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二模考试试卷(II )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98406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二模考试试卷(II )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西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二模考试试卷(II )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西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二模考试试卷(II )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二模考试试卷(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综合题 (共1题;共3分)1. (3分)西山中学子云戏剧社组织了一次“走近戏曲”活动。作为戏剧社的骨干成员,你积极地参加了这次活动。 (1)【名段欣赏】善于制造鲜明而集中的矛盾冲突,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是戏剧文学的突出特征。阅读京剧赤桑镇的片段,指出其中的主要矛盾冲突,概括包拯的性格特征。 吴妙贞:(揣锣、闪锤,接唱)你是个人面兽心肠!包拯:(冲头、大锣双叫头)嫂娘啊,嫂娘!(乐声中)小弟自幼被爹娘抛弃,爹蒙兄嫂抚养成人,至今养育之恩未报,闻知包勉贪赃枉法,国法难容,私情难佑,还望嫂娘宽恕。(向吴妙贞施礼,恳求体谅,单楗大锣一击,哆哆,唱【二黄二六】)自幼儿蒙嫂娘训教抚养,金石言永不忘铭记心旁。前辈的忠良臣人人敬仰,哪有个徇私情蔑视王章?到如今我坐开封国法执掌,杀赃官除恶霸申雪冤枉。未正人先正己人己一样,责己宽贵人严怎算得国家栋梁?小包勉犯王法岂能轻放,弟若徇私,上欺君、下压民,败坏纪纲,我难对嫂娘!(2)【校园调查】传统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戏剧社以“传统戏曲在校园”为主题,随机对校内100名学生(非戏剧社成员)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见下表),你能得出两个什么结论? 剧种了解(%)经常看(%)能表演(%)川剧8920京剧9341黄梅剧8711越剧6610(3)【百家争鸣】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人断言中国传统戏曲终将走向消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要阐述理由,不少于50字。 二、 综合性学习 (共3题;共16分)2. (5分)(2015山东泰安)请将下面一句话,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田字格内。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3.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奇妙的人体海洋陈夏法对于生命来说,水比阳光更重要。地球之所以物种繁茂,生命昌盛,是因为有约占地球面积71%的海洋。水是生命不可缺少的部分。人体的内部就是一个奇妙的“海洋”。经科学测定,一个身体质量为70千克的成年人,分布在各种组织和骨骼中的体液达到4550千克,占体质的65%70%。一个人的胚胎发育到3天时,所含的体液达97%,与海洋中的水母(如海蜇等)所含的水一样多;发育到3个月时,所含的体液达91%;新生儿身上含水量达80%;1岁以上的孩子身体内的含水量就和成人一样了。(A)原始生命在海洋中诞生以后,海洋中的生物逐渐向陆地迁移,并把诞生地的海水带到自己的体内,而在后代中留下了从海洋起源的印记。(B)为了说明人身上的血液与大洋中的纯海水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前苏联科学家弗杰普戈利茨还特地对海水和人类血液进行了对此测量,结果发现海水和人血中溶解的化学元素的相对含量惊人地接近。(C)在海水中,氯为55.0%,钠为30.6%,氧为5.6%,邻为1.1%,钙为1.2%,其他元素为6.5%;而在人血中,氯为49.3%,钠为30.0%,氧为9.9%,邻为1.8%,钙为0.8%,其他元素为8.2%。(D)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人身上的海洋印记,是人类来自海洋的最好佐证。海水的固有特征就是带有成味,否则不成其为海水。人体血液中就带有这种海水特有的稍咸的味道。当你在进食时,如果不慎咬破舌头,伤口流出了血,你就尝到了血的成味。经测定,人血的含盐度一般为1%左右,比普通海水的平均含盐度低一些,而且,科学家在考察地球历史中发现,在原始生命诞生时期,海洋中并没有那么多的盐分,比今日要低得多。之后大陆上的盐分逐渐随水流注入海洋,海水才慢慢变得成起来。而在鱼类进化到两栖类,并由海中登上陆地的时候,其成度就相当于现在人血的成度。会不会是因为人类的远祖在登陆时只带上了当时的海中物质,并以此代代相继,所以人血的含盐度就比现在的海水要低一些呢?这个道理在医学上得到了普遍承认。当人体因某种疾病而大量失水时,或者出血过多时,医生的首要任务就是给患者静脉中注射生理盐水,最常用的是含0.85%氯化钠的水溶液。炎热的夏天,在地里劳动的农民和在炼钢炉前干活的工人,每天都要流掉大量的汗水,出汗过多,人的机体就会因失水失钠而致病,医生总是要劝这些人多喝些淡盐开水。这就是向人体内部“海洋”中补充“海水”,就是维持生命必需的。(选自大自然探索,原题奇妙的人体海洋印记)(1)从全文看,“人体海洋”的奇妙表现在哪些方面? (2)第段使用了_、_ 、_ 等多种说明方法。 (3)下面这句话是从第段中抽出来的,它在文中的正确位置应该是_。这一点人类也不例外。 (A)处 (B)处 (C)处 (D)处(4)第段画线句的“这个道理”指的是什么? (5)标题“奇妙的人体海洋”运用何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4. (5分)班里的小宁同学学习成绩优异,志向远大,一心想报考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做一个好医生。可是小宁平时在班上不愿意做值日工作,班主任找他谈话,小宁却说:“一是学习紧张,没时间值日;二是扫地擦黑板等细碎小事,对我实现理想也没有帮助。”请你好好地劝说小宁,让他转变想法。(不超过150字) 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5. (7分)根据提示填空。 (1)富贵不能淫,_,威武不能屈。(孟子) (2)重岩叠峰,隐天蔽日,_,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 (3)念天地之悠悠,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_,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_,_”描绘了一幅鸟儿在早春的阳光中嬉戏忙碌的画面。 (6)当我们要表达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情感时,常常会引用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诗句“_,_”。 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5分)6. (5分)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但当A和他的副手扑到它身上去的时候,这个东西喷出一道黑色的液体,这是从它肚子中的一个口袋分泌出来的黑水。我们的眼睛都被弄得昏花看不见了。这次战计延长至一刻钟之久。怪物打败了,受伤了,死了,最后给我们让出地方来,溜入水中不见了。A全身血红,站在探照灯附近,一动也不动,眼盯着吞噬了他的一个同伴的大海,大滴的泪珠从他的眼里淌了出来。(1)以上文段选自_,该书作者是_,A处的人物是_。 (2)“这次战斗”指小说中哪个精彩片段?请简要叙述该片段的故事情节,并分析该情节表现了A怎样的性格特征。 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7分)7. (1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湖中人鸟声俱绝(_)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是金陵人,客此(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痴人“奇”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B .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采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说明为一体。C . 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深化意境,从侧面表现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D .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句中,作者采用了宽视野,远镜头,营造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连成一片,白茫茫浑然难辨,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8. (3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1)【品痴行】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赏痴景】请根据情境,完成对话。 楚言:雾凇沆砀,天、云、山、水,上下一白。陈晴:你有一句话背错了,应该是“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请重背。楚言:我觉得意思和原文一样啊,而且更简洁呢!陈晴:但两句话描绘景物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加了三个“与”之后,_,所以“与”不能漏掉。(3)【悟痴心】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走进张岱的内心世界,完成阅读任务。 【链接材料一】西湖七月半 , 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 , 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节选张岱西湖七月半)【链接材料二】故余尝谓:“善读书,无过董遇三余。而善游湖者,亦无过董遇三余。董遇曰:冬者,岁之余也;夜者,日之余也;雨者,月之余也。雪巘古梅,何逊烟堤高柳;夜月空明,何逊朝花绰约;雨色涳蒙,何逊晴光滟潋。深情领略,是在解人。”(节选张岱西湖梦寻)【注】七月半:即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中元节”。杭城风俗。游湖赏月。巳:巳时,约为上午九点到十一点。酉:酉时,约为下午五点到七点。燎:火把。二鼓:二更,约为夜里十一点。巘:山峰。参考示例,给材料二中划线的“潋滟”做批注。示例:夜月空明,何逊朝花绰约:“绰”和“约”都是绞丝旁,和丝绒有关。这里意思是“柔美的样子”,写出了早晨花朵的娇嫩柔美,更衬托月色皎洁的夜晚的空明澄澈。农历七月半,杭人游湖,“逐队争出”,为何作者却道“一无可看”?结合两则材料,试着解读张岱雪夜“痴”行背后的“痴”心。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9. (1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解释加线的字词。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不独子其子( )矜、寡、孤、独( ) 盗窃乱贼而不作(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3)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4)我们当今社会达到古人理想中的大同社会没有?请谈谈你的看法。10. (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高考加分“瘦身”是怎么回事?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为贯彻落实实施意见有关要求,2014年12月,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五部门意见明确,2015年1月1日起,取消6项全国性加分项目,对于仍保留相关学生加分资格的省份,加分分值不超过5分。同时,意见还明确要求各地取消地方性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项目,并进一步大幅减少其他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据统计,今年全国性加分项目已按要求全部调整到位,地方性加分项目将从2014年的95个逐年减少,到2018年仅剩35个,减幅63%。各地普遍降低了地方性加分项目分值,缩小了适用范围。材料二:高考加分政策民意调查(一)对于目前全国各地压缩加分项目及分值和增加高考加分项目民意情况调查表态度占比项目大幅压缩加分项目及分值增加见义勇为加1020分支持9147%356%反对405%6844%(二)对于高校不同录取方式的民意情况调查表态度占比方式裸分录取自主录取适当加分录取其它支持5110%1173%1983%1734%材料三:高考加分背后的民意“温差”“你孩子的分数在全省排多少名”,成了高三学生家长们眼下谈论最多的话题。家长们心情纠结的背后,是每年高校招生1分压倒上万人的现实。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现实下,今年全国各地出台的高考加分新政务受社会关注。高考期间,中国教育报等媒体记者就高考加分这一问题展开了问卷调查。作为普通家长的陈女士对于高考加分有质疑,地告诉记者,太多教的家长对加分高度警惕,认为加分给了一些人钻空子的机会,并对一些加分项目表达不满。,北京一位既是中学教师又是考生家长的于先生表示,近几年随着高校招生改革进程的加快,一些高考加分项目实际上在高校自主招生中已经有所考虑,这样,两者在优惠政策的制度设计上其实存在一定的重叠。记者在随机抽样调查中发现,被调查区域内的绝大多数农村考生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无缘高考加分。今年19岁的张桓(化名),2012年高考“裸分全县30名的他进入录取环节后,名次跌至70多名。最后无缘自己心仪的学校。张桓的经历,实际上折射出农村学生在高考竞争中无法遮蔽的劣势。陕西师范大学史耀疆教授认为,由于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没有高考加分机会,出于对自己孩子公平的考虑,受访者更期待国家取消各种高考加分项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些地区在制定高考加分政策时,与民意存在较大的“温度差”。(1)根据材料一,请分析国务院、五部门相继出台了给高考加分“瘦身”的政策之后,全国各地高考加分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列选项中对选文内容表述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减少和规范考试分。B . 被调在区域内的农村考生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无缘高考加分,都反对高考加分。C . 受访者极少部分赞成大幅压缩高考加分项目、降低加分分值,认为这样更体现社会公平性。D . 由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没有高考加分机会,出于对自己孩子公平的考虑,受访者更期待国家取消各种高考加分项目。(4)结合三则材料,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高考加分的看法。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请从下面的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一)请以“你是我最贴心的人”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二)请将文题“我的成长中有 ”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字数在600字以上。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综合题 (共1题;共3分)1-1、1-2、1-3、二、 综合性学习 (共3题;共16分)2-1、3-1、3-2、3-3、3-4、3-5、4-1、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5-1、5-2、5-3、5-4、5-5、5-6、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5分)6-1、6-2、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7分)7-1、7-2、7-3、8-1、8-2、8-3、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9-1、9-2、9-3、9-4、10-1、10-2、10-3、10-4、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