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模拟试卷B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6007695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模拟试卷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鄂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模拟试卷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鄂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模拟试卷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模拟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们常用“数九寒天”来指冬天天气最冷的时候。“数九”是从立冬开始,到立春结束。B .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初次见面用“久仰”, 好久不见用“久违”,中途先走叫“失陪”。C . 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指战争,一“手足”代指兄弟,“桃李”代指学生,“鸿雁”代指书信。D .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道:“莲,花之君子者也。”但人们常说的“花中四君子”是指梅、兰、竹、菊。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2. (10分)古诗文默写填空。夕阳西下,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_,_。(论语十二章)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_,_。(岑参逢入京使)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_,_。默写王维的竹里馆_,_。_,_。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7分)3. (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班农近日对南华早报说,干掉华为比达成中美协议重要十倍。这是这位美国极右翼舆论领袖发出的最新狂言。要不是华为自己未雨绸缪 , 以一个民营企业之列扛起抗美大旗,后果不堪设想!美国动用国家力量无端打压华为这样一家中国民营企业,是典型的经济霸凌行为。不解除对华为的制裁 , 根本没必要谈,谈了也白谈,我们不要城下之盟 , 不能让美国人用枪顶着脑袋谈判。王毅外长申明:如果美方愿意平等磋商,中方的大门敞开 , 如果美方选择极限施压,中方坚决奉陪到底。中美贸易战是一场智慧、力量和耐力的较量,就看谁先眨眼。(1)文段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未雨绸缪B . 制裁C . 城下之盟D . 申明(2)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4. (7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晩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注】韦应物:中唐前期诗人,先后做过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十分关心民生疾苦,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但是无能为力。独怜:唯独喜欢。野渡:郊野的渡口。(1)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写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春潮带雨晚来急”中的“急”字表现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3)这首诗情景交融,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景象,并揣摩这一句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5. (13分)文言文阅读 岳柱八岁指瑕岳柱字止所,八岁观画师何澄画“陶母剪发图”,柱指陶母腕上金钏,诘之曰:“金钏可易酒,何用剪发为之?”何大惊异。观此可以知画理矣。 【注释】陶母剪发:晋朝政治家、军事家陶侃少年时家贫,一次朋友来访,陶母无力招待,便剪下自己的头发,卖钱换酒,招待客人。钏(chun):镯子 诘:问(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 金钏可易酒_ 观此可以知画理矣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诘之曰:“金钏可易酒,何用剪发为之?”(3)这则故事可以看出乐柱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0分)6. (18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竿冷是哪一个参访河山的古人,在踏破芒鞋之后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成了古往今来,登临山水者的箴言。山之仁,在于容纳参天古木,亦褓抱了任何一株愿意驻足的小草。山愿意合抱,让雨水注成湖泊,也愿意裂身,让瀑布发声。山裸露在天空之下,任凭雷劈雨打;也忍住干旱季节不知从何而来的火燎。山仍然沉默,像一位仁者在希望与幻灭共生的人世上闭目养神。水的流动多么像智慧之路。水从来不眷恋过往,流动是它唯一的宿命。水或回旋于礁石间。思索如何绕身而过,轻轻地扬弃了河道上的顽石,既不争辩。也毋庸和解,只派一匹青苔教导它们水的含义。至于飘落在水面的柳絮花片,水愿意负载它们,做它们的足,却在流程里教会它们,凡是离乡背井,追寻更宽阔天地者,必须永远是个孤独者,水不曾允评它们在河面上发芽,遂在中途,慷慨地收留它们腐朽的体肤。就连天光云影,也无法沉淀为水的四肢,智者不宜耽溺,不宜收藏过多的身外之物。水草不断照耀,鱼群愿意繁殖以丰富水的仓库,但水战水哉,流动是唯一的命运,纯粹的命运。山以洪钟型的绿意招呼,水回应以短笛。像两位久未谋面却又不曾相忘的故友,一路循声时答。“为何你总是赶路,难道万顷田地不值得你献身?一塘鱼肥不值得你孕育?你口口声声要与海洋汇合,如果千江万川不汇聚为海,这世上的生灵,岂不拥有更宽广的土地,锄出他们的家园、种植他们的米粟?”山间。“我岂能成全短暂的荣华?如果千山万江耽溺于小小的宅舍,在草树鱼粮之中,慢慢耗尽血脉,谁来成全沧海?谁显示给生灵?这繁花茂林的上地上有一片无法征服的海洋,像手中繁华之钥,无法开启永生的琉璃门。我多么希望微笑永远停留在子民验上,但我更愿意海洋启示它们关于不可捉摸、无法猜测的生之奥秘。唯有幻灭能洗尽它们脸上的油脂,我它们做一个谦卑的人,做一个缄默的人!”水答。“那么,我是你的反面了。生之短暂,是你我都知道的,我担忧狂啸的浪头席卷一切,把短暂生辰里仅有的欢乐吞没,是故,我愿意永远固守在此,至少,这世上有一座高山,是狂涛追赶不到的,他们可以携带妻儿到的怀抱里躲避,我预先准备柴薪和蔬果,让他们取火生烟。所有受苦的人看到烟,可以前来分食,如果你执意以死亡惊吓他们,我亦执意张起绿荫,让他们在此成家、繁衍,以生命连接生命,以人造人,永远抵御你的偷袭!”“你岂能抵挡无垠之海?这世上,有多少繁荣的山,便有多少幻灭之海;有多少生之贪爱,便有多少死之恐惧。你我岂是为敌的,我们一动一静,一实一虚,无非为了等待一个真正认识我们的人。他站在你巅峰吟诵水的歌谣,他坐在我的河畔,默读山的倒影。他能自你的多情中谛听我,从我的无情里注视你啊!”山仍然盘坐,为了褓抱;水仍然奔处,为了幻灭。仁者以身为泥,种植希望;智者只是冷冷地关照。当死亡袭击生灵,肉身还给山,而眸底下的人泪属于水。山水的对话在冰封的寒冬沉默了。江面浮着薄冰,仿佛一江冻结的语言。(1)“山以洪钟型的绿意招呼,水回应以短笛。像两位久未谋面却又不曾相忘的故友,一路循声对答“在文中有何作用? (2)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山仍然盘坐,为了褓抱;水仍然奔赴,为了幻灭”一句进行赏析。 (3)请你结合第段和第段,概括水的特点。 (4)“仁者乐山”,文章中高山的形象代表了哪一类人? 7. (12分)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陈凌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捡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姝2 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谈吐上、在胸襟中、在气质里,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万千。这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04月23日04版(有删改)(1)请说说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有人认为将第段和第段调换位置不会影响文意的表达,你的看法呢?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3)第段画线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4)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第段提到“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表明这则例子虽已被反复用过,但每次引用都足以让人震撼。B . 选文第段中画线句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C . 第段中武亦姝和雷海为身上那种从容淡定的独特气质就是“内在丰沛”的体现。D . 选文从多角度论述了阅读的作用,尤其是第段针对一般人可能有的认识进行论述,使论证更严密。(5)下面一则材料能否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请说明理由。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士兵往往因为战争间歇期间生活乏味而士气涣散、训练消极,长官为此头痛不已。在政府向军队提供了12亿本“军供版”图书后,士兵很快就恢复了士气,积极投入训练中。七、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2分)8. (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秋韵宗璞京华秋色,最先想到的总是香山红叶。曾记得满山如火如荼的壮观。在太阳下,那红色似乎在跳动,像火焰一样。二三友人,骑着小驴笑语与得得蹄声相和,循着弯曲小道,在山里穿行。秋的丰富和幽静调和得匀匀的,向每年毛孔渗进来。后来驴没有了,路平坦得多了,可以痛快地一起走到半山。如果走的是双清这一边,一段山路后,上几年陡台阶,眼前会出现一大片金黄,那是几棵大树,现在想来,也是银杏罢。满树茂密的叶子都黄透了,从树梢披散到地,黄得那样滋润,好像把秋天的丰收集聚在那里了。让人觉得,这才是秋天的其调。今年秋到香山,人也到香山。满路车辆与行人,如同电影散场,或要举行大规模代表会。只好改道万安山,去寻秋意。山麓有一片黄栌,不甚茂密。法海寺废墟前石阶两旁,有两片暗红,也很寥落。废墟上有顺治年间的残碑,镌有不得砍伐,不得放牧的字样。乱草丛中,断石横卧,枯树枝头,露出友蓝的天和不甚明亮的太阳。这似乎很有秋天的萧索气象了。然而,这不是我要寻找的秋的韵致。有人说,该到圆明园去,西洋楼西北的一片树林,这时大概正染着红、黄两种富丽的颜色。可对我来说,不断地寻秋是太奢侈了,不能支出这时间,且待来年罢。家人说,来年人更多,你骑车的本领更差,也还是无由寻到的。那就待来生罢,我说,大家一笑。其实,我是注意今世的。清晨照例的散步,便是为了寻健康,没有什么浪漫色彩。这一天,秋已深了,披着斜风细雨,照例走到临湖轩下小湖旁,忽然觉得这景色这般奇妙,似乎我从未到过这里。小湖南面有一座小山,山与湖之间是一排高大的银杏树。几天不见,竟变成一座金黄屏障,遮住了山,映进了水。扇形叶子落了一地,铺满了绕湖的小径。似乎这金黄屏障向四周渗透,无限地扩大了,循路走去,湖东侧一片鲜红跳进眼帘。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树,枫叶的红较深。这红叶着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的一层红毡。在小片鲜红和高大的金屏障之间,还有深浅不同的绿,深浅不同的褐、棕等丰富的颜色环抱着着澄明的秋水。冷冷的几滴秋雨,更给整个景色添了几分朦胧,似乎除了眼前这一切,还有别的蕴藏。这是我要寻的秋的韵致了吗?秋去冬来之时,意外地收到一份讣告,是父亲的一位哲学友人故去了。讣告上除生卒年月外,只有一首遗诗,译出来是这等模样:不要推却友爱不要延迟欢乐现在不悟便永迷惑在这里,一切都有一着落。秋天是有成绩的人生,绚烂多彩而肃穆庄严,似朦胧而实清明,充满了大彻大悟的味道。我要寻找的秋韵,原来便在现在,在这里,在心头。(1)第段作者抓住了秋的颜色,写了常人眼中的秋,突出秋天是_的季节。 (2)第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鲈,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树,枫叶的红较深。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一层红毯。(4)第段中“忽然觉得景色这般奇妙,似乎我从未到过这里”这句话里的加点词语“似乎”能否删除?请说明理由。 (5)作者心中的“秋韵”是怎样的呢? 八、 名著阅读 (共2题;共11分)9. (6分)判断正误。 (1)虎妞难产而死,祥子卖车办丧事。这件事后,祥子对拥有一辆自己的车失去信心,对生活的最后一线希望也彻底破灭,他开始憎恨任何人。 (2)祥子本是农村人,失去了父母与几亩薄田,十八岁的时候来到北平谋生。渴望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新生活,最后却惨遭失败以至堕落。 (3)海底两万里中,潜艇上的人睡的床是用大叶海藻材料做的,穿的衣服是用贝壳类的足丝织成的,用的香水是从海底植物中提取的。 10. (5分)阅读朝花夕拾后,我们有了很多收获,班级里开展了系列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1)我们认识了书中的六个主要人物,可小明只想到四人,请补全其余2人。 朋友范爱农、父亲_、_、邻居衍太太、作者儿时的私塾先生寿镜吾。(与作者的关系+人名)(2)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儿童时代天真烂漫的生活场景。 冬天在白雪皑皑的百草园里捕捉鸟雀,上课的时候趁教书先生不注意偷偷地和小伙伴做游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_这些都是一个孩子生命里最初的欢乐与诗情画意。(请联系其它篇目在横线上再补充一个这样的生活场景)(3)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内容,说法错误的是( ) A . “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他能勾摄恶人魂魄。B . 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是要拯救国民的精神C . 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D . 在琐记一文中鲁迅先生曾描述了新学堂与旧学堂的区别。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11. (1分)请按下列要求作文:在一个人成长的历程中,有时一个平凡或伟大的人,一句平常或深刻的话,一件普通或重大的事,往往能改变你的思想,你的性格,甚至你的命运。请以改变了我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为记叙文。注意: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要求:将题目补全并抄写在答题卡上。字数在600-1000之间。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2-1、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7分)3-1、3-2、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4-1、4-2、4-3、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5-1、5-2、5-3、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0分)6-1、6-2、6-3、6-4、7-1、7-2、7-3、7-4、7-5、七、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2分)8-1、8-2、8-3、8-4、8-5、八、 名著阅读 (共2题;共11分)9-1、9-2、9-3、10-1、10-2、10-3、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