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名校调研系列卷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D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80840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名校调研系列卷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D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名校调研系列卷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D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名校调研系列卷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D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名校调研系列卷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积累与运用(15分) (共4题;共15分)1. (6.0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了却君王天下事,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浮光跃金,_,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岀猎中表达自己愿意效法武将魏尚,渴望戍边抗敌的句子是_,_? (5)请把李商隐的无题默写完整。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_,_。_,_。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2. (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_知识、重视学习的今天,倡导和推广亲子阅读、家庭阅读乃至全民阅读已成为共识。然而,家庭阅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怎么选择适合的图书,如何和孩子交流?都是家长需要考虑的问题。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悦享围炉夜话的亲子阅读空间,让它成为思想的会客厅、心灵的阅读所、亲情的避风港如果每个家庭都书香萦绕,我们的梦想“书香社会”,指日可待。(1)根据语境,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处。 A . 崇尚B . 推崇 在_知识、重视学习的今天,倡导和推广亲子阅读、家庭阅读乃至全民阅读已成为共识。(2)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3. (2分)下列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次辩论赛没能进入复赛,不要怨天尤人 , 而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充实自己,以利来年再战。B . 这里的松、石峭立,是大自然的造化,真是巧夺天工 , 令人叹为观止。C . 这部小说,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确实引人入胜。D . 入夜,酷暑雨后的水景公园华灯初上,流光溢彩。4.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贵州环雷公山超100公里跑国际挑战赛”是目前中国唯一的一个多地点、多赛段、三日赛程的超长跑国际挑战赛之一。B . 在今天凌晨结束的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男子100米比赛中,中国广东飞人苏炳添飚出9秒99的成绩,成为历史上首个突破10秒大关的黄种人。C . 在2015年的女排亚锦赛上,中国女排辉煌地取得了八战全胜的战绩,荣获冠军。D . 亚洲女子排球赛上中国女排队员体现出来的拼搏精神和激动场面,让现场观众激动不已。二、 阅读理解(45分) (共5题;共45分)5. (5.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太丘舍去_入门不顾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待君久不至,已去。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3)本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 (4)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6. (16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飘逝的风筝徐国平三月的暖风一吹,鹞爷就一大早儿拿起那只风筝,迈出了家门。那是一只“年年有余”的风筝。鹞爷有个习惯,扎风筝从不重复,每年都要出新一个花样。若在过去,扎糊这种风筝,再简单不过,用不了一天工夫。如今却不行了,整整折腾了半月。不是技不如前,是自己老了,两眼发花,双手也发抖。此刻,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鹞爷一边走着,一边四下观望着。若在以往,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一个个抢夺着他手中的风筝。唉,娃们一个个都去哪儿了?鹞爷心里猜想着,整个人就显得失魂落魄,无精打采。是啊,一个人放风筝,还有啥意思啊?一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鹞爷瞧着心痛,就像被抽筋剥皮一般难受。很快,自家那三间旧屋也难逃一劫了,只是满屋子的风筝,又将栖身何处?鹞爷忧心忡忡,步履沉缓,一直走出村外,老半天也没碰上一个人,甚至连一只鸡和狗都没撞见。只有一些像是找不着窝栖落的麻雀,唧唧喳喳在他四周焦躁不安地飞过。村外的那大片麦地,整整荒废了一个冬天,听说要建飞机场。倒是一些不敢寂寞的春草早早破土,钻出一棵棵嫩芽。鹞爷站在地头,先舒展开双臂,又抻了一下脖颈。沉重了一个冬天的身子,都有些迈不动脚步了。这时,一阵春风拂来,那只风筝有些急不可待地拽紧了他的手。鹞爷浑身上下顿然觉得轻飘飘的,如同要离开地面飞起来一样。若在过去,鹞爷早就手脚利落地将风筝放飞起来,心也随着风筝,飞到天上去了。如今,鹞爷却攥紧风筝,迟迟不肯撒手。鹞爷又想到过去。他自幼就跟师傅扎风筝。这辈子,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扎了多少只风筝。每只风筝经过他的手,都活灵活现。一到阳春,方圆百里的天空,都会飘曳着他扎的风筝,千姿百态,五花八门。那些走在归途上的人老远瞅着,就觉得离家近了,浑身的疲惫便飞到九霄云外。后来,鹞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手艺。只是,他手艺慢慢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些费事的玩意。而且,大都跑到城里,一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心也收不回来了。最初,儿子大龙还跟他学扎风筝。可刚刚学了个皮毛,便被一帮记者吹捧成风筝世家的传人。大龙心高气燥,觉得小村子施展不开,跑到城里开了一家风筝作坊。好几次,大龙苦口婆心劝他也搬到城里去赚大钱,鹞爷却一口回绝了,他知道儿子无非让他去做招牌,糊弄人。唉,不想这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很快,天上飞起一只风筝。风儿似乎有些飘忽不定,那只风筝像只失群的孤雁,在空中东一头西一头地上下乱窜。鹞爷仰着脖梗,望着蔚蓝的天空,正专心致志地操弄着风筝,突然,一声嫩生生的童音传来,老爷爷,放风筝好玩吗?鹞爷低头一看,不知何时,身边多了一个男孩,正一脸好奇地望着他。终见有人陪了,鹞爷的心情豁然开朗起来。他连忙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男孩,有些蛊惑地说:“你玩一下,就知道了。”男孩怯生生地接过风筝线,有些不知所措。鹞爷在一旁吆喝着,拽紧线,快跑起来啊!男孩立马牵着那只风筝在麦地里奔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突然,男孩像是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给绊倒了,风筝线随之撒手松开。男孩爬起来,紧追了几步,却没有拽住随风筝渐渐升起的风筝线,只好哭着跑回鹞爷跟前。鹞爷没有责备,一脸温和地劝慰着男孩,没关系,风筝早晚要飞走的。男孩用手抹了一下眼角的泪,问,风筝还能飞回来吗?鹞爷望着那只风筝摇了摇头,没有吱声。男孩撅着小嘴,有些难过。许久,鹞爷才开口问男孩,你家在哪里,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男孩晃了晃脑壳说,他的家在很远的城里,学校放假,父亲开车带他回来寻根祭祖的。说着,男孩伸手指了指麦地远处。果真,有一辆轿车,停在一块老坟地前,几个人正在里面烧香焚纸。鹞爷心一动,随口问,告诉爷爷,根是啥?男孩一脸迷茫,摇头不知。鹞爷就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根是啥?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上的风筝。有根线扯着还能落回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泊,永远也飞不回来了。男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此刻,就见那只摆脱了束缚的风筝有些飘摇不定地朝下沉落了一会儿,最后猛然折了一个方向,有些留恋地渐渐飞高了,飞远了,最终淡出了鹞爷的视线。(选自时代文学2017年第11期,有删改)(1)文中写到“鹞爷又想到过去”,鹞爷想到了哪些事情?请概括表述。 (2)下面的语句耐人寻味,请结合划线的词语进行品析。 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3)小说中的男孩是次要角色,文末才出场,他起到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陈之藩在失根的兰花中写道,“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文中鹞爷所说的“根”又有哪些内涵? 7.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个人的麦田洛水我读高三的时候,在我们那个地方,盛行陪读。我所在的那个班,一半以上的家长都在陪读。而我,似乎是一个孤独的“另类”,因为,整整三年,我的父亲从未到学校来看过我,我虽然并不奢望父亲陪读,可见到那些陪读的父母,心里还是隐隐发酸,直到那年高考,我才明白:父亲对我有着别样的期待 , 我并不是孤军作战。高考前两天,学校让我们自己调整,我掉转方向,打道回家。半年的闭关苦读,使我和时节完全脱钩,回到家才惊讶地发现,满地金黄,漫天麦香,已到收麦季节。时间过得真快,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巍峨多年的父亲已经开始佝偻,满头白发了。对于我的火线回归,父亲很欣慰,“上阵父子兵”,麦收是父亲最重要的战役。多年来,我们一直并肩作战,把时光打得颗粒归仓。父亲拿起一把镰刀,试试锋刃,递给我。今年麦倒伏,要用手割了,我心生忐忑过去割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敲碎打,对抗性为零;现在回到冷兵器时代,和麦子打“阵地战”,我还真有些力不从心。我接过镰刀,糖了搪,我明白,我再怎么做也做不到像父亲那样游刃有余。六月,阳光炽烈,我不时直起腰,汗水沿着脊梁沟一泻而下,酸痛逆流而上。我低估了弱不禁风的小麦,它们使镰刀临阵倒戈,把我的掌心磨满水泡,我暴露在麦芒般刺眼的阳光下,孤立无援,父亲却像辆无坚不摧的坦克,所向披靡。在这里,父亲总是火力十足。我不得不承认,这片麦田是父亲的主场,我则是他一个人的啦啦队。田间休息,我给父亲端上了茶水,父亲看看我的手:“使不惯?别攥太紧,和拿笔一样。”我点点头,父亲可以在他的麦田纵横驰骋,只是他没能教会我,或者说,他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要教会我。喝罢水,父亲问我:“快高考了吧?”我说:“后天。”父亲怔住,满身的汗珠也如麦粒般静止,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很快,他督促道:“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高考才是你该干的事。养足精神去收你的麦子,那个我帮不上忙。”父亲又开始埋首割麦,把对我的歉意,肆虐在麦子身上。在这里,镰刀是笔,麦子是墨,麦田是纸,父亲在麦田挥毫泼墨。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阳光烘烤着麦田,我拖着沉沉的步子,羞愧地以备战高考的名义溜号。父亲伫立着,像一株硕大的麦子:满身滚圆圆的汗珠,如麦粒般饱满,耀眼的光,刺痛了我的眼。麦子是父亲的汗珠,而我是其中最大的一颗吧。正如麦田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麦田!看着同学被父母簇拥着走向考场,我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 , 因为我并不孤独,从故乡到小城,我和交亲在肩作战。考场上,我在恣意挥毫;麦田里,父亲在挥汗如雨。我们在各自的麦田里收获着自己的“麦子”。那年,我考取了一所重点院校。以后,求学,工作,一路梢风沐雨。我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我有我的麦田。我要考取的不是功名,而是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仓。(有删改)(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情节“我”的心理或表现父亲的心理或表现回家惊讶_力不从心游刃有余交流羞愧_考试_挥汗如雨(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的句子。 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第段中“别样的期待”是指父亲期望“我”回家跟他一起并肩作战,打好麦收战役。B . 第段中“我”“措手不及”,既是感叹时间过得快,也是感叹父亲变化大。C . 第段写自己“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主要是父亲告诉“我”,他的任务是麦收,高考是“我”一个人的事,他帮不上忙。D . 文章描绘了高考前,“我”和父亲一起割麦的情形,写出了“我”的感受和启示。E .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朴实的劳动者的形象,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树立了榜样。(4)文章标题一个人的麦田有何含义?请结合文章主题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所述的情形,说说你对“陪读现象”的看法。 【链接材料】大部分学校特别是名校的周边,生活着“陪读”一族。这些陪读的父母,有的放弃自己宽敞舒适的安乐窝,租住在学校周边狭小的出租屋里;有的甚至辞掉自己的工作,牺牲自己的事业,全身心照顾子女的学习与生活8. (5.0分)名著阅读 走到了地方,他满身是汗。见了那个破大门,好像见了多年未曾回来过的老家;破门,破墙,门楼上的几颗干黄的草,都非常可爱。他进了大门,一直奔了小福子的屋里去。顾不得敲门,顾不得叫一声,他一把拉开了门。一拉开门,他本能的退了回来。炕上坐了个中年的妇人,因屋中没有火,她围着极破的被子。祥子楞在外面,屋里出了声:“怎么啦!报丧哪?怎么能不言语一声就楞往人家屋里走啊?!你找谁?”祥子不想说话,他身上的汗忽然落下去,手扶着那扇破门,他又不敢把希望全部扔弃了:“我找小福子!”(1)祥子是在什么情况下去找小福子的?他为何去找小福子? (2)小福子的结局如何?小福子的结局对祥子有着怎样的影响? (3)创业史写到的蛤蟆三大能人指的 ( ) A . 梁生宝、梁三老汉、高增福B . 郭世富、姚士杰、郭振山C . 白占魁、姚土杰、郭世富D . 郭振山、高增富、梁生宝9. (10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本文作者柳宗元,_(朝代)文学家。 (2)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B . 水尤清冽(特别)C . 往来翕忽(疾速的样子)D . 隶而从者(奴隶)(3)文章开篇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运用了一系列动词详写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你认为作者这样写有何作用? (4)第三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5)“兴尽悲来”似乎是多情文人宴游的常态心理,柳宗元也没有逃脱。本文情感先乐后忧,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变化呢? 三、 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共2题;共60分)10. (10.0分)为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强化学生爱国思想,学校决定以“血雨惺风应有涯,铸剑为犁应有日!”为主题开展一次宣传和平、爱国活动。请你参加下面活动。 (1)【调查卷】谈一谈你对“铸剑为犁”的认识。 (2)【辩论台】你班准备召开“保卫钓鱼岛与世界和平是否矛盾”的辩论活动,就中国和日本问题展开辩论,如果你是一位辩手,你将做怎样的阐述。 (3)【展览厅】学校文学社编辑部准备在九年级组织“古今战争知多少”的活动,请你举出两场著名战争或两位战争中的知名人物,并对相应事例做简单概述。 11. (50分)读李白早发白帝城及相关资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说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李白因水王磷案遭贬,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忽遇大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速返江陵。诗中寓情于景,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欢快心情。假若:时间倒流,你就是当年的李白,请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必须用第一人称;可以合理想像,补充相关人物和情景;可以参考并运用其他的资料。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积累与运用(15分) (共4题;共15分)1-1、1-2、1-3、1-4、1-5、2-1、2-2、3-1、4-1、二、 阅读理解(45分) (共5题;共45分)5-1、5-2、5-3、5-4、6-1、6-2、6-3、6-4、7-1、7-2、7-3、7-4、8-1、8-2、8-3、9-1、9-2、9-3、9-4、9-5、三、 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共2题;共60分)10-1、10-2、10-3、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