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81785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沪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沪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一、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1. (10分)综合探究。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下面是沈阳地区公布的学生体质状况最新调查结果。(箭头多少代表升降幅度)调查项目升降幅度检测项目升降幅度身高肺活量体重视力胸围男1000米跑、女子800米跑材料二、据媒体报道,某中学新生入学军训,有53%的新生怕跑步,跑不动,跑不远,一累就虚脱。某班进行站姿训练,不到15分钟,全班50人竟有5人晕倒。材料三、铜仁地区为了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成长为祖国需要的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建设者,“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地区全面启动。(1)从材料一、二中,你发现我区青少年体质状况有什么特点?(2)“阳光体育运动”中“阳光”有哪两层含义?二、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2. (6分)阅读诗歌,完成题目。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_之情。(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4分)3. (24分)文言文阅读(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B)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造饮辄尽_不戚戚于贫贱_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执策而临之 _(2)翻译句子为现代汉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A文叙述了五柳先生哪三大志趣?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4)B文中“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一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A文中的五柳先生是千里马吗?谈谈你的看法。当今社会,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样做?四、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85分)4. (40分)阅读菊花,回答下列各题菊花菊花原产地是中国。菊花又名鞠,还有黄花、九华、金蕊、金精、帝王花等三四十个称谓。菊花大多开放在秋寒之季,飒飒冷风中,百花凋落,唯有菊花灿然绽放,让人心生敬意。菊花分类的标准多种多样。依花径可将菊花分为大菊和小菊;依花期可分为春菊、夏菊、秋菊、冬菊(寒菊)和四季菊;依花色可分为黄、白、粉、紫、橙、褐、绿以及间色和复色等。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菊花都是黄色的。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认识。菊花的适应性强。它喜爱阳光也耐寒冷。光照充足的地方,菊花长得更健康、更茁壮,而在少光、寒冷的地方菊花也能生长。与郁金香等花卉相比,菊花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它更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但潮湿的环境中也能寻觅到它的芳容。播种或扦插的方式菊花都可成活。菊花良好的适应性,使其在中国自华南至东北地区均能栽植。菊花是很多城市绿化的首选花卉。菊花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菊花端庄素雅,晚香凝秀,花姿飘逸,淡意疏容,是著名的观赏植物。“重阳日赏菊”始于晋代陶渊明,现在已成为我国的一种文化传统。秋季,我国许多城市常常举办规模不等的“菊展”供市民欣赏。菊花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菊花作为药材使用,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中医学认为菊花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的功效。它的这一功效,历来为广大民众所认可。例如,有人经常饮用菊花茶,就是为了达到明目润咽的目的。菊花自古受人喜爱,国人爱其质朴的形象更爱其高洁的品格。菊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之一,后来也风靡世界,是中国送给世界的一份美丽礼物。(选文有改动)(1)选文第段中划线词“这”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选文第段中划线词“这”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3)阅读至段,说说菊花具有哪特点?(答案含标点在内不能超过30个字)(4)阅读至段,说说菊花具有哪特点?(答案含标点在内不能超过30个字)(5)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与郁金香等花卉相比,菊花对土壤的要求不高。菊花作为药材使用,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例如,有人经常饮用菊花茶,就是为了达到明目润咽的目的。(6)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与郁金香等花卉相比,菊花对土壤的要求不高。菊花作为药材使用,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例如,有人经常饮用菊花茶,就是为了达到明目润咽的目的。(7)读完文本后,请你给准备栽培菊花的朋友提三条建议。(8)读完文本后,请你给准备栽培菊花的朋友提三条建议。5.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求甚解邓拓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不求甚解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到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此外,还告诉我们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在读书不求甚解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而对那些经典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选自燕山夜话,有删改)(1)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述思路。 (2)阅读第段,概括“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3)第段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你是否赞同作者“不求甚解”的读书观?为什么? 6. (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老圣人赵长春袁店河有个说法:人读书多了,读得出不来了,就叫“圣人”。这个说法有点讽刺和嘲弄。老圣人也被称作“圣人”,当年,他被唤作“圣人”,原因不得而知。现在老了就加了个定语,“老圣人”。老圣人做的事情有些不同于他人。就拿春分这天来说,他要把村里的小孩子们召集起来,在村中老槐树下的大碾盘上,立蛋。立蛋,就是春分这一天,将鸡蛋立起来。老圣人先示范,轻手撮一鸡蛋,竖在平展的碾盘上,屏息,慢慢松开,鸡蛋就立起来了!然后,他给孩子们分鸡蛋,一人两枚,围绕碾盘,看谁先立起来,发奖。这个时候,是村子里春节过后的又一次小热闹。不过,大人们不多,年轻人更少,这时候,老圣人看着孩子们,一脸的笑。人们说:“这有啥意思?自己买鸡蛋,再买些铅笔、写字本文具盒”老圣人说:“这很有意思。就拿春分立蛋来说,是老祖宗们四千多年前就玩的游戏,一辈辈、一代代,传到现在了,会玩的人少了,人家外国反而玩疯”老圣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让孩子们立鸡蛋,心静一下,比玩游戏好。”说话间,已经有好几个孩子将鸡蛋立起来了。孩子们很开心地围拢着老圣人,听他讲春分,讲节气,讲碾盘的故事。碾盘也有故事,碾盘很老了,村里人用了好多年,如同村口的老井。现在,条件好了,人们不用碾盘了,包括石磙,还有老井。老井早就被填埋了,一些石磨、石磙,还有马槽,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后来,人们才知道,被人偷跑了,卖到城里了老圣人就操心老槐树下的大碾盘。有个夜晚,老圣人突然喊了起来,就在老槐树下。原来,那些人又来偷了!老圣人说,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个村子都有历史,每一家都是传奇。这老碾盘,每家的祖辈都吃过它碾出的面、小米、苞谷他说的故事,有个后来上了大学的孩子写了出来,写进了他的书里。老圣人保护老碾盘,差点儿拼了老命。春节,村上的人多了起来,都从外面回来过年,掂了年货去看老圣人。他说:“别看我,看看咱们的老槐树、老碾盘。”老槐树、老碾盘,就成了村子一景。还有,与别的村子相比,村上喝酒、赌博的人少,打骂老人的事基本没有,这也与老圣人有关。他喜欢管闲事,不怕人家烦。他说:“人都光想着赚钱了,不行,还得讲老理,这就是仁义礼智信。这些老理,是几千年的好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脸面。”想一想,对,就是当年孔圣人周游列国时说的,提倡的。老圣人有一方墨,古墨,好多年了,油亮,沁香。他有个治疗小孩子感冒、头痛的验方,就是点燃油松枝,烘烤古墨,然后按摩孩子的额头。古墨微软,香香的透出凉意,有股幽幽的药味。几声喷嚏,打个冷战,小孩子就好了!他还治疗痄腮,研墨,毛笔蘸汁涂抹腮边,一圈一圈,如此两三天,就好了!老圣人说:“古人凭心,诚信为本。墨也讲究,内有冰片、麝香、牛黄等,为的是读书人安心、静心。学须静也,静须学也。可惜,好多人做不到了。”老圣人九十多岁了,身体很好。他习惯饭前喝水,小半碗白开水。有记者采访,问这是不是他的长生之道。他说:“哪里呀,儿时家贫,每当吃饭,父母先让孩子们喝水,喝完检查,如果碗里控出来水,就少给饭”说着,老眼泛出泪花,又笑道:“现在多好,吃啥喝啥,都有!”老圣人大名叫王恒骧,袁店河畔人。叫他“老圣人”,我觉得有些委屈了他,在袁店河的语境里。不过,“圣人”的真正意思是很有讲究的。在袁店河,也只有他能配上这个称呼。现在,读书的人少了,越来越少,谁还能再被称为“圣人”呢?(原载百花园2017年2期)(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老圣人”做了哪些“不同于他人”的事。 (2)品味第段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将“老圣人”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60字以内) (3)说说第段两处划线的“就好了”有何表达效果。 (4)联系全文回答,“我”为什么觉得在袁店河的语境里,叫他“老圣人”有些委屈了他? (5)文中多次出现“老碾盘”,请探究其作用。 五、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7. (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随着时间的飞逝,许多事物不断发生变化。我们人生的旅途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我们会遇上许多事情,也会碰到许多麻烦,也许我们曾灰心丧气,也许我们曾高兴雀跃,也许我们曾痛苦流泪,也许我们曾后悔不已但是我们是否依然保持着那颗初始的心,坚持做着什么呢?请以“我依然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不超过900。(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1-1、1-2、二、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2-1、2-2、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4分)3-1、3-2、3-3、3-4、3-5、四、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85分)4-1、4-2、4-3、4-4、4-5、4-6、4-7、4-8、5-1、5-2、5-3、5-4、6-1、6-2、6-3、6-4、6-5、五、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