM,图像的斜率k=1M=164=12,即M=2kg,所以m=4kg,将F6N时图线反向延长,可得当F=4N时,加速度为零,代入可得0=1244102,解得=0.1,故ABD正确;当F8N时滑块加速度为a=0.14104=1m/s2,故C错误考点: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与图像【名师点睛】关键是知道当拉力较小时,m和M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拉力达到一定值时,m和M发生相对滑动,知道滑块和木板在不同拉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处理图象问题的一般方法,通常通过图线的斜率和截距入手分析15. 轻质弹簧原长为2l,将弹簧竖直放置在地面上,在其顶端将一质量为6m的物体由静止释放,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弹簧长度为l。现将该弹簧水平放置,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与物块P接触但不连接。AB是长度为5l的水平轨道,B端与半径为l的光滑半圆轨道BCD相切,半圆的直径BD竖直,如图所示。物块P与AB间的动摩擦因数0.5。用外力推动物块P,将弹簧压缩至长度l,然后放开,P开始沿轨道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1)若P的质量为m,求P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以及刚过B点时对半圆轨道的压力(2)若P能滑上圆轨道,且途中不脱离半圆轨,求P的质量mp的取值范围。【答案】(1)9mg (2)2mmp0,2N4;如碰后甲静止,则:v=82N2=0,N=4;如碰后甲向右匀速运动,则:2v=82N20,4N 6所以2N6四选考题:请考生在第17、18两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后的方框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填正确答案的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错选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给车胎打气,越压越吃力,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B液体表面张力与浸润现象都是分子力作用的表现C悬浮在水中花粉颗粒的布朗运动反映了花粉中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D干湿泡温度计的示数差越大,表示空气中水蒸气离饱和状态越远,E液晶的光学性质与某些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答案】BDE【解析】A、给车轮胎打气,越来越费力,主要是由于打气过程中气体压强增加的缘故,不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故A错误;B、浸润现象和不浸润现象都与表面层与表面张力有关,都是分子力作用的表现,故B正确;C、悬浮在水中花粉颗粒的布朗运动反映了液体中分子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故C错误;D、干湿泡温度计的湿泡显示的温度低于干泡显示的温度,是因为湿泡外纱布中的水蒸发吸热,干湿泡温度计的两个温度计的示数差越大,表示空气中水蒸气离饱和状态越远。故D正确;E、液晶的光学性质与某些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故E正确。故选:BDE。18. 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粗细均匀的足够长U型玻璃管插在容积很大的水银槽中,管的上部有一定长度的水银,两段空气柱被封闭在左右两侧的竖直管中。开启阀门A,当各水银液面稳定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两部分气体温度均为300K。已知h1=5cm,h2=10cm,右侧气体柱长度L1=60cm,大气压为Po=75cmHg,求:左则竖直管内气体柱的长度L2;关闭阀门A,当右侧竖直管内的气体柱长度为L1=68cm时(管内气体未溢出),则气体温度应升高到多少。【答案】(1)60cm (2)372K【解析】 (1)左管内气体压强:p1=p0+h2=85cmHg,右管内气体压强:p2=p1+h1=90cmHg,p2=p0+h3,解得右管内外液面高度差为:h3=15cm,右管内气柱长度为:L2=L1h1h2+h3=60cm,所以L2=60cm;(2)设玻璃管截面积S,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p1L1ST1=p0+h3+L3L1L3ST2即:9060300=9868T2,解得:T2=372K。【名师点睛】(1)分别以两部分气体为研究对象,求出两部分气体压强,然后由几何关系求出右管内气柱的长度;(2)以左管内气体为研究对象,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以求出空气柱的长度。19. 如图所示,三角形ABC为某透明介质的横截面,O为BC边的中点,位于截面所在平面内的一束光线自O以角度i入射,第一次到达AB边恰好发生全反射。已知=150,BC边长为L,该介质的折射率为2。求:(i)入射角i(ii)从入射到发生第一次全反射所用的时间(设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可能用到:或)。【答案】(1) (2)【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全反射定律可知,光线在AB面上P点的入射角等于临界角C,由折射定律得:,代入数据得:设光线在BC面上的折射角为,由几何关系得:由折射定律得:,联立代入数据得:。(2)在中,根据正弦定理得:,设所用时间为,光线在介质中的速度为,得:,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联立代入数据得:。考点:光的折射定律【名师点睛】由全反射定律求出临界角,由几何关系得到光线在BC面上的折射角,折射定律得到入射角;根据正弦定理求出光线在介质中路程,由求出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进而求出所用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