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质量测试B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99944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质量测试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质量测试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质量测试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质量测试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运用(26分) (共4题;共26分)1. (6分)(2012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这里的石林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怪石嶙峋,形态各异,或如走兽憨态可j,或如猛qn展翅欲飞,或如仙女亭亭玉立,或如农夫默默耕耘。在花海的印衬之下,婀娜多姿,楚楚动人。(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jqn_憨态可_猛_展翅婀娜多姿(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3)“美不胜收”中,“胜”的意思是_。“楚楚动人”中,“楚楚”的意思是_。(4)这段文字运用拟人、_、_等修辞方法,描绘石林千姿百态的景象。2. (10.0分)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故园渺何处?_。(韦应物闻雁)(2)临风一唳思何事?_。(白居易池鹤)(3)_,泥香带落花。(葛天民迎燕)(4)浊酒一杯家万里,_。(范仲淹渔家傲)(5)_,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韩愈马说)(6)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7)俱怀逸兴壮思飞,_。(李白_)(8)_,病树前头万木春。(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 (6分)名著阅读。 (1)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_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以及许多共产党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_和_两位革命领袖是他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2)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哪一年?是谁发动的?“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这场军事政变”的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4. (4.0分)班级开展“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根据同学们收集的节日对联,写出相关的传统节日。 元夕玉烛千门乐,宵月花灯万户明。_天上一轮满,人间万家明。_(2)对对联:根据上联完成下联。 上联:黑发不知勤学早下联:_二、 阅读理解(44分) (共4题;共44分)5. (7.0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诗中的“结庐”“日夕”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6. (13.0分)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叶奕绳尝言强记之法:“某(我)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所喜即札录之,录讫朗诵十余遍,粘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也六七段。掩卷闲步,即就壁间观所粘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精熟,一字不遗。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中。俟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随收随补,岁无旷日。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数年之后,腹笥渐满。每见务为泛滥者,略得影响而止,稍经时日,便成枵腹,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注释:叶奕绳:清代文人。 笥(s):装书、纸的器具 影响:指印象。枵(xio)腹:空腹,这里指没有学问。(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走送之_ 务期精熟_(2)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A . 手自笔录 即札录之B . 既加冠 壁既满C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日三五次以为常(3)翻译下面的句子。家贫,无从致书以观。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4)甲文告诉我们要想学业有成必须、。(5)乙文中叶奕绳的读书方法可以概括为、。7. (9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海绵城市,促进城市顺畅“吐纳呼吸”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采用快排模式,雨水落到硬化地面,只能从管道里集中排出。强降雨一来,修多粗的下水管道都不够用。许多严重缺水的城市,又让约70%的雨水白白流失了。建设海绵堿市,在降雨时,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将雨水储存起来;而在干早缺水时,又可以将储存的水释放出来。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城市的内涝灾害,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区域不透水下垫面的面积扩大,许多城市在强降水的冲刷下,道路、屋顶、绿地等地方附着的污染物质,随着雨水被冲入下水道,没有通过土壤对其自动过滤。这些尚未处理的含有污染物质的雨水大多会经过城市排水系统排入溪流、江河、海湾,导致大面积面源污染。而海绵堿市非常注重对天然水系的保护利用,其绿色基础设计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增加雨水自然入渗率,并通过土壤净化水质。海绵城市渗透雨水的方法多样,主要是改变各种路面、空地铺装材料,绿化屋顶,将雨水截留后“渗”下去,从源头上控制了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海绵城市建设还有利于降低城市建设成本。其城市肌体中既有的园林、绿地、湿地及景观水体往往与水利调蓄设施结合起来共同构筑城市的防排水体系,减少给排水管道混凝土的工程量,降低城市市政建设、运营、维护费用。此外,因为建设海绵城市可以减少城市水灾,所以能降低水灾经济损失及治理水环境污染的费用,经济效益显著。其实,海绵城市的理念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我国古代就有海绵城市建设的踪影。2500多年前伍子胥规划苏州城,就建成路与河平行的双棋盘格局和道路景观。1998年的特大洪灾,苏州既要排出市内的渍水,还要泄太湖的来水,整个城市虽低于洪水水面,但古城内基本未遭灾。在国外,也有类似于海绵城市这样的雨洪系统。如英国伦敦奥林匹克公园,国内主体建筑和林地在建设过程中建立了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通过回收雨水和废水再利用等方式,这一占地225公顷的公园灌溉用水完全来自于雨水和经过处理的中水。此外,公园还将回收的雨水和中水供给周边居民,使周边街区用水量较其他类似街区下降了40%。海绵城市,变“工程治水”为“生态治水”,促进城市顺畅“吐纳呼吸”。建设海绵城市,将推动我国城市发展走上生态化、持续化的道路。(1)海绵城市有哪些优势?请分点概括。 (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采用快排模式,雨水落到硬化地面,只能从管道里集中排出。(文中“大多数”能否删去?为什么?)海绵城市,变“工程治水”为“生态治水”,促进城市顺畅“吐纳呼吸”。(“吐纳呼吸”在文中具体指什么?)(3)文章为什么要举苏州城和伦敦奥林匹克公园的例子? (4)最近,杭州市将某小区作为海绵城市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的试点。请阅读(链接材料)并运用文中相关知识为该小区提出合理的整改措施。 【链接材料】杭州市某小区建造于90年代,屋顶年久失修,且多有居民私自搭建的设施,顶楼住户房顶潮湿、甚至雨水下渗,排水条件较差;小区路面普遍采用硬质铺装,比如水泥、沥青等,路面硬化,导致小雨积水,大雨内涝,雨水和污水混杂,水体黑臭:小区内不少居民私自破坏绿化带,改造为水泥停车位,加剧小区积水问题;小区居民多用自来水洗车,导致水资源严重浪费。8. (15.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El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1)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文章第段摆出敌论点:中国人失去了自信力。B . 段反驳敌论据,指出敌论点的错误性。C . 段,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论证中国人并没有失掉自信力。D . 文章结构清晰,一气呵成,立论角度巧妙,说服力度极强。(2)下列选项对选文语言特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语言犀利富有战斗力,带有讽刺意味。B . 文章用尖锐泼辣的语言栩栩如生地漫画式地画出了悲观论者的嘴脸。C . 文章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排比、反问、仿拟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D . 仿拟词“自欺力”“他信力”“地大物博”等显示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3)请你选取一个体现当代中国富有自信力的例子并加以概述。 三、 作文(60分) (共1题;共60分)9. (60分)下列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在暗夜里,你会感谢那个为你提灯照亮的人。在人生路上,也有那样的“提灯人”,为你拔开迷雾,让你找寻到人生的方向要求:根据你的理解和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500字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运用(26分) (共4题;共26分)1-1、1-2、1-3、1-4、2-1、2-2、2-3、2-4、2-5、2-6、2-7、2-8、3-1、3-2、4-1、4-2、二、 阅读理解(44分) (共4题;共44分)5-1、5-2、6-1、6-2、6-3、6-4、6-5、7-1、7-2、7-3、7-4、8-1、8-2、8-3、三、 作文(60分) (共1题;共60分)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