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学业适应性考试(二)试卷(I)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9966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学业适应性考试(二)试卷(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学业适应性考试(二)试卷(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学业适应性考试(二)试卷(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学业适应性考试(二)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均是出自孟子。B . 天罡为古星名,指北斗七星的柄。道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七十二个地煞星。C . 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D . 太尉是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文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文官。2. (2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唐朝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三峡里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风光。B . 杨绛是著名作家,她的作品老王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C . 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经典散文,文中父亲攀爬月台的背影感人至深。D . 法国作家都德在小说最后一课里塑造了韩麦尔先生这一爱国者形象。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5分)3. (5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对艺术而言,少一点xun闹,留一点静白,反而是美的,这也是东方的审美和意趣。翠竹摇曳、清幽宜人的个园,就连取名也是“竹”少一半,却(甲)(A耐人寻味 B津津有味);凝望冯杰的画作聆听巢之音,一只红色的瓢虫点zhu着一枝结子的莲蓬,笔墨极少,却有着静谧(乙)(A文雅 B优雅)之美;再有齐白石先生的柳牛图,稀疏几笔,简洁有力,却春意盎然,富有情趣。(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字注音。 xunzhu_闹点_摇曳稀疏(2)在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 甲_;乙_(3)下列短语与语段中“春意盎然”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 A . 血气方刚B . 热爱祖国C . 漂亮极了D . 改革开放三、 情景默写 (共1题;共1分)4. (1分)根据提示填空。 (1)_,白露为霜。(诗经)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李煜相见欢) (3)中无杂树,芳草鲜美,_。(陶渊明桃花源记) (4)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5)远远围墙,隐隐茅堂,_,流水桥旁。(秦观行香子) (6)曹操观沧海:水何澹澹,_。 (7)花,能点缀生活,能陶冶性情,能激发灵感,不论什么花都能给人美的熏陶。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两句完整地含有“花”的句子(课内外均可):_,_。 四、 名著阅读 (共2题;共6分)5. (1分)文学常识填空。 (1)红楼梦原名_,作者是_,_代小说家。该书以_、_的爱情悲剧为线索,以_、_、_、_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2)“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_,“美玉无瑕”指的是_。 (3)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写的是_,该人最善弄权术,例如毒设_、弄权_、逼死_、破坏_的婚姻,最后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悲剧下场。 6. (5分)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1)下列句子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务虚笔记等、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B . 金色花作者泰戈尔,印度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C .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D . 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代表作有小说边城、长河、命若琴弦、湘行散记。(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文段选自_(书名),作者是_。文中的“他”指的是_(人名),他是一个_的人。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7. (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鲜花课乔叶那天出差,在高铁站候车,闲着无事便看着来往的陌生人解闷。忽然,视线里出现一个中年男人,他站在安检区外,正被一群人热热闹闹地包围着送行。告别即将结束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一个小美女慌慌张张地跑过去,往他怀里塞了一大捧鲜花。是一束淡黄色的玫瑰,我目测了一下,足有四五十枝,每枝都用淡绿色的彩纸包着,极为悦目。花中还插着两枝大大的粉色百合,都是三头的。于是,这个男人一手抱着玫瑰,一手拉着箱子,身上还背着一只包。他忙不迭地冲送行的人们挥手告别,进了安检区。看着他在安检机的传送带旁手忙脚乱地挪动箱包和鲜花,我不由得笑起来。鲜花,我也收到过这样的礼物。说实话,这样的礼物是一种漂亮的麻烦。第一次被送鲜花时,我也是两手满满的行李,却还是倍加珍惜地把花抱回了郑州。安检,上车放到行李架上,下车再从行李架上取下来到家后,鲜花已不复娇艳,我恋恋不舍地端详再三,还是将其扔进了垃圾桶。我于是得出结论:鲜花这种东西,收到的时候心情是喜悦的,照相的时候抱着是娇美的,在房间里插着的时候是芬芳的,但在旅程中是令人狼狈的。因此,当这个带着一股淡淡鲜花芬芳的男人从我身边走过时,我怀着近乎看笑话的心情,观察他会如何处置怀里的鲜花。只见他走到候车室的一端,站在那里,一脸的严肃。他踌躇了片刻,然后解开花束的包装纸。接下来,他开始将花分送给候车的人们。每人一枝,人人有份。有老人谦让,说给年轻人吧;也有人谢绝,说手上的行李太多。他也不勉强。事实上,这件事虽然很温馨,但他看起来依然很严肃 , 一点儿都不热情,还有一些腼腆。不得不承认,这种腼腆在他脸上,显得很可爱。人群中微微有了波澜,候车席里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他,注意到他。便有人凑了过来,其中有一对小情侣点名求那两枝百合,他自然是慷慨相赠。快到我这里了。眼看他离我越来越近,我居然有些紧张,如同小孩子在等待将要分得的糖果。终于啊终于,他送到了我这里。“谢谢。”我接过来。环顾四周,整个候车室,花香弥漫。在我的意识深处,鲜花一直是虚妄的,甚至是所有礼物中最为虚妄的:开得再悦目,也会很快枯萎,然后被扔掉,结局颓然。如同太多稍纵即逝的美好事物,甚至如同人生。而眼前的这个男人,他想到这些了吗?他一定想到了,而且一定比我想得更深。可是,你看他,他还是把手中的花朵,一枝一枝地送了出去,分享给这些陌生人。在明了虚妄之后,他还有分享的诚意和赠送的热情。而这些鲜花,也托了他的福,在成为垃圾之前,幸福地作为鲜花绽放到最后一刻。所谓勇敢,不就是如此吗?即使再虚妄,也还要好好活着。所谓智慧,不就是如此吗?正因为虚妄,也才要好好活着。结果的虚妄一直就在那里,所以,就更不应该辜负过程的欢乐啊他给我上了经典的一课。(有删改)(1)根据情节的发展,以及“我”的情感心态变化过程,填写下面表格的内容。 情节“我”的情感心态变化过程男人挪动箱包和鲜花过安检不由得笑起来_男人将花分送给候车的人们_居然有些紧张(2)第段和第段划线的“严肃”都写出了中年男人的神态,请写出你对这两处“严肃”不同的理解。 只见他走到候车室的一端,站在那里,一脸的严肃。事实上,这件事虽然很温馨,但他看起来依然很严肃 , 一点儿都不热情,还有一些腼腆。(3)联系上下文,分析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4)通读全文,说说文章以“鲜花课”为题目有什么妙处? 8. (17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知入”与“知出”张运辅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3)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当?请说明理由。 叶圣陶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4)第段中划线的词“这样”在文中指代什么? (5)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5分)9. (2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张元忭字子荩,别号阳和,越之山阴人。父天复,行太仆卿。隆庆戊辰,太仆就逮于滇,先生侍之以往。太仆释归,先生如京讼冤。事解,又归慰太仆于家。一岁之中,往来凡三万余里,年逾三十二发白种种,其至性如此。辛未,登进士第一人,授翰林修撰。万历己卯,教习内书堂。先生谓“寺人在天子左右,其贤不肖为国治乱所系”。因取中鉴录谆谆诲之。丁亥升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侍读。明年三月卒官,年五十一。(选自明儒学案,有删减)【乙】公生而古貌魁然,稍长好读书。安人怜之,戒无溺苦于学。公乃张灯幕中候母寝夜颂不令母知。总角时,岳岳负意气,数矢口谈时政得失,人物减否。太仆公故抑之,不答也。会杨忠慜谏死,公遥为诔词,慷慨泣下沾衿。太仆公乃色喜,大奇之。尝读书至朱子格言篇,辄乙其处而沉思。有异母弟二人,太仆公病以属公。公扮之,恩义隆备。居常饭脱粟,衣洗补,而贩施宗党若弗及。盖公行益,力追古人。(选自续藏书,有删减)【注】安人:指张元忭之母。岳岳:锋芒毕露的样子。杨忠慜(mn):明代大儒,谏臣。诔(li):致悼词。乙:读书时勾画记号。扮(fn):合并。(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因取中鉴录_三月卒官_安人怜之_病以属公_(2)文中画横线句未作断句,请仔细揣摩,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意思。 公乃张灯幕中候母寝夜颂不令母知。(3)小传讲求记述简略,但人物形象鲜明。【甲】【乙】两文在刻画张元忭这一人物时使用了不同描写方法,请从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简要评析。 一岁之中,往来凡三万余里,年逾三十二发白种种,其至性如此。太仆公乃色喜,大奇之。(4)明代政治家王锡爵在为张元忭撰写的铭文中赞道:“尔贞尔介,而表正儒林。式如玉,式如全。”意思是,张元忭如金似玉的品性可做儒林的表率。结合上述诗、文中张元忭的言谈行事,谈谈中国传统儒者有怎样的精神追求。 七、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10. (5分)每次家里来客人,谈到晓峰,妈妈总爱说晓峰的缺点,虽然是半开玩笑似的,但让晓峰很不好意思。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过后会怎样对妈妈表达你的想法。100字左右。 八、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日本童谣诗人金子美玲的果树中写到:“花谢了,果熟了,果子落下来,叶子掉光了,然后又发芽,开花。就这样要重复多少次,这棵树才可以歇息呢?”请以“心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5分)3-1、3-2、3-3、三、 情景默写 (共1题;共1分)4-1、4-2、4-3、4-4、4-5、4-6、4-7、四、 名著阅读 (共2题;共6分)5-1、5-2、5-3、6-1、6-2、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7-1、7-2、7-3、7-4、8-1、8-2、8-3、8-4、8-5、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5分)9-1、9-2、9-3、9-4、七、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10-1、八、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