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 .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6010560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鲁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鲁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选出下面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绯红(fi) 佁然(y) 杳无消息(yo) 参差披拂(cnc)B . 磨蹭(m) 掺和(chn) 文绉绉(zhu) 哄堂大笑(hng)C . 胡髭(z) 黝黑(yu) 藏污纳垢(gu) 广袤无垠(mo)D . 俶尔(ch) 解剖 (po) 期期艾艾(i) 悄怆幽邃(qio)2.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锤炼 淅沥 纵横绝荡B . 服辨 狡黠 老谋深算C . 猗郁 婆娑 揠苗助长D . 皲裂 漫骂 惴惴不安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众目睽睽的跨年演唱会在人们的期盼中拉开了帷幕。B . 学生应多读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从中断章取义 , 反复斟酌。C .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 , 行无依归,这样的情形,在我国 历史上和当今世界上,都屡见不鲜。D . 由于厂家对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吹毛求疵、精益求精,因而产品销路越来越好。4.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开展“绿色网络”进校园,是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B . 拥有坚强的意志,是能否改掉不良习惯的根本。C . “阳光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要大力提倡。D . 你无论生长在祖国的哪一片土地上,总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5. (2分)下列语序排列恰当的是( )还有摇荡的水草 游人从桥上望去 那鱼就在水草和石头间滑动 可以清晰地看到水下的鹅卵石A . B . C . D . 6. (2分)下列诗句与“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倡导的理想人格不相符的一项是( )A .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B .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C .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D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二、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7. (1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礻韦、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与臣论此事B . 亲贤臣,远小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C . 不宜偏私/牡丹之爱,宜乎从矣D .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困于心,衡于虑(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B . 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C . 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D . 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3)解释下列划线的字。先帝不以臣卑鄙_ 此皆良实_不求闻达于诸侯_ 臣本布衣_(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陟罚臧否,不宜异同(5)从选文中看出诸葛亮对后主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是刑赏偏私,使“_”;二是“_,_”。(用原文词句回答) 8. (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不亦说乎_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温故而知新_ 诲汝知之乎_学而不厌_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_(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关于学习,孔子提出了哪些观点?请结合实际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三、 翻译 (共1题;共15分)9. (15分)把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或异二者之为。(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微斯人,吾谁与归?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10. (6分)(2017北京)默写(1)山重水复疑无路,_。(陆游游山西村)(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3)在我国大西北,有历史名城,有塞外边关,有异域文化,有大漠风光许多流传千古的诗句都与它们相关。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 _,_”。(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4)李白在行路难中用“_, _”两句诗来表达实现人生理想的坚定信念。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11. (20分)向一棵树鞠躬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天天从它跟前走过,竞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树旁。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老人走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竞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蓦地,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还有那地下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望着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1)第二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3)文章写榆树,却为什么要花较多笔墨去写“老人”?请简要分析。(4)第四段中说:“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对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理由。12. (20分)阅读短文物种灭绝,完成后面的题目。现在地球上的物种正处于地质史上又一次大灭绝时期。世界上11%的鸟类已经踪影全无,非洲一些地方的类人猿减少了50%,亚洲40%的动物和植物将很快消失,到2025年,全球三分之二的海龟也将与我们永别。这仅仅是本次物种灭绝的冰山一角。科学家估计可能每20分钟就有一个物种灭绝,也就是说一年可能会有27000个物种灭绝,而其中很多物种也许人类还闻所未闻便永远地消失了。自然灾害是地质史上前五次物种大灭绝的主要原因,但当前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却是由人类所驱动的。过渡地垦荒伐木,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系统。据统计,目前地球上超过四分之一的土地已被开垦,54个国家90%的森林已经消失。南美亚马逊河流域的雨林正在以每年24000平方千米的速度消失,这相当于每小时有六个天安门那么大面积的雨林在消失。大肆地狩猎、捕捞是物种灭绝的又一原因。美洲野牛在欧洲人到来之前有3000万头,到1890年只剩下了750头;蓝鲸最初有30万头,大肆捕杀使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只剩下几千头。联合国声称由于过度捕捞,目前海洋中最主要的17种鱼类已有15种数量大幅减少,严重影响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稀有物种的国际贸易对物种灭绝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国际贸易一年的净利润能达到100亿美元,它的规模超过了非法军火贸易,仅次于毒品交易。巨大的利益驱使一些盗猎的犯罪分子铤而走险,如象牙贸易虽在1990年就被国际社会明令禁止,但时至今日每年仍有4000头大象遭到猎杀。环境污染对物种生存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重金属、阻燃剂、合成激素、杀虫剂等到处散播,无处不在;污水、酸雨、放射性废物、油污等正在不断蹂躏着生态系统。可见,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的各种不理性行为,严重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度。面对当前的物种大灭绝,人类如果还不能清醒地认识到它的危机,还不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那么,今天的物种灭绝就会拉开明日人类终结的帷幕。(1)请简述不应删去第段中“这仅仅是本次物种灭绝的冰山一角”一句的理由。(2)请简要解释第段画线句的意思。(3)下面的链接【材料一】印证了人类哪些不理性行为?【材料一】我国警方曾经在国际列车上破获了一起走私藏羚羊角的案件,数箱羚羊角被起获,一批与境外犯罪集团勾结的犯罪分子被抓捕。(4)请用文中的知识简要解释链接【材料二】的现象。【材料二】大量砍伐原始森林使我国东北森林覆盖率剧减,昔日浩瀚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完达山和张广才岭,如今只是低矮疏浅的人工林,原来众多的食草动物也罕见踪影,即使将人工繁殖饲养的东北虎放归山林,它们也难逃饿毙的命运。六、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13. (10分)认真阅读以下材料,按照要求,完成后面的两个活动。今年适逢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诞辰1300周年,语文课本中的杜甫画像被部分同学涂改成了一些可笑的漫画,如机枪男、滑板哥(如下图)、海盗、火影忍者、宠物小精灵等新形象,“杜甫很忙”这句话很快走红。之后,李白、辛弃疾也未能幸免。对此,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也有人不置可否。(1)对这种以涂鸦方式戏说历史人物的做法,你怎么看?请阐明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字数在70个字以内。(2)仿照示例,把你最熟悉的一位历史人物介绍给大家。要求正确概括其主要事迹,反映人物特点,至少采用一种修辞手法。示例:在鲁国面临生死存亡之际,他深谋远虑,挺身请见;他从容不迫,战于长勺;他一鼓作气,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成功战例。他就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谋士曹刿。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4. (5分)任选一题作文:题目一:拥抱题目二:成长的过程中有甜蜜有痛苦、有幸福有忧伤、有欢欣有烦恼成长的过程一定有你独特的感受,请以“成长的滋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要求:如选题目一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横线上可填母亲、成长、梦想、阳光、春天等等,也可另选词句。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篇幅不少于600字。思想健康,感情要真挚,努力做到有创意,有创见。八、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5. (10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1)前两句诗人在追忆什么?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2)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九、 中国名著 (共1题;共7分)16. (7分)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1)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作为座右铭的文字,是出自苏联小说_,这是书中主人公_对生命的诠释。 (2)阅读了上面这段文字,请谈一谈你的感受。(不少于40字) 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1、2-1、3-1、4-1、5-1、6-1、二、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7-1、7-2、7-3、7-4、7-5、8-1、8-2、8-3、8-4、三、 翻译 (共1题;共15分)9-1、9-2、9-3、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10-1、10-2、10-3、10-4、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11-1、11-2、11-3、11-4、12-1、12-2、12-3、12-4、六、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13-1、13-2、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4-1、八、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5-1、15-2、九、 中国名著 (共1题;共7分)16-1、1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