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五四学制)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6007038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五四学制)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鄂教版(五四学制)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鄂教版(五四学制)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教版(五四学制)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下面语段中划线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徜徉在语文的天地里,我们感动于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领略到黄河伟大而又坚强的英雄气概 , 感受到端木龚良的泪水洗去故乡的一切的污秽和耻辱的爱国情怀,也见证了杨利伟在太空俯瞰祖国大地时激动而自豪的心情。A . qi i hu knB . q ki su gnC . qi i su gnD . q ki hu kn2. (2分)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质量监管人员的火眼金睛 , 总能让刻意伪装的假冒产品一下子现出原形。B . 林肯中国合伙人等国内外优秀影片陆续上映,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C . 日本某些政客,就侵略历史推陈出新大做文章,严重伤害了亚洲人民的感情。D . 拜仁队击败多特蒙德队夺得欧冠冠军,消息立刻被拜仁球迷传的满城风雨。3.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作家曹文轩获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对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意义重大。B . 能否彻底治理环境污染,留住碧水蓝天,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C .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D . 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为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4. (2分)我们通常将男女新婚之夜说成“春宵一刻值千金”,其实这句诗是劝人们及时学习的。请问,这句诗出自何人之手?( ) A . 苏轼B . 秦观C . 陆游D . 杨万里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5. (4分)找出并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身世浮沉雨打苹 _改为_留取丹心照汉青 _改为_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6. (10分)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1)无可奈何花落去,_。(晏殊浣溪沙 ) (2)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 (3)有约不来过夜半,_。( 赵师秀约客 ) (4)行到水穷处,_。( 王维终南别业 ) (5)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6)黑云压城城欲摧,_。(李贺雁门太守行 ) (7)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李煜相见欢 ) (8)最难割舍是乡情。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中“ _,孤帆天际看”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思念,范仲淹苏幕遮中“_,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写出了征人的乡愁乡恋,马致远则在天净沙秋思中以一句“夕阳西下,_”道尽了天涯游子之悲。 四、 语言表达 (共2题;共7分)7. (2分)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_;如果是麻雀,就不要羡慕雄鹰的搏击飞翔,你依然可以在枝丫间寻找快乐;如果是小溪,就不要羡慕大海的惊涛拍岸,你依然可以在山间自由流淌。生而为人,就不要羡慕别人的天赐良机,走自己的路,给自己一片天空。 (2)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_。8. (5分)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内容(不超过16个字)昨天,记者从成都市邮政局获悉,按国家邮政局统一安排,从即日起,凡是通过邮局汇往民政部、卫生部、红十字总会等的防非典爱心捐款,均免收邮费。目前,我省一些机构和个人纷纷表示捐款意愿,国家民政部、卫生部、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华慈善总会已开通了爱心捐款通道。寄款时,汇款人须在附言栏内注明“防治非典捐款”字样。收款单位在收到汇款后,将向捐款者寄发收到捐款的收据和相关资料。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9. (10分)复习备考已进入攻坚阶段了,为了让同学们能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更加科学高效地学习,崇文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了以“科学备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你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同学们在复习备考的方式方法上还存在诸多问题。请你列举两个不同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合理建议(2)在学校的“备战30天,誓师会”上,作为学习委员的你被同学们推选介绍学习方法。你正准备撰写发言稿。下面的备选素材是否能用,请表述你的理由。(120字以内)【备选素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六、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0分)10. (10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水浒传中一段非常精彩的故事。请结合相关情节,回答下面问题。 (1)概括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原因。 (2)梁山众好汉中,鲁智深是一个粗中有细的人。在这个故事中,他的哪些做法体现了这个特点? 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1. (10分)(2013潍坊)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即事王安石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1)“鸣”“吠”两词在全诗写景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2)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八、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1分)12. (21分)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选自伤仲永)【乙】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选自鹤林玉露)【注】谪:官员降职或远调。昧爽:天将明,黎明。洎(j):及,到。趺(f):脚背。隐然:隐约可见的样子。犹: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伤仲永 _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_就明而读 _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 _(2)翻译下面的句子。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3)【甲】文写的是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常人的故事,开头交代他的家庭出身(世隶耕)的作用是什么?(4)【乙】文“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可见张无垢是个_的人;“如是者十四年”,可见张无垢是个_的人。(5)看到两文主人公的学习态度,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九、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5分)13. (2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老汪栗子明前茶等别的炒栗店开张约20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他等得很有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若炒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坏了招牌的。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经挑拣了一遍,现在挑出来的,外面看没坏,他怎么知道是坏的?老汪说,气味不对。他打了个比方:比如一个在车站或码头当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万千人中扫视,只要他拦下的人,多半是网上通缉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与那人对视,只要从他身边过,就感觉“气味不对”。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老汪不肯给栗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都斑斑点点。所以,控制炒栗炉的火力非常重要。每一炉栗子下锅前,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有自然的放射状裂纹,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顶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这样的雅名也只有老汪这样的戏迷才会想出来。每过十几天,栗子店会关门一天。老汪自己在门楣上手书致歉条一张,毛笔字写得很端庄:“名角来了,听戏一天。”或者是:“去大别山收栗一天,新鲜炒野栗,明日赶早。”老汪信不过批发市场的栗子,定要自己开车去大别山收栗子。那里除了家栗外,还出产一种口感细腻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莲子大不了多少,呈尖锥形,是当地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去大山的荆棘丛中打来的。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裤,把衣袖裤脚都扎紧,蹚过与野栗树混生的荆棘,仰面用小木棍去抽打那些长满刺的栗苞;回来后要把栗苞装在小麻袋里摔打,使之裂开;再戴上粗线手套把野栗剥出,十分辛苦。老汪说:“每个交栗子的人手上都裂着口子。”那是山区老人和学童一笔很重要的零花钱,是家中没有栗园的人也有的得意小收入,老汪说:“既然这样,为啥不帮帮他们?”山里人也纯朴,11月,第一场雪落下来,野栗子就没人打了,因为老辈人说,天寒地冻,野鸟们少吃食,那些留在树上的野栗子,是它们一冬的口粮呢。老汪每年收栗子时,都要在山区帮扶两三个刚考上大学的孩子,栗子收到哪里,他就帮扶到哪里,没有一定。老汪在与老乡的闲聊中知道那孩子的情况,到人家家里看一看,讨碗水喝,吃上一两个山里人待客的水柿子,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选自扬子晚报2015年1月24日,有改动)(1)通读全文,然后参照提示,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短语,概括文章讲述的老汪的几个动人故事。晚开店_收野栗_(2)文章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文章第段中画横线处关于打野栗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4)文章结尾说“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此句中的“悄悄”有什么表达效果?(5)文中的老汪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做简要概括。(6)如果你是文中被老汪资助的大学生,在拿起被压在簸箕底下的钱的一刹那,你会怎么想?14. (27分)仔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淡之美(有删改)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物无声,容易被人接受。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虽然苏东坡时代的西湖,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但真正欣赏西湖的游客,对那些大红大绿的,人工雕琢的,市廛云集的,车水马龙的景色未必多么感兴趣。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在你眼前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水墨画,就是深得淡之美的一种艺术。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但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境界,当然也是美。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后者,是一种省略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西方的油画,多浓重,每一种色彩,都惟恐不突出表现自己,而中国的水墨画,则以淡见长,能省一笔,决不赘语,所谓“惜墨如金”者也。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咖啡是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强烈为主调。有一种土耳其款式的咖啡,煮在杯里,酽黑如漆,饮在口中,苦香无比,杯小如豆,只一口,能使饮者彻夜不眠,不觉东方之既白。茶则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龙井,就更淡了。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种感官的怡悦,心胸的熨帖,腋下似有风生的惬意,也非笔墨所能形容。但是,若我而言,宁可倾向于淡。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浓是一种生存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是不能简单地以是和非来判断的。我呢,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因此,持浓烈人生哲学者,自然是积极主义了;但执恬淡生活观者,也不能说是消极主义。奋斗者可敬,进取者可钦,所向披靡者可佩,热烈拥抱生活者可亲;但是,从容而不( ),自如而不( ),审慎而不( ),恬淡而不( ),也未始不是又一种的积极。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管你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还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只要有人存在于你的周围,你就会成为坐标中的一个点,而这个点必然有着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于是,这就构成了家庭、邻里、单位、社会中各式各样繁复的感情关系。你把你在这个坐标系上的点,看得浓一点,你的感情负担自然也就重;看得淡一点,你也许可以洒脱些,轻松些。物质的欲望,固然是人的本能,占有和谋取,追求和获得,大概是与生俱来的。清教徒当然也无必要,但欲望膨胀到无限大,或争名于朝,或争利于市,或欲壑难填,无有穷期;或不甘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盗名,招摇过市。得则大欣喜,大快活;不得则大懊丧,大失落。神经像淬火一般地经受极热与极冷的考验,难免要濒临崩溃边缘,疲于奔命的劳累争斗,保不准最后落一个身心俱弛的结果,活得也实在是不轻松啊!其实,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淡然处之,而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人生在世,求淡之美,不亦乐乎。(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第段中括号内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A . 急趋 窘迫 狷躁 凡庸B . 急趋 狷躁 窘迫 凡庸C . 窘迫 狷躁 凡庸 急趋D . 窘迫 凡庸 急趋 狷躁(3)请分析第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和作用。(4)第段中作者说“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除本文提到的事例外,请为他补充一个事实论据,使这句话更具有说服力。(5)有人评价本文,认为作者充分展示了“淡美”的精髓,而又不失之偏颇,请你从文中举出两个“不失之偏颇”的例子,并简要分析。(6)作者说“人生在世,求淡之美,不亦乐乎”,也有人认为轰轰烈烈才是人生之精彩所在,你认为那种说法更有道理,请联系生活实际加以证明。十、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5. (5分)请以“这一刻,我懂了”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1、2-1、3-1、4-1、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5-1、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6-1、6-2、6-3、6-4、6-5、6-6、6-7、6-8、四、 语言表达 (共2题;共7分)7-1、7-2、8-1、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9-1、9-2、六、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0分)10-1、10-2、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1-1、11-2、八、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1分)12-1、12-2、12-3、12-4、12-5、九、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5分)13-1、13-2、13-3、13-4、13-5、13-6、14-1、14-2、14-3、14-4、14-5、14-6、十、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