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招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近几年已考真题汇编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6049368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8.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近几年已考真题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近几年已考真题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近几年已考真题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教师公招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近几年已考真题汇编(考生回忆 老师整理)真题汇编(一)一、单项选择题1.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 )。A.苏霍姆林斯基 B.杨贤江 C.凯洛夫 D.赞可夫2.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数、外等课程属于( )。A.综合课程 B.潜在课程 C.活动课程 D.学科课程3.一个教师与大约25个学生一起围坐在一张桌子周围,并且说:如果我们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作自我介绍,那是令人高兴的,接踵而来的是一阵紧张的寂静,没人说话,为打破沉默,一学生羞怯举手发言,又是一阵令人不安的寂静,又有一位学生举手。教师从没催促任何学生发言。这一情景发生在罗杰斯倡导的( )的课堂中。A.范例教学法 B.讨论法 C.非指导教学法 D.发现法4.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 )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5.“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句话反映了( )。 A.师生关系的不平等性 B.教师的责任之大C.师生关系的平等性 D.教师的权力之大 6.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概括为( )。A.班、课、室 B.师、生、课C.师、生、时 D.班、课、时7.“教育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这说明教师劳动应具有( )。A.情景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个别性8.个体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个体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9.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10.班主任工作是从( )开始的。A.评定学生操行 B.教育个别学生C.了解和研究学生 D.组织班集体11.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合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研究方法属于( )。A.行动研究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12.“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的( )A.广阔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逻辑性13.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起伏变化的现象是(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相互作用 D.实践活动影响14.研究认为,为了提高复习的效果,第四次复习的时间应该安排在( )。A.一星期后 B.半个月后 C.半年后 D.一个月后15.学生已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再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A.符号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学习16.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责是用自己做榜样去教育学生。在言谈举止、为人之道等方面,教师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指的是教师的( )角色。A.传道者 B.朋友 C.示范者 D.管理者17.以下情境中的( )最适宜教师每当有行为发生时便给予强化。A.小明刚开始学习怎样正确地做前空翻B.教师给四年级学生复习加法的事实性知识C.小丽已形成每天交作业的习惯D.小刚学会了上课举手才能回答问题18.“杯弓蛇影”是一种( )现象。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比较 D.行为强化19.依据“最近发展区”而提出“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著名论断的科学家是( )。A.皮亚杰 B.埃里克森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20.意志行动的关键环节是( )。A.动机斗争 B.行动目标的确定C.行动计划的制订 D.执行决定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教育目的的确定要符合( )。A.社会舆论 B.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C.个人意志的需要 D.社会政治经济背景E.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学生的选择、吸收和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B.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的内部矛盾才能转化C.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D.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E.德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应有爱心和耐心3.在对创造性个性进行塑造的过程中,可采取的建议有( )。A.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B.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C.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D.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E.保护好奇心 4.如果学生将教师看成是朋友、心理辅导者,则他们希望教师表现出的特征是( )。A.同情 B.理解 C.真诚 D.关心 E.值得信赖5.皮亚杰理论中的具体运算阶段的思维特点是( )。A.建立守恒概念B.出现去自我中心化C.形成初步的运算结构,思维可以逆转D.能够顺利解决抽象问题E.解决问题仍局限于具体事物,缺乏抽象性6.理解学习策略的定义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A.学习策略主要表现为一种活动方式B.学习策略是符合规律的活动方式C.学习策略是一种技能D.学习策略是一种能力E.学习策略是通过学习、练习而形成的7.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 )。A.动作学习 B.知识学习 C.技能学习D.经验学习 E.行为规范学习8.学习英语单词“house”时,学生将该单词用中文“耗子”标记来帮助记忆。这是一种( )。A.谐音法 B.组织策略 C.形象联想 D.精加工策略 E.复述策略9.下列属于创造性思维特征的是( )。A.敏感性 B.流畅性 C.灵活性 D.独创性 E.发散性10.属于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有( )。A.教师义务 B.教师良心 C.教师公正 D.教师幸福 E.教师爱心三、名词解释或简单题 1.知行统一原则2.教学反思3.定势4.学习动机四、论述简答题1.试述在教育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3.进行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哪些前提条件?4.简述帮助学生建构积极自我意识的措施。5.举例说明教育教学中的正强化、负强化和替代强化。五、案例分析题1.小明上小学时因经常把麻雀、青蛙、蚯蚓等带到教室而被老师批评和惩罚,上初中后他仍然经常把小动物带进教室,班主任发现后没有批评他,还在班里成立了动物兴趣小组。他非常激动,向班主任表示了决心。半年后,小明在班主任的引导下,通过对动物的探索活动,懂得了学好各门功课的重要性,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逐渐改掉了散漫的习惯,学习有了很大进步。他还完成并发表了蚯蚓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的小论文,在全市昆虫标本制作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请运用教育学的有关理论对班主任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2.小李、小张都是刚工作一年的语文老师,两人工作很努力,但也存在很多困惑。小李对小张说:“为了上好课,我学习了很多关于新课改的知识,意识到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我特别注意调动课堂气氛,我的课以学生发言、表演为主,上得很热闹。上周公开课我的课上学生个个都很开心,可听课的老教师们都说我的课没有语文味,缺乏深度,只注重形式。难道一堂课热热闹闹的不好吗?”小张说:“为了上好课,我也没少花功夫。我专门买了特级教师教学录像,悉心模仿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上课时几乎就是把录像中教师的教学复制到我的课堂上。可为什么同样的上课方式,我的课效果就不好呢?”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1)你是否赞成小李的教学观,结合教育理论相关知识分析。(2)小张上课的问题在哪里?请从选择教学方法的角度进行分析。(3)案例中两位新教师在专业成长中碰到了一些问题,请为他们提供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6、 论述题 1.论述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和运用教学方法的总要求。2.试述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的原因。3.试述动机的归因理论及其教育意义。真题汇编(二)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利托尔诺 B.孟禄 C.斯金纳 D.华生2.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引发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3.有些课题包含高度结构性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 )。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B.师生互动策略 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 D.合作学习策略4.衡量教育好坏的最高标准只能是看教育能否为社会稳定和发展服务,能否促进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这是( )。A.神学教育目的论的观点 B.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C.教育无目的论的观点 D.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5.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6.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 )。A.道德品质 B.健壮体魄C.实践能力 D.创造能力7.下列不属于实物直观的是( )。A.观察教学电影 B.观察实物C.演示实验 D.到实地参观访问8.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出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这是( )。A.头脑风暴法 B.发展思维训练C.自我设计训练 D.推测与假设训练9.测试过程中,好学生分数很高,差学生分数很低,说明测试的( )高。A.难度 B.信度 C.效度 D.区分度10.“矮子里找高个”是一种(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11.对于任性的学生应着重培养其意志品质的( )A.自制性 B.自觉性 C.果断性 D.坚持性12.某同学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那么其动机水平( )。A.高 B.低 C.中等 D.不确定13.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如果对学生的某个特征产生强烈的印象,以这个印象为中心而形成总体印象,从而掩盖了他的其他特征,形成以点概面的偏见。这是指( )。A.投射效应 B.晕轮效应C.皮格马利翁效应 D.首因效应14.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是运用了( )。 A.命题 B.案例 C.反例 D.正例15.数学学习中形成的认真审题态度及审题方法会影响化学、物理等的学习审题态度及审题方法。这种学习迁移叫( )。A.具体迁移 B.顺应迁移 C.一般迁移 D.重组迁移16.公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的学习属于( )。A.规则学习 B.概念学习 C.辨别学习 D.解决问题的学习17.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 )。A.语文课上小李做数学作业B.王老师对张华的单词测验成绩表示满意C.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D.陈英每天独自读几小时文学名著18.下列表述中有错误的是( )。A.智商决定学习成绩 B.性格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C.认知方式是习得的 D.不同个体间智力有质与量的差异19.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 )。A.无倒摄抑制的影响 B.记忆的恢复现象C.过度学习 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20.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最重要标志是( )。A.能否关注自己生存适应性 B.能否关注教学情境C.能否自觉关注学生 D.能否更多考虑班集体建设二、填空题1. 决定着教育目的,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2.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 ”。3.教学中学生要掌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重点掌握 。4.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在备课时,一般需要做好:钻研教材、 、考虑教法几项工作。5.“师道尊严”是以为教师中心的传统型师生关系,与之相对应的是以 为中心的师生关系模式。6.“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反映了德育的 原则。7.个体技能需要通过 才能达到熟练。8.在品德心理结构的各成分中, 是道德结构的基础,也是个体品德的核心。9.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量表。10.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对教师人格的特别要求是 。三、判断题1.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是文士学校。( )2.义务教育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质生源的教育。( )3.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 )4.一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 )5.有信度一定有效度。( )6.动物能哺育幼仔,因此在高等动物之间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7.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产生式的形式表征。( )8.当问题存在着多个正确答案或解决方案时,就会有集中思维。( )9.教师取消全程监控的方式以后,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保持,这是一种正强化。( )10.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四、简答题1.简要介绍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2.教师如何备好课?3.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动机?4.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5.如何根据记忆规律组织学生有效复习?6.师生冲突主要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五、案例分析题1.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怎样评价学生的优、良、中、差呢?为此,我制订了这样的标准:一是在大纲规定的基础科60分以上,并能发现自己的特长且有所发展的,视为及格;二是基础科及格或良好,特长科明显超过同年级学生的,视为良好;三是基础科良好,特长科大大超过同年级学生或有所发明创造的,视为优秀;四是仅基础科及格或仅特长科有所发展的,均视为不及格;五是仅基础科良好,或特长科单方独进的,视为畸形发展,作降格评价。这一评价标准的实施,使绝大部分差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找到了自己成才的优势与途径,也使文化课考试分数好的学生不再自我感觉良好,从而找到了良性互补、和谐发展的新路子。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涨,各科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各科总分由原来年级的倒数第二,上升到年级的第二名。请你针对案例中制订的评价标准,谈谈自己的看法。2.某学校组织公开课,在老师上课的过程中,有时会向学生提问。去听课的家长发现,老师每次提问时,自己的孩子都把手举起,但老师每次都是请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而不会叫自己的孩子。阅读以上材料,说说如何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情况。六、论述题1.请根据教育学的发展历程,试述近代、现代教育思想家的代表及其主要贡献。2.试述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论述班主任应怎样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真题汇编(三)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理论出自( )。A.礼记中庸 B.学记C.朱子全书论学 D.论语2.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自德国哲学家( )。A.柏拉图 B.赫尔巴特 C.康德 D.梅依曼3.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 )。A.安排课程表 B.分析教学任务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组织教学活动4.人的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该做到( )。A.相互衔接 B.循序渐进 C.长善救失 D.教学相长5.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贯彻( )原则。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6.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A.面向全体学生 B.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C.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D.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7.观察法的不足是( )。A.难以制定严密的计划 B.观察的目的性不能保证C.做出精确地判断相当不易 D.所获得的材料不够真实8.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对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 )。A.常规管理 B.民主管理 C.平行管理 D.目标管理9.在进行心理研究时,研究的选题、使用的方法和程序不应损害被研究者的身心发展。这是指心理学研究应符合(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10.在问题教学的解决问题阶段,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激起以下一系列的心理活动( )。A.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回忆起有关的知识和规则、激活并运用以前学会的认知策略、把回忆起来的规则靠认知策略重新组织B.对有关的知识保持相当的注意、激活并运用以前学会的认知策略、把回忆起来的规则靠认知策略重新组织C.能回忆起有关的知识和规则、激活并运用以前学会的认知策略、把回忆起来的规则 靠认知策略重新组织D.回忆有关的知识和规则、激活认知策略、提出必要的假设11.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A.准备律 B.练习律 C.动机律D效果律12.下列哪一项判断是正确的?( )A.知识的应用就是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B.知识的应用就是知识的迁移C.知识的应用是抽象知识的具体化过程D.知识的应用就是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学习中碰到的问题13.在教室里,面对着你的一个窗户是方形的,其他几个窗户看起来不是方形的,可你仍感知它们是方形的。这是(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选择性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14.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回避失败的倾向C.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15.如果个体对成功或失败作任务难度归因,那么从归因因素角度讲,这种归因属于( )。A.外部、不可控和不稳定归因 B.外部、可控和稳定归因C.外部、不可控和稳定归因 D.外部、可控和不稳定归因16.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A.遗传 B.成熟 C.环境 D.学校教育17.在技能形成中,练习中期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这就是练习曲线上的( )。A.高原现象 B.起伏现象 C.动荡现象 D.波动现象18.由于一个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 )。A.正强化 B.惩罚 C.负强化 D.消退19.奥苏泊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策略,其精神实质是( )。A.强调直观教学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20.教师期望效应是由( )研究发现的。A.皮格马利翁 B.勒温 C.罗森塔尔 D.夸美纽斯二、多项选择题1.属于我国普通教育学校教学任务的是(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C.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D.提高学生在课外独立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E.培养学生就业能力2.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包括( )。A.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B.重视组织各种复习C.让学生自己动手 D.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E.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3.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的是(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制 D.道尔顿制 E.设计教学法4.发现教学法的特点是( )。A.探索性 B.问题情境 C.以学生活动为主 D.形式不固定 E.小步子原则5.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A.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B.认知结构的构建和再构建是认知发展的本质所在C.儿童认知发展取决于认知结构的发展水平D.可以对儿童进行超前教育E.存在着相互独立的九种智力6.温故而知新属于学习迁移中的( )。A.正迁移 B.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E.水平迁移7.正强化包括( )。A.奖学金 B.对成绩的认可 C.表扬 D.改善学习 E.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8.下列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 )。A.产生待回答的问题 B.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 C.浏览阅读材料 D.设置学习目标E.分析如何完成学习目标9.自我意识包括的心理成分有( )。A.自我情感 B.自我认识C.自我体验 D.自我监控 E.自我意志10.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 )。A.自身成败经验 B.替代经验 C.情绪唤醒D.言语暗示 E.个体的品德3、 名词解释 1.课程标准2.诊断性评价3.元认知策略4.最近发展区4、 简答题 1.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2.简述怎样才能发挥个别教育的优势作用。3.简述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4.简述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具体措施。5.为什么说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6.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五、案例分析题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别较大,于是对8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具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将习题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请指出上面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六、论述题论述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七、作文关于学,古人云“善学者师逸功倍,不善学者师勤功半”;关于教,古人云“有教无类”。请结合这两句话谈谈自己的认识。要求:1.选取角度,题目自拟;2.论点鲜明,有说服力;3.800字左右。参考答案及专家详解真题汇编(一)1、 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对我国建国后乃至现在的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D 【解析】学科课程主张课程要分科设置,分别从相应科学领域中选取知识,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分科编排课程,进行教学。3.C 【解析】罗杰斯倡导非指导性教学。在非指导性教学中,对讨论负有主要责任的是学生,教师只是做些非指导性应答以引导或维持讨论。其目的在于形成一种气氛,让学生愿意展开他们正在表达的观念。4.B 【解析】略。5.A 【解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传统的师生观,过于强调师生关系中教师的地位。6.D 【解析】班级授课制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它的特征是班、课、时。7.B 【解析】“教育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是说教师进行教育有方法可循,但是并没有死框框可套。因此,教师必须依据不同的情况创造性地选择和运用教育方法,并经常寻求和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教学方法。8.B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其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题干中属于“其一”。9.D 【解析】略。10.C 【解析】认真了解和研究学生特点是班主任工作的开始。11.A 【解析】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指行动研究法。12.C 【解析】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随机应变程度。13.A 【解析】考查感觉适应的含义。14.D 【解析】经研究证明,第一次的复习安排应该在一天之后,第二次在一个星期之后,第三次在半个月之后,第四次在一个月之后。15.C 【解析】这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即下位学习。16.C 【解析】教师的示范者角色是指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17.A 【解析】强化物应当及时出现在被强化行为之后,将强化物和行为反应之间建立适当的联接以强化学生的学习行为或习惯。选项BCD均表明学生已经掌握知识或养成习惯,排除。18.A 【解析】刺激泛化是指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射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射。19.D 【解析】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首先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20.D 【解析】执行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关键。二、多项选择题1.BDE 【解析】教育目的的确立要符合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及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2.ABDE 【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因此,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产生和积极转化之上。3.ABCDE 【解析】略。4.ABCDE 【解析】如果学生将教师看成是朋友、心理辅导者,则他们希望教师表现出同情、理解、真诚、关心和值得信赖等特征。5.ABCE 【解析】D项属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内容。6.ABE 【解析】学习策略主要表现为一种符合规律的活动方式,是通过学习、练习而形成。7.BCE 【解析】略。8.AD 【解析】用中文发音来记忆英语单词,属于学习策略中精加工策略的谐音法。9.BCD 【解析】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其中变通性又称灵活性。10.ABCD 【解析】教师职业道德范畴包括教师义务、教师良心、教师公正、教师幸福、教师荣誉。三、名词解释1.知行统一原则:指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又要引导他们进行实际锻炼,把理论教育与组织实践活动、提高思想认识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一代新人。2.教学反思: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3.定势: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它将支配人以同样方式去对待同类后继活动。4.学习动机: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四、简答题1.在教育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1)使任务更有趣;(2)引发认知冲突;(3)合理使用表扬;(4)给予合适的反馈。2.(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3.进行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以下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客观条件:具有逻辑意义的学习材料。主观条件:(1)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与新知识进行联系;(3)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其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4.帮助学生建构积极自我意识的措施有:(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2)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3)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能力。5.(1)正强化是指学习者受到强化刺激以后,加大了某种学习行为发生的概率。正强化的方法包括奖金、对成绩的认可、表扬、改善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提升、安排担任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2)负强化是指教师对学习者消除某种讨厌刺激以后,学习者的某种正确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负强化的方法包括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不给予奖励或少给奖励也是一种负强化。(3)替代强化指一种榜样替代的强化。一般说来,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的行为、获得奖励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如果看到失败的行为、受到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在众人面前对某些行为进行惩罚或奖励,这时对其他学生来说就起到了替代强化的作用。五、案例分析题1.教师职业作为专门性的职业,不仅仅需要学科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者持有不同的教育观、不同的师生观,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管理上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型师生关系,具有等级主义,必然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尊重,学生的自有意见与自主思想得不到重视。本案例中小明的小学班主任老师没能理解小明的行为而一味的进行批评和惩罚,使得小明的行为得不到强化,从而影响了小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进入现代社会,教师由原来的知识拥有者和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引导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因材施教的教师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本案例中小明初中班主任在课外活动中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对所感兴趣的科目进行探究式学习,进而迁移到各门功课中,发现学习的重要性,使得小明学习有了很大提高。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所以,现代教师要懂得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素质和潜能的挖掘。【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新型学生观、师生观的内容,可以从小明小学老师和初中班主任的不同做法所反映的不同师生观进行解答。2.(1)我不赞成小李的教学观。小李出发点是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却忽略了两点,一是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二是上好一堂课仅注重气氛热烈是不够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小李仅仅关注学生,以学生发言、表演为主,缺乏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这样的教学缺乏深刻性。上好一堂课除了气氛热烈,还应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确一堂课的任务和重难点,使学生巩固每节课学到的知识。(2)小张上课的问题是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情感的人。特级教师所教的学生和小张所教的学生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相互提高的动态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小张在教学中遵照特级教师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就会束手无策。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的教学,和学生进行互动,在互动过程中不断调节教学方法,最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3)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有: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微格教学;专门的教学能力训练;反思性教学。【解题思路】小李老师的错误之处是片面理解了新课程中关于以学生为主体的内容,小张老师的错误之处是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从这两方面进行解题。六、论述题1.(1)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是:教学任务。每一节课的具体教学任务不同,教学方法应有所不同。教学内容。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不同,以及具体教学内容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考虑学生的认识特点、知识水平等年龄特征。(2)运用教学方法的总要求:综合性。要求教学方法本身不仅能完成具体教学任务,而且应有利于能力和品德发展,并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灵活性。要求教学方法的运用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调整,不拘泥于书本教条。创造性。要求教师在把握现有方法的基础上有所创造。【解题思路】回答本题时要从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和运用教学方法的总要求两方面进行解答,不可遗漏。2.(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的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5)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解题思路】回答本题时可以从影响教育过程的主客观、社会环境等因素进行回答,同时可以在最后点出针对这种情况所要采取的具体应对策略。3.动机归因理论,是由美国的维纳提出的。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推论这些行为原因的过程。理解学生对成功或失败所给予的原因或归因是一种鉴别控制学生行为的动机类型的方法。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他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它的教育意义有:(1)教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联系其学习的进步与努力程度,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制的因素。在学生付出同样努力时,对能力低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奖励,对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给以最高评价,对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给以最低评价,以此引导学生正确归因。(2)学生对能力的可控性具有不同的理解。能力虽然是相对稳定的,但并非完全不可控的,能力的增强在很大程度上是学习和受教育的结果。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激励学生加倍努力学习。【解题思路】回答本题时首先要对动机归因理论的具体内容进行简答介绍,然后结合理论回答其教育意义。真题汇编(二)一、单项选择题1.A 【解析】“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他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2.B 【解析】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3.A 【解析】结构化的有序材料适宜于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指导教学策略。4.B 【解析】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5.A 【解析】马克思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故选A。6.C 【解析】该文件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7.A 【解析】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观察各种实物、演示各种实验、到工厂和农村进行实地调查访问等都属于实物直观。观看教学电影属于模像直观。8.A 【解析】考查头脑风暴法的定义。9.D 【解析】测验的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10.A 【解析】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中建立基准(通常均以该群体的平均水平作为这一基准),然后把该群体中的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相对优势。11.A 【解析】意志的自制力就是指能够完全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意志品质。与自制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任性和怯懦。任性的人自我约束力差,不能有效调节自己的言论和行动,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常常为情绪所支配。怯懦的人胆小怕事,遇到困难或情况突变时惊慌失措,畏缩不前。12.D 【解析】学习动机强度的水平影响学习效果,但是学习效果不完全由学习动机的水平决定。故选D。13.B 【解析】考查晕轮效应的概念。14.D 【解析】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15.C 【解析】一般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题干中描述的是态度和方法的迁移。16.A 【解析】规则学习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学习公式属于规则学习。17.D 【解析】内在动机是指因学习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不在活动之外。D项中的“独自”说明陈英的行为没有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是内在动机。18.A 【解析】智商对学习成绩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不能决定学习成绩。19.A 【解析】倒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学习后立即睡觉说明没有倒摄抑制的影响。20.C 【解析】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其中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二、填空题1.政治经济制度2.废科举,兴学校3.间接经验4.了解学生5.儿童(学生)6.疏导7.练习8.道德认知9.斯坦福比纳10.为人师表三、判断题1.2. 【解析】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的任务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3. 【解析】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4. 【解析】班集体形成的条件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健全的组织和积极分子骨干;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班风;开展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仅仅有了班级组织,不能标志班集体已经形成。5. 【解析】有效度一定有信度,但有信度不一定有效度。6. 【解析】动物能哺育幼仔,是动物的本能,它不存在教育。7. 【解析】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程序性知识主要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8. 【解析】只有当问题存在着一个正确答案或解决方案时,才会有集中思维。9. 【解析】教师对学习者消除某种讨厌刺激以后,学习者的某种正确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这是一种负强化。题中的“取消全程监控”,正是消除讨厌刺激,所以应为负强化。10. 【解析】心理学家把少年期(初中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这一阶段要给少年独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想自我。四、简答题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体现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产生;(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教师备好课应做好三方面工作:(1)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阅读有关参考书。(2)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习惯。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和作出准确的预见。(3)设计教法。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考虑如何把教材传授给学生,其中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确定教法等问题。在做好上述三项工作基础上,要编制出三个计划是:(1)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2)课题(单元)计划。(3)课时计划(教案)。3.学生创造动机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奋斗的目标;(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创造动机的产生;(3)利用学生的好胜心,使之成为创造动机产生的动力;(4)通过鼓励学生将创造需要转化为创造动机;(5)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思考的习惯,诱发创造动机的产生;(6)经常组织学生在一起进行切磋讨论、激烈辩论,以激发创造动机的产生等。4.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需要:(1)教师要注意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为此要做到明确本堂课教学的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的布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防止分散注意;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3)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5.根据记忆规律组织学生有效复习需要做到:(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和内容;(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4)复习方式多样化;(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6.(1)就学生方面来说,一是学生的个性特点,如要面子、心理素质不稳定、自控能力差等;二是自我维权意识强;三是有些学生行为习惯差,缺乏责任感、羞耻心,当他们违纪违规受到教师批评时,随意顶撞。(2)就教师方面来说,一是处理的方法、手段不得体。如对学生采取居高临下的姿态,以训斥为主,或者批评的场合不当,让犯错的学生感到没面子,或者有打骂学生的行为;二是处理问题失当或失误时,顾及面子,不能及时矫正;三是不能控制情绪,易将个人工作、生活中的烦恼和不满迁移或发泄到学生身上;四是平时与学生交流少,不了解学生的特点,缺乏情感交流;五是处理问题不公平,厚此薄彼。五、案例分析题1.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且具有个人特长的有用人才,其实质就是通过合格加特长的标准和策略培养人才。因此,我们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注意在为学生的身心特性确立发展方向时,特长的发展最好与相关方面的发展和谐并进。作为学生个体来说,只有以特长为龙头带动各个方面和谐发展,才能成为具有基础知识能了并特色鲜明的人才。案例中的教师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制订评价标准时将学生的特长发展和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才取得了教学上的进步。【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素质教育中基础能力的学习和特长培养相互促进的关系。2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现象由来已久,这种现象违背了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当前的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要切实关注并解决好不均衡的问题。(1)改变学校教育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是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同时也要看到学习成绩不好学生的潜力,要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后进生的发展。(3)我国实行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标志之一。素质教育强调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发展,这是每个学生的基本权利。所以,无论是教师、学校还是社会以及相关教育部门,都不能只把关注的眼光放在少数优等生身上,要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4)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式。不能把学习成绩当作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改变将学生学业成绩当作评定教师业绩唯一标准的方式。(5)教师对于后进生,要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进行持之以恒的教育,而不是对后进生采取忽视的态度。总之,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情况,既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又需要社会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情况。【解题思路】可以从课程改革中的新型学生观、评价学生的方式的转变等来回答问题。六、论述题1.(1)英国的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第一人,代表作大教学论。他的贡献主要有: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强调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规律;提出了“泛智”思想,论证了普及义务教育的合理性,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提出了学年制思想,并从理论上论述了班级授课制。(3)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4)瑞士平民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