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四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学情调研试卷D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86102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四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学情调研试卷D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教版四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学情调研试卷D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教版四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学情调研试卷D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四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学情调研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下列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 . 伶仃 追溯 惊慌失措 歪风斜气B . 宽恕 震撼 谈笑风生 顾名思义C . 懊悔 急燥 出类拔萃 语无伦次D . 狼藉 安祥 一视同仁 漫不经心二、 书写 (共1题;共4分)2. (4分)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到晚饭时候,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di_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所没有的。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ch_大悟!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xi_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zh_皱变形。三、 默写 (共1题;共8分)3. (8分)默写。 (1)辛苦遭逢起一经,_。 (2)_,寒光照铁衣。 (3)民为贵,_,君为轻。 (4)_,不废江河万古流。 (5)泊秦淮写景中蕴含凄清暗淡,为本诗定上伤感悲愁基调的诗句:_。 (6)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含蓄地表明词人对恢复中原渴望的句子是:_,_。 (7)浩荡离愁白日斜,_。 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5分)4. (5分)修改病句。首届镇江新区“庆中秋”活动,于2017年10月3日,在圌山脚下盛大开幕。本次活动以“温馨中秋节,幸福宜地人”为主题,由美食美味、怀旧体验、文艺演出三个系列。除举办大巡游、抖空竹等传统民俗活动外,还创新形式,开展宜地达人秀等诸多板块。众多大量的活动,不仅为我们营造了浓浓的节日气氛,还让我们重温了传统民俗的滋味。五、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4分)5. (14分)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完成下列小题。地球的东方有条龙,她的梦想在飞腾。那梦好比jioji明亮的月亮,照亮了中国的芸芸众生;那梦好比灿烂辉煌的太阳,映起了中国人的无比激情( A )中国梦hng yng着中华民族正气,中国梦chng zi着灿烂的华夏文明。美丽中国梦的实现与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复兴密切相联。(1)根据拼音写汉字。jio jihng yngchng zi_(2)A处应填的标点符号是_。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4)初二(1)班准备开展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的读书活动。为了开展这次读书活动,班级需向学校总务处借3只无线话筒,请你以班委会的名义给校总务处写一张借条。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如果你是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开场白。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4分)6. (4分)唐代宗广德元年正月,在唐军强大打击压力下,叛军内部发生兵变,生擒史思明之子史朝义降唐。至此,延续为祸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即将结束。流离在梓州的诗人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欢喜若狂,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河南河北”指今洛阳一带及河北省北部。阅读、体味下面的诗,回答诗后的问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诗人在蜀地听到唐朝军队收复被安禄山叛军占领的蓟北,兴奋、激动得泪流沾衣。B . 颔联写诗人看妻子儿女已无愁容,自己卷着诗书高兴得像要发狂。C . 颈联写自己要尽情歌咏饮酒庆祝,恢复了青春和大家一起回中原家乡。D . 尾联写诗人设拟出蜀归乡路线,以最迅捷地回归故乡。(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诗人经历了“安史之乱”的痛苦,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他欣喜若狂。其中“忽”、“满”、“漫”极富感情色彩,写出了对佳讯的渴盼、激动兴奋之情。B . 诗人无法抑制欣喜之情,以致“狂”态叠出;诗人设拟还乡之路,“穿”和“下”则衬写出路途艰难和遥远之感。C . 诗人的情感充溢于字里行间,使读者强烈地感染了诗人的兴奋和愉悦。D . 和诗人以前的春望诗句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联系比较,诗人的悲喜都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忧国忧民之情打动人心。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7. (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黄发:借指老人B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无助的境地C .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全,部D .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引领(2)下列句子中,划线“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A . 久之 , 目似瞑,意暇甚。B .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C .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D . 呼尔而与之 , 行道之人弗受。(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4)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用斜线()给画线的部分断句。江中有小孤山,嶷然独立,世俗转孤为姑。江侧有一石矶,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矶云彭郎者小姑婿也。(欧阳修归田录)八、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8分)8.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父亲数钱李书霞每个月父亲发饷的那天,家里就像过节一样,洋溢着欢乐的气氛。父亲踏进家门时,晚饭都已经准备好了。父亲坐下来,先不动筷子,而是伸手去怀里,掏出今天的工资,他将几张薄薄的钞票捏在手里,抖上两抖,把食指和拇指伸到嘴边,哈一哈气,开始一张张地数。当时的钱,最大面额是十块,主要是五块、两块和一块的,还有角币和分币。工资虽少,但细细地数起来,仍然要花费两三分钟。父亲数毕,报出数目,递给母亲。母亲笑眯眯地接了,走进卧房,把钱锁进一个隐秘的柜子里。她坐回饭桌旁,对着我们两个小人儿说:“存着,给你们交学费。”我早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尽情,抢过酒壶,给父亲的杯子里,倒上满满一杯酒。父亲笑眯眯地摸摸我的脑袋,左手端起酒杯,右手拿起筷子,对着桌上的回锅肉,点上几点,得到开饭的信号,我们欢喜雀跃,急不可耐地夹菜刨饭、大快朵颐。几年后,全家人围着爸爸数钱的乐趣,被工资打卡剥夺了。不过,父亲最近又开始数钱。去年,父亲得了脑梗,治疗了半年,虽然康复了,但左手左脚仍不灵便。原本爱说爱笑的父亲也变成了一个木讷的老头子,不开口说话,问话也不回。精神的沉沦加速了健康的恶化,他整日蜷在沙发上,基本活动都取消了,右腿的肌肉也开始萎缩。我们对此焦虑万分,却束手无策。还是母亲有办法,她将买菜的零钱整理起来,央求父亲:“你帮我数数,有多少钱。”父亲坐在沙发上,抬起浑浊的眼睛,茫然地望了一会儿母亲,不吭声,伸出右手去拿钱,准备开数。“左手数。”母亲叮嘱道。父亲转头望向窗外,迟疑了一下,顺从地换了左手。他笨拙地将钞票一张张拿过来,把毛票归一类,块票归一类,姿势又吃力又别扭。数完以后,母亲问他:“多少钱?”“没记住。”父亲难为情地扯了下嘴角,算是回应。“再数数。”父亲又数一次,数过三四次,方才报出钱的数目。整理菜钱这件小事,令他的眼神重新活泛起来。一段时间后,父亲精神明显好了很多。他又主动揽下一项任务:拣谷粒。每天上午,父亲就戴上老花镜,坐在沙发上,慢慢把米粒中的谷粒选出来。隔三差五,又把母亲“不小心”弄混的黑豆和绿豆分开。父亲和母亲心照不宣地玩着“数钱、选豆”的游戏,三个月后,父亲能独自站立了。一段时间后,他开始练习走路。刚开始,只能扶着沙发走;慢慢地,可以拄着拐杖走几步了;现在,活动空间更大了。两个老人家,又能一起到小区里散步了。父亲数钱,两种姿态,每一种姿态里,都饱含着父母相伴相携的情分。(1)选文第段画线部分,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何效果? (2)选文第段画线部分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 (3)选文第段中画线部分“不小心”三个字有何深意?请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4)选文结尾说:“父亲数钱,两种姿态,每一种姿态里,都饱含着父母相伴相携的情分。”请你分别说说两种姿态里饱含着怎样的情分? 9. (38分)深层次阅读赏析,完成1-5题。痴心石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时,看见街上有人因为要盖房子而挖树,很心疼那棵树的死亡,就站在路边呆呆的看。树太大了,不好整棵的运走,于是工地的人拿出了锯子,把树分解。就在那个时候,我鼓足勇气,很不好意思的问,可不可以把那个剩下的树根送给我。那个人笑着看了我一眼,说:“只要你拿得动,就拿去好了。”我说我拿不动,可是拖得动。父母看见当时发育不良的我拖回来那么一个大树根,不但没有嘲笑和责备,反而帮忙清洗、晒干,然后将它搬到我的睡房中去。以后的很多年,我捡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回家,父母并不嫌烦,反而特别看重那批不值钱但是对我有意义的东西。我和父母,其实很少一同欣赏同样的事情。他们有他们的天地,我,埋首在中国书籍里。我的父母并不明白也不欣赏我的那些怪癖,可是他们包涵。我也并不想父母能够了解我对于“美”这种主观事物的看法,只要他们不干涉,我就心安。有一次,我答应了跟父母和小弟全家去海边。结果前一天晚上又去看书,看到天亮才睡去。全家人在次日早晨等着我起床一直等到十一点,母亲不得已叫醒我,又怕我不跟去会失望,又怕叫醒了我要丧失睡眠,总之,她很为难。半醒了,我只挥一下手,说:“不去。”醒来发现父亲留了条子,叮咛我一个人也得吃饭。中午起床,奔回不远处自己的小房子去打扫落花残叶,弄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再回父母家中去。妈妈迎了上来,责我怎么不吃中饭,我问爸爸在哪里,妈妈说:“嗳,在阳台水池里替你洗东西呢。”我拉开纱门跑出去喊爸爸,他应了一声,也不回头,用一个刷子在刷什么,刷得好用力的。过了一会儿,爸爸又在厨房里找毛巾,说要擦干什么的,他要我去客厅等着。一会儿,爸爸出来了,妈妈出来了,两老手中各捧着一块石头。爸爸说:“你看,我给你捡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妈妈说:“我挑挑拣拣,才得了一个石球,你看它有多圆!”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看着比我还要瘦的父母,看着这两块没有任何颜色可以配上的、世间最朴素的石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可是开不了口 , 只怕一讲话声音马上哽住。父母的爱一生一世的爱,都藏在这两块不说话的石头里给了我。(节选自三毛文集,有删改)(1)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中第段写的是少年时拖树根回家的故事,这与标题“痴心石”无关,应该删除。B . 品读第段画线句,这些语句表现了父母对我个性和爱好的尊重,是痴爱的表现。C . 第段加点词“包涵”的含义是:父母对于“我”的那些怪癖,认为情有可原,而选择了理解与尊重。D . 第段画线句中,作者说“可是开不了口”的原因是:“我”深深感受父母的爱,“我”怕一开口就会泪流满面。(2)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中第段写的是少年时拖树根回家的故事,这与标题“痴心石”无关,应该删除。B . 品读第段画线句,这些语句表现了父母对我个性和爱好的尊重,是痴爱的表现。C . 第段加点词“包涵”的含义是:父母对于“我”的那些怪癖,认为情有可原,而选择了理解与尊重。D . 第段画线句中,作者说“可是开不了口”的原因是:“我”深深感受父母的爱,“我”怕一开口就会泪流满面。(3)面对父母的浓浓爱意,作者却在第段中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这是为什么?(4)面对父母的浓浓爱意,作者却在第段中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这是为什么?(5).品读下列语句,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爸爸说:“你看,我给你捡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_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_(6)理解:作者用“痴心石”作为文章题目的原因是什么?(7).品读下列语句,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爸爸说:“你看,我给你捡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_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_(8)文中“我”的父母理解、尊重孩子的“怪癖”,对此,你肯定很有感受,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9)理解:作者用“痴心石”作为文章题目的原因是什么?(10)文中“我”的父母理解、尊重孩子的“怪癖”,对此,你肯定很有感受,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对于鲁迅来说,那夜归航的豆儿,是一缕芬芳;对于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缕芬芳;对于朱自清来说,父亲买橘的背影,是一缕芬芳;对于琦君来说,母亲酝酿的春酒,是一缕芬芳。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生活片段。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1、二、 书写 (共1题;共4分)2-1、三、 默写 (共1题;共8分)3-1、3-2、3-3、3-4、3-5、3-6、3-7、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5分)4-1、五、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4分)5-1、5-2、5-3、5-4、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4分)6-1、6-2、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7-1、7-2、7-3、7-4、八、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8分)8-1、8-2、8-3、8-4、9-1、9-2、9-3、9-4、9-5、9-6、9-7、9-8、9-9、9-10、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