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语文期中调研考试试卷D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94165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语文期中调研考试试卷D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语文期中调研考试试卷D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语文期中调研考试试卷D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语文期中调研考试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词语的音、形和划线字字义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狼藉(j) 响晴 鞠躬尽瘁(cu过度劳累)B . 妖娆(ro) 朗润 居(j居然)安思危C . 阴晦(hu) 池昭 坦荡如砥(d磨刀石)D . 匀称(chng) 匿名 丰(fng大)功伟绩2.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吹嘘 促侠 不由分说 如雷贯耳 顿开茅塞B . 干系 朗中 经事奇才 自暴自弃 画龙点睛C . 拙病 聒躁 孜孜不倦 持之以恒 不攻自破D . 停滞 嫉妒 根深蒂固 大打折扣 怀古伤今二、 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3. (4分)将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在横线上只写序号)人生需要理想的呼唤。你慵懒时,它呼唤你勤奋;你昏睡时,_;你高傲时,_;你莽撞时,_;你跌倒时,_。它呼唤你稳重 它呼唤你谦虚 它呼唤你挺立 它呼唤你清醒三、 默写 (共1题;共8分)4. (8分)默写登幽州台歌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是: _, _。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 _, _。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_, _。黄鹤楼中“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两句传达出诗人登楼时内心的孤寂,与登幽州台歌中的“_, _”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四、 名著导读 (共1题;共5分)5. (5分)从哲学角度讲,偶然性存在于必然性之中。下列两种观点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请结合名著内容,任选一种观点,加以分析。 观点一:如果没有打死镇关西,那么鲁达就能安稳地做他的提辖官,就不会上梁山。观点二:如果祥子攒的钱没被敲诈去,那么他就能自力更生,继续他的人生理想。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24分)6. (24分)毕业前夕,班级要制作一期以“光阴的故事”为主题的手抄报。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栏目。(1)【岁月如诗】光阴似箭,岁月无情。你认为下面哪句诗没有表达这一主题,不应入选本栏目。( )A .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B .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折。C .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D .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2)【岁月如诗】光阴似箭,岁月无情。你认为下面哪句诗没有表达这一主题,不应入选本栏目。( )A .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B .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折。C .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D .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3)【岁月留影】时光匆匆,岁月留痕。记录光阴流逝的或许是一本尘封的日记,或许是一片枯黄飘落的树叶,或许是一张历经沧桑的脸庞请你从生活中选取一个镜头,并借助联想作简要描绘。(4)【岁月留影】时光匆匆,岁月留痕。记录光阴流逝的或许是一本尘封的日记,或许是一片枯黄飘落的树叶,或许是一张历经沧桑的脸庞请你从生活中选取一个镜头,并借助联想作简要描绘。(5)【岁月留言】在即将毕业之际,回顾四年的光阴,你一定感慨万千。请写一段话,作为初中生活的留念。(6)【岁月留言】在即将毕业之际,回顾四年的光阴,你一定感慨万千。请写一段话,作为初中生活的留念。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7. (20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淅淅沥沥的秋雨,从晨落到暮。窗玻璃发出啪啪哒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儿,落到地面的声音。正是红枣上市的季节。老家院子里的老枣树上一定挂满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了吧,被连绵的雨珠儿击落一地。树下有否拾枣的人?从前,红枣成熟的季节,母亲便挎了一篮子红枣给我送来。不厌其烦地和我絮叨小时打枣的事儿。如今,这样的情景,于我成了一种高不可攀的奢望和梦想。母亲早就不记得那棵老枣树了。母亲连我也不记得了。老枣树是否还记得我和母亲?哦,一定会的。如我,永远不会忘记母亲和老枣树。我是老枣树看着长大的。除了母亲,我和老枣树最亲。每年燕子飞来的时候,我就围着老枣树转悠。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老枣树上长出一颗颗青粒儿的时候,我就闹着要母亲去够。母亲说,枣红了才好吃。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我找来一根长棍子递给母亲,拉着她来到老枣树下。母亲仰头朝树上望一忽而,举起棍子就打。落地的枣儿仿佛一只只欢蹦的兔子,满地撒欢。我小跑着来来回回追赶着去捡。心里浮泛着欢喜的泡泡。当我将一颗枣儿抓在手里时,快乐的泡泡便从心里溢出来,飘满一院子。墙根的狗尾巴花也在笑。可是,才捡了几颗,母亲就停下不打了。母亲说,枣熟好了才好吃。等树上的枣儿全都变红的时候,母亲却又换了说法,得留着,过年时好给你蒸花糕吃。从此,红枣成了一道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然,母亲也有破例的时候。八岁那年,一天,放学后我一口气跑回家,哭闹着给母亲要爸爸。母亲见哄弄不下,突然伸手打了我一巴掌。我更加起劲地哭喊起来。母亲把我按到怀里搂了一会儿,说,走,妈妈给你打枣吃。那天,母亲的力气大得很,只一会儿功夫,树上的枣全都被她打光了,地上青蒙蒙一片。我抬头看母亲,她眼睛里湿润润的。十三岁那年,红枣刚刚收获下来的季节。一天,同桌因为我阻止她上课吃东西,便告老师我拿了她的橡皮,还骂我小偷。我向母亲哭诉一阵子后说,我不上学了。母亲伸手擦抹掉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说,使劲儿往树上打,出来气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真的,我举起棍子噼哩叭啦打了一阵子,心里感觉舒坦多了。可跟着,我嘤嘤哭起来,树被我打得光秃秃的了,地上落满树叶和树枝。我开始埋怨母亲,把枣树打坏了,就结不了枣了。母亲却笑微微地说,枣树越打越旺。我想,这一定是母亲用来骗人的话。直到第二年秋天,一颗颗圆滚滚红艳艳的枣儿挂满老枣树,我才相信母亲的话是真的。十七岁那年,我高考落榜。这是一个同老枣树上结了一只兔子一样让人震惊的消息。我抓起一根棍子,对着老枣树一通猛击,直到精疲力竭,瘫坐在地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被一阵冷风吹醒。这时我才发现,院子里已撒满月光。起身准备回屋,身上的毛毯掉落地上,弯身去拾,一眼看见母亲,坐在地上睡着了。顿时,我的眼泪叭叭嗒嗒掉下来。一次次,我用打老枣树的办法,平息了心里的委屈和怨愤。但我不知道,当我拚命抽打老枣树的时候,母亲的心有多疼。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含辛茹苦,将我拉扯成人,我却因为生活中的风吹草动或种种不如意一次次向母亲哭诉和发泄,而每一次哭诉和发泄都会像刀子一样剜割着母亲的心。然而,越是这样的时候,母亲对我的爱就越浓烈,越茂盛。后来,我离开了母亲,离开了那棵老枣树。然,无论我到哪里,每年收枣的季节,母亲总会挎了一篮子红枣给我送来,不厌其烦地和我絮叨小时打枣的事儿。这让我觉得,我从没离开过老枣树,就像从没离开过母亲一样。夜深了。秋雨依然淅淅沥沥,窗玻璃发出啪啪哒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儿,落到地面的声音。伸手按灭台灯,叮嘱自己,睡吧,好去老家院落里,捡拾那一颗颗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儿,以及,像阳光一样散落一地的斑驳流年和味道。(1)文中说“红枣成了一道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也有破例的时候”。试概括母亲为“我”破例的几件事,并说说作者写这几件事的用意。 (2)请赏析文中画直线的句子。我抓起一根棍子,对着老枣树一通猛击,直到精疲力竭,摊坐在地上。(3)请找出与画波浪线的句子相呼应的句子,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4)选文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8. (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近来在微博上流行这样一个词,叫做“中国式过马路”。什么意思?有人描述为“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还有图为证:在城市街头,有几位行人并没有走在斑马线上,而是走在旁边的机动车便道路标上,其中有推着婴儿车的老人,也有骑电动车、三轮车的年轻人。这样的场景,是不是眼熟?也正因为其司空见惯,甚至为人所不觉,所以一旦被贴上“中国式过马路”标签的时候,才会引起广泛的共鸣和议论。循着这样的思路,一些行人纵身一跃横跨公路隔栏,可称为“中国式跨栏”;公交车站乘客们蜂拥而上挤进车,可称为“中国式上车”;正在行驶的车辆突然一个急转,强行插入另一条车道,可称为“中国式并线”。类似现象还有不少。集纳到一起,着实令人吃惊,原来我们身边存在这么多不文明现象,很多时候不管有意无意,各种“中国式”做法成了一种自然选择,甚至感到不这么做,反而会觉得不正常。这种现象,一则存在群体效应,大家都这么做,法不责众,形成了一种社会氛围。一则发生了规则的异化,原来的红灯停绿灯行,排队依序,驾驶规则等都被放到一边。扎堆前行,拼抢上车,强行并线成了众人奉行的“潜规则”。有规不行,违规成风,潜规迭出。由此看来,“中国式过马路”等现象,其实是陷入了一种规则困境。为什么会这样? 。以“中国式过马路”为例,行人不顾红绿灯急切通行的背后,与缺乏安全意识,心态浮躁,自私观念等不无关系。但通行区域规划不科学,绿灯时间过短,人车关系处理失衡等现实问题的存在,往往也使人们按照红绿灯划定的时空难以顺利过马路,甚至还可能面临危险。破解“中国式过马路”,不只是一道公民素质题,还是一道社会管理题。如何协调社会关系,平衡各方利益,制定体现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等理念的社会规则,提升规则的科学性?如何在规则实施中一视同仁,对违规者依法进行惩处,提升规则的公信力?这不仅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与能力,也需要民意的参与和监督。因此,只有人人行动起来,不断完善规则,共同遵守良性规则,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运作。过马路是这样,就业招聘、商业经营、为政用权等各个领域,又何尝不是这样?(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析文章-段的论证过程,按要求填空。首先 , 其次 , 接着 , 然后 , 最后提出如何破解“中国式过马路”。(3)请依据第段所举事例,在横线上补写作者的观点。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9. (17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1)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2),犹当博学审问(3),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4)可得十之五六。 ,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5),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注解】(1)孤陋:学问和见识浅薄。(2)资:资费、费用。(3)审问:详细考究。 审:详细。(4)庶(shu)几:差不多。(5)子羔、原宪: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字词。益慕圣贤之道( ) 俟其欣悦( ) 人之为学( ) 犹须好学( )(2)下列各组中画线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既加冠 若既不出户B . 俯身倾耳以请 夫以孔子之圣C . 益慕圣贤之道 曾益其所不能D . 故余虽愚 虽子羔、原宪之贤(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4)甲乙两段文字谈的都是为学之道,所说的道理有何异同之处。请加以分析。八、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10. (7分)阅读诗歌,完成下列题目。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注】诗人李白即将离开金陵东游扬州时所作。吴姬:吴地的青年女子,这里指酒店中的侍女。觞(shng):酒杯。(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中“满店香”指柳花的香气充溢了整个酒店,写出了柳花多而香。一个“香”字烘托出了轻松愉快的送别氛围。B . 诗中描写了店中女子劝酒、金陵子弟送别,开怀畅饮、难舍难分的情景,这既表现了金陵子弟的热情,也表现了我与他们的深情厚谊。C . 诗歌的前四句运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用春色迷人、吴姬劝酒、畅饮佳酿的动人场景,衬托了别离之愁。D .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首句写景烘托了送别氛围,中间三句叙送别饯行之事,最后两句表达离别之情。(2)诗歌后两句把“东流水”与“别意”作比较,有什么好处? 九、 话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作文:围绕“钱”这一话题,可以写写你自己或家人、朋友、熟人曾经有过的与“钱”有关的故事,可以谈谈你对金钱的认识。写一篇文章,要求观点鲜明,不少于600字。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3-1、三、 默写 (共1题;共8分)4-1、四、 名著导读 (共1题;共5分)5-1、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24分)6-1、6-2、6-3、6-4、6-5、6-6、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7-1、7-2、7-3、7-4、8-1、8-2、8-3、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9-1、9-2、9-3、9-4、八、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10-1、10-2、九、 话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