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II).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47745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II)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3 题。贾平凹:一个农民的书写 “我就这样做一辈子农民吗?”在自家泥楼子上的 14 岁少年贾平凹发狠说。他细细的脖子上顶着一个大脑袋,脑袋的当旋上有一撮毛儿高高翘起。 他的梦想是上大学。可是文革改变了命运,中学毕业后当了农民,下地却连正经农活都干不来。他发誓要离开,剥掉这个“农民皮”。1971 年,偶然的机会,他上了西北大学。 他以为结束了自己的农民生涯,满怀着从此踏入幸福之门的心情到陌生的城市去。可是,20 年后他才明白,忧伤和烦恼在离开的那一瞬间就开始了。在贾平凹 30 余年的创作历程中,几乎所有重要的创作素材都来自他的家乡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 花村。从浮躁、土门、高老庄,到怀念狼、秦腔、高兴,从土地承包改革到市场经济 对农村的冲击他的笔下有对故乡的无比依恋和怀念,也有对人离开土地之后怎么办的迷茫和追问, 更有面对商业化浪潮冲击下人性异化扭曲时充满批判的矛盾心情。“作为一个作家,没有更大的能力帮 助他们,也想不出解决办法,我只能写作,把我看到的、想到的、迷茫的东西写出来。”贾平凹说。他对家乡的感情越来越复杂。在他的心里,故乡因父母的存在而存在。那时,贾平凹经常回去,愿意 早早看到迎在半路的父亲,愿意听熟悉的那一声“平回来了!”可是现在的家乡对他而言,越来越是一 个概念。故乡所呈现的形态对他而言,越来越陌生。“像是有了疤的苹果,腐烂,如一泡脓水,或许它会 淤地里生了荷花,愈开愈艳,却不再属于我。”他清醒地发现,自己所熟悉的农村在一步步消失,农村的 文化传统在渐渐淡出。他不知是该歌颂还是去批判。他能做的,是用秦腔为故乡的过去树一座纪念 的碑子,借主人公夏风,他似乎有意识地谴责自己离开土地后精神上的背叛,也记录了乡村变化中的哀 伤。秦腔后来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从 1978 年满月儿获第一届全国短篇小说奖起,他常常以 获奖者的身份出现于各种颁奖典礼。他的头衔越来越多: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协主席、书法家等。 他自称不善交际,不会说话,实际上,浓厚纯正的陕南方言,却被越来越多的读者熟知,他的作品以多种 文字翻译,走出国门,抵达广泛的阅读领域。所有这些,于他只是风清云淡。即使获奖,也如过河遇到了桥,口渴遇到了泉,路是远的,还要往前走。 在他心里,自己就是手艺人:文章写得好,就是活儿做得漂亮。他体味写作里边的甘苦,如同农民种田耕 作时的欢乐和满足。在他这份憨厚朴素下,掩藏着万丈雄心,那就是剖析这片土地所呈现出的人性的种种缺陷,同时让笔下的世界充满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浑然之气,意象氤氲。 多年前,村里生产队的公房要处理,他的父亲让他置办一套。他有点不屑:谁还回来再住那个东西!他走得那么决绝洒脱。可是现在他发现,不管走得多远,自己身体里始终流淌着农民的血液,从孩子时起 就具有的农民德性,根深蒂固,永远无法真正地褪去。他的视线也自始至终没有离开过农村。即使现在, 也经常有老家人来西安找他,或看病求医,或想办个希望小学,甚至要个修路的资金家乡人在城里 打工的也会到他这里来。贾平凹接纳并沉浸其中。似乎这样,才更能唤醒自己的农民本色。在他的六棵树中有一棵痒痒 树,一旦移入城市,就失去了根和生命。他何尝不是这样的一棵树。不过,这棵树虽然深深扎根于生他养 他的棣花村,却又超越于此,怀着悲悯之心一次次地回望并反思。他的出生和成长环境决定了他写作的 民间视角。正是以这样的身份认同和视角,他探究并关怀着时下的中国,给我们提供着一卷卷不可替代 的、厚重朴素的历史记录。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贾平凹因一个偶然的机会上了大学,原以为跳出了农村,踏入了幸福之门,然而离来的忧伤和烦恼却 一直追随着他。B.从浮躁、土门、高老庄,到怀念狼、秦腔、高兴,贾平凹 30 余年的创作历程中,几 乎所有重要的创作素材都来自他的家乡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村。 C.贾平凹对家乡的感情越来越复杂。父母在时,故乡因父母的存在而存在。当父母相继离去后,故乡越 来越是一个概念了。故乡所呈现的形态对他而言,越来越陌生。 D.贾平凹离开家乡几十年,但他身体里始终流淌着农民的血液,从孩子时起就具有的农民德性,根深蒂 固,永远无法真正地褪去。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 A.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秦腔是贾平凹为故乡的过去树的一座纪念碑,他借主人公夏风,有意识 地谴责那些离开土地后精神上背叛的文人,这其中也包括他自己。B.从 1978 年满月儿获第一届全国短篇小说奖起,他常常以获奖者的身份出现于各种颁奖典礼。而 他对于获奖,却经常说“获奖如过河遇到了桥,口渴遇到了泉,路是远的,还要往前走”。 C.贾平凹将自己定义为手艺人角色,而他对这个手艺人的要求却是剖析他所处的这片土地所呈现出的 人性的种种缺陷,同时让笔下的世界充满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浑然之气。 D.但现在为止,经常有老家人来西安找他,或看病求医,或想办个希望小学,甚至要个修路的资金家 乡人在城里打工的也会到他这里来,这都是贾平凹决然洒脱离开农村后的一种心理赎罪。 E.贾平凹就像他的六棵树中的那棵痒痒树,深深扎根于生他养他的棣花村,并怀着一颗悲悯之心, 以一个民间视角探究并关怀着时下的中国,给我们提供着一卷卷不可替代的、厚重朴素的历史记录。3.请结合文意和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农民贾平凹的书写何尝不是读者与中国文坛的幸运这一看法的理解。(4 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4-6,7-9 题。德国作家马丁瓦尔泽访谈录(节选)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歌德学院(中国)院长米歇尔阿克曼在向中国读者介绍瓦尔泽时,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他出版了 22 部长篇小说,他得了所有德国有名的文学奖。他除了是伟大的作家,还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发言 人,他在德国公众中的影响仅次于德籍教宗本笃十六世。”南方周末:通常我们认为欧洲是有知识分子群体的,他们以社会担当为己任,您怎么看待这样一个群 体?他们是您认为的知识分子吗?比如萨特、加繆。瓦尔泽:我知道萨特一直受人尊敬,因为他是知识分子,而且他把知识化为实践。参与社会事务是萨 特的一个特征。我以前专门写过一个文章,其反讽标题已经透露出我的立场:作为作家必修课的参与精 神。什么叫必修课,虽然萨特那么做也很好,可是我们不一定非这么做不可。你也应该赋予作家不管社 会、只管自我的权利,他有这个权利。即便这么做,伟大的萨特也不会由此变得渺小。南方周末:您被形容为具有社会担当的作家。您怎么看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包括作家的责任感?现在 有一种潮流,就是对责任感的疏.离和逃避。瓦尔泽:不论责任还是责任心,在德文里面都是好听的词汇,它们在政治生活中常常沦为修辞学词 汇。我关心的是如何把你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化为行动,你光是说人要有责任心没意思,那是空话。萨特 把责任心化为了实践,他是行动者,而且他是唯一一个拒绝诺贝尔奖的。他的整个姿态比较彻底。当然 我们也不用学萨特这么彻底。换了我来做这个事就是虚伪了,如果我去做萨特做的事情,我就是虚伪。 各人有各人的生活原则。南方周末:您说德国作家跟历史有很困难的交往方式,您说经历了战争年代,从未需求要写一部战争 小说,不想写战争,不去反思战争,不写反法西斯小说,不写伪法西斯小说。您跟君特格拉斯相反,他是 不断描写战争,不断对战争罪恶进行反省。瓦尔泽:我对格拉斯的小说铁皮鼓的定义,第一是反法西斯小说第二还是反法西斯小说。反 法西斯小说其实不等于战争小说,对我来说,里面写的法西斯都是特别戏剧化的场面,敲着鼓,唱着歌, 他写这种戏剧化的场面,表达反法西斯的立场。我给他戴了顶高帽子,说铁皮鼓是最后一部还可以 创作的反法西斯小说。法西斯已经消亡了。格拉斯与其说在写战争写历史,还不如说他在表达自己的意 愿,反法西斯的意愿。南方周末:您的意愿是什么呢?对于那场人类的浩劫,您的态度是什么? 瓦尔泽:我有个问题整整思考了二十年,我母亲怎么会加入纳粹,她笃信天主.教,这样一个女人怎么会加入纳粹,如果我要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了,德国怎么变成纳粹德国这个问题就得到了解答。这个是跟铁皮鼓截然相反的立场。铁皮鼓使用怪诞手法, 把法西斯宣布为非法,然后就完事了,但我思考 的问题是德国人为什么受法西斯的诱惑。我作品里面写的就是这个,这是我小说的一部分。南方周末:经过这么多年您是怎么看文学荣誉的,德国著名的文学奖您都得过,非文学奖也得过,作为作家,您是怎么看这种荣誉的?瓦尔泽:我 11 月 2 日回德国,4 日就要去慕尼黑领奖,我现在就在想,到时候怎么写答谢词,我想说的 一句话是:“奖项之于作家,犹如化妆之于女人”,一个美女不化妆也美,但你也不能否认化妆有帮助, 这就是奖项对作家的作用。南方周末:在您作为作家的成长经历中,这种文学荣誉对您影响大吗?您会在意这种文学荣誉吗? 瓦尔泽:一开始是因为钱,得奖就是得钱。青年作家不能靠市场生活。我的第一个奖是“四七社”颁发的,当时的奖金为 1000 马克,我买了一辆大众汽车。第二个奖是黑塞奖,已经是 10000 马克了。我当 时拿着这笔钱没花,而是给我母亲看,证明作家也能挣钱,结果我母亲不相信。所以后来我拿到钱就花, 拿到奖金就用。4.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5 分)5.按照文中瓦尔泽的说法,作家和荣誉的关系是什么?他对待荣誉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自己的 话回答)(4 分)6.记者的问题中提及萨特、格拉斯等作家,这样提问的意图是什么?(3 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她只能活七小时”【注】 美国保罗舍恩斯坦市新闻编辑台上电话机的指示灯闪烁着微弱的白光,时间是下午 3 点 40 分。本市新闻主编接了电话,他听到这些内容:“我的小女儿在路德医院。医生说她只能活 7 小时,除非 得到新药青霉素。这是她唯一的希望。医生已经使用了磺胺以及其他每一种药。我必须找到某个有足 够能力的人帮她。你能帮我吗?”打电话的人通报了他的身份,他叫劳伦斯马隆,职员,家住杰克逊海茨,第 34 大道第 83 号。濒于死亡的小孩是他的女儿,叫帕特丽夏,两岁,现就诊于路德医院,在曼哈顿,第 144 街和康文特大道交会处。 找到青霉素并非易事。因为这个被医学界誉为“创造奇迹”的奇药是如此的稀少,以致几乎不能找到它。即使是军方,也只能得到他们所需的一小部分。 然而,这位父亲恳求帮助两分钟之后,本市新闻编辑台决定开始投入这项援助工作。这是一场残酷的斗争。“只能活 7 小时,除非” 电话打到路德医院,证实了那个小孩几乎不能活了,她患的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即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一种血液中毒。磺胺制剂已用过了,输了两次血,都无济于事。有人提出青霉素是唯一的希望。 通过电话向华盛顿的美国公共卫生局局长托马斯.帕伦请示,并详细调查了纽约的药品公司后得知,施贵宝公司生产青霉素。打给帕伦博士的电话被 A.N.理查兹博士听到了,他在华盛顿负责科学发展局的研究工作。“新泽西 州新布伦瑞克的施贵宝实验室能提供青霉素。”理查兹博士说, “我将打电报,请他们立即定量发放。”与此同时,人们获悉斯特基弗博士这位波士顿外科医生和战时生产委员会委员有权直接命令发放 民用珍贵药物。他是由路德医院的外科医师丹特.柯利蒂大夫通过电话取得联系的。“你将得到青霉素。”基弗大夫向柯利蒂大夫许诺。那是下午 4 点钟。医生们对在红头文件的作用 下找到的青霉素的来源并被予以发放的速度感到惊异。现在,计划正在实施之中,由两个州的警察护送青霉素这个仁慈的东西从新布伦瑞克运到这个奄奄 一息的女孩的床头。下午 6 点 30 分柯利蒂大夫在霍兰隧道的入口处碰到了一群焦急的记者。当那辆仁 慈之车停在施贵宝实验室前面时,时间是下午 7 点 30 分。3 个卫兵等在那里。其中一个走向汽车:“是柯利蒂大夫吗?给你青霉素。” 柯利蒂大夫接过那硬纸匣,由冰裹着的青霉素放在里面。“现在,”他说,“我们有了一个战斗的机会。”最后一段路程是从霍兰隧道到路德医院,只用了 8 分钟,这是创记录的速度。行驶在丁区高速公路时,车速始终指向 65 英里/小时。汽车就要停在医院门口之前,柯利蒂大夫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 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也许是,”一个记者说,“但是从现在起,大夫,靠你了。” 此后,记者们踮着脚尖走进四楼那个失去知觉的孩子的房间。她费力地呼吸着, 但在蓬松的丝一般的棕发下面的小脸上,并没有痛苦的表情。“她是个可爱的病孩子。”一个护士低声说。 帕特丽夏马隆的父母哭了。 “谢天谢地。”凯瑟琳.马隆低语着,“至少,我的小丫头有了一次机会。”(选自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有删改)【注】这篇报道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 1943 年 8 月,获 1944 年普利策新闻奖。 7.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了时间,有什么好处?(4 分)8.柯利蒂大夫为什么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医生都做不了的事”?(3 分)9.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请对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5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1 分)(一)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课内语段,完成下面的题目。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 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 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 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0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固一世之雄也固:本来B举匏樽以相属举:全,都 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坐:端坐 D托遗响于悲风遗响:余音,指萧声1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 B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糜鹿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固一世之雄也 D寄蜉蝣与天地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12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3 分) 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A月出于东山之上 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1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出自曹孟德的啊一首诗?()(3 分) A长歌行B短歌行C蒿里行D步出夏门行 14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段写出了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本段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本段重在说理,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D本段句式上整散结合,押韵自由灵活,极富声韵之美。 1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古代纪年法中的干支纪年,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指农历的每月十五。 C“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D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二)根据情景填写。(10 分,一空一分) 16.苏轼赤壁赋“,”用比拟手法借箫声写愁情。17.在赤壁赋中,苏轼用“,”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 盛。18.苏轼赤壁赋中用“,”描绘出秋江的爽朗和澄净,这也正是游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 的内心写照。19.赤壁赋中作者与客人共饮秋江之酒时引吭高歌的是,。20.赤壁赋中在银辉的浸染,雾气、江水、夜空浑然一体的景象。(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6 分)寄校书七兄(唐)李冶 无事乌程县,蹉跎岁月余。 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 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 过大雷岸,莫忘几行书。【注】本诗是女诗人李冶写给自乌程前往芸阁(藏书处,即秘书省)赴任的“七兄”的。校书:“校书 郎”(官名)的省称。乌程:今浙江吴兴,李冶家乡。大雷:在今安徽望江。南朝诗人鲍照途经此地时 曾写下登大雷岸与妹书。21.一、二两联反映了七兄怎样的生活状态?(4 分)22.颈联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6 分)23.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第卷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14 分)24.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 分) A.达赖集团在西方敌对势力的支持怂恿下,蓄意制造了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真 是耸人听闻。 B.每当在前行的道路上面临困惑时,我就会回想起先师当年的耳提面命,内心立即充满了温暖。 C.奥巴马在夏威夷华人中人气很高,他在孙中山曾经就读的美国夏威夷的普纳候学校读过书,就冲着他 是孙中山的校友,华人对他刮目相看。D.今年征兵工作全面展开后,江西省崇义县已有 3000 多名适龄青年踊跃报名应征,连日来,报名应征的 青年仍是不绝如缕。2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现代汉语词典是每个中国人终身的语文老师。在过往的 30 多年时光里,它无论是身披浅褐色硬 壳还是红色精装,始终占据中国人话语系统的权威。 B.浙江卫视全新推出的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互动节目 奔跑吧兄弟自开播以来,众多粉丝除了关注 明星们的一举一动,也为节目组设置任务出谋划策。 C.频繁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不仅让一个个家庭支离破碎,而且让多名无辜孩子的生命离我们远去,影 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成为当前安全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D.日前,被称为“京考”的北京市 xx 年公务员笔试举行,五万余名考生在雾霾中赶考。据了解,“治 理雾霾”此次被写入“京考”试题,群众路线、孤寡老人社会保障等时事热点也有涉及。的观念。(5 分) 请根据示例向大家推荐一条你最喜欢的古训,要求语言简明、连贯。(1)我最喜欢的一句古训:(1 分) (2)推荐理由:这句古训的意思是(不超过 50 字)(2 分) (3)这句古训警示人们(2 分) 27、根据下面材料提供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限 20 字以内)(3 分)正在起草中的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修改稿)倡议:机动车驾驶员在停车 3 分钟以上时熄灭发动机。对此,不少人认为,提倡停车 3 分钟熄火能够使车主充分了解停车熄火的必要性,提高节能 减排意识,从而使停车熄火变为自觉行为。不过,也有人对这一条款的可操作性表示怀疑。出租车公司 安全总监高鹏说,对停车熄火的时间地点不应该一刀切,比如早晚高峰和拥堵路段,车辆频繁启动也无 法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此外,出租车在酷热或寒冷天气时需要开启空调,如果严格要求停车熄火,就有 可能招致乘客的不满甚至投诉。四、材料作文 2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三国演义中,周瑜临终慨叹:“既生瑜,何生亮!” 海明成历经生活磨难,领悟了:人生最高的价值之一,就在于曾经面对一个够格、强悍,逼迫你尊重他甚至崇拜他的对手。 我们身边有各种不同的“对手”。有人在时间的流转中,从“他(它)”身上照见了自我的改变;有人在人生的舞台上,从“他(它)”身上观看出真正的自我;但也有人不愿或不能面对“他(它)”。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意,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脱离材料内容与含意的范围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套作。26.中国文化传统中有许多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古训,它们不仅寓意深刻,而且对人们有警示作用,例 如,“学不可以已”的意思是学习不能够停下来,要活到老学到老。这则古训提示我们要树立终身座学位习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