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测试卷D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6003966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测试卷D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鲁教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测试卷D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鲁教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测试卷D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测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填空题 (共1题;共4分)1. (4分)下列词语中有三个错别字,划出来并改正。祸不单行 非同小可 羞愧难挡 微不足道触目伤怀 虎视眈眈 无精打采 力所能及不能自己 振耳欲聋 失魂落魄 漫无目的。错字:_。改正:_。二、 默写 (共1题;共8分)2. (8分)默写。 (1)_,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渔家傲李清照) (2)世事纷繁也多彩,在熙来攘往的人境中,如何排除干扰、保持定力?陶渊明在饮酒诗中给出的“_”的回答值得我们借鉴。 (3)杜牧在赤壁中以东吴两位美女的命运,来间接反映政治军事情势变迁的诗句是:_,_。 (4)生活是多变的,人的情感也会随之变化。安定时常怀“_,_”的豪情;战乱时则易生“_”的亲情之念。(依次用杜甫望岳春望中的诗句填空) 三、 名著导读 (共1题;共6分)3. (6分)(2012盐城)阅读下面名著中的两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甲】他想不到做官,发财,置买产业;他的能力只能拉车,他的最可靠的希望就是拉车;非买上车不能对得起自己。他一天到晚思索这件事有了车就足以抵得一切!【乙】青春胜利了。A终于没有死于伤寒。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整整躺了一个月之后,苍白消瘦的A已经能够勉强站起来,摸着墙壁,在房间里走动了。(1)【甲】段中的“他”是_ ,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他的最大梦想是_。(2)【乙】段中的“A”是_ , 出自小说_。他此次病未痊愈,便向团省委书记提出恢复团籍和_的要求,体现了他的坚定信念和献身精神。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3分)4. (3分)学完课文,相信大家都被香菱学诗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请大家结合本文内容对出下联。上联:黛玉循循善诱乐授徒下联: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5. (14分) 松 子 茶林清玄朋友从韩国来,送我一大包生松子,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生的松子,晶莹细白,颇能想起“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那样的情怀。松子给人的联想自然有一种高远的境界,但是经过人工采撷、制造过的松子是用来吃的,怎么样来吃这些松子呢?我想起饭馆里面有一道炒松子,便征询朋友的意见,要把那包松子下油锅了。朋友一听,大惊失色:“松子怎么能用油炒呢?”“在台湾,我们都是这样吃松子的。”我说。“罪过,罪过,这包松子看起来虽然不多,你想它是多少棵松树经过冬雪的锻炼才能长出来的呢?用油一炒,不但松子味尽失,而且也损伤了我们吃这种天地精华的原意了。何况,松子虽然淡雅,仍然是油性的,必须用淡雅的吃法才能品出它的真味。”“那么,松子应该怎么吃呢?”我疑惑地问。“即使在生产松子的韩国,松子仍然被看作珍贵的食品,松子最好的吃法是泡茶。”“泡茶?”“你烹茶的时候,加几粒松子在里面,松子会浮出淡淡的油脂,并生松香,使一壶茶顿时津香润滑,有高山流水之气。”当夜,我们便就着月光,在屋内喝松子茶,果如朋友所说的,极平凡的茶加了一些松子就不凡起来了。那种感觉就像是在遍地的绿草中突然开起优雅的小花,并且闻到那花的香气,我觉得,以松子烹茶,是最不辜负这些生长在高山上历经冰雪的松子了。“松子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东西,但是有时候,极微小的东西也可以做情绪的大主宰。诗人在月夜的空山听到微不可辨的松子落声,会想起远方未眠的朋友,我们对月喝松子茶也可以说是独尝异味,尘俗为之解脱。我们一向在快乐的时候觉得日子太短,在忧烦的时候又觉得日子过得太长,完全是因为我们不能把握像松子一样存在我们生活四周的小东西。”朋友说。朋友的话十分有理,使我想起人自命是世界的主宰,但是人并非这个世界唯一的主人。就以经常遍照的日月来说,太阳给万物以生机和力量,并不单给人们照耀;而在月光温柔的怀抱里,虫鸟鸣唱,不让人在月下独享。即使是一粒小小松子,也是吸取了日月精华而生,我们虽然能将它烹茶,下锅,但不表示我们比松子高贵。佛眼和尚在禅宗的公案里,留下两句名言:水自竹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水和竹原是不相干的,可是因为水从竹子边流出来就显得格外清冷;花是香的,但花的香如果没有风从中穿过,就永远不能为人体知。可见,纵是简单的万物也要通过配合才生出不同的意义,何况是人和松子?我觉得,人一切的心灵活动都是抽象的,这种抽象宜于联想;得到人世一切物质的富人如果不能联想,他还是觉得不足;倘若是一个贫苦的人有了抽象联想,也可以过得幸福。这完全是境界的差别,禅宗五祖曾经问过:“风吹幡动,是风动?还是幡动?”六祖慧能的答案可以作为一个例证:“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仁者,人也。在人心所动的一刻,看见的万物都是动的,人若呆滞,风动幡动都会视而不能见。怪不得有人在荒原里行走时会想起生活的悲境,大叹:“只道那情爱之深无边无际,未料这离别之苦苦比天高。”而心中有山河大地的人却能说出“长亭凉夜月,多为客铺舒”,感怀出“睡时用明霞作被,醒来以月儿点灯”等引人遐思的境界。一些小小的泡在茶里的松子,一声在夏夜里传来的微弱虫声,一点斜在遥远天际的星光它们全是无言的,但随着灵思的流转,就有了炫目的光彩。记得沈从文这样说过:“凡是美的都没有家,流星,落花,萤火,最会鸣叫的蓝头红嘴绿翅膀的王母鸟,也都没有家的。谁见过人蓄养凤凰呢?谁能束缚着月光呢?一颗流星自有它来去的方向,我有我的去处。”灵魂是一面随风招展的旗子,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事物,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即使是小如松子。(1)按要求摘取文中的语句,回答问题。文中说,看到松子“颇能想起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那样的情怀”,结合下文,指出“情怀”的含义。答:作者引用佛眼和尚的两句名言“水自竹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目的是想阐明一个什么道理?答: (2)文中说,“我们虽然能将它烹茶、下锅,但不表示我们比松子高贵。”判断下面对这句话的理解,有误的是( )A . 极平凡的茶加了一些松子就不平凡起来了B . 松子虽小,但和“我们”一样,吸取了日月精华C . 小松子有时也可以做“我们”情绪的大主宰D . 在人心所动的那一刻,看见万物都是动的(3)作者在最后一段中说“灵魂是一面随风招展的旗子,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事物,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即使是小如松子”。请问“那面旗”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坦然地_,不要在快乐的时候觉得日子太短,在忧烦的时候又觉得日子过得太长,而要像把握小松子一样把握存在我们生活四周的_。(4)本文通过如何吃松子这件小事阐发了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作者阐发的这个人生道理是: 。(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本文语言华丽,词藻丰富,且大量地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典雅高贵的富态美。B . 本文行文曲折有致,从对松子食用的错误认识到领略人生的真谛,作者的思想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C . 从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主旨来看,文章倒数第二段至倒数第三段似乎是多余的,删去并无大碍,反而更加精炼。D . “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句中的“它”指的是“身边的事物”。E . 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一个深奥的深奥人生哲理阐述得通俗易懂,很好地揭示了本文的主旨,让人备受启迪。6. (8分)阅读被遗忘的芍药,回答问题。被遗忘的芍药陈奕纯芍药首先是一味药,中国的一味中药;其次是一种草,可以治病的草;最后才是一种花,香不过莲花的清远,艳不过牡丹的华贵,但她的美却是大写意的,我觉得远远在莲花和牡丹之上,可是,为什么很少有人提及她呢?我记不清她是怎样的一种美。那个冬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从北方返程,友人相赠一植物根茎。一根多瓣,瓣瓣如霞,拥抱在一处。好像一朵盛开的红莲花,然而一问,才知道是芍药的根茎,可入药;花呢,也可以晒干泡茶。这么漂亮的植物根茎,仿佛一块玲珑无比的美玉。埋在地下,岂不是可惜了这份上帝的礼物?显然,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友人告诉我,芍药最美丽的部分不是她的根茎,而是她的花朵,如果看见了她的花,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爱上她的大美!我半信半疑地把她埋在了小区花园的一个角落,期待着友人这番话不会骗我。我记不清她是怎样长出第一枝嫩芽的。那个早晨,我看见小角落的泥土堆里,冒出了一片红红的尖尖的小脑袋远看如同竹笋形状,但没有薄薄的笋衣,秸秆也比较水嫩。不几天,那些小脑袋开始长高了,变长了,秸秆上生出了密匝匝的芽头,令人奇怪的是,那些小芽头们也是红色的,或褐红,或鲜红,或绯红,或水红,争先恐后,抢着朝上长。大约十来天的光景吧,红红的芽头们渐渐地向绿色过渡了,是那种墨绿色,然后是油绿、碧绿、嫩绿、蛋黄绿。直到芽头越长越高,我才发觉这芍药花的枝枝叶叶,原来可以是绿的,根本不是红的,更不是什么红药水染红的。我记不清她是怎样打开第一朵花儿的了。每天下楼散步时,我的目光总爱往花园的方向瞟,希望能一眼看见她。除了一小丛碧绿之外,很难分辨出哪是叶哪是草来。我只有默默走近,看看她的长势如何如何了,好像只有这样,自己才稍稍心安一点点,看看叶子的脉络走向,摸摸每一叶片的肥厚,然后凭借手感和植物的潮湿度,判断她下周的未来前景。一个午后,我匆匆经过小花园,随便那么一瞥,竟然看见了一个小红点似的花蕾。几天后,一团红,宛如雾,一瓣一瓣地打开,一缕一缕地吐着香气,水灵,透明,不浓不淡,似曾相识,让你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喜欢。记不清那棵芍药究竟开了多少朵花儿。在广州这样的南方城市,整整一个夏天、大半个秋天。她都在一次次怒放,一次次枯萎,再一次次坚定地怒放,彰显着她的美丽。自然,我也没有辜负她的热情,无数次流连在那个小花园,且不厌其烦地向四邻们介绍她的名字、她的医药价值,解释她和牡丹是同一个祖先,知名度之所以太低,是因为她的美太内敛了,也太安静了,在这个张扬个性、广告漫天飞的时代,她太容易被我们遗忘掉了。我记不清我的芍药是怎样消失的了。印象里,是一个特别无所谓的黄昏,我发现她所有的枝叶都没有了,草地上一片狼藉,有新土慌乱翻过的痕迹。很显然,她被人薅掉枝叶,连根挖走,不知是丢进了垃圾桶,还是移植到了哪里这些年,我有太多太多的记不清,这株芍药的细枝末节也在时间里渐渐远去,但每每走过小园儿,总有一种牵挂挥之不去。华丽之中的素朴?还是繁盛之间的孤寂?打开画本。她的枝叶在我眼前又一一散开,我画过芍药洗尽铅华的姿容,梦过她在风中一朵花蕾一朵花蕾地绽开依旧对她的突然蒸发耿耿于怀。也许今生,我如果不去如此一点一滴、一笔一画地写她,如果仅仅是我笔下一种陌生植物的话,她真的是毫无灵魂、毫无气象可言了。想一想我们的一生里,有多少美丽擦肩而过,有多少灯花守候到老,错过了只是错过了,悔过了只是悔过了,这是很多人事后发出的喟叹。这个世上,遗忘是一种无意识的小动作,而弯腰捡拾起那些“遗忘”,往往也是人生中有价值的细节,也可能是最伟大的转弯处。(1)本文以“被遗忘的芍药”为题有什么含义?(2)本文第段说“但她的美却是大写意的”,这种“大写意”的美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在横线上补全概括。枝叶生机蓬勃花朵繁盛芬芳 (3)文中反复出现“记不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请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那些小芽头们也是红色的,或褐红,或鲜红,或绯红,或水红,争先恐后,抢着朝上长。看看叶子的脉络走向,摸摸每一叶片的肥厚,然后凭借手感和植物的潮湿度,判断她下周的未来前景。(5)联系你的生活实际,结合对本文的阅读感悟,请谈谈你对第段的理解。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4分)7. (4分)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苏轼在孤寂、愁苦、矛盾中思索,词中哪几句最能看出他的人生感悟?(2)试分析这首词流传千古的原因。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8. (13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遇熊甲乙二人,偕行林中。忽见熊来,甲猱登树巅,乙僵卧地上。熊趋臭之,疑其已死,舍之而去。甲见熊去远,乃下。笑问乙曰:“熊问君何语?”曰:“熊告我云:勿交不义之人。”【注】偕行:同行。偕,同。猱登树巅:像猴子一样登上树顶。猱,一种猴。臭:同“嗅”,用鼻子闻。(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舍之而去_ 乃下_(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熊问君何语?(3)在文中乙认为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八、 写作题 (共1题;共40分)9. (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从小到大,十几年的人生经历,我们不经意间已学会了许多东西。请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感受,以“从生活中学会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思想要健康。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限制在600800字;不得抄袭套写,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卷面整洁,书写工整。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填空题 (共1题;共4分)1-1、二、 默写 (共1题;共8分)2-1、2-2、2-3、2-4、三、 名著导读 (共1题;共6分)3-1、3-2、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3分)4-1、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5-1、5-2、5-3、5-4、5-5、6-1、6-2、6-3、6-4、6-5、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4分)7-1、7-2、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8-1、8-2、8-3、八、 写作题 (共1题;共40分)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