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文理联赛模拟试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7174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文理联赛模拟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沪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文理联赛模拟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沪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文理联赛模拟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文理联赛模拟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语文知识积累 (共4题;共8分)1. (1分)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字注音。 huminchzo教_劝_年与时_险_遂成枯落淫慢淡泊夫君子之行2. (4分)默写填空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2)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_,愁云修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收赤壁) (5)人生自古谁无死?_。(文天样过零丁洋) (6)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周敦爱莲说) (7)李白在行路难中用“_,_”表达了积极向上、一往无前的家迈气概。 (8)德高望重的何老师退休后仍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经常为他们答疑解解难,老师们称赞他“_,_”。(龚自珍已亥杂诗) 3. (2分)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他像醉鬼一样东摇西晃,双腿打颤,走向车站。他发着高烧上工已经很久了,不过他觉得今天烧得比往常厉害。吞噬生命、削弱全队战斗力的伤寒也向(A)进攻了。但他那健壮的身体在抵抗着,接连五天,他都打起精神从铺着干草的水泥地上爬起来,和大家一起去上工。他身上穿着暖和的皮夹克,冻坏的双脚套着(B)送给他的毡靴,但这些都救不了他。每走一步他都觉得有样东西在猛刺他的胸口,冻得上下牙直打架,两眼昏黑,周围的树木像旋转的木马一样打转。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到邮局。焦急等待的日子开始了。他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苦而焦急地等过来信。他从早班信盼到晚班信。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他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就是他的灭亡。那时候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此时此刻,郊区海滨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这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每次回答都是:“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1)选文中“A”“B”两个人物分别是_、_。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3)联系整部作品,理解“为了冲破这铁环”中“铁环”的含义并简要叙述他在成长过程中两次冲破“铁环”的经历。 4. (1分)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 (1)虽乘奔御风(_)(三峡)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答谢中书书) (3)意与日去(_)(诫子书) (4)一狼洞其中(_)(狼) 二、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4分)5. (4分)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世上最好的地方冯雪梅母亲总说,这世上最好的地方就是家。我不这么想。最早的时候,我的家在大院中,里外两间的平房里。那个城市对于我的父母而言曾经很陌生。他们一无所有,就那么靠着自己的一双手开始营建一个家。我记得小院里的槐花香,记得在大树下跳皮筋时唱的儿歌,记得母亲在公用的自来水龙头下洗一大盆的衣服,父亲在家门前的空地上刨木板做家具。那时候我对家的理解就是小院里那间挂着竹帘的小屋院子里的房子都是相同的结构,唯一不同的是各家挂在门口的竹帘。父亲把买来的竹帘细细打磨光滑,以免扎着人,母亲用旧的格子布将竹帘的边细细缝了,既好看又耐用。父亲是那种闲不住的人,就那两间小平房,也被他动着脑筋规划过家具都是比着屋的尺寸做的。我实在不知道父亲如何有这样的手艺,只是觉得天底下没有他做不了的事儿。原先屋里的地上铺着砖,父亲弄了水泥来,将地重铺了一遍。那在全院是独一无二的。那个夏天里,我最得意的事就是在地上铺了席子,摆上跳棋,然后请同伴来玩,并让他们参观我带着书架的小床。我一直认为我的家是最好的家,直到有一天,我去了同学住在高楼里的家。当我站在阳台上看着都市的车水马龙,看着远处暗红的云彩和一点点落下去的夕阳,突然觉得我的家和这里相比实在算不了什么,我的愿望不再是躺在水泥地板上看小说,而是在高楼的阳台上支一张椅子,看风景。这样怀想了许久,我的家就真的到了高楼上。楼房建造的那段日子,只要一有时间,我就跑去看,然后想象着阳台的位置和摆一把什么样的椅子在阳台上。家搬进高楼的那天,我几乎在阳台上站了一下午。我不仅有了可以看夕阳的阳台,还有了自己的一间小屋。家真的不一样了。当我坐在阳台的藤椅上,悠然自得地看着楼下的人群和远远的树影时,觉得也没有比家更好的地方。初夏的黄昏,风轻轻吹着,天气好极了,能见着远远的一抹青山。那一抹青山让我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幻想。那应该是秦岭的一点影子吧,山这边的景色我知道,山那边呢,是什么模样?由此而来,想象也一天一天地扩大,这种不着边际的幻想终于使得我离开家去了他乡,因为我重新觉得有比家更好的地方。我在江南江北穿行了几年之后,找到一个停留的地方,开始自己的生活与我的家,我的父母完全不同的生活。我挑选明快的装饰布,让屋里的色调一致,而不是像母亲那样计算哪一种布做窗帘更耐用或是哪一种床单的价格更实惠;我打掉屋的墙让客厅适应我喜欢的家具,而不是比着屋子的大小买家具;我找小时工做家务忘记了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家训;我甚至不开伙今天肯德基明天麦当劳。我按着自己的想象构建着自己的生活和幸福。突然有一天,当我在西餐桌上舞刀弄叉对付意大利通心粉的时候,猛地记起父亲说的一句话:还是自家的手擀面好吃。母亲的笑和家的影子就在不知不觉中到了眼前。隔着电话线,听母亲的乡音。北方的冬日,阴着天,风很冷。暖暖地母亲在问:过年回家吗?冬天的晚上,我回到了家乡的城市。车晚点了,当我远远地看到家时,长长地出了口气。天晚了,楼梯的灯都熄了,走到家所在的那层楼,却见那盏灯亮着。猛然间明白,我只是飘在天上的风筝,线牵在家的手里。这世上最华丽的地方也许不是家,但他永远是一个最好的归处,是牵扯不断的惦念和牵挂,是在不知不觉中渗入的生命的一部分。家是那盏燃起的灯光,为着行色匆匆、漂泊的脚步。(1)第自然段详写作者幼年在大院中生活情景有何作用? (2)理解划线句在文中的含义。 我只是飘在天上的风筝,线牵在家的手里。(3)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变,作者对家的感受也有变化。请概括其心理变化过程。 (4)作者认为“世上最好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作答。 三、 古诗文阅读 (共2题;共6分)6. (2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B . 第二句说,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C . 第三句中“不畏”表现了诗人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D . 诗作最后两句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简要说明。 7. (4分)古文阅读 苦斋记刘基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有二间,覆之以茅,在匡山之巅。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崖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山中植物,族布而罗生焉,其味皆苦,多可入药,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治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茶亦苦于常茶。有剑溪之水,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鱼,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启陨箨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先生之言曰:“乐与苦 ,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 , 安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 , 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 , 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 , 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屈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 , 无亦犹是也夫?”吾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选自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卷六,有删改)【注释】章溢:字三益,浙江龙泉人。元末不受官,隐居匡山。入明,累官至御史中丞。岸外而臼中:谓其山四边高中间低。这句的意思是:扫除落下的笋壳,种植小米大豆,吃草木的嫩芽果实。膏粱之子:指富家子弟。舆隶:这里指仆役。艾:尽,停止。疏粝:指粗劣的饭食。(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覆之以茅(_) 其槚茶亦苦于常茶(_)是人之所谓乐也(_) 名其室曰苦斋(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3)苦能励志,苦生芳华,苦尽甘来,世间事总是充满辩证法。本文深刻阐明了“苦乐相倚,互为转化”的道理。若为本文补充几条道理论据,下列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B .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C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D . 苦言能益,苦味能养,苦钱能久,苦工能恒。(4)结合整篇文章内容,具体说说本文的写作特色。 四、 语言运用 (共2题;共2分)8. (1分)学习了唐雎不辱使命,同学们有什么感想?请写一写(两三百字)。 例文:唐雎不辱使命记叙了这样一件事:秦王想不费一兵就把安陵国消灭,便对安陵君说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换安陵,唐雎因此出使秦国,并用自己的胆识与才智赢得了这场外交斗争的胜利。最精彩的是第三段,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此段表现出唐雎的胆识、才干。他临危不惧,不畏强暴,为自己国家的尊严,可以置个人生死于不顾。而且唐雎讲的“士之怒”那段更是畅快淋漓,他把那种“士之怒”和其精神完全地表现了出来。唐雎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还有他那种“士之怒”更要牢牢记住。作为平民的我们,怒也要“士之怒”,不求“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但要怒得有用,怒得有尊严,为正直、忠义的事而怒。9. (1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任选取一题)(1)同学们,在生活中,有很多人给了你关怀、帮助和爱,对于他们每一个人,你一定会有独特的感受。请以“那一次,读懂 _ ”(父亲、母亲、爷爷、老师、朋友)为题目(补全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2)那一幕,有的蕴含着人生的真善美,有的诠释着人的高尚节操,有的则诱发着自私卑鄙的恶臭,有的践踏着公共的道德良知你一定遇到过不少难忘的“那一幕”吧?请以“难忘的那一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章立意要明确,内容要具体,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班级;不少于600字;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语文知识积累 (共4题;共8分)1-1、2-1、2-2、2-3、2-4、2-5、2-6、2-7、2-8、3-1、3-2、3-3、4-1、4-2、4-3、4-4、二、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4分)5-1、5-2、5-3、5-4、三、 古诗文阅读 (共2题;共6分)6-1、6-2、7-1、7-2、7-3、7-4、四、 语言运用 (共2题;共2分)8-1、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