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6048312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Al-27 Mg-24 Na-23 Cl-35.5 Zn-65 S-321.下列变化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A. 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B. 干冰干冰汽化 C. 点燃蜡烛 D. 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答案】C【解析】【详解】A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只是有异味的物质位置移动了,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A错误;B.在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过程中,二氧化碳由固态变成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C.在点燃蜡烛过程中,石蜡熔化时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燃烧时石蜡与氧气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C正确;D.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过程中,气体的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D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关键看变化过程中有没有新物质生成。2.在周期表中,下列各组元素位于同一主族的是A. H、Na B. Mg、Al C. N、Si D. S、Cl【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结合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详解:A.H、Na均是第A族,位于同一主族,A正确;B.Mg是第A族而Al是第A族元素,不是位于同一主族,B错误;C.Si是第A族而N是第A族元素,不是位于同一主族,C错误;D.S是第A族而Cl是第VIIA族元素,不是位于同一主族,D错误。答案选A.3.下列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A. HCl B. K2O C. CO D. N2【答案】B【解析】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全部由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则A. HCl是共价化合物,A错误;B. K2O是离子化合物,B错误;C. CO是共价化合物,C错误;D. N2是单质,不是化合物,D错误,答案选B。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A操作错误;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B操作错误;C.倾倒液体时标签向着手心,瓶塞倒放在实验桌上,故C正确;D.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处,故D操作错误;答案选C。5.“氯气在常温下是一种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这句话描述的是氯气的:A. 物理性质 B. 化学变化 C. 物理变化 D. 化学性质【答案】A【解析】【详解】“氯气在常温下是一种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这句话没有涉及到物质的变化,故B、C选项错误,物质的颜色、状态等没有涉及到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性质,故答案选A。6.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悬于试管的正上方,故A操作正确;B.严禁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故B操作错误;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故C操作正确;D.洗净的试管应倒放在试管架上,故D操作正确;故答案选B。7.下列关系曲线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加热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 B. 向Ca(OH)2溶液中通入CO2至过量(碳酸钙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能生成可溶性碳酸氢钙) C. 向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D. 将等质量的Mg和Al分别与过量等浓度的盐酸反应,则a为Mg,b为Al【答案】D【解析】【详解】A加热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过程中,由于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质量始终不变,故A关系正确;B.氢氧化钙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Ca(OH)2+CO2CaCO3+H2O,CaCO3+CO2+H2O=Ca(HCO3)2,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和碳酸钙的质量比都是44:100,因此图象关于y轴的一条平行线对称,故B关系正确;C.向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时,碱性减弱,pH减小,但是不能减小到7,故C关系正确;D.将等质量的Mg和Al分别与过量等浓度的盐酸反应时,由于镁比铝活泼,因此镁和稀盐酸反应需要时间短,并且最终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因此a为铝,b为镁,故D关系不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A项中的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的质量是不变的,故质量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D项中镁和铝反应时,需要考虑金属的活泼性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同时还要注意到铝为三价金属,最终产生的氢气的体积要多一些。8.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性质与应用不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A. 石墨有金属光泽,可用来做干电池的电极B.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吸附装修产生的有害气体C. 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在生活中可用来除油污D. 熟石灰具有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答案】A【解析】【详解】C.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于干电池的电极,故A说法错误;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可用于吸附装修产生的有害气体,故B说法正确;C.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在生活中可用作炉具清洁剂,可用来除油污,故C说法正确;D.熟石灰具有碱性,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D说法正确;答案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侧生于物质的应用与物质性质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化学味”。9.下列灭火方法不合理的是A. 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盖B. 森林发生火灾,可砍掉部分树木,形成隔离带C.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D. 油锅着火,泼水灭火【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氧气三者缺一不可,可以判断出只要去除其中的任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据此分析可得结论。【详解】A.桌面上酒精燃烧,可用湿抹扑盖,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不具备燃烧的条件而灭火,故A方法合理;B. 砍掉部分树木,形成隔离带可以避免火势的扩散,故B正确;C.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可以降低温度至纸箱的着火点以下,故C方法合理;D. 油锅着火,泼水时油浮在水上,不能隔离空气,故D方法不正确;答案选D。【点睛】掌握化学原理,科学的进行灭火才能达到效果,并不是所有的火灾都是用水来灭的。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 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D.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答案】D【解析】【详解】A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但是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比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就不是中和反应,故A错误;B.有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含有同种元素的物质包括了纯净物和混合物,比如:石墨和金钢石组成的物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混合物,故B错误;C.带电的微粒可能是离子,电子也带电,但不是离子,质子带电,也不是离子,故C错误;D.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溶液包括溶质和溶剂,所以是混合物,故D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能从微观的角度去理解化学概念。11.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归纳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生活常识B物质鉴别洗涤剂洗油污:乳化作用水银温度计原理:汞原子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黄金和黄铜:滴加稀盐酸 硬水和软水:观察是否澄清 C安全常识D环境保护油锅着火、电器着火:用水浇灭火灾烟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减少水质污染: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减少温室效应:大力植树造林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详解】A洗涤剂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温度升高汞原子体积不会增大,增大的汞原子间的距离,故选项A错误;B. 黄金和黄铜在常温都不与盐酸反应,无法鉴别;硬水和软水只是水中钙镁离子的浓度不同,外观无法鉴别,故B错误;C. 油锅着火、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故C错误;D.含磷洗衣粉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而污染水质,植树造林能通过光合作用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而减少温室效应,故D正确;答案选D。【点睛】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和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2.下列图像关系合理的是 ( )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详解】A.久置的NaOH溶液中含有Na2CO3等杂质,当盐酸将NaOH反应完之后再与Na2CO3反应时会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故A正确;B.锌与稀硫酸反应时氢气的量应随着反应的进行先不断增大,锌消耗完时氢气的量保持不变;故B错误;C.两种溶液相混合时刚开始溶液中应出现沉淀,故C错误;D.向NaOH溶液中加水不可能使溶液呈酸性,故D错误;答案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酸与盐、酸与碱、碱与盐和活泼金属与酸之间的反应,并将其中的变化规律以图像的形式展示,对学生数形结合能力有一定的要求。13.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A. 为减少白色污染,少使用塑料袋 B. 倡导低碳生活,多步行,少开车C. 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灭火 D. 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答案】D【解析】【详解】A.废弃塑料造成白色污染,为减少白色污染,少使用塑料袋,故A正确;B.低碳生活就是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步行,少开车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B正确;C.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灭火能隔绝氧气,故C正确;D.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D错误;答案选D。14.科学家成功制备出了一种含铱元素的阳离子,在这种离子中,铱元素显+9价。该离子符号的书写正确的是A. IrO2+ B. IrO3+ C. IrO4+ D. IrO5+【答案】C【解析】【详解】A.IrO2+中氧元素显2价,设铱元素的化合价是x,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x+(2)2=+1,则x=+5价,故A错误;B.IrO3+氧元素显2价,设铱元素的化合价是y,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y+(2)3=+1,则y=+7价,故B错误; C.IrO4+中氧元素显2价,设铱元素的化合价是z,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z+(2)4=+1,则z=+9价,故C正确;D.IrO5+中氧元素显2价,设铱元素的化合价是x,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x+(2)5=+1,则x=+11价,故D错误;答案选C。15.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A. 加入HNO3酸化的Ba(NO3)2溶液 B. 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C. 先加HNO3酸化,再加Ba(NO3)2溶液 D. 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加入HNO3酸化了的Ba(NO3)2溶液,若为亚硫酸根离子也生成白色沉淀,不能检验,A错误;B、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应先加盐酸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再加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可检验,B正确;C、先加HNO3酸化,再加Ba(NO3)2溶液,若为亚硫酸根离子也生成白色沉淀,不能检验,C错误; D、加入HCl酸化了的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不能检验,D错误。答案选B。考点:考查离子的检验。1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加入盐酸以除去硫酸钠中的少量碳酸钠杂质B. 配制溶液定容时,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C. 用分液漏斗分离液体时,先放出下层液体后,再放出上层液体D. 萃取时,将酒精和碘化钾溶液放入分液漏斗中静置【答案】B【解析】【详解】A加入盐酸能除去硫酸钠中的少量碳酸钠,但却引入NaCl无法达到除杂的目的,故A错误;B应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故B正确;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一避免两种液体相互污染,故C错误;D酒精能与水互溶不分层,故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离和提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等实验的基本实验操作,在进行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中倒出。17.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利用A装置收集氧气的最佳时刻是_。(2)用收集到的氧气完成硫粉燃烧实验后,还需向集气瓶内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若用B装置收集,则气体应从_端进入,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欲使用C、D装置将以上杂质除去,则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_(用C、D装置端口字母表示)。【答案】 (1). 导管口冒出的气泡均匀连续时 (2). SO2 +2NaOH = Na2SO3 + H2O (3). b (4). e -f- c- d【解析】【详解】(1)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要等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防止收集的气体不纯,故答案为:导管口冒出的气泡均匀连续时;(2)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故答案为:2NaOH+SO2 Na2SO3+H2O;(3)若改用B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b进入,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将空气挤压到集气瓶上部通过长管排出;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要先除杂质再干燥,除去氯化氢气体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干燥气体用浓硫酸,且洗气装置中导管要长进短出,因此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efcd,故答案为:b;e -f- c- 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仪器的链接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洗气装置中导管要长进短出18.氯化钠样品中含有少量的杂质Na2SO4,按下列流程进行净化,流程中的( )中是合适的试剂,在 中是实验操作名称。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操作、中所需加入试剂分别为_、_、_、_。(2)操作、的操作名称分别为_、_、_。(3)写出有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第步:_。第步:_。【答案】 (1). 蒸馏水 (2). BaCl2 (3). Na2CO3 (4). HCl (5). 溶解 (6). 过滤 (7). 蒸发(结晶) (8). Ba2+SO42-BaSO4 (9). 2H+CO32-CO2+H2O【解析】【详解】由流程可知,氯化钠样品含有少量的Na2SO4,最后得到NaCl晶体,则中加蒸馏水溶解,中加BaCl2溶液沉淀硫酸根离子,中加Na2CO3溶液沉淀过量的钡离子,为过滤得到澄清溶液,中加稀盐酸反应过量的碳酸钠,为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晶体。(1)根据以上述分析可知,操作、中所需加入试剂分别为蒸馏水、BaCl2溶液、Na2CO3溶液、稀盐酸;(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操作、的操作名称分别为溶解、过滤、蒸发结晶;(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第步中发生反应Ba2+SO42BaSO4、第步发生反应2H+CO32CO2+H2O。【点睛】把握流程中的反应、混合物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注意碳酸钠的作用是除去过量的钡离子,一定要在氯化钡之后加入。19.走进化学变化的微观世界,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下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X、Y、Z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原子,据图回答问题:反应前 反应后(1)该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_;(2)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是_;(3)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4)由X原子构成的物质在该反应中_(填“是”或“不是”)催化剂。【答案】 (1). 1:1 (2).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数量没有增减。 (3). 置换反应 (4). 不是【解析】【详解】(1)由示意图可知反应的方程式为:X+Z2Y=XY+Z2,则该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数之比为1:1,故答案为:1:1;(2)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数量没有增减,故答案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数量没有增减;(3)该反应的反应物为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物也为单质和化合物,故为置换反应,则答案为:置换反应;(4)X是该反应的反应物,并不是催化剂,故答案为:不是。【点睛】在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是要注意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前后只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并没有改变。20.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硫酸钡、碳酸钠、和氢氧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取一定量的该粉末加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搅拌、静置,观察到有白色不溶物。小张同学认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硫酸钡;小李同学认为,小张同学的结论不准确,其理由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针对上述两名同学的观点,小刘同学进一步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1)步骤中,滴入酚酞溶液后,若滤液E为红色,则滤液E中除酚酞外还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填化学式,下同),由此得出原白色粉末成分组成的结论是_。(2)小王同学认为,只需要取少量滤渣B,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若看到的现象是白色不溶物部分溶解,且有气泡产生,就足以说明原白色粉末的成分是_。【答案】 (1). Na2CO3 + Ba(OH)2 = BaCO3 + 2NaOH (2). NaOH NaCl BaCl2 (3). BaSO4 Na2CO3 Ba(OH)2 或 Na2CO3 Ba(OH)2 (4). BaSO4 Na2CO3 Ba(OH)2【解析】【详解】(1)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会生成碳酸钡沉淀和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OH)2=BaCO3+2NaOH,则答案为:Na2CO3 + Ba(OH)2 = BaCO3 + 2NaOH;(2)向烧杯中的溶液中加入几滴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就可证明其中含有氢氧化钠,同是原粉末中含有氢氧化钡,而在步骤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有沉淀生成,故原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故答案为:NaOH、NaCl、BaCl2 ;BaSO4、Na2CO3、Ba(OH)2 或 Na2CO3、Ba(OH)2 ; (3)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说明一定含有硫酸钡,而碳酸钠和氢氧化钡是一定含有的,故答案为:BaSO4、Na2CO3、Ba(OH)2。【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21.下图为两套实验装置。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_;_ 。仪器中,使用时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有_。(填序号)若利用装置I制取蒸馏水,还缺少的仪器是_,将仪器补充完整后进行实验,冷却水从_口进。现需配制1.0 molL-1的NaOH溶液240mL,其中装置II是某同学配制此溶液时转移操作的示意图,图中有两处错误分别是 _ 、_ 。配制溶液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称量 计算 溶解 倒转摇匀 转移 洗涤 定容 冷却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某同学欲称量一定量的NaOH固体,他先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烧杯的实际质量为_g,该同学应称量_g NaOH。在配制过程中,如果其他操作都是正确的,下列操作会引起浓度偏高的是_。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溶液洒到容量瓶外面 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定容摇匀后发现溶液体积低于刻度线,再补加少量蒸馏水至刻度线【答案】 (1). 蒸馏烧瓶 (2). 冷凝管 (3). (4). 酒精灯 (5). g (6). 未用玻璃棒引流 (7). 未采用250ml容量瓶 (8). (9). 27.4 (10). 10.0 (11). 【解析】【详解】(1)蒸馏装置中的主要仪器有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酒精灯,为蒸馏烧瓶为冷凝管;故答案为:蒸馏烧瓶;冷凝管;(2)容量瓶在使用前一定要查漏,故答案为:;(3)制取蒸馏水的实质是蒸馏过程,必须用酒精灯,冷凝管下口是进水口,上口是出水口,故答案为:酒精灯;g;(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必须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外溅,配制多大体积的溶液则选择多大规格的容量瓶,故答案为:未用玻璃棒引流;未采用250ml容量瓶;(5)配制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故答案为:;(6)因天平的称量原理:左盘物体的质量=右盘物体的质量+游码的读数,所以烧杯的实际质量为27.4g,因配制溶液的体积为240ml,而容量瓶的规格没有240ml,只能选用250ml,NaOH的质量m=cvM=1.0molL-10.25L40g/mol=10.0g,故答案为:27.4、10.0;(7)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溶质的质量减少,浓度偏小,故错误;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洒到容量瓶外面,溶质的质量减少,浓度偏小,故错误;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溶液的体积不变,浓度不变,故错误;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小,浓度偏高,故正确;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大,浓度偏小,故错误;答案为:。22.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向40g 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稀盐酸,同时测定溶液pH的变化(曲线变化如图所示)。请分析计算:(1)当溶液的pH为7时,用去稀盐酸_g。(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温馨提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答案】 (1). 60 g (2). 5.85%【解析】【详解】(1)由图像的滴定曲线显示当溶液的pH为7时,用去稀盐酸为60g,故答案为60g; (2)解: 设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X, 答: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