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12月)试卷B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86661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12月)试卷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沪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12月)试卷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沪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12月)试卷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12月)试卷B卷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抔黄土(pu) 桑梓(z) 恣睢(su) 褴褛(kn)B . 热忱(chn) 抽噎(y) 布衾(cn) 阴晦(hu)C . 星宿(xi) 拮据(j) 匿名(n) 妖娆(ro)D . 谮害(zn) 龟裂(gu) 栈桥(zhn) 脚踝(lu)2.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贮蓄 火侯 迫不及待B . 隧洞 眷念 众妙必备C . 震撼 引擎 逢场作戏D . 彷徨 娇奢 独具慧眼3. (2分)下列句中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一个人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学习的不求甚解和勤奋与否。B . 他的这一番话说得大家脸上黯然失色。C . 同学们来到浙东大峡谷,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天伦之乐。D . 小明学习成绩很好,而且好为人师 , 所以总是受到同学们的赞扬。4. (2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截至3月31日,浙江共查处酒后驾驶事件1100起,较去年同期下降了一倍多。B . 中国在未来10年中能否继续快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培养大批各行各业的拔尖人才。C . 最近,西方国家以防止不让叙利亚发生人道主义灾难为幌子,开始谋划制裁叙利亚。D . 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插艾蒲、采百草等习俗在温州民间广为流传。5. (2分)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恰当的一项是( )人类世界所创造出来的奇异图案浮露在鼎身上,各种图案以一定的秩序排列着,构成一个无言的小宇宙。饕餮的脸孔、凤凰的姿势、龙虎的纹身、鱼兽的混种、牛羊的肢体幻觉的、写实的、神话的或者生活的。沸腾的铜、锡、铅合金按一定的比例构成了青铜器的配方,一旦倒入“陶范”中,就会形成设计者心中的器物。沸腾后的冷却使溶液成为一个厚重的鼎,在合金形式的锁扣下,鼎身周围凝塑出各式各样的图案。铜的性格,因锡和铅的加入而默默改造了,熔点降低而冷却后的硬度增加。A . B . C . D . 6. (2分)(2017嘉兴)传统文化知识。八年级学生小芳想找个微信群,与志趣相投的同龄学友共同探讨一些感兴趣的国学问题。若有以下四个国学爱好者微信群,她选哪个最适合?( )A . B . C . D . 二、 外国名著 (共1题;共1分)7. (1分)在湖南师范学校的最后一年的夏天,毛泽东来到北京。在北京的生活条件很可怜,“但是,在公园里,在故宫的庭院里,我却看到了北方的早春。北海上还结着坚冰的时候,我看到了洁白的梅花盛开。我看到杨柳倒垂在北海上,枝头悬挂着晶莹的冰柱,因而想起唐朝诗人岑参咏北海冬树挂珠的诗句:_。北京数不尽的树木激起了我的惊叹和赞美。” 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8. (10分)在“留守老人生活状况调查”综合性学习中,班上将开展一次对本村老年人的调查活动。根据这次活动的内容,请你完成下列问题。(1)仿照下面的示例,请你为本次活动确定一个主题。示例调查主题:留守老人的身体状况。(2)请你拟出四种调查方式。 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2分)9. (12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肉食者鄙,_。(左传庄公十年)_,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_,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烽火连三月,_。(杜甫春望)_,甲光向日金麟开。(李贺雁门太守行)人有悲欢离合,_。(苏轼水调歌头)醉里挑灯看剑,_。(辛弃疾破阵子)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_,_。_,_。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0. (10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辋川六言(其五)王维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 , 五柳先生对门。【注】辋川:地名。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1)任选一,二两句诗中的一句,发挥想象描绘你读到的画面。(2)细读全诗,说说诗人向往怎样的生活。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11. (17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雷。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乃于三更启行。行四五里,见西北云起;少顷,布满空中,雷电大作,大雨如注,仓卒拔雨具,然衣已沾湿。行至总铺,雨愈甚;遍叩逆旅主人门,皆不应。圉人于昏黑中寻一草棚,相与暂避其下。而止,则天已明矣。仰观云气甚佳:或如人,或如狮象,如山,如怪石,如树,倏忽万状。余尝谓看云宜夕阳,宜雨后,不知日出时看云亦佳也。是日仅行四十里,抵临准;使人入城访朱鉴薛,值其他出。薄暮,独步城外。是时隍中荷花盛开,凉风微动,香气袭人,徘徊久之,乃抵旅舍主人宿。(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雾凇沆砀 沆砀:_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更:_客此 客:_余尝谓看云宜夕阳 尝:_薄暮,独步城外 薄: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遍叩逆旅主人门,皆不应。(3)【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甲文写景采用的是的_手法,“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传达出了景物的形与神。乙文采用了_的写法,字里行间很明显地读出了作者的行踪。 (4)【甲】文中叙事是行文的线索,写景是重点,景中含情,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意外惊喜,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感伤,因为志趣相投又释然,情绪的变化可谓一波三折。试分析【乙】文中作者感情的变化。 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12. (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牵入我家的丝瓜花邻家院角落里种的丝瓜花,在搭好凉棚后,级级攀登而上,一路牵线而来,爬上高高的院墙,缠上长长的电线,一路牵入我家。细长的触角伸展着,一路向前,有点不牵来就不罢休的架势 , 活像撒野的小孩,吵着嚷着,牵着爬着,伏着吊着就是要牵入我家。丝瓜花,我熟知的老友。在农村的盛夏,它应是最热闹最常见的风景。房前屋后,田头地边,桥头沟边都是它黄花插满头的倩影,它像活泼的村姑,有着素净的笑脸,有着曼妙柔弱的身姿,有着纤纤巧手,或编织,或缠绕,或爬,或吊,或伏、或牵,或在草垛上,在屋檐下,在泡桐树上,在晒衣服的铁丝线上,它都能风情万种地舞蹈,跳出乡村最热烈最热闹最动人的舞蹈。母亲每年总是在家门前的水沟边上丢几粒丝瓜籽,浇两瓢粪水,割几根山垴上的狗刺圈着,算是给它安了个窝。过不了些时日,或是一场春雨过后,或是某一个夜晚,它就发芽了,长叶了,抽丝了,牵藤了,开花了,鼓劲似的向上伸展开来,像个撒泼的小子,倔强的丫头,鼓足了劲向上爬。它爬上屋角高高的泡桐树,顺着母亲拉的晾晒衣服的电线,一路向前,向前,丝牵到哪里,花开到哪里,像撒娇的孩童,比赛似的开花,一朵二朵三朵,一朵接一朵,十朵百朵地开。这边开放那边凋零,凋零的花朵下结下一个个嫩绿的小丝瓜,有如初生的粉嫩的婴儿,让人顿生怜惜之意。要不了几天工夫,门前就挂满了长长短短,或弯或直的绿月亮。这是儿时伙伴们最诗意的比喻。那凋落一地的黄丝瓜花,常被我们这些孩童像珍宝一样,一一捡回来造屋儿玩。那黄黄的,柔柔的,卷曲的丝瓜花,多像母亲打的泡蛋汤或炒的蛋籽儿,我们几个伙伴儿围在一个屋角里,造屋儿,学着母亲的样子,做一个能干贤惠的家庭主妇,在几口火砖扛成的瓦片锅上炒蛋籽儿,打泡蛋汤,有小主妇的满足,有天真无邪的乐趣,有望梅止渴的幸福。那时,农村日子是清贫的,吃鸡蛋是件幸福的事儿。母亲总是把丝瓜变着花样做给我们吃,嫩的就做成丝瓜汤,滑嫩可口,特别是喝到见底的那细细的,亮亮的,滑滑的丝瓜籽儿,最是美味。老得刨不动皮的丝瓜,母亲就加几个辣椒连皮清炒,辣和和,也挺下饭。村里的刚子,有一回在我家吃到母亲清炒的老丝瓜,“啧啧”直叹好吃。因为他家人多嘴阔,吃丝瓜,总是加一大锅水煮,一人分一瓢清丝瓜汤。那时,农村的日子虽穷,丝瓜的味却尽在一锅汤里,因为有你一口,就有我一口,大家都有一口,这样的日子虽穷,汤虽清,却能喝出温暖热气来。爬得最高的丝瓜,往往蓄的时间最久,因为它爬得最高,摘不够,母亲干脆让它蓄老,做丝瓜种。它高高地吊在泡桐树上打秋千,几场秋风秋雨过后,它就没了颜色,空了皮囊。母亲把镰刀绑在杆子上把它割下来,剖开取籽做种,丝瓜瓤用来洗碗或洗澡。母亲每每说,丝瓜真是个宝呀,不但好吃,吃的时间长,养活一家人,这丝瓜瓤还好用,去污强呢。我爱丝瓜花。我爱这以丝瓜花为背景的平凡人生。(1)第自然段中,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阅读第自然段,说说加线词语的作用。母亲每年总是在家门前的水沟边上丢几粒丝瓜籽,浇两瓢粪水,割几根山垴上的狗刺圈着,算是给它安了个窝。(3)请你说说第自然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4)文章结尾作者说的“以丝瓜花为背景的平凡人生”,从选文看,以丝瓜花为背景的平凡人生具有哪些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13. (17分)故乡红叶凸凹香山的红叶,我是赏过的。第一次赏香山红叶时,我正上着一所专业院校,适逢红叶盛季,满山红遍,同伴便惊叹不迭。但我只感到亲切,并没有难抑的惊奇。因为我觉得,故乡的秋天,也是红叶满山、流丹溢彩的;而且,山脉绵亘,红到极遥远的地方,比香山来得有气魄。只因为香山离市区近些,且是一个著名的公园,红叶的命运便很阔达了。故乡的山峦,植被是极丰茂的:黄栌满坡,柘丛盈岗,楸树峰耸,檀木沟伏夏时山色蓊郁,入秋,则渐渐变化起来,先是淡黄,而后是斑驳,最终是红得一统了,满山满野就一如火烧。但这时却是故乡的农忙时节庄稼的秸秆被村人铡碎了,厚厚地铺到猪厩中去,再取山上的表土覆盖,以期来年沤出一些好肥料来。而后,有余力的,要在地堰的边上,砍一垛垛的干柴杂草,烧一堆一堆的草木灰。撒上草木灰的土地,蔓菁憋得大,土豆长得足,谷穗也结得沉。此时,山上的红叶正红得烂漫呢。但忙碌的人们哪顾得多看几眼呢。山里人并未想到,那一丛丛的红叶,便是一团团的激情、一首首的诗,自己生于美境与福地,正可以坐享一番。红就让它兀自红去吧,我们还有正经的营生干不完呢,他们想。那时,我并没有一丝悲哀,因为身在其中,与村人的感觉相同。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赶那么远的路,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于是,我怀着这么一种情绪,待人们去香山赏红叶的时候,便回到故乡去,探抚那故乡的红叶。它们被漠视和遗忘得太久了!我爬到屋后的山上,高远的天,衬以峻拔的山形,那凌风的红叶,簌簌地,便让人极感动。但激动的心很快就黯然了沉默的父亲正在地堰的边上埋头打柴草,他要多烧几堆木灰啊。于是,观赏红叶的这一份闲雅就显得多么不合时宜,显得多么奢侈,蓦地就生出一丝羞耻。我便踅到父亲的身边,想给他打个下手。父亲很懂我的心思,笑笑,“去赏你的景吧。”见我仍迟迟不动,父亲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你高兴赏景就赏景,我高兴做活就做活,不都图个自在么?”我知道,要父亲埋头干他喜欢干的活,比要他赏红叶更使他心安与欢悦,这是情理中的事,不关乎我的勤与懒。但我不忍在劳作的父亲身边作赏景的清客,便同他一起干下去了。这是第一次回故乡赏红叶的情景。第二年秋深,想到故乡那满山的绚丽,仍有热热的归心。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最后,还是回去了。因为红叶岁岁依旧,而父亲却耍一天天衰老:父亲已经辜负了红叶,儿女还要辜负父亲么?回到故乡,父亲很高兴,抱出一坛雄自酿:“崽呀,知道你要回来,爹特意给你留着呢。”我的眼窝便不由得濡湿了。从此,每到秋深,我都毫不迟疑地回故乡去。每次,我们低头砍着柴草,却都把红叶搁置于一边。但只要我们抬起头来,山上的红叶,便很执著地红到我们的眼眸中来红叶没有怨艾,只有默默的守望和多情的注视,一如山里的人们。(本文有改动)注沤(u):长时间地浸泡,使起变化。惆怅:伤感,失意。踅(xu):中途折回。雄自酿:一种自家酿造的酒。(1)指出下列句子中作者“惆怅”的具体原因。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赶那么远的路,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答:_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答:_(2)本文以“故乡红叶”为题,为什么在一、二两段中要写“香山红叶”?(3)分析“故乡红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在结构上的作用。(4)请对“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及“我”对“父亲”的思想情感作赏析。八、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4. (5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你都上中学了,怎么还这么幼稚!”大人说。“我本来就是个孩子啊”我心想。“别以为自己是个初中生了,就什么事都能做!”大人说。“可我已经长大了呀”我心想。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像这样的情况往往有不少。对此,你有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还可以要求: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个人信息,如地名、校名、人名等。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1、2-1、3-1、4-1、5-1、6-1、二、 外国名著 (共1题;共1分)7-1、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8-1、8-2、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2分)9-1、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0-1、10-2、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11-1、11-2、11-3、11-4、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12-1、12-2、12-3、12-4、13-1、13-2、13-3、13-4、八、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