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的风险及临床控制措施.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6052938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425.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输血的风险及临床控制措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输血的风险及临床控制措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输血的风险及临床控制措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输血的风险及临床控制措施 2 输血的风险 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输血相关疾病的传播 3 输血不良反应 定义 在输血过程中和输血结束后 受血者发生的用其原有疾病不能解释的 新的症状和体征 4 输血不良反应 分类 按发生的时间 即发反应迟发反应即发反应 输血当时或输血后24小时内发生迟发反应 输血24小时后 几天 甚至十几天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 5 输血不良反应 分类 按发生的原因 免疫性反应非免疫性反应复杂的血型抗原系统红细胞29个血型系统 400多种抗原白细胞抗原系统 148种抗原血小板特异性抗原系统血浆蛋白抗原系统每个系统常见的表现型可达10种以上输血免疫反应 输血不良反应中最常见问题 6 免疫介导的急性输血反应 急性溶血反应过敏性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等 7 急性溶血反应 输注了血型不合的血液引起受血者体内红细胞抗体与抗原结合发生红细胞破坏 8 过敏性反应 受血者有过敏体质 受血者多次输血后体内产生IgA抗体再次输血时与输入血内IgA发生抗原抗体反应 9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主要原因是血液中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引起的免疫反应 尤其是与多次输血或妊娠有关 在血液保存期间 白细胞可产生白细胞介素 这些因子能刺激体温中枢而发热 同时也可以激活补体 引起免疫反应 10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 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6h内发生的一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不是循环超负荷呼吸急促 发绀 低血压 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降低等 但无急性左心衰或急性肺水肿的征象 11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 原因 供者血中白细胞 血小板 变性蛋白 纤维蛋白等在受者肺部微血管形成微血栓栓塞所致 受者血中白细胞凝集素 HLA抗体引发的免疫反应也参与了上述病理过程 采用白细胞滤器 去除白细胞输血可以减少和预防急性肺损伤的发生 12 免疫介导的迟发性输血反应 迟发性溶血反应输血相关移植抗宿主病输血后紫癜等 13 迟发性溶血反应 绝大部分是由Rh血型抗体引起 这种抗体的产生是由于输血和 或妊娠而产生红细胞同种免疫严格的输血前试验 尽可能对有输血史和妊娠史的患者做不规则抗体筛选 每次输血前试验所用血样本只能在输血前 小时内抽取 14 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 主要原因是在对免疫功能低下或接受器官移植 骨髓移植的患者进行输血治疗供者的免疫活性淋巴细胞被植入且不被受血者排斥植入的细胞破坏受血者的组织 15 输血后紫癜 患者输注含血小板的血液成分7 10天后 因同种免疫使自身血小板大量破坏而引起的急性血小板减少和出血症状 16 非免疫介导的急性输血反应 细菌污染所致的发热反应 循环超负荷所致的充血性心衰 大量输血所致的高钾柠檬酸中毒所致的低血钙症体温降低凝血机制障碍等 17 细菌污染 大多因为在血液采集 制备及用于输注治疗过程中 操作不当 18 循环超负荷等 临床上大量输血 24小时输入与患者循环血量相当的血液 时治疗 19 非免疫介导的迟发性输血反应 长期输血所致的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血栓性静脉炎 20 输血相关疾病 输血传播传染病 是指受血者通过输入或接种含有病原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而引起的疾病 21 经输血传播的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 HAV 乙型肝炎病毒 HBV 丙型肝炎病毒 HCV D型肝炎病毒 HDV G型肝炎病毒 GB C病毒 HGV GBV C HIV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 HTLV I II 巨细胞病毒 CMV Epstein Barr病毒 EBV TT病毒 TTV 人类疱疹病毒6型 HHV 6 人细小病毒 HPV B19 等 22 梅毒螺旋体 4 条件下3 5天 因不耐低温而死亡 耶尔森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经输血传播的细菌 23 经输血传播的寄生虫 疟原虫 4 保存2周以上可减少传播 克氏锥虫田鼠巴贝虫等 24 引起输血传播传染病的原因 筛检技术灵敏性 特异性的问题 使血液中的病毒漏检病毒处于窗口期指病毒感染早期的一段病毒血症时间 供者血液筛检试验阴性 许多已知病原体未能实施常规筛检一些新出现的病毒和存在的未知病原体均不能做到及时筛查 绝对安全的血液仅占所有输血的40 左右 25 临床输血的原则是保证输血安全和有效 其中安全性是居于首要位置的 临床控制措施 26 临床控制措施 减少不必要的输血 科学 合理使用血液提倡成分输血 鼓励自体输血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去血液中的白细胞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27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掌握合理的输血指征全血 不全 不新鲜 增加不良反应 红细胞氧供指标血浆血小板冷沉淀搭配性输血的问题 28 国家卫生部输血指南 2000年 Hb 100g L 不必输血Hb 70g L 应考虑输入PRBCHb70 100g L 根据病人代偿能力 一般情况和器质性病变决定急性大出血 出血量 30 血容量 可输入全血 但不是非用不可 29 出血量 血容量 治疗目标补充液体或成分血液小量出血 35 红细胞悬液较大量出血 40 80 同中量出血 同中量出血 血浆总蛋白 50g L 血浆蛋白大量出血 80 同较大量出血 同较大量出血 凝血因子 35 凝血因子制品 血小板 50 109 L 全血和血小板 出血时的成分输血疗法 30 一 治疗性输注1 血小板数量异常 伴有严重出血倾向者2 血小板功能异常 伴有出血倾向或需手术治疗者 二 预防性输注 1 血小板数 50 109 L 要作创伤性检查或腹部手术2 血小板数 100 109 L 要作眼 脑等关键部位手术3 血小板数 5 109 L 要尽早输 15 109 L要积极输4 血小板数 20 109 L 无严重出血 有感染等并发症 应该输 血小板输注指征 31 减少医源性失血术中彻底止血用药物替代输血血浆代用品 铁剂 造血生长因子血液保护自身输血 血液麻醉 控制性低血压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32 成分输血 成分单一 输血不良反应少 相对安全减少输血相关传染病的发生有效浓度高 效果好节约血液资源 33 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输血前详细了解受血者的过敏史 受血史及妊娠史 有无不规则抗体 必要时做特殊配血详细了解受血者疾病状况 有无心 肾方面问题及肝炎等临床输注前严格 三查七对 输注后的半小时内严密观察受血者生命体征 如出现输血反应 及时终止输血 以免发生严重后果 34 去血液中的白细胞 白细胞过滤辐照 35 循证输血 输血指南 指导临床科学合理输血的基石和其它治疗指南一样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宜每隔3 5年进行修订和补充明确的血液成分临床输注指导原则的研究建立以血红蛋白浓度作为红细胞输注的唯一指标并不恰当 但是目前又没有更好的临床输注指征 规定术前血小板 50 109 L 还缺乏对照试验的检验最有力的证据来源于大规模 多中心 随机对照试验 36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