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专版2019版中考历史总复习主题五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全国中考题组模拟试题.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032817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专版2019版中考历史总复习主题五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全国中考题组模拟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北专版2019版中考历史总复习主题五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全国中考题组模拟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河北专版2019版中考历史总复习主题五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全国中考题组模拟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题五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全国中考题组一、选择题1.(xx山东青岛,22,1分)毛泽东选集写道:“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是指() A.创办黄埔军校B.北伐胜利进军C.成立南京国民政府D.实现全国统一2.(xx辽宁沈阳,5,2分)1927年,一声枪响掀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大幕,开启了创建人民军队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走上了一条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南昌起义B.汀泗桥战役C.百团大战D.辽沈战役3.(xx浙江杭州,15,2分)鉴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毛泽东在某次会议的发言中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次会议是指()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八七会议C.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D.遵义会议4.(xx云南,8,2分)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力排众议,率领起义军向湘赣边地区的罗霄山脉进军,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闽浙赣革命根据地C.左右江革命根据地D.川陕革命根据地5.(xx山东潍坊,12,2分)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幅时政写真漫画。与其反映同一主题的是()A.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C.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D.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6.(xx北京,15,1.5分)下图反映了红军长征中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长征组歌中描述这个历史事件的歌词是()A.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B.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C.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D.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7.(xx河南,7,1分)毛泽东曾说:因为困难的时候不动摇,长征后不到三万人的队伍,要比长征前三十万人更强大。毛泽东强调的是()A.反“围剿”积累了斗争经验B.遵义会议作出了正确决策C.长征锻炼了红军的基干力量D.红军三大主力得以胜利会师8.(xx吉林,2,1分)歌谣“国共联手为革命,荡平军阀促统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北伐战争B.西安事变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重庆谈判9.(xx广东深圳,16,2分)如果以“转”字串起红军长征的历史,图中“重大转折”指的是()A.井冈山会师B.长征开始C.遵义会议D.长征结束10.(xx河南,4,1分)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A.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B.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C.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D.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二、非选择题11.(xx北京,31,12分)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材料一宣言称,“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相信,未来社会中,资产阶级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剥削制度将被消灭,因此不再有阶级。未来社会必将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因为马克思、恩格斯以建立一个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为目标,所以他们的思想为人们所向往、所追求。摘编自刘玉安等西方政治思想通史材料二俄国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很少引起关注。列宁在俄国夺取政权后,李大钊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虽然李大钊接受了俄国革命的主张,陈独秀也注视着俄国革命的局势,但他们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者。1919年的反帝运动期间,李大钊、陈独秀的思想有了重大发展,他们都坚定地站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阵营,并且还有一群学生追随他们。摘编自史华慈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材料三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大事年表(部分):1920年,新青年成为上海共产党组织的机关刊物。1920年,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共产党小组”在北京大学正式成立。1921年,北京共产党小组的邓中夏等人在长辛店给工人开办劳动补习学校。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确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材料四革命道路建设道路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斗争夺取政权发展生产力,实现共产主义苏俄国情:主要城市工人阶级力量强大道路:在中心城市发动武装起义进而夺取全国胜利,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被视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经典道路领导人:列宁政策:内容: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发展商品经济中国国情: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在农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道路:中国共产党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领导人:道路:改革开放内容: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经济特区材料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价值原则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方法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展现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文化熔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摘编自方晓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逻辑关系等(1)材料一中的宣言是指哪部著作?(1分)依据材料一,说出马克思和恩格斯构想的未来理想社会的特点。(2分)(2)以下是依据材料二绘制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示意图。依据材料二,说出促成以下各阶段转变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2分)(3)请用材料三中的史实证明下列观点。(2分。填写序号即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开始就重视工人教育:中国共产党提出用革命手段实现奋斗目标:(4)依据材料四,说出苏俄和中国革命道路的共同点。(2分)将表格中补充完整。(2分)(5)依据材料五,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优秀文化的关系。(1分)答案精解精析一、选择题1.B本题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果,根据题干中的时间可知,19241927年,在革命统一战线的指引下,国民革命爆发,国民政府于1926年发动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B项符合题意。2.A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27年”“中国共产党开启了创建人民军队的新时期”可以判断出此事件是南昌起义。汀泗桥战役发生在1926年;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辽沈战役发生在1948年。故选A。3.B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故B符合题意。中共“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党纲,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A、C、D与题意不符,排除。4.A本题考查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秋收起义受挫后,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A项符合题意;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方志敏等领导创建的,排除B项;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是邓小平、张云逸等领导创建的,排除C项;川陕革命根据地是徐向前等领导开辟的,排除D项。5.B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草地行军”正是红军长征时的情景。故选B。6.B图片提供的信息是“铁索”和“红军勇士”,这是对“飞夺泸定桥”的艺术再现,故选B。A对应的事件是“遵义会议”;C同“爬雪山,过草地”有关;D对应的是“胜利会师吴起镇”。7.C本题考查长征的意义。红军长征保存下来的不到三万人的队伍,经历了千锤百炼,是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比长征前的三十万人更强大,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所述均与题意不符。8.A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国共联手”“荡平军阀促统一”并联系所学可知,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进行了北伐战争,其目标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正确答案为A。9.C本题考查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在红军长征途中,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选C。10.B根据题干中“人民群众组织运输队”等信息进行归纳,可知B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11.答案(1)共产党宣言。特点:废除了私有制;没有剥削和阶级;生产力高度发展;人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2)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3);。(4)共同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新经济政策;邓小平。(5)答案示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华优秀文化。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的“马克思、恩格斯”可确定宣言指共产党宣言;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中的“资产阶级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剥削制度将被消灭,因此不再有阶级”“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归纳概括即可。第(2)问,作答时应明确材料二中的“俄国革命”指的是十月革命;“1919年的反帝运动”指的是五四运动。第(3)问,体现了重视工人教育,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用革命手段实现奋斗目标。第(4)问,表格首先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内容,然后对苏俄和中国的革命道路分别从“国情”和“具体道路”方面进行叙述,从中可得出两国革命道路的共同点;在补充内容时根据苏俄领导人“列宁”和政策内容可知该政策为新经济政策;结合“改革开放”和具体内容可确定领导人为邓小平。第(5)问结合材料五信息作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