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五次双周考试题.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40879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五次双周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五次双周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五次双周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五次双周考试题考试时间:2018年11月29日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分)1. 庄子天道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两者都强调()A.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B.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C. 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D.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2. 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孟子完整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到汉代,“五伦”思想发展成“三纲”思想。据此可知,先秦儒家“五伦”思想的提出()A. 渗透着浓厚的尊卑等级意识B. 呼应了皇权专制统治的需要C. 建构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D. 传承了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3. 商鞅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他主张“法者所以爱民”“以刑去刑”“至德复立”。这表明商鞅在思想上( )A. 坚持“礼法”并重B. 强调“轻罪重罚”C. 认为圣君行仁义于天下D. 与儒家思想相通相容4. 顾准认为“如果着重于僭主一词的篡夺者或僭窃者的意义,那么,我国战国时代分晋的三家韩、魏、赵是僭主,取代姜齐的田成子是僭主,崛起于草莽的刘邦也是僭主。”“文武周公的道统,从殷商法统的观念看,又何尝不是僭主?”然而,中国有“僭主”之实,为何没有“僭主”之名呢。这反映了古代中国()A. 篡夺政权被社会所不容纳B. 实力成为君权合法的重要条件C. 古代天命观思想深入人心D. 国家大一统成为历史发展趋势5. 在湖北郭店楚墓中发现的战国儒家文献中,“德”被看作是“率民向方”的有效途径,“德”被具体化为以礼乐教化百姓,“先人以德,则民进善焉”。这表明了当时的儒家()A. 以关注社会秩序为重要内容B. 把克已复礼作为封建统治主要手段C. 符合了普通百姓的实际需求D. 促使教育对象朝着平民化方向发展6. 顾炎武认为:天子、君主,都是一种职位,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称号。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称,天子称“君”,人臣、诸侯、卿大夫亦称君,甚至奴婢称其主人,女称其父,妇称其舅,皆为“君”。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种。材料中顾炎武()A. 倡导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B. 呼吁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C. 为否定专制寻找历史依据D. 痛斥了君主专制的弊端7. 在我国古代儒家思想中,反对“事兽食人”的暴政、强调“民为贵”的民本主义与“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等级观念和“牧民”思想共存共生。这种共生意味着:儒家思想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是一种思想体系中相互呼应、彼此补充的两种特质。其特定价值内涵同源于()A. 自然经济为主的经济基础B. 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 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8. 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A.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 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C. 知和行都产生于心D. 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9. 古代某位思想家把儒家的“仁”与阴阳五行学说的“天”相结合,把仁义礼智信与五行相比附,从横向上确立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纵向上构建了家族与国家之间的顺从关系。下列选项属于该思想家的是()A.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B. “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C. “刑过不避大臣,赏着不进匹夫”D. “德主刑辅”、“大德小刑”10.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著名汉学家费正清(19071991年)先生在其先前最后一本书中国新史第四章“中国最伟大的时代:北宋与南宋”中如此评价宋朝:“宋代是伟大的创造时代,使中国人在工技发明、物质生产、政治哲学、政府、士人文化等方面领先全世界。与欧洲相比,十一二世纪的中国是先驱,在多数文明层面上远远超前。”下列史实能够支撑该观点的是( ) 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取得重大进步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形成文人书法尽显“尚意”旨趣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最大的亮点A. B. C. D. 11. 当代一些学者特别推崇王阳明的一句话:“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他们对阳明心学的关注焦点在于()A. “致良知”的理想B. “知行合一”的主张C. 解放思想的历史作用D. 儒家道统的文化传承12. 伏尔泰在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中深刻剖析了君主专制的种种弊端,认为“君主使人感到枷锁的分量”,主张以法治国,反对君主专制。他断言,人只有在自己的人格与自由得到尊重与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发挥自己的理性,推动社会繁荣。这表明伏尔泰()A. 提倡天赋人权B. 批判教会神权C. 反对君主制度D. 倍加推崇理性13. 教会宣称购买赎罪券可以拯救自己的灵魂,马丁路德认为一个人得救要靠信仰,而不是外在的东西,这就是“因信称义”。从本质上看“因信称义”()A. 揭露了赎罪券对民众的欺骗B. 削弱了罗马教廷的神圣权威C. 赋予了德国民众自由精神D. 促进了资产阶级新教派的产生14. 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车中原来皆是火药,一齐烧着只见山上两边乱丢火把,火把到处,地中药线皆着,就地飞起铁炮。满谷中火光乱舞,但逢藤甲,无有不着。”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这一推断()A. 依据正确,结论错误B. 依据错误,结论正确C. 依据正确,结论错误D. 依据错误,结论错误15. 1866年,清朝官员斌椿奉命考察欧洲,所著乘槎笔记被认为是中国知识分子最早亲历欧洲的记述。下列项中,不可能在其笔记中出现的是( )A. 在伦敦,访威斯敏斯特宫(议会所在地),“高峻宏敞”。B. 到曼彻斯特,观纺织工厂“皆用火轮法,总轮有四百匹马力。”C. 在巴黎,见“电机寄信法,通都大邑以及乡村镇市,线到处,皆可通信。”D. 到柏林,访帝国议会,见“会议厅甚大旁有皇座,备德皇降临之用焉。”16. 以下图表内容最能反映出近代以来 ()A. 科学技术发现发明的基本历程B. 科学发现促进了技术不断更新C. 技术发明孕育于科学发现之中D. 科学成果与实际运用日益密切17. 陈独秀说:“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纵一时舍旧谋新,而根本思想,未尝变更,不旋踵而仍复旧观者,此自然必然之亊也。”由此可知,陈独秀()A. 以民主科学作为反对尊孔复古的武器 B. 主张政治革命、文学革命与伦理革命并重C. 视儒学道德为新文化运动的首要目标 D. 冲破传统道德礼教的朿缚,倡导女性解放18. 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生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A.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B. 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C. 中国社会的变化和不断转型D. 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19.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指出:“在中国的条件下,除了国家自己的经济、劳动人民的个体经济和合作经济之外,一定要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范围内获得发展的便利,才能有益于社会的向前发展。”毛泽东旨在强调()A. 坚持新民主主义道路的必要性B.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迫性C. 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局限性D. 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20. 1974年,邓小平全面阐述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他指出,“从国际关系的变化看,现在的世界实际上存在着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的三个方面,三个世界。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这一理论表明中国政府()A. 抛弃阶级斗争思想来思考问题B. 外交方针和政策出现重大变化C. 从国际格局变化出发来调整外交战略D. 突破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束缚21.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A. 性质相同,基本内容不同B. 性质不同,基本内容相同C. 性质内容都基本相同D. 目标相同,内容不同22. 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罗斯福实施“新政”,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所有这些反映了( )A.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互相学习借鉴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C. 伟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D. 实事求是原则无处不在23.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为“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破了题,以雷霆手段一举扭转了改革开放停滞不前的局面。这不能表明南方谈话 ( )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为深化改革开放类定了思想基础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A. B. C. D. 24.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对社会主义传统认识的突破主要体现在( )A. 破除了脱离生产力水平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认识B. 否定了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的认识C. 摆脱了长期以来忽视建设社会主义根本目的和目标的认识D. 制止了把社会主义本质等同于社会主义具体做法的认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40分)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特征是思想家们将“民”的概念正式引入政治思维,活跃于当时思想界中的诸子百家中的各派,大多都有关于民本思想的论述。明末清初,思想家们积极评议时政,对传统的民本思想进行了理论的升华,使其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民本与民主的比较材料二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宋朝是一个有创辟的时代。其学术思想和文艺都有和前人不同之处。吕思勉中国通史材料四李贽对这个社会具有理智上的关心,则属毫无疑义。这种关心和信仰自由有其相通之处,在于它的后面有社会经济的背景,也有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特别的关联他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也拒绝以传统的历史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但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这些条件只能更把李贽构成一位特色鲜明的中国学者,而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的人物。黄仁宇万历十五年(1)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先秦儒家关于“民本思想的论述”?(6分)指出明末清初思想家对传统的民本思想进行“升华”的表现?(4分)(2)概括材料三中董仲舒的主张?(6分)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汉代法家地位的变化趋势?(4分)(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在学术思想上“宋朝是一个有创辟的时代”?(4分)并分析其时代背景?(6分)(4)依据材料五,概括李贽思想“特色鲜明”的表现?(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未成为“欧洲式的人物”的主要原因?(6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白蛇传故事的演变时代故 事 梗 概宋代话本西湖三塔记描写了许仙因垂涎美色而与蛇精白娘子结亲,险被挖去心肝。后白蛇精被道教真人镇压在石塔之下,他才得以脱身。明代短篇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的白娘子对许仙迷惑、威胁,但亦有情愫。当许仙得知白娘子为蛇精后,惊恐万分,在法海禅师的帮助下收压了蛇精。清代戏曲雷峰塔中白娘子是爱慕许仙而下凡的蛇仙,但终因许仙的动摇被法海镇压在雷锋塔下。后因其子的孝行感动天地,而被释放。阅读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高二年级第五次双周练历史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ADDCACABDCCD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CDDDCCADBDBA25(1)主张:孔子的“仁”(或“以德治民”或“为政以德”);孟子的“仁政”(或“民贵君轻”);荀子的“仁义、王道”(或“君舟民水)”。( 6分)表现:批判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主权力。(或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或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家一家之法”也可。(4分)(2)主张:三纲;天人感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6分)趋势: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4分)(3)说明:学术思想上,宋开创了理学和心学,涌现出朱熹和陆九渊等大家;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4分)背景:经济上农业、手工业较大发展,商品经济繁荣;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科技上古代科技发展较快。( 6分)(4)表现:关心社会;批判传统伦理道德;拒绝传统的历史观。(4分)原因:经济上小农经济占主体,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强化(政治统治黑暗);思想上理学的禁锢(儒学僵化)(6分)26示例1论题:白蛇传故事的演变与社会历史变迁。阐述:宋代白蛇妖魔化形象及其被镇压的结局,是程朱理学兴起,强调封建伦理规范的产物;明清作品中的白蛇亦人亦妖,其妖化的形象和结局是明清时期强化封建专制统治的反映,而其追求自由幸福的人格形象,与明清商品经济繁荣、社会氛围宽松有关。综上,白蛇传故事反映了两宋、明清的中国社会变迁,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示例2论题:白蛇传的故事情节与儒释道三教的关系。阐述:宋代作品中道教真人的出现,印证了这一时期统治者对道教的推崇和道教广泛的社会影响;明清作品中道教真人的角色被佛教禅师所取代,说明了这一时期民间信仰佛教的民众众多,佛教是一般百姓信奉的主要宗教。宋明作品的结局中白蛇因恶行受到了惩罚,清代作品的结局是白蛇因其子的孝行被释放,都凸显了程朱理学的官方学说地位,儒学在宋代以后的儒释道三教的斗争与融合中占据着优势地位。综上,白蛇传的故事情节折射出儒释道三教在宋代至清代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冲突与融合。说明:学生还可以分别从白娘子、许仙、法海人物形象的演变;白娘子与许仙、白娘子与法海的关系;女性地位的提高、男女关系变化或个性意识增长等,乃至文学体裁的变化等角度拟定论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