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卷(七).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98951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卷(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卷(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卷(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卷(七)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4题;共18分)1. (3分)(2014常州)把文中划线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填写在指定方格内。袅,细长柔弱的意思,多与乡纤_细、妸娜_的事物相联系。列子记载:韩娥姑娘因pn_缠用尽而卖唱来chu_集路费,很久,大家仿佛仍然能听到_绕在梁柱间的美妙歌声。后世就用“余音袅袅”“绕梁三日”等来形容歌声和音乐的魅力久久不散。(材料出自汉字英雄)2. (8分)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_。(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驱鸡上树木,_。(杜甫羌村三首(之三)_,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_,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蒹葭萋萋,_。(诗经秦风蒹葭)半卷红旗临易水,_。(李贺雁门太守行)_,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月亮总会给诗人带来诗情与思念,李白在月下独酌,吟唱“举杯邀明月,_。”表达自己虽自得其乐却也孤独凄凉之情;自居易望月有感,运用比拟手法,悲叹“_,_”,表达饱经战乱、漂泊异乡、形影相吊的零落之苦。3. (4分)请仿照示例,根据词语中划线字的意思,在横线上再写出两个词语。例:喧腾 (喧闹、喧哗、照本喧科、喧宾夺主)A痴想 _B延续 _C卑微 _D零落 _4. (3分)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填空。清代小说家吴敬梓所作的_,从多方面描绘士大夫的精神面貌,对科举制度进行深刻批判,是中国古典讽刺小说的杰出代表。_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拷问的时候他什么也没供出来,一切都否认。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肯说,连他自己也不明白。他要做得勇敢,做得倔强,像他在书里看到的那些人一样。可是在把他押到牢房去的那天晚上,经过面粉厂的大房子时,他听到一个押送兵说:“司令官为什么要把他押到这里来?从后面给他一颗子弹不就完了!”听了这话他真有点害怕起来。是啊,十六岁就死,真是太可怕了!生命属于自己只有一次啊!此段文字出自名著_,文段中的“他”因为什么事被关押审问?_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5. (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春天里种植自己王清铭3岁的时候,他的在一个小煤窑打工的父亲因塌方被埋在土中,撒手而去。父亲被埋葬的那天,母亲哭得声嘶力竭,他黑着脸,就是不哭。大人就对他说,你爸过世了,再也回不来了。他不说话,只是把头摇得像风中的小草。他不相信那个老是用宽大的手掌抚摩他,用粗硬的胡须扎他小脸蛋的父亲,会永远消逝,像一颗不发芽的种子。他跟母亲在房前的空地种过南瓜,一粒种子点下去,浇一些水,隔一段时间,就长出嫩叶,然后藤蔓爬满架子,最后结出很多很大的瓜。他问母亲:爸爸种进土里,什么时候再长出来呢?母亲看着他明亮的眼睛,不忍心伤害一个孩子的心,就迭声说:快了,快了,明年春天的时候。于是,他经常坐在屋门前,眼望着后山,希望看到婆娑的树影里他的父亲正大步走回家中。第二年清明节时,他跟母亲去上坟,坟上的树跟他一样高了,但他的父亲还是没有从地里长出来。他问母亲:爸爸怎么还不长出来,是不是我们没有浇水呢?母亲的眼泪顿时流了下来,他有点明白过来了,也哭了,眼泪把整个衣襟都弄湿了。13岁的时候,祸不单行,他相依为命的母亲又被一场车祸吞噬了生命,他成了孤儿。埋葬娘的那一天,天下起瓢泼大雨,但他不哭。也不再相信娘种进土里后,会再长出来。13岁的孩子没有谋生能力,邻居东凑一把米,西来一爿柴,衣服破了,有人争着拿回家缝补。他和村里的孩子打架了,那些孩子回去肯定挨父母的打。谁家里煮了好东西,一定要派孩子来叫他,以至有些孩子怀疑他是父母送给别人的兄弟,父母就对孩子黑着脸,说:就是,就是,你以后要把他当兄弟。13岁的时候他在村里有了许多兄弟姐妹,虽然村里的生活很贫困,但他的生活很幸福。23岁时大学毕业,他要求分配回村里的小学任老师,他的理由很简单,他要报答村人的恩情,他的学费是村里人用米和鸡蛋换来的。他的工资除了留一点生活费,全部补贴给那些交不起学费的孩子。为了报恩,他娶了村里一位大字不认一个的女子 , 只因为这个女子的母亲把家里最后的一只母鸡卖了,凑足他的学费。恩情似山顶的天空压在他的心头,但他瘦弱的身体不是嶙峋的山峦。有时候,他偷偷跑到父母的坟前,让泪水漫过他孤独无助的心灵。他想到3岁时的梦想:假如父母种进土里,能够再长出来该多好啊,至少他现在不会觉得欠了村里人很多的情,这份情是一辈子都还不完的。33岁的时候他决定离开家乡,想法很简单,离开这些给予他养育之恩的村人,他不想再背负这沉重的负担了。决定离开的时候,妻子骂他忘恩负义,他摇了摇头,给了这个他从来就没有爱过的女子一巴掌,然后狠狠地打了自己一巴掌。一抹嘴角的血,他走了,再也没有回来。43岁的时候他在城里当了老板,每年都拿出很多的收入交给农村教育基金会,并指定要捐给他工作过的那个乡村小学,他不留名,也拒绝记者采访。我成为他的朋友是后来的事情了。有一次酒酣时,他说起了这段经历,我也沉默了许久。然后紧紧握着他的手,说:“你现在是把自己种进了生活过的那个乡村了。报恩有多种方式,最好的方式是让自己长成大树,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得到荫凉。”(1)第段中父亲死后“他黑着脸,就是不哭”与第段中母亲死后“但他不哭”,两次不哭的原因一样吗?请简要分析。(2)第段划线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从段中找出与段中的划线句相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4)心存感恩之心的他,为什么又要逃离养育他的那个村子?(5)第段细致描写了村人对失去双亲的“他”无微不至的照顾,你从中看出村人具有哪些品质?(6)结合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结尾一段中“报恩有多种方式,最好的方式是让自己长成大树,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得到荫凉”这句话的理解。6.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英语发芽,汉字开花路也行到国外,忽然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成了一只盛满汉字的罐子,那些方块字由于忽然失去了使用场地,找不到及时的出口,只能在我这只高一米五八的罐子里面密封着、烦闷着、膨胀着、挤压着、惆帐着、等待着,仿佛里面关进了一群亮闪闪的蟋蟀,或者里面在日日夜夜地培育着催生着植物胚芽,跟生豆芽一般我的天灵盖,也就是罐子上方那只圆圈的盖子,快要被压抑着的巨大的母语的力量掀开来了。有时,我又感到自己的身体是一只地面上的雷达,里面的导航系统装置完好,却怎么也搜索不到要找寻的飞行目标了,灵感不再,甚至连表情看上去都有些发呆了,A我这只中国制造的雷达失灵了。被英语包围,四面楚歌。可是这楚歌又让我无比兴奋,其实从感官到心理,我对英语都有着类似红杏出墙的热爱,它能带给我城池沦陷般的快乐,它的干练准确和绅士风度让我着迷,以至倾倒。我身体里的英语正在发芽,正在一点一点的挤走汉语的地盘。于是我很快就开始想念汉语了,30多年来,第一次,我在一个没有它的地方想念它,我想模仿都德最后一课里那个教师的口气武断的说,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这时我才强烈地感觉到我原来是离不开它的,我对它的爱是前世的、今生的和来世的,我与它生死相依。我常常一个人在异国旅行,包里总塞着一本唐诗宋词元曲的选本,在英语那连绵不断蜿蜒起伏的大好河山里,想着古汉语的四合院和画栋飞檐,的确有着很奇特的感觉。在一面镶着字母似的卷涡纹边框的西式的镜子里,照见的却总是方块字里的中国,它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清晰。去看海明威和惠特曼,没有朝拜的心情,倒是有走亲戚串门的感觉。在路上我总是能想到“八里洼”这个地名,地球是圆的,我这样不停地走下去,途经海明威的家、惠特曼的家,途经梭罗的木屋,走过狄金森的窗下,最后一定还会走回到我的八里洼。诗都是后来写的了。B我遥遥地赶回地球另一边,走在蒙着烟尘的天空下,沿着永远飘散着白菜味的街道拐进小巷,走进光线昏暗斑驳的楼道,回到那个属于我的小小角落,重新坐在那扇有着白杨树的南窗下,那雷达在汉语的领空重新有了信号,找到了目标我感到自己拥有了整个世界。那满满一罐子汉字,蟋蟀们蹦跳出来了,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压抑不住的茁壮的胚芽,都舒展开了枝叶,抽出茎干,开出花来诗后面,我没有像过去那样标上写作的日期,这次我标的是我最初想写这诗的时候的那个日期,我认为对于这些诗,产生想写它们的念头要比真正写出它们来更重要。诗写的是外国,但更是中国。(1)文中A处写到“我这只中国制造的雷达失灵了”,请简要概括失灵原因。 (2)文中B处写到“我”身处一个“小小角落”,却觉得“自己拥有了整个世界”,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3)下面是一些学者对路也(本文作者)作品的评价: 幽默风趣,颇具新意 想象丰富,风格鲜明而活泼 淋漓的抒情,让心灵与文句都飞扬起来 请在上面三点评价中,选择你认为最恰当的一点,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说明你选择的理由,并简要说明这一点评价对你平时写作有何启发。 三、 古诗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7. (10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舟行清溪道中入歙蕨拳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蕨拳:指蕨芽,其端卷曲,状如小儿拳头。苕tio:凌霄花的古称。(1)第一句中“欲动”二字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2)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 (16分)(2014衢州)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布衣之怒_以头抢地耳_长跪而谢之曰_寡人谕矣_(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臣未尝闻也尝趋百里外B . 休祲降于天行者休于树C . 天下缟素吴广素爱人D . 先生坐满坐寂然(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4)结合句子的内容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四、 语言运用 (共2题;共10分)9. (5分)根据内容写一则会议通知。2016年3月17日下午,某中学团委在该校第二会议室召开各班团支部书记和委员会议。会议结束时,主持人说:“后天下午四点半支部书记还到这儿来开会,讨论发展新团员事宜。今天有两个年级同学外出参观,人到得不齐,请互相转告一下。明天我们再出一个正式通知。到时候都要来,别迟到了。散会!”请你拟一份后天会议的通知。10. (5分)作文:题目:门,其实开着要求:不出现真是校名、班名、姓名;除了诗歌,不限文体;有真情实感。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4题;共18分)1-1、2-1、3-1、4-1、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5-1、5-2、5-3、5-4、5-5、5-6、6-1、6-2、6-3、三、 古诗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7-1、7-2、8-1、8-2、8-3、8-4、四、 语言运用 (共2题;共10分)9-1、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