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卷(六).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6004084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卷(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鄂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卷(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鄂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卷(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卷(六)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4题;共19分)1. (3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他站在一边不走了,嘴里nin nin yu c_,不停地抱怨着他们所受的种种苦难有的是真的,有的是他的幻觉。从他y w ln c_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2)他们疲倦已极,已不再抱任何希望,只是靠着迷迷糊糊的直觉支撑着身体,迈着蹒跚的b l_。(3)他们的燃料已经go qng_,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40摄氏度。任何希望都破灭了。2. (8分)古诗文名句填空。(1)_,北斗阑干南斗斜。_,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2)_,_,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3)且壮士不死即已,_,_!(司马迁陈涉世家)(4)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诗句“_,_”来反劝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现代人又赋予了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5)温庭筠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_,_。(6)“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醉翁亭记中与它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3. (4分) 王之涣凉州词中的诗句“羌笛何须怨扬柳,_和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诗句“_ , 西出阳关无故人”都抒发了边塞生活的寂寞孤独之感。4. (4分)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填空.萧让却才读罢,宋江以下皆有怒色。只见 A 从梁上跳将下来,就萧让手里夺过诏书,扯的粉碎,便来揪住陈太尉,拽拳便打。此时宋江,卢俊义皆横身抱住,那里肯放他下手。恰才解拆得开,李虞候喝道:“这厮是甚么人,敢如此大胆!” A 正没寻人打处,劈头揪住李虞候便打,喝道:“写来的诏书,是谁说的话?”张干办道:“这是皇帝圣旨。” A 道:“你那皇帝,正不知我这里众好汉,来招安老爷们,倒要做大!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你莫要来恼犯著黑爹爹,好歹把你那写诏的官员尽都杀了!”众人都来劝解,把 A 推下堂去。这段文字出自_,其中的A是指_,其绰号为“_”,他用的兵器是_,这段文字写的是他_的故事。最后,他因_而死。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5. (20分)阅读以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铃声,对于一个作惯了教员的,有时候很好听,有时候很不悦耳。瑞宣向来不讨厌铃声,因为他只要决定上课,他必定已经把应教的功课或该发还的卷子准备得好好的。他不怕学生质问,所以也不怕铃声。今天,他可是怕听那个管辖着全校的人的行动的铃声,像一个受死刑的囚犯怕那绑赴刑场的号声或鼓声似的。他一向镇定,就是十年前他首次上课堂讲书的时节,他的手也没有发颤。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铃声响了。他迷迷糊糊地往外走,脚好像踩在棉花上。他似乎不晓得往哪里走呢。凭着几年的习惯,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低着头,他进了课堂。屋里极静,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上了讲台,把颤动着的右手放在讲桌上,他慢慢的抬起头来。学生们坐得很齐,一致地竖直了背,扬着脸,在看他。他们的脸都是白的,没有什么表情,像是石头刻的。一点辣味儿堵塞住他的嗓子,他嗽了两声。泪开始在他的眼眶里转。他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的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他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很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们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较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学生们的眼睛开始活动,似乎都希望他说点与国事有关的消息或意见。他也很想说,好使他们或者能够得着一点点安慰。可是,他说不出来。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狠了狠心,他走下了讲台。大家的眼失望的追着他,极快的,他走到了屋门;他听到屋中有人叹气。他迈门坎,没迈利落,几乎绊了一跤。屋里开始有人活动,声音很微,像是偷手摸脚的那样往起立和往外走呢。他长吸了一口气,没再到休息室去,没等和别的班的学生会面,他一气跑回家中,像有个什么鬼追着似的。(节自老舍世间同堂)【注】四世同堂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经典名著,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忍辱釜沉、生死存亡。(1)读小说,梳理情节。 听到上课声,_;面对学生,_;_,他一气跑回家中。(2)读自然段,简要说说祁瑞宣有哪些反常之处? (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自然段划线句。 (4)请根据选文简析祁瑞宣这个人物形象。 6. (20分)阅读一下现代文,回答问题。读书如熬粥赵 畅我的母亲煮得一手好粥。孩提时曾问母亲何以烧出好粥,她告诉我:“粥是熬出来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是的,要熬一锅好粥,首先在于有“好米”。米好,粥就好。粥拼的是米,是米本身,是那种不加附加值的实力与质地。有了“好米”,还须用“文火”,即要用比较弱的火来熬,用“文火”易熬透,既能保持营养成分不流失,又能保持那份天然的鲜香味。熬粥还得有耐心,须持续。一锅好粥,少说也得熬上个把小时。熬粥之妙,令我想及读书。细细回味一番,读书不正如熬粥一般吗?是啊,读书之法,贵在选择。要多读经典好书,经典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的。读经典,你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从与高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秘鲁作家略萨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读垃圾书,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情,因为他用来表达的词汇量十分有限。不仅是词汇的限制,同时又是智力和想象力的限制,是知识和思想贫乏的表现。”略萨对阅读经典的真谛作了深刻的诠释。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一个常读好书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大叶也不会有好的效果。读书须用“文火”,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拿到一本书看到书名时,就像在长途汽车站的站牌上看到一个遥远的目的地,它意味着什么,暂时你还不知道,你只是向往。然后,你打开书本,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旅程。如果说,最幸福的旅行是那种沿途风光无限、刺激浪漫的行程的话,那么,最幸福的阅读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书本中向你次第展开。按高尔基的说法,就是阅读向你“打开了一扇扇新的不知道的世界的窗户”。只是别忙,须从容读。从容读,你便会觉得处处皆风景。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不能心血来潮,高兴时拼命读,兴头过后就丢弃一旁。真要读书,须耐得寂寞,甘守孤独。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是一种孤独,它更适合于“独啜”。不要因为这份寂寞与单调,你就感到厌烦无味,就与读书渐离渐远。坚持读书,须有目标追求。这方面,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赵元任的夫人杨步伟回忆说:“那时在德国的学生们大多数玩得乱得不得了,只有孟真(傅斯年)和(陈)寅恪两个是宁国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意思是说,他们对读书对学问颇有定力。这种咬定目标、坚持不懈的定力,值得每个读书人学习。读书要做到恒久有定力,对那些以忙为由而少读书、不读书的人来说更是如此。胡耀邦同志曾说过一句话:“你要多读书,就要少打扑克,少跳舞,少看电影。”可不是吗?时间挤挤总是有的,就看你舍不舍得少打点扑克和麻将了。读书如熬粥,也要遵循“好米、文火、持续”三大法则,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读书之“用”就会潜移默化,融进一个人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开头写母亲熬粥的事,目的是引出文章的论题,进而进入对中心论点的论述。B . 文章第段及最后一段用熬粥的“三要素”比喻读书的三大法则。C . 文章第段举国学大师陈寅恪的例子是从反面论证读书之法。D . 文章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2)作者说“读书如熬粥”,根据文意谈谈作者认为读书应遵循哪些法则?(3)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三、 古诗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7. (10分)古诗文阅读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_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是:_策之不以其道 策: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3)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 (10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2)子墨子在与楚王的最后交锋中,为什么要提及“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的情况?四、 语言运用 (共2题;共10分)9. (5分)(2012锦州)“晒”源于英语share,有“分享”的意思。当今在网上,“晒”成为一种时尚,出现了大批“晒客”。他们自愿把个人的照片、心情、经历、生活用品等展示给公众,与人分享,由人评说。针对上述社会现象,请你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不超过50字)10. (5分)作文(任选一题做)要求: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不得抄袭和引用试卷的阅读材料;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不少于600字;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一)每个人都会向往未来的生活,请你憧憬一下,二十年后的你在干什么,有怎样的生活。请展开合乎情理的想象,以2038年1月的一天为题目写一篇作文。(二)自拟题目,以下面文字为开头,展开想象,续写故事。(以下文字不必抄到作文中)一只蚂蚁爬到海岸边,望着一个接一个的海浪涌到岸上,不禁忧愁起来:“海那么大,而我这么小,我一辈子也不可能看见大海的尽头我还活在世上干什么呢?”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4题;共19分)1-1、1-2、1-3、2-1、2-2、2-3、2-4、2-5、2-6、3-1、4-1、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5-1、5-2、5-3、5-4、6-1、6-2、6-3、三、 古诗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7-1、7-2、7-3、8-1、8-2、四、 语言运用 (共2题;共10分)9-1、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