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6064137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鄂教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鄂教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教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书写 (共1题;共2分)1. (2分)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无私关爱 真诚鼓励二、 单选题 (共2题;共4分)2.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我毫无顾忌地拿起漆满茶垢的茶碗舀水喝,还把自己的水壶灌满。B . 在“红五月”读书活动期间,语文老师就如何“读好书”的话题说长道短 , 让我们受益匪浅。C . “我再说一遍,我对这事一无所知 , 先生,”老人烦躁地说。D . 我苦口婆心地说了大半天,已经口燥唇干,可是他仍然无动于衷 , 毫无悔改的表示。3. (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新闻体裁,它往往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或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B . 整篇文章不过是记叙中国跳水姑娘夺取桂冠的一秒七,但是,中国健儿的拼搏精神却在这短短五百字内得到了充分的体现。C . 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印度观众的赞美从侧面烘托出吕伟跳水技艺的高超或烘托出吕伟表演的精彩。D . 人物特写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叙述,选材要截取“局部”,而非一件事的始末或一个人的一生,并放大细节。三、 名著导读 (共1题;共4分)4. (4分)1928年,在中国大革命陷入低潮的时候,埃德加斯诺到了_。1930年后,他遍访中国主要城市和中国的周边邻国,并目睹了1932年的淞沪战争和1933年的热河战争。此后,在_大学任新闻系教授两年,同时学习了中国语文。这是斯诺在1936年去西北探险旅行的出发点,也是1937年他整理资料写作_的地方,在他逝世后,根据斯诺的遗愿,他的骨灰的一部分,也安葬在此。1941年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打击,被迫离开中国。后又有4次来访中国,直至1972年2月15日与世长辞。 四、 默写 (共1题;共10分)5. (10分)古诗文默写,根据上下句或提示填空。 (1)_,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2)家田输税尽,_。(白居易观刈麦) (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以“_,_”写出了戍边征夫思乡与报国的矛盾心理。 (4)月亮,是古诗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温庭筠说:“_,_(商山早行)”;刘方平说:“_,_(月夜)。”他们都通过对月色的描写,表现出夜色的宁静。 五、 综合题 (共1题;共7分)6. (7分)古诗文默写(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 )( )A .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射天狼。B .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C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倾颓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兴隆也。D .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E .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艋舴舟,载不动许多愁。F .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陟罚臧否,。(诸葛亮出师表)过尽千帆皆不是,。(温庭筠望江南) ,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 ,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现自己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名句是 ,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但他总能保持积极向上、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在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中,他抒发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老当益壮情怀;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他也以不服老的豪迈,自信地感叹:“ 。 ,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0分)7. (10分)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1)下列各句中加线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曾子妻之市 之:往B . 顾反,为女杀彘 反:同”返”C . 妻适市反 适:往D . 特与婴儿戏耳 特:特别(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4分)8. (4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泊船瓜洲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春风又绿江南岸”是王安石讲究修辞、字斟句酌的有名例子。据说他由最初的“到”、“过”、“满”等字到最后的“绿”字,在草稿上改了十几次。诗人为什么用“绿”字?请你作简要分析。(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八、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9. (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不拘一格的宋代便服王志艳与礼服相对而言,便服是帝王百姓及士庶百姓平常所穿的衣服。宋代主张衣着要简洁朴素,不提倡花丽奢侈,服装日趋世俗化。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是极其生动的北宋民俗写照,从画面上可以看到北宋都城汴梁城中的各色人物服饰。总体来讲,男子的衣着依然不外乎“长袍帮”与“短衫帮”两大类。官吏、商贾、文人和富庶的市民都穿交领长袍或圆领衫,头戴巾子下身穿长裤,足登靴、履。遗憾的是,由于色彩和花纹无法表示出来,这些衣衫显得式样变化不大。但从宋代的纺织技术上看,当时的丝绸色彩和纹样是十分丰富的。宋代世俗社会中仍不乏追逐华丽衣衫的人。水浒全传中描写柴进的衣着时,说他“身穿一领紫绣团胸花袍,足穿一双金线抹绿皂朝靴”。可见当时人们虽然趋向简朴,但对服饰的质料、颜色、纹饰还是很注重的。清明上河图中众多人物的服装,该也是五颜六色,缤纷竞呈的了。相比之下,穿着短衫的各种劳动者就随便的多。这里有农民、船家、商贩、挑夫等,大多是上身穿一件短短的襦衫。下身穿裤子,头戴巾子,赤脚着草鞋。上衣长短不一,长的可及膝下,短的仅到后腰。这些短衣的衣袖以及短腿都比较细窄,便于劳作。很多劳动者,挽起袖子,有的人上身只穿一件对襟半臂。更有趣的是一些挑夫身穿有前后两个衣片连成的两当式布背心,这种背心直至今日还可以在北方的农村中见到。这些劳动者的装束在当时颇具代表性平邑兴蒙学校李传鹏。宋代是封建士大夫文化最发达的时期。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封建文人阶层。在他们中普遍存在这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从北宋开始盛行的山水,花卉画中,显示出一种散淡清雅、和平闲逸的艺术气氛,充分体现出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审美情趣。于这种情趣相协调,宋代文人喜欢穿宽松朴素的便装。朱熹给自己设计过一套家常衣服:上衣是直领对襟的传统短襦,下摆至膝;下身为黄色的裙裳,腰间竖一条原上黑边的白绢;足登方履。这是便服更多的保存了古代汉族衣裳的特点,简单典雅,很适合士大夫们既好古又追求闲逸的心理。当时士大夫阶层还爱穿宽大的长袍。它也叫道跑,或者直裰、直缝,这是由于它的背面分为左右两个一片,中间一道直线缝合。直裰多用素纱、素绢、麻布及棉布等衣料制作,颜色以黑、白为主。这是宋代官方规定百姓平民可以使用的服色。除去市民文人之外,僧侣也经常穿直裰。所以后来黑色的直裰变成了僧袍,和尚们日常穿用。(选自中国服饰:异彩纷呈的华夏衣冠,有改动)(1)从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画面看,宋代男子的衣着一般分为哪两类? (2)文章第段写水浒全传才进中柴进的衣着有什么作用? (3)请分行文章第段划线词语“大多”的表达效果。 (4)阅读全文,说说宋代主张衣着要简单朴素的原因有哪些。 10. (17分)(2017重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小题。艾叶香中寻玉佩邹凤岭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迎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焯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簇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都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呜呜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1)作者回忆了奶奶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横线上。_教“我”磨面做饼给“我”压岁钱_病中思念爷爷临终不说玉佩的去向(2)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说说加下划线词的表达效果)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3)联系上下文,研读文中第段画线句,分析奶奶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及情感。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4)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段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再现了奶奶教“我”磨面做饼的情景,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思念之情。B . 老旧的木箱子装着奶奶最珍贵的物品,承载着奶奶最美好的情感。C . 奶奶不说玉心佩的去向是因为玉心佩很值钱,担心家里后辈指责她。D . 文中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勤劳、善良、慈爱、坚韧、痴情的奶奶形象。(5)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九、 写作题 (共1题;共50分)11. (50分)写作结茧成蛹的春蚕,在软壳里期待化为彩蝶的时刻;含苞欲放的花蕾在青叶中畅想盛开如霞的未来。青春年少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定然憧憬着美好的明天,做着这样那样的梦,诸如团圆梦、大学梦、作家梦、航天梦、强国梦请以“我的梦”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字迹清晰美观,卷面整洁。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书写 (共1题;共2分)1-1、二、 单选题 (共2题;共4分)2-1、3-1、三、 名著导读 (共1题;共4分)4-1、四、 默写 (共1题;共10分)5-1、5-2、5-3、5-4、五、 综合题 (共1题;共7分)6-1、6-2、6-3、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0分)7-1、7-2、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4分)8-1、8-2、八、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9-1、9-2、9-3、9-4、10-1、10-2、10-3、10-4、10-5、九、 写作题 (共1题;共50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