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苏教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051501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3课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目标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增强文言语感,把握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记叙、描写相结合的手法。(难点)2学习作者刻苦求学,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材。(重点)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古人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想学有所成,想成就一番事业,不经一番磨砺是很难达到的。追思古人那凿壁偷光的专心,闻鸡起舞的恒心,悬梁刺股的决心抚古思今,感慨良多。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明学士宋濂,看看他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最终学有所成的。2、 基础梳理1.字词清单(1)生字注音叩问(ku)叱咄(ch du)俟(s) 负箧(qi) 曳(y) 屣(x)皲裂(jn) 媵人(yng) 以衾拥覆(qn) 皆被绮绣(p) 容臭(xi) 烨然(y) 缊袍(yn) 敝衣(b)(2)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肢体)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着)(3)一词多义以衾拥覆(介词,用)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连词,因为)以 俯身倾耳以请(连词,而)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介词,因为;介词,拿,把)无从致书以观(连词,来) 久而乃和(缓解,暖和)和 言和而色夷(谦和) 一而再,再而三(第二次)再 日再食(两次)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忧)患 无冻馁之患(忧患)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结构助词,的)走送之(代词,指借的书)之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指抄书) 门人弟子填其室(代词,代“乡之先达”)其 缊袍敝衣处其间(代词,代“同舍生”) 足肤皲裂而不知(连词,表转折)而 久而乃和(连词,表顺承)(4)词类活用腰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腰上系着)手自笔录(名词作状语,动手,用笔)戴朱缨宝饰之帽(名词作状语,用红缨,用珠宝)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名词作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余立侍左右(名词作状语,站着)主人日再食(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再:有第二次,两次两种意思,这里指两次)(5)古今异义媵人持汤沃灌(古:热水;今:菜汤)走送之(古:跑;今:行走)尝趋百里外(古:快步走;今:趋势)或遇其叱咄(古:有时;今:或者)卒获有所闻(古:最终;今:士兵)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借;今:假期)(6)文言句式。弗之怠(代词“之”作宾语,宾语前置。“之”代笔录的事。“弗怠之”就是“不懈怠抄书这件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介词(于)名词(家)介宾作状语是状语后置。原来应是“每于藏书之家假借”2. 作者简介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浙江浦江人,明初著名散文家。他生活在元末明初,少时家贫,却勤奋好学,曾受业于元末,有名学者吴莱、柳贯等,以文章著名。元代至正年间被举荐为翰林院编修,借口父母年老,坚辞不就,入山隐居著述。朱元璋起义后,接受朱元璋征聘,任江南儒学提举和太子经师,后官至元史编修总裁官、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部主事等,负责或参与元史国史日历的编修以及开国之初许多典章制度的制定工作,从文治方面对明朝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贡献,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尤其擅长传记的写作,他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在当时影响很大。3. 背景探寻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于晚年的一篇劝学之作。本文通过作者自叙青年时代求学的困难和刻苦学习的经历,并与今天太学生求学之易进行对比,得出业有不精、德有不成,主要是因为用心不专,不知勤苦求学之理的结论,并劝勉马生及太学生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中更应勤奋、专心致志地学习。3、 整体感知1.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写了自己的求学经历?请简述文章的结构思路。作者从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写了求学经历。作者开篇即点出学习现实条件难以解决的矛盾,由此引出了求学的艰难及自己求学时的态度,最后以“勤且艰”总结自己的学习生涯。2.分别概括作者两个求学阶段的艰苦条件。 (1)幼时求学的艰难:致书之难借书抄录“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其求学之艰难溢于言表,但作者也因此而得以“遍观群书”。(2)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种艰难又包括三种情况:叩问之难,要“趋百里外”“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而“遇其叱咄”时,只能“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旅途之艰,要“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冒“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以致于“足肤皲裂而不知”;生活之苦,吃的“无鲜肥滋味之享”,穿的则是“缊袍敝衣”。3.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作者最终能成就一番事业,靠的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靠的是勤奋、专心、坚韧。启示:我们要学习作者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学习成功的关键是主观内心要努力朝着目标前进。我们还要珍惜现有的优越的学习条件、生活条件,刻苦学习奋发图强。4.阅读第二段,概括诸生求学条件的特点,并说说具体作用。说明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这一层共两句,前一句是由四个分句组成的并列复句,四个分句分别说明一种情况,与第一层形成鲜明的对比,简洁而形象地揭示了今日太学生求学条件之优越。第二句通过以上对比,得出结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5.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来表现诸生学习条件优越的? 无冻馁之患: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无奔走之劳: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专门的老师: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有丰富的藏书: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6.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 作者之所以能克服种种困难,依靠的是他的精神力量。他用精神的富足,战胜了生活上的贫困“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知识的积累和精神的充实,是学子坚持读书的必备条件,我们应当以此为鉴。第二课时1、 温故知新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继续深入研究课文。2、 文本探究1.思考第一、二段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有什么作用?用了对比的手法,作者的求学经历和诸生的经历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目的在于突出要有所成就,环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勤奋、专心。正如文中所说:“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2.第二段中写诸生条件优越的四个方面的顺序和第一段中四个方面的顺序一样吗?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不一样,这样可以避免结构上的单调和重复。3.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什么?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对比论证,作者在对比中突出了自己的观点。例如在生活上:吃的方面,“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与“廪稍之供”对比;穿的方面,“缊袍敝衣”与“裘葛之遗”对比;在学习上:读书方面,“行深山巨谷中”与“坐大厦之下诵诗书”对比;老师方面,“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未尝稍降辞色”与“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对比;书本方面,“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与“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对比。4.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本文是一篇序,是赠序,亦即赠言。本文是作者写给马君则的赠言,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满怀期望,态度恳切。5.找出课文中议论的句子,说说它的作用。“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归结上文,突出勤苦。前者表明勤能补拙,后者表明乐以忘忧。6.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不敢出言。谈谈你对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方式的看法。引导学生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涵。可以各抒己见,不强求答案统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3、 板书设计四、拓展延伸今天,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每个学生都有书可读;学校窗明几净,条件优越。结合课文谈谈你的感受。宋濂从小勤奋好学,家里贫穷,没钱买书来看,就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借,亲手抄录,和他们约定日期归还。在非常冷的冬天里,砚台都结了坚固的冰,手指冻得没法屈伸,他仍然不敢懈怠。当他出外去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山谷中。酷寒的冬天、凛冽的寒风,大雪积了好几尺深,脚、皮肤都冻裂了也不知道。他博览群书,最终成为明代的大学士。今天我们的生活、学习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老师和颜悦色地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我们不需要抄书、不需要长途跋涉,也没有寒冻之苦,可是,我们真正像宋濂那样用心求学了吗?有时候我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心却飞到了窗外;对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诲,我充耳不闻;父母不惜自己省吃俭用,为我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我却不知心存感激与宋濂相比,我自感羞愧。正如宋濂所言,如果学业没有大的进步,如果不是因为我的天资不够聪明的话,只能归因于不如宋濂专心和勤奋了。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今天优越的生活、学习条件下,希望同学们依然要磨炼意志,勤奋好学,不怕吃苦,充分利用优越的生活、学习条件,取得更好的成绩。五、课后作业请将本文翻译为白话文,了解“序”的相关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