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压强 9.4 大气压强教案 教科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017790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压强 9.4 大气压强教案 教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压强 9.4 大气压强教案 教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压强 9.4 大气压强教案 教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气压强授课地点:物理实验室 授课时间:2课时【仪器材料】塑料瓶、水杯、硬纸片、杯子、气球、塑料挂钩的吸盘、长度不同的几个试管、空可乐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 (2) 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3) 知道大气压强与高度和天气有关;(4)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5) 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估测大气压的大小,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 (2) 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2) 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具有将物理知识用于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 (3) 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教学重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的测定。【 教学难点 】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大气压强 教师演示实验,由实验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实验 :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 提出问题:放手后,会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纸片会掉下来。 实验 :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问:放手后,会看到什么现象?教师放开手,硬纸片没有掉下来。 有的学生认为纸片会掉下来,有的认为不会,有的思考、犹豫,不知会有什么情况。 学生观察,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 实验 :在刚盛过热水的密闭空塑料瓶上,浇上冷水,瓶子被压扁。 实验 :用开水把杯子烫热,立即扣在气球上,杯子被气球吸住。 提出问题:硬纸片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呢?塑料瓶怎么会被压扁?杯子为什么会牢牢地吸在气球上呢? 学生讨论、回答: 硬纸片受到一个向上的力; 空气对塑料瓶有压力; 杯子被气球粘住了。 教师用投影仪投影大气层的结构,对比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分析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这层空气又叫大气层。空气由于受重力作用,而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学生观看图片,听教师分析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教师:谁能解释一下我们刚做的三个实验的现象呢? 学生回答: 这些现象都是由大气压引起的; 硬纸片受到向上的大气压; 瓶子被压扁,说明大气压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教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呢? 学生思考,可能的回答: 塑料挂钩被大气压压在墙上: 用吸管吸汽水; 墨水被吸到钢笔里。 二、大气压强的测定 教师投影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图片,讲解马德堡半球实验。 提出问题: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大气压强究竟有多大? 学生回答: 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大气压强很大,把两个半球紧紧压在一起。 学生纷纷猜测大气压强的大小,但是都不知道大气压究竟有多大。 教师指导学生用塑料挂钩的吸盘来模仿马德堡半球实验,感受大气的压力,估测大气压的值。 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实验,把两个吸盘对着挤压,尽量把里边的空气挤出来。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不容易拉开(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 用测力计测出拉开吸盘时大气对吸盘的压力,测出吸盘的面积,可以估算出大气压的值。 教师:用这个方法,我们可以估算大气压的值。但是我们怎样才可以确切地测定大气压的值呢?同学们先想一想,实验 中硬纸片的受力情况如何? 学生回答:受到水杯内水的压强和大气压强,大气压强大于水的压强,因为杯底对水也有压强,这个压强无法测出。 教师:如果能使水不与水杯底接触,而且水面上方的气体压强为零,那么纸片的受力情况是怎么样的? 学生分组讨论,进行受力分析: 硬纸片受到水柱的压力和大气给的压力。 学生分析得出:此时,大气压强就等于水柱产生的压强。 教师:究竟大气压能支持多高的水柱呢?大家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 换用比杯子长的各种不同长度的试管(或容器)进行“覆杯”实验(例如可以用矿泉水瓶、一端封住的日光灯管等)。 学生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发现大气压能支持很高的水柱。 教师利用图片向学生讲解,大气压可以支持的水柱高达 10m 以上。 教师提出问题: 这个实验测大气压的原理是什么? 怎样能使液柱高度降低? 学生讨论: 大气压强等于水柱产生的压强。即 p0 = 水 gh ; 因为 p0 = 水 gh ,所以在大气压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换用密度较大的液体,液体的高度将会低一些。 教师:什么液体的密度比较大呢? 学生:水银。 用多媒体播放托里拆利实验录像(课件),教师进行讲解。 学生观看录像,了解实验的过程步骤,理解托里拆利实验测定大气压的原理和结论。 教师:根据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计算大气压强的大小。 学生利用 p0 = 水银 gh 进行计算,推出标准大气压的大小。 引导学生讨论: 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与玻璃管的粗细、倾斜与否、上提、下压是否有关? 如果玻璃管上端敲破一个洞,管内的水银将会向上喷出还是向下落回水银槽? 学生讨论得出: 因为 p =gh ,液体压强与水银柱的高度有关,而水银柱的高度与玻璃管的粗细、倾斜与否、上提、下压无关。 破洞后的玻璃管与水银槽成了连通器,管内的水银将向下落回水银槽。 教师利用水银气压计的实物,向学生解释其工作原理。 三、大气压与高度、天气的关系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情况图(课本上的图10-4-8),向学生讲解: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越小。 学生观看图片,认真听讲。 教师利用图10-4-9,给学生简单介绍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 提出问题:当大气压降低时,常伴有多云天气,这是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进行交流。 四、课堂小结 (1)大气压产生的原因;(2)托里拆利实验和大气压的大小。 五、课堂练习根据需要布置。六、课后作业学生活动手册内容。【 实践活动 】(1)让学生上网或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了解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写出调查报告。(2)设计一个给鸡自动饮水的装置,并解释其原理。【 教学反馈 】本节的重点是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的测定,难点是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生活中存在很多大气压的现象,教学时,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多做实验,加强学生对大气压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普遍性。在讲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设计改进实验装置,得出与托里拆利实验相似的实验,引导学生理解测大气压的原理,再引入托里拆利实验的录像,对学生进行讲解,易于学生理解接受。本节课通过演示实验,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