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 (V).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051958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 (V).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 (V).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 (V).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 (V)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共 48 分)1、马克思说:“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这说明()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源于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A. B. C. D. 2、下列选项中,能够说明并对哲学基本问题作出正确回答的是()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发生森林火灾外商投资法的公布实施将推动外向型经济更好发展中央主要领导十九届三中全会前分赴多地密集调研四川省森林公安机关调查木里森林火灾起火的原因ABCD3、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 顺序的是( )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弗朗西斯培根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朱熹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A. B. C. D. 4、哲学史上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能正 确体现“两个对子”的是()形存则神存存在就是被感知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天地合而万物生沧海变桑田天不变道亦不变擒贼先擒王牵一发而动全身A.B.C.D.5、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不断燃烧永不熄灭的火,上升为气,下沉为水和土。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说,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这两种观点()都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前者认为存在是世界的本原,后者认为思维是世界的本原都是一种可贵的猜想,其理论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都把物质归结为客观实在,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ABCD6、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是()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不可解决的矛盾,只有国家才能缓和自然界具有客观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求保护环境形成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是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才能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做出正确的选择A. BCD7、xx 年我们将迎来澳门回归 20 周年。20 年来,“一国两制”构想下的澳门愈加繁荣, 同时基本法承诺的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仍然保持不变。这体现的哲理是()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B. 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D.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过程8、下列属于规律的是()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元素序号越大,它的半衰期就越短。A. B. C. D. 9、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根系沃土 敬德保民滴水穿石犬吠非主A.B.C.D.10、“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 变化规律而形成的知识体系。它很有效地指导了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二 十四节气”的知识( )作为自然规律,支配着自然界的变化发展 对人的生产生活有指导作用,因而是正确的来自实践,对人们生产、生活有促进作用具有科学性,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A. B. C. D. 11、一位好友发来给你的 xx 新年祝福:愿岁月不改你脸,红尘不染你心;愿岁月无痕, 友谊长存。从哲学角度看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岁月不改你脸”的人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友谊长存”的现象是存在的物质决定意识,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你心”是不可能存在的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只能是美好的祝福A. B. C. D. 12、xx 年 2 月 13 日,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推出最新版的 SpotMini 机器人,他已经可实现自助开门的动作,并先让另一只无机械臂的机器人通过。整个动作流程下来机器人都展现 出其出色的平衡性和协调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智能机器人的诞生体现了人类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智能机器人是实践活动的产物,与人拥有同样形式的意识智能机器人是人类智慧的物化,可以成为新的实践主体智能机器人的研发说明实践的发展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A. B. C. D. 13、下列名句与漫画蕴涵的,哲理一致的是()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穿着才知道。A. B. C. D. 14、“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虽只描述了红军的一次战斗,却是对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折射。下列对该词及创作过程的哲学分析合理的是(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该词的创作源于作者对娄山关战斗的内心感悟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词中蕴含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乐观自信精神意识是对存在的如实反映,此词真实折射了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此词至今仍能激励中国人民走好今天的长征路。A. B. C. D. 15、一个人没有梦想,就好像童年没有童话一样,会失去斑斓的色彩。为梦想而努力不会让 你瞬间变得伟大,但会让你的每一天都充满希望。梦想不一定能成就你的人生,但一定能丰 富你的人生。从唯物论角度看,这是基于( )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自觉选择性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A. B. C. D. 16、“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望梅止渴;心灵 手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上述的观点各体现了()A. 形而上学的观点,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客观唯心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B. 运动具有绝对性,客观唯心主义,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C.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客观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观点,运动具有绝对性D. 形而上学的观点,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运动具有绝对性,客观唯心主义17、xx 年 8 月 8 日,由中通客车牵头申报的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一新能源汽车专项高效纯电动客车动力平台及整车集成关键技术”项目,顺利通过科技部第一阶段 的评估验收。它集行业最先进纯电动客车技术于一身,除镁合金外,还多处应用了碳纤维等 轻质材料,创造了行业镁合金纯电动客车的新纪录。由此可见( )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人的意识能突破新能源汽车工业化生产规律的制约人们对科学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A. B. C. D. 18、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都要发表新年贺词,贺词激荡光荣与梦想,充满信心与斗志, 又蕴含哲理。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我为中国人民迸发的创造伟力喝彩”-创新意识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A. B. C. D. 19、充分尊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这一客观事实,就是要坚持底线思维,防止在速率下台阶过程中意外“摔跤”,又保持战略定力,彻底摆脱“速度情结”“换挡焦虑”,不急不躁, 顺势而为,这要求我们()制定政策与方针应以解放思想为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利用好意识活动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A.B.C.D.20、英国诗人布莱克说:“今天在实践中证明的东西就是过去想象中存在的东西。”这 体现了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纯粹意识性ABCD21、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 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满足“物质文化需要”到满足“美好生活需要”,从解决“落 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有着质的飞跃。这一重大政治判 断进一步印证了( )原有的真理能在实践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不存在反映同一对象的相互矛盾的不同的真理经过检验的真理在实践发展中不会被超越正确的认识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 B. C. D. 22、我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认为,“等风来,不如追风去”。无势可以造势,不要等;事情出现恶化的迹象也不要等,抓紧治理,别拖沓;事情哪怕做错了也不要紧,错误也是收获, 总比不做强。这一观点主要表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改造时势的客观前提要在实践中推动认识的转化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要反对无所作为的思想A. B. C. D. 23、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某地在实践中对二者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 这一认识过程进一步证实了()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A. B. C. D. 24、英国哲学家培根指出,真理之川从它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像萌芽一般,在一个真 理之下又生一个疑问,真理与疑问互为滋养。这段话告诉我们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疑问是产生真理的源泉和动力追求真理的过程是永无止境的真理总要以谬误为存在的基础ABCD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五校联盟自组建以来,五所学校加强合作,打破校际间的壁垒,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 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做到“资源共享、共同提升”;德育研讨、教学观摩、校长联谊、联合考试等各项活动常态化开展,极大提升了教育教学效能和质量。现阶段,各学科新课程标准已经发布,新的教材将会启用,新的高考制度必将施行,“五校联盟”审时度势,以 4 月 11 日安庆九中教学开放日为标志,拉开了“宣讲新课标、迎战新高考”的序幕。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五校联盟应怎样开展“宣讲新课标、迎战新高考”的活动。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7 分)材料一 从新中国成立开启法治中国建设新纪元,到第一部宪法通过,到党的十五大确立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再到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直至党的十八届 四中全会提出的“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等一系列新观点,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 建设的过程中对“法治中国”进行了接力探索,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材料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为了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特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大作用,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了国家根本法。(1) “法治中国”的探索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15 分)(2) 结合材料,运用“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的精华”的知识说明把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的依据。(12 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 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到土地改革完成前“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 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从 1953 年到 1956 年底,随着土地改革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 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这一主要矛盾的解决就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的主要矛 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xx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谈谈对我国主要矛盾变化的认识。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CBDBACBCDDAB131415161718192021222324DBCBCCBADDCC二、非选择题25、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五校实际和新高考的要求开展“宣讲新课标、迎战新高考”的活动;(5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宣讲新课标、迎战新高考”的活动。(5分)26、(1)中国共产党的法治理念是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5分) 在“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研究新问题、新要求,推动了法治理念的不断提升,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5分)中国共产党法治理念的不断深化,是为了推进依法治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5分) (2)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时代的任务和要求发生了变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适应了这一时代发展的需要。(4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反映了当今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的时代课题。把这一思想载入宪法,可以通过国家根本大法更好地指导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分)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它解放人的思想,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间,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思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通过将这一思想载入宪法, 可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明方向,通过动员和掌提人民群众,从而传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4分)27、(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对每个阶段主要矛盾的认识,都是符合当时实际的真理性认识。(5分)(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也不断发展并与时代变化相符合。(5分)(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随着实践发展,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也经历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发展过程,并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