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测试卷C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6003112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测试卷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测试卷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测试卷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测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填空题 (共1题;共4分)1. (4分)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卜_从_二、 默写 (共1题;共8分)2. (8分)古诗文默写 (1)天下兴亡,_。(顾炎武日知录) (2)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3)烽火连三月,_。(杜甫春望) (4)洛阳亲友如相问,_。(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江山代有才人出,_。(赵翼论诗) (7)八则中的“_,_”表达了对远道而来的朋友的欢迎。 (8)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揭示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积极进取人生态度的句子是“_,_”。 三、 名著导读 (共1题;共6分)3. (6分)名著阅读。(1)水浒中的火,燃烧在江湖上,燃烧在英雄的血液里。请写出书中英雄人物与“火”有关的故事情节2个。(2)根据关键词的提示完成下列题目。关键词:状元桥 金氏父女 嫉恶如仇综合上面三个关键词的信息,说说这一情节的主人公是_,他的绰号是_,这一情节的故事名叫_,请你再写一个与他有关的故事情节:_。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3分)4. (3分)写出与“风吹苦草绿”构成对偶的一句。 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5. (14分)(2013杭州)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晶莹的瞬间赵丽宏那天下午,正在听肖邦的一段钢琴夜曲,弹奏者是钢琴大师鲁宾斯坦。飘逸澄净的音符优美地蹦跳着、流淌着,在我周围的空间发出晶莹透明的回声。琴声徐缓,如歌如诉,尽管优美,但谁也不能否认蕴藏在这歌声中的忧伤,这淡淡的美丽的忧伤轻轻扣击着听者的心情,使人如历梦幻,眼前仿佛出现许多遥远而迷人的故事,你是这些故事中的人物,你在这些故事中徜徉,在这引动故事中飘飞人们把肖邦的钢琴曲比作抒情诗,实在不是夸张,仅凭文字构筑的诗歌永远无法传达出这样的意境。突然地,外面下起雪来,洁白晶莹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满了天空。此刻,肖邦的钢琴夜曲依然在我周围回响,钢琴的韵律和雪花的飘舞非常协调,仿佛是琴声在应和着飘飞的雪花缓缓流动,又像是雪花追随着钢琴的旋律翩然作舞。我凝视着窗外的雪,凝视着飘飞在天地间的这些洁净自由的自然精灵,记忆中一些和雪有关的情景浮现在眼前。许多年前,也是在春节过后的一天,刚迈出中学校六的我,告别父亲,孤身坐上了北去的列车前往异乡。火车开出不久,就睛大雪。这是我有生以来遇到的最大的一场春雪,雪花铺天盖地落下来,很快就覆盖了大地,从车窗时望去,白茫茫一片。铁轨消失了,铁路两边的电线上也积满了雪,木头的电线杆竟然难负其重,纷纷倒伏在路边。火车不得不停在远离车站和城镇的雪原中。当时,我感到命运正通过这突然降临的大雪,向我发出了严峻而不祥的预兆。车窗外,看不到人,看不见路,只有雪花在灰色的天空中飞扬车厢里一片抱怨声。在我周围烦躁不安的乘客中,只有一个人与众不同。别人怨天尤人,她却欢天喜地;别人唉声叹气,她却又唱又笑。这是坐在我对面的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她趴在车窗前,惊喜地看着窗外的大雪,嘴里大声地唱着:“雪花雪花,白白的雪花,像盐像糖,亮亮的雪花”她的歌单纯而滑稽。我看着这小姑娘,听着她的歌,竟忘记了面临的困境。小姑娘由她的母亲带着,她母亲是个三十来岁的少女妇,穿着朴素,神态安详,微笑地注视着快乐的女儿。女儿的快乐也感染了她,她微笑着回答女儿提出的关于雪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她回答不上,小姑娘就来问我,看着她天真活泼的脸色,我尽自己所能,尽量回答她的提问我们的列车在原野中停了整整一天,那小姑娘一直兴致勃勃,用她的歌声和笑声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快乐。晚上,母女俩互相依偎着安静入睡,即使面对着使旅途中断的冰雪。回想起来,我和这对母女才讲了不多几句话,但她们却像茫茫雪原中一盆温暖的炭火,驱散了我的孤独、忧虑和烦躁。第二天早晨,火车开动了,我很快到达了目的地。在陌生的土地上,在白茫茫的雪原中,我怀着美好的憧憬留下了走向神龛和生活的第一行深深的脚印。此后,每当我艰难地寻找着自己的道路时,心里就会响起那单纯明朗的歌声:“雪花雪花,白白的雪花,像盐像糖,亮亮的雪花”就在我渲染在遥远而温馨的往事中时,窗外的大雪已经消失。那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突然地来,突然地去,犹如稍纵即逝的梦幻,而肖邦的钢琴夜曲,依然在我的周围回响,是那场大雪不绝如缕的美妙余韵。这早春的鹅毛大雪,尽管只是瞬间的闪现,但我很难忘记它们带给的遐想。我想,在喧嚣的生活中,有这样诗意的奇妙片刻,去放飞自己自由而宁静的心境是那么的好。(本文有删改)(1)第二段中写“雪花”,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文章为什么要两次写小姑娘的歌声?请结合上下文作简要回答。(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人们把肖邦的钢琴曲比作抒情诗,实在不是夸张,仅凭文字构筑的诗歌永远无法传达出这样的意境。在陌生的土地上,在白茫茫的雪原中,我怀着美好的憧憬留下了走向神龛和生活的第一行深深的脚印。(4)根据全文内容,指出标题中“晶莹”的具体含义,并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 (8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江南暮春 清明风俗随着寒食、清明、上巳的来临,江南已是红梅零落,樱花渐离枝头,桃花也随雨打风吹去了。江南的暮春习俗像是在彷徨中寻找着什么寄托。【以水驱邪与魏晋修禊】孝经纬记载:“春分后十五日为清明三月节。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矣。”古人对于“洁”的渴求出于对死亡的恐惧。暮春时节,寒热不定,疾病时来侵袭。古人认为这是被压抑的阴气或说瘴气在作怪。用洁净的流水来清除浊邪成了必要举动。明代以来,江南地区产生了许多以水清除浊邪的“方法”。如三月初二以桃叶浸井水服食,传说可治心病。三月初三取枸杞煎汤沐浴,能使皮肤光泽不衰。人们对这些方法的信任,大抵都源于临水修禊的风俗。修禊,是古人祈福消灾的仪式,通常在三月上旬巳日临水举行。自魏晋以后,上巳节的日期固定为三月初三。晋书王羲之传记载:“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说的就是著名的兰亭雅集。当日,王羲之与众名士相聚曲水之畔,三杯两盏之后,他联想到战争的频繁与生命之脆弱,感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庄周在齐物论中告诉世人:生为梦幻,死是苏醒,早逝(殇)反而能使人走向长生(彭)。王羲之并不相信修禊的功效,认为死亡总是突然来袭,同时也不接受庄周为消解死亡恐惧所提出的解释。王羲之与名士们聚饮赋诗,且将雅集诗作逐一记录,企图通过这种方式创造一条与后人沟通的途径这是对死亡的新知。【寒食禁火与唐人祭墓】寒食,在清明前一两日。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列国,忠臣介子推舍命追随。重耳夺回王位后,与之交恶。介子携母逃入山中,重耳派人纵火烧山,将其活活烧死。庄子盗跖载:“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传说百姓相约禁火以纪念介子推,便产生了寒食节。因为禁火,人们须考虑制作不易变质的冷食。旧时江南流行冬青叶汁染米蒸食,俗称乌饭。后来,有人用麦苗汁和糯米做成粉团,流传至今成了江南暮春名小吃青团。其实,禁火的习俗早于介子时代就已产生。寒食附会于介子推的故事,正如端午节相传是纪念屈原一样。从唐代开始,每逢寒食,无论贵贱,人们都要祭扫先人坟墓。白居易寒食野望吟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百姓祭墓自春秋方始】商周时期,人们相信死后精神不灭。当贵族享尽生前的荣华富贵,跨过生死边界,迎接他的是天上地下的极乐世界。人有魂魄二气,魂飞九天,前往祖先的世界永生;魄则留于墓中,享受随葬品带来的无尽欢愉。贵族们在祭祖方面霸占了特权,他们在宗庙中和先人的坟冢前祭祀祖先;而庶民不要说建家庙,连坟包也不许出现。春秋时期,周朝礼制日渐崩坏,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在先人墓上封土,用作先人墓葬标记,以便上坟时容易寻找。孔子深爱周礼,对百姓祭墓却表示支持。礼记载,曾子问孔子庶民该如何祭祖。孔子回答:“向墓而为壇,以时祭!”百姓扫墓祭祖,从周代的不合礼法,经孔子认可后在宗法社会中流传下来。【宋代“黄金周”使三节合一】隋唐统一后,上巳逐渐变成了春游节。剧谈录载:“开元中,上巳节赐宴臣僚,会于曲江山亭,恩赐教坊声乐,池中备彩舟数只,唯宰相、三使、北省官与翰林学士登焉。每岁倾动皇州以为盛观。”这种以皇室为首的节庆,低级官员和庶民只能远远瞻望。宋代时,官方规定三个“黄金周”,冬至、初一和寒食各放假七天。寒食日期往往在清明前几日,三月三有时与清明重合。久而久之,清明便吸纳了寒食与上巳的节庆风俗。宋代以后,清明上墓取代寒食上墓,成了新习俗。发展到明清时期,江南各地出现了许多家族祠堂,百姓也可像贵族一样为先人举行庙祭。但是,庙祭更多的是祭祀祖宗,增强家族凝聚力。个人对先父先母养育之恩的追念,仍寄托在墓祭中。因为节日的调整,原本三月三的春游活动在宋代也移到了清明节。吴自牧梦粱录记载了杭州清明节的娱乐活动:“车马往来繁盛,填塞都门。宴于郊者,则就名园芳圃、奇花异木之处;宴于湖者,则彩舟画舫,款款撑驾,随处行乐。”上巳郊游,春心悠悠;寒食上坟,冷雨纷纷。氛围判然有别的两个节日,宋后竟浑融一体。清明节,人们先出郊外扫墓祭祀,傍晚便携土产回城,其后则尽情游赏晚春。旧时百姓观念中,死后不能直接进入极乐世界,而是由生前功过决定身后归宿。但是,只要死后能得到后来人的凭吊与祭祀,便能够不断与人间产生联系,达到一种超越生死界限的神格存在。因此,相比对死亡的恐惧,人们更害怕死后被遗忘“无后”才是真正的死寂。从这点说来,介子推、王羲之等华夏先人,都战胜了死亡,得到后人追思,实现了永生。这或许就是江南暮春风俗的寄托所在吧。(文/谭昔,有修改)(1)句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 . 向墓而为壇,以时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C . 池中备彩舟数只/前人之述备矣D . 填塞都门/以塞忠谏之路也(2)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 . 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矣B . 子推/怒而去C . 上巳节/赐宴臣僚D . 每岁倾动皇州/以为盛观(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4)下列对寒食野望吟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 这首诗生动说明了唐朝时期寒食时节祭扫先人坟墓、凭吊逝者的风俗已经盛行。B . 诗中,有乌啼鹊噪人哭的悲声,也有催人泪下的景致,营造了凄凉悲惨的氛围。C . “垒垒”“冥冥”“萧萧”等叠词的使用,使描绘的景色更形象,富有艺术魅力。D . 末两句诗,九泉之下的先人哭泣,世上的亲人却听不见,道尽了生死离别之痛。(5)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 自魏晋以后,清明节和上巳节就在同一天,即三月初三。B . 江南民众制作乌饭和青团的冷食,就是为了纪念介子推。C . 春秋时期,贵族和庶民们才可以建家庙和坟冢祭祀祖先。D . 宋代的“黄金周”渐使清明节融汇了寒食、上巳的传统。(6)庄周与王羲之对待“彭殇”的态度一样吗?结合材料说说理由。(7)说说你对“无后才是真正的死寂”这句话的理解。(8)今年清明节期间,不少网店提供“代客扫墓”业务,收费从2001000元不等。对此,市民看法不一,有人认同,有人反对。说说你的看法及理由。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4分)7. (4分)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苏轼在孤寂、愁苦、矛盾中思索,词中哪几句最能看出他的人生感悟?(2)试分析这首词流传千古的原因。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8. (13分)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上文节选自课文_,作者欧阳修是_(朝代)作家。(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划线字的含义。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山间四季景色变幻而多美。B . 人们、太守、山林和禽鸟一起欢乐。C . 太守酒醒之后用文章叙述了这些事情。D . 人们不知太守为什么乐,因为太守醉而没说。八、 写作题 (共1题;共40分)9. (40分)大树因为阳光的陪伴,生长得枝繁叶茂;花儿因为泥土的陪伴,盛开得美丽芬芳;因为亲人、朋友、老师的陪伴,你的成长变得健康快乐谢谢他们的陪伴,成长的路上我们不再孤单;谢谢他们的陪伴,生活的旅途中我们绽放精彩。请以“谢谢_的陪伴”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与要求】(1)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填空题 (共1题;共4分)1-1、二、 默写 (共1题;共8分)2-1、2-2、2-3、2-4、2-5、2-6、2-7、2-8、三、 名著导读 (共1题;共6分)3-1、3-2、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3分)4-1、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5-1、5-2、5-3、5-4、6-1、6-2、6-3、6-4、6-5、6-6、6-7、6-8、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4分)7-1、7-2、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8-1、8-2、8-3、八、 写作题 (共1题;共40分)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